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融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校德育工作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推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着力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接班人。

一、在德育课堂教学中渗透和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首先,要立足课堂教学,对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及思想政治等德育课程进行创新,以此来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有效性,发掘语文、历史、体育及其他学科中可以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互融合的要素,根据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有关的教学活动,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融入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其次,应加大传统文化的弘扬力度。

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加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利用,丰富教育资源,引导小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通过实践活动浸润传统文化,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

例如以古诗词的诵读为切入点,举办诵读比赛,让学生体会古诗词的优美神韵;邀请著名专家到学校为学生进行国学讲座,为学生剖析我国历史上的国学名著,让学生体会到古代哲学的魅力和智慧。

除此之外,还可以组织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活动,帮助学生深入感受地方文化的独特之处,加深对地方文化的认识。

最后,还应当大力研发校本课程。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下,开发并创新德育课程,如借助当地的古代名人教育资源,形成独特的教育特色。

学校还要充分挖掘地域文化资源,编写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教材,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学校要在德育课堂上创新教育方式,自主创作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的诗词歌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核心价值观植入学生心中。

二、教师以身示范,积极践行
教师是学生的榜样,也可以说德育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示范带头作用,因而教师首先需要具备优秀的道德品质。

俗话说,言传身教,教师的仪容仪表及言谈举止等都属于教育的范畴,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却可以大大提升教师的个人魅力,可以扩大教师对学生的感染力。

不仅如此,对于德育来说,教师的情感也是德育的主要载体,有助于感化人们的心灵。

如果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必将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教师的语言、神情,一个眼神或一个手势,都会引发学生的思维,在潜移默化中给予学生情感方面的熏陶。

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学生获取知识的路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融入
□杨贵珠
摘要:学校德育工作是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直接而有效的途径,因而学校在德育工作中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德育环境的创设、德育课程、德育内容及德育活动中,努力创新德育工作方法,切实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

文章论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学校德育工作实践路径,期望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所帮助。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小学;德育
作者简介:杨贵珠,甘肃省庄浪县思源实验学校教师。

(甘肃平凉744600)
基金项目:本文系平凉市教育科学“十三五”2019年规划课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下学校德育工作”(课题立项号:[2019]PLG489)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20)09-0100-02
-
-100
径不断增多,教师应转变固有的思想,正确地看待学生,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耐心积极地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在德育方面,不可以把德育工作的重担全部交给班主任,任课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也应探寻德育的切入点,展开德育渗透工作,把育人和知识的传授结合在一起。

德育渗透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应当充分开发并利用相应的课程资源,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在体验过程中感悟、内化同时得到提升。

除此之外,还应当充分发挥德育导向的作用,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和实际的教学课程进行沟通和交流。

三、打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
学校要调动起全体教师开展德育工作积极性,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融入德育工作,营造校园内部良好的德育氛围,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熏陶,形成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思想品质。

中小学校可以加强对各大宣传平台的利用,如利用校园内的电子显示屏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内容,利用校园广播站举办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专题节目,并鼓励全校师生积极投稿,播报师生撰写的稿件,在全校范围内营造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氛围。

在宣传栏及文化走廊等处张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图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学校、刻苦读书等高尚情怀。

学校还可以在石头上刻上忠、孝、信、义等字,打造独特的校园文化特色。

学校可以举办道德讲堂活动,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出发点,把讲身边人、身边事作为宣讲的主要形式,宣讲的内容应选择助人为乐、乐于奉献、恪尽职守等传统美德。

学校也可以积极利用升国旗等重要仪式或者是其他重要的纪念日来展开爱国教育,积极地传播社会主流价值。

还可以把校歌和校训当作载体,发掘丰富的历史积淀,进而增强学生的价值观自信与文化自信。

在网络道德教育中,要教育学生正确使用新媒体,引导学生文明上网,增强学生的网络责任意识和网络法律意识,使学生具备辨别不良信息的能力。

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平台,向广大师生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增强网络道德教育效果。

此外,可将历史纪念日、重大节日作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载体,开展国旗下签名寄语、清明扫墓等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可定期举办艺术节,让每个班级精心准备以爱国主义为题材的节目,鼓励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四、加强家校互动共育,凝聚德育工作合力
家庭教育是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要充分发挥带头作用,紧紧抓住家校共育这一关键点,将德育工作融入家校共育中,引导家长肩负起教育孩子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任。

比如,成立家长委员会,让家长参与学校民主决策、校园管理和教育教学评价中,并为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德育工作出谋划策,促使家长更加关心孩子思想观念的形成;通过家长会等途径,引导家长开展家风建设,让家庭成为学生接受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课堂,培养学生良好的德行心智。

学校还要为家风建设提供展示平台,通过举办家风故事大赛、家训作品展览等活动,让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促进家长之间的教育经验交流,传承家庭美德;学校要创新家校互动形式,通过家庭教育讲座、成长工程、教学开放日、法制宣传日、家庭文明宣讲、优秀家长表彰等活动,让家长参与德育工作,增强德育工作合力;各班级的班主任要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利用微信、
QQ等网络社交平台,与家长共享德育工作内容,提升家长的素养,引导家长注意言传身教、修身律己、崇德向善,形成正确的子女成才观,为孩子身心健康成长创建良好的家庭环境。

德育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修养,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幸福感,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中小学校可以充分参考上述策略,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进一步增强德育的有效性,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延兵,张文倩.班主任开展小学德育工作的研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7):79.
责任编辑范艳玲
观察思考
-
-1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