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工业园区发展和某科技园区的规划案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述工业园区发展和某科技园区的规划
案例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发达国家为降低生产成本,更有利于直接进入
我国市场,全球大批量的制造业公司向我国转移;同时我国工业地产已逐步发展
成熟,工业用地政策为匹配工业性质的发展而逐渐灵活,投资主体多元化等特点,对我国工业地产发展提供有力条件。

本文基于M1工业用地性质,针对某科技园
区项目实践的经验,工业建筑产品的规划及实践进行探索及总结,为工业地产开
发提供参考经验。

关键词:工业园区、M1工业用地性质、建筑产品、规划设计
1、工业园区的发展及M1工业用地性质
1.1我国工业园区的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科学技术与经济的高速发展,工业园作为工业生
产和服务的重要物质载体,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工业园的发展折射出一种经济
现象,也是工业发展核心要求的外在体现。

结合我国大部分工业园,按照园区功
能形态的发展变化历程,大致可以分成以下几个阶段:
(1)第一代工业园区(1978年~1989年)—劳动密集型生产车间。

兴起于
改革开放之初,主要以工业厂区为主,生产企业单一,规模小,以低端产品的劳
动密集型生产活动为主,产业链短,产业附加值低。

从空间上看主要布置在城市
的郊区,建筑形态以单一的生产厂房和员工宿舍为主,仅满足基本生产制造功能
的需求,缺少其他功能与形态。

第一代工业园以蛇口工业园为代表。

(2)第二代工业园区(1989年~2000年)—高新技术工业园。

经过10
年的工业基础发展,已基本满足国民的日常消费产品需求,产业发展有了新的需求。

同时全球经济高度发展,国内廉价的劳动力吸引许多国际企业入驻,我国引
进技术含量高的科技企业,为工业现代化进程起了关键的推动作用。

第二代工业
园的产业模式和园区功能形态更加丰富,空间规划上除具备生产制造外,出现了
科技研发、商务办公的功能。

此阶段建筑形态依旧以生产制造所需的厂房为主体,厂房也逐渐向标准化发展;同时高新技术产业所需的研发办公、孵化办公、公寓
配套等建筑形态开始呈现。

开始引进技术含量高的产业,例如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生物医药等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第二代产业园区以深圳科技园区为代表。

(3)第三代工业园(2000年~2010年)-综合性科技园区。

我国经济政策由
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要求主导产业具有更高的技术含量、高
附加值,同时衍生了物流、金融、商务等生产服务业,这些企业开始在生产制造
业周边集聚,逐步形成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形成功能复合的综合性工业园区。

此阶段园区大力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逐渐意识到公共服务平台的重要作用,
园区通过服务平台开始服务企业的发展和提升,在技术、市场、管理、融资等专
业领域提供系统服务。

与第二代产业园区比较,工业厂房的比例明显下降;商务楼、办公楼等建筑成为园区主体。

产业方面除高科技产业外,与产业密切相关的
生产服务业如交通服务、物流服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业,生产配套服务业依
托生产制造业进行了布局。

例如张江高科技园区。

(4)第四代工业园(2011~至今)-产城融合的科技社区。

在第三代工业园
发展的基础上,生活性服务产业开始大量发展。

除了厂房、商务办公楼外,出现
商业、公寓、酒店、学校、医院等日常消费、娱乐休闲、生活居住等功能,规模
更大,形成配套完善的产城融合的综合科技社区。

例如上海金桥开发区。

1.2 M1工业用地的性质
根据《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征求意见稿)2018年(截止目
前暂未执行),对工业用地M1即一类工业用地,使用的主要性质进行定义即对居
住和公共环境基本无干扰、污染和安全隐患的工业用地,包括产业研发、中试为
主兼具小规模生产的工业用地。

M1用地性质对应第二代工业园区和第三代工业园
区建筑形态发展。

伴随工业产业发展迭代的需要,深圳市最早提供M0用地政策
并最先试点,M0工业用地兼容“无污染工业、商务办公、服务贸易”功能的混合
用地,随后东莞、广州、佛山、中山、惠州等城市,在2018~2019年颁布M0用
地政策,M0用地政策对应第三代和第四代产业园。

