时事政治——世博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事政治
一.150年来,世博会的三大理念是什么?
理念:进步;创新;交流
二.中国参与世博会的历程给我们哪些启示?
启示:世博会是世界各国进行信息交流、洽谈合作和进行贸易的一种活动形式,它是促进经济发展、科技创新、文化传播和文明交流的重要载体和渠道。

改革开放后,中国参加世博会的活动十分隆重,给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要更好地打造中国民族品牌展品是博览会的核心内容要进一步塑造中国国际形象。

要积极地支持民间力量参展。

从历史折射现实,从世博捕捉灵感,研究中国参加世博会的历程,促使我们更加理性,中国参加世博会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大力调动民间力量,实现制度革新,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走规范、创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三.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什么?其意义?
.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意义:首先,世博会是我国继成功举办奥运会之后的又一重大国际盛事。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由中国政府主办、上海市承办的重大国际盛事,从某种意义上说,上海世博会其会期之长(为期六个月)、参会国家和地区之多、参会人数之众(预计将有7000万人次参观上海世博会)、影响范围之广大、在很多方面甚至还会超过奥运会。

正因为如此,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世博会的筹办工作。

中央多次明确指出,上海世博会是全国的大事,是推进科学发展的重要契机,要举全国之力、集世界智慧,办好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

由此不难看出,
俞正声书记强调把办好世博会作为上海今、明年两年的头等大事,要求要举全市之力办好世博会,既是党中央的要求,也是世博会的重要性所在。

第二,世博会是当今世界人类创意的最大盛会。

近150年来,世界上不少最新的科技、理念、文化都始于世博会,汽车、电视、电灯、电梯等重大发明都是在世博会上首次亮相的。

鉴于上海世博会是当今世界全人类盛会,又是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综合类世界博览会,对于发展中的中国而言,举办2010年世博会,
既是为世界各国搭建交流合作的平台,也是进一步加强与世界交流,近距离对话世界文化,向世界学习的重要契机。

正如俞正声书记所言,办好世博会,是增进与国际间交往的机会,是增加相互了解的机会,是让世界更好了解中国和上海的机会,也是上海贯彻国家外交方针和意图最现实、最紧迫的任务。

可见,俞正声书记强调把办好世博会作为上海今、明年两年的头等大事,要求要举全市之力办好世博会,具有重大的国际意义。

第三,世博会是展示人类创意的伟大舞台,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强烈反映。

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对世博会的魅力非常欣赏。

截至2009年3月23日,已有233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正式确认参加2010年世博会,其中46个是国际组织。

这是世博会150年历史上参展国家和国际组织最多的一届。

可以预料,2010年,全世界人民将相聚上海世博会,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世博主题,共同展望“城市”美好的未来。

她将是一届探讨人类城市美好生活的盛会;她将是一曲以“创新”和“融合”为主旋律的交响乐;她将成为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一次精彩对话;她将成为全人类相互之间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大舞台。

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日益漫延的形势下,搭建好这个大舞台,不仅能像奥运会一样全面展示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文化面貌,是培育产业人才和一般市民的启蒙教育不可多得的场所,而且,上海世博将成为拉动与提振内需的重要契机,将对会展、建筑材料、创意、旅
游服务、酒店、文化等产业产生一系列连锁效应,据专家分析,上海世博对扩大投资、消费需求、贸易合作和创造就业机会等四个方面起到直接的推动作用。

上海世博会有望成为促进中国经济克服困难、助推世界尽早走出金融危机阴霾的难得契机,世博会几年内产生的需求总和,保守估计也有3000亿左右。

有些外国朋友甚至表示,“中国经济将进入世博周期”。

“世博效应”不仅仅惠及上海,而且将辐射长三角地区,辐射全国。

上海世博对展示长三角地区各城市形象,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是千载难逢的良机。

可见俞正声书记强调把办好世博会作为上海今、明年两年的头等大事,要求要举全市之力办好世博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四.为什么说气候问题博弈背后的实质是发展权之争?
早在2005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出席八国集团五个发展中国国家领导人对话会议时就指出,气候变化是环境问题,但归根结底是发展问题,以碳排放权为核心的气候博弈实际上已转换成了发展空间的争夺,机最大程度的争取本国发展所需的碳排放权和发展空间,发达国家为了占据经济发展制高点,不会轻易承诺对发展中国家减排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发展中国家为了争取时间和空间,也不会轻易做出减排承诺。

