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管教视角下的学生情绪管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绪管理的本质,就是在情境需要的时候能够调动起此刻真正有利于把握事态的情绪,其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认识自身情绪的能力、妥善管理自身情绪的能力、自我激励的能力、认识他人情绪的能力和积极的人际关系管理的能力。

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严厉也不娇纵的方法,以相互尊重与合作为基础,把和善与坚定融为一体,在学生自我控制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各项技能,包括积极的情绪管理。

接下来,笔者将从正面管教的视角谈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情绪管理。

一、设置“启发式问题”,提升学生认识自身情绪的能力初中生处在心理由未成熟向成熟发展的过渡期,他们既有儿童时期留下的天真幼稚,又有成年人的深思熟虑。

由于情感发展节奏的不同、性别不同等原因,他们时而激动时而平静,时而消极时而积极,其最明显的特点是容易受到外界影响而出现感情用事、冲动行事的情形。

这时就需要教师设置“启发式问题”来帮助学生进行思考。

笔者常用的典型启发式问题有:(1)你当时想要完成什么?(2)你对发生的事情有什么感觉?(3)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
【摘要】教师可以从正面管教的视角出发,通过设立“启发式问题”提高学生认识自身情绪的能力,通过设置“积极暂停区”提升学生妥善管理自身情绪的能力,通过运用“共情理论”增强学生感知他人情绪的能力,通过传授“社交心理学”提升学生人际关系管理的能力,最终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情绪管理。

【关键词】情绪管理;正面管教;积极暂停;启发式问题【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79-0040-02【作者简介】管福泉,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天润城分校(南京,210031)副校长,高级教师,南京市首届德育工作带头人。

正面管教视角下的学生情绪管理/管福泉责任编辑吴青E-mail :jsjybzr@ 导读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丹尼尔·戈尔曼在他的专著《情绪智商》中指出,情绪管理是一种善于掌握自我,善于调节情绪,对生活中出现的某些矛盾和事件引起的反应能进行正确看待和处理,常以积极、幽默的心态缓解不良情绪带来的紧张、焦躁等心理的能力。

积极地对情绪进行管理能够使个体维持积极的情绪状态,身心健康得到发展,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自我效能感。

学生是处在不断发展过程中的人,管理自身情绪的能力有限,而作为学生人生导师的班主任,应当积极关注学生的情绪,寻找合适的情绪管理方法来对学生进行及时的引导,从而让学生成长为健康、向上的生命个体。

40
了事情的发生?(4)你从这件事中学到了什么?
(5)你怎样才能把这次学到的东西用在将来?
(6)你现在对解决这一问题有什么想法?
设置“启发式问题”时要特别注意两个问题:
其一,设置的问题不要预设答案,一旦有了预设答
案,我们就容易把学生挡在“心门”之外。

其二,班
主任或学生有一方感到烦躁不安时,停止提问,因
为带着情绪的答案往往不是内心的真实答案。

通过设置的这些“启发式问题”,我们可以
让学生自己认识到自身情绪可能带来的后果,
从而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有效提升学生情绪
管理的能力。

二、设立“积极暂停区”,提高学生管理自
身情绪的能力
一般来说,人的情绪可以分为两大类:理智
型和感情用事型。

理智型的人情商高,在遇到问
题时能够沉着冷静,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绪。

感情
用事型的人则相反,往往随性而为,冲动行事。

初中生更多时候属于后者,容易受到方方面面
的影响,不能很好地管理自身的情绪。

在这个阶段,班主任可以和学生积极沟
通,在教室或办公室某个区域设立“积极暂停
区”。

所谓“积极暂停区”,就是一个有助于学生
放松心情的地方。

一旦学生变得激动或有过激
行为,就可以到“积极暂停区”缓解情绪,在那
里可以读书、听音乐、休息等。

当然,“积极暂
停”还需要班主任带领学生进行一些训练,从
而形成一套符合班级特色的积极暂停模式。

特别要说明的是,“积极暂停区”的设立不
是为了惩罚学生,也没有责备或羞辱学生的意
思,班主任不能送学生去“积极暂停区”,而是
要让学生自己进行选择。

总之,“积极暂停区”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
可以缓解师生、生生之间的矛盾,可以引导学
生妥善管理自身情绪。

三、运用“共情理论”,增强学生感知他人
情绪的能力
共情,就是把自己摆在对方的位置上,设
身处地去体验、理解他人的内心世界,形成彼
此之间的共同感受。

在同伴交往时,学会共情是增进彼此理解、促进彼此接纳的一种有效方法。

学会了共情,同学之间就不再相互挑剔,就不会去抱怨、责怪、嘲笑或讥讽,相反,更多的是赞赏、鼓励、谅解和帮助。

一个学会共情的人对周围的人、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会特别关心和包容。

当自己与他人的认识出现不同时,能够真诚地尊重对方,并包容这种差异;当自己与他人在行为上出现摩擦时,能善意地理解对方,并分担由此而产生的各种心理负担。

因此,这便会使人感受到这种力量支撑着他,使他们感觉到无论说什么都会得到宽容和尊重,从而获得愉快的心理体验。

特别要注意的是:共情的过程是将心比心的过程,把自己当作“当事人”,而不仅仅是只站在对方的角度看事情。

因此,班主任要利用晨会、班会等时间教会学生运用“共情理论”来看待问题、处理事情,这样就可以构建和谐向上的班集体。

四、传授“社交心理学”,提升学生构建积极人际关系的能力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的外表都可以折射他的内心,他的服装、他的说话方式,他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都在告诉别人他是否友善,是否愿意和人交谈。

因此,班主任要学习一些社交心理学知识,并使用社交心理学知识优化学生的人际关系管理,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如使用“亲和效应”拉近与周围人的距离,使用“情景同一性”创造与对方共鸣的情境,使用“六度分离”理论与人积极地交往,使用“相似相惜律”寻找共同点等。

通过这些社交心理学效应的恰当使用,班主任可以引导学生成为人际交往中的成功者。

此外,班主任自身的情绪管理能力对学生的榜样作用也不容忽视。

无论是在课上还是课下,班主任都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要让学生从班主任身上看到善于积极管理情绪的人是那么智慧和优雅。

总之,只要班主任坚持关注学生的情绪,寻找一切契机引导学生进行情绪管理,那么,我们的学生就一定能够
成为一个积极向上、阳光健康的人。

4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