2、某科技园区建筑产品的实践案例
2.1项目开发背景
工业用地类型为M1工业用地,根据控制性详细规划产业分区图,项目地块
所在区域规划布局为高端制造装备、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材料、知识创新产业、综合商店。

由于项目先开发后招商的模式,要求建筑产品规划最大可能地满
足以上不同产业类型的规模特点和使用功能的要求;工业建筑产品主要定位客户
为中小微企业;项目地周边区域未形成较强的工业产业聚集效应和主导产业。


筑形式主要是生产厂房、中试厂房、孵化器办公、宿舍、食堂等。

2.2科技园区建筑产品规划布局
总平面规划:(1)功能分区,结合生产及研发的需求,将各种功能按照一
定的规律进行组合,设计规划先从整体再到单体渐进的方法。

从整体进行考虑,
对整体环境要求一致、功能相近、密接联系的进行分类组合。

尽量做到生产区和
研发办公区的功能区分即相互独立又有机组合。

(2)交通组织,根据地块平面
形状及地形地貌特点,本项目地块较为方正且地形较为平整,采用方格网式道路
结构,有利于标准厂房、研发办公的布置,方便厂房之间、研发办公的组团划分,通行方式灵活,有利于管线规划节约投资成本。

(3)建筑的组团,可以通过单
体建筑平面布置形成“围合”空间,进行景观及绿化布置,形成组团建筑物之间
的共享空间。

(4)绿化与环境,绿化是环境美化及空气调节的重要措施。

增加
区域内的绿化有利于吸收空气中污染物,粉尘颗粒等,园区内应当选择适宜当地
气候的植物。

建筑单体规划:(1)平面规划,平面规划是单体规划中的重要部分,不仅需
要满足功能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外部与内部的联通。

由于项目定位客户主要为中
小微企业,考虑资金、去化及当地工业建筑产权分隔最小面积要求,单户面积做
到尽可能小,且交通动线相对独立,户间干扰较小;同时需考虑大客户对大面积
的需求,例如做完整生产线、流水线的生产厂房,即要求生产空间在一个方向上
需要连续,生产线要求单向平面长度较长,需多户组合成一户或一层销售的问题,要求建筑平面即可分又可合。

例如图一厂房平面布置:各户交通空间统一设置在
一侧,均有独立的交通核;合并后也可满足大客户生产区域独立的生产空间。

(2)剖面规划:主要考虑厂区可能入驻产业对层高的要求,后期潜在客户对建
筑内部剖面上可改造可能,室内外高差的处理。

本项目考虑生产材料及产品运输
便利,工业厂房建议室内外高差不超过150mm,建议做坡面台阶;为了达到双倍
计容且能够满足各种工业对层高的要求,首层做到8.1m,预留夹层荷载,考虑后
期业主一层改造成二层的可能性,赋予建筑产品更多可能性。

(3)立面规划,
工业建筑与其他建筑相比具有不同的特征,在色彩风格满足规划要求的基础上,
即要体现企业文化和还要体现工业科技感,立面风格主要表现为干净、整洁、高
科技等特点。

本项目通过平面凸凹收进的变化、立面层高的变化,采用块体堆叠
的手法,给人以“几何魔方”、“科技之窗”的立面视觉效果。

例如图二、立面
效果。

图一、平面布置示意

图二、立面效果示意图
(图片来自:某科技园项目设计文
本)(图片来自:某科技园项目设计文本)
3、总结
本文对工业园区的发展进行了概述,基于实践对M1地块建筑产品规划
进行了简述,给类似工业建筑策划提供参考。

随着新型工业用地M0在全国逐渐
推行和实施,将加快推动工业地产的发展,同时将有力推进工业建筑产品的更新迭代。

参考文献:
[1]园区|中国产业园区进化,退二进三升四;360doc个人图书馆;
[2]刘翔,大连国际企业港工业地产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