五.在气候变化博弈过程中,中国的原则立场是怎样的?
气候变化博弈类似于公地悲剧是各国发展利益与世界遏制气候变化利益的冲突
中国的原则立场是以历史总排放为表尺制定各国减排标准,发达国家承担更多责
任,发展中国家在承担相应责任的同时继续保持自己的发展权
六.发展低碳经济对于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和意义?
作用:进一步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可以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发展低碳经济可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可以引进发达国家的相关技术,实现技术跨越式发展。

使得中国可以摆脱“碳锁定”效应。

促使中国提高地毯产品国际竞争力,能在国际贸易中是整体的竞争力得到提升。

意义:对于中国来说,最近十年,尤其最近五年,已经深深体会到了能源的重性要。

无论是从中航油,深南电的被暗算,到油价波动导致的国航,东航等企业巨亏,还是从铁矿石谈判的处处被动,到海外资源收购的屡屡失手,都让我们清晰认识到,中国,已经被所有人当成了大国,而且,我们处境更加尴尬。

我们不但没有美国全球夸张夺取能源的实力,也没有欧盟日本制定低碳经济规则的影响力,而且我们仍然处于经济快速发展,能源大量消耗的阶段。

还是从铁矿石谈判的处处被动,到海外资源收购的屡屡失手,都让我们清晰认识到,中国,已经被所有人当成了大国,而且,我们处境更加尴尬。

我们不但没有美国全球夸张夺取能源的实力,也没有欧盟日本制定低碳经济规则的影响力,而且我们仍然处于经济快速发展,能源大量消耗的阶段。

但任何事情都是有两面的,我们真要感谢金融危机,不但有危,我们更机有。

金融危机使得欧洲财政吃紧,也使得美国在能源问题上,不得不收紧海外扩张策略,更注重在低碳经济的模式。

中国通过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率先走出了泥潭,虽然金融危机重创了口出,但给了中国进行转型的最佳良机。

20 10 年,中国经济的主题就是调结构,如果能够顺利完成调结构,中国经济将在量的积累之后,产生质的飞跃,中国将不在仅仅是世界工厂,而是真正的世界经济引擎。

中国的调结构包含了两层涵义,一个是产业结构调整,一个是区域结构整调。

首先,产业结构调整是将原有的低技术,高能耗,低附加值的行业转为高技术,能能耗,高附加值的行业。

今年中央提出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网络和高端制造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我们不那看出,七大行业里,除了生物医药之外,其余均与低碳经济有直接或间接关系。

低碳经济涵盖很广,从最上游的新能源,到中游的工业电力的节能减排,再到最下游的低碳服务,碳金融等。

中国拥有成熟的制造业,也拥有最大的潜力市场,空间极其巨大。

例如中国的太阳能制造业已经占据全球6 0%的产量,国内市场却几乎等于0,如果通过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开发国内市场,潜力无限。

其次是区域结构调整,是指协调发展不平衡,大力发展中西部经济相对落后的区域。

对于这一点,低碳经济则是最好的载体。

中西部地区,相对人口稀少,但资源丰富,之前我们一味开发煤炭,有色等资源,造成了大量的污染,给西部经济带来的收益却是远小于使用这些资源的东部地区。

低碳经济模式下,给中西部地区带来的将是另一番景象,首先是中西部的清洁能源,包括丰富的风能水能,还可以利用广大的土地建立太阳能风能电厂,为东部输送能源的同时,对自身的环境影响却微乎其微,双赢的选择。

另外,
碳金融则可以为中西部输送大量的资金支持,例如在利用清洁能源盈利的同时,还可以把节省下来的碳排放额,转售给东部的工业企业等。

综上,我们可以理解,为何低碳经济对中国有深远含义,它不仅是国家的能源安全问题,也关乎到中国经济未来三十年如何从量到质的飞跃,更是中国人在工业革命,信息革命落后的情况下,能否顺利超越,在低碳经济革命中脱颖而出的关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