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泰姬陵,浸透了浪漫爱情的建筑奇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印度】泰姬陵,浸透了浪漫爱情的建筑奇迹
到印度旅游泰姬陵是必去之地。

不仅是因为那座白色大理石建成的美轮美奂的完美建筑,更因为跟着这座建筑一起传世的那段沁人心扉的爱情传说。

这个爱情传说是从印度莫卧儿帝国沙贾汗王子在噪杂的集市上蓦然回首开始的。

他和穆塔兹·玛哈尔双目对视的瞬间就种下了他们忠贞一世的爱情。

从1612年结婚到1630年去世穆塔兹·玛哈尔一直伴随在沙贾汗的身边,甚至包括征战南北的时候。

不幸的是当他们的第十四个孩子出生的时候穆塔兹·玛哈尔感染了产褥热在军营中去世。

沙贾汗是印度莫卧儿帝国非常重要的君主,他征战南北把疆土扩大到几乎整个印度次大陆,造就了莫卧儿帝国的极盛时期。

就是这样一个帝王当他听到自己的爱妻病逝的消息后一夜之间就白了头发。

他按照爱妻的遗愿从1632年开始由本人亲自监督组建了一支由波斯建筑师挂帅的团队,动用了两万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工匠,耗时22年建成了这座融合了波斯、中亚和印度风格的陵墓。

也是这样一个帝王,晚年被儿子篡位后囚禁在阿格拉堡。

他的余生只能在通过阿格拉堡的窗户遥望亚穆纳河畔那座他留给爱妻也是留给世人的白色宫殿中度过。

至死他也再也没有能活着走进这座躺着他爱妻的白色陵墓。

比较有意思的是为印度留下了穆斯林文化的代表性建筑泰姬陵的莫卧儿帝国的王族是成吉思汗的后裔,他们离开战乱纷争的中亚地区通过阿富汗进入印度,因此他们的血管里流淌着成吉思汗次子管理的察合台汗国贵族的血液。

由于莫卧儿王族也有帖木儿的血统而笃信伊斯兰教,这就是泰姬陵的建筑风格充满了穆斯林文化元素的原因。

我们也是因为这座白色大理石的陵墓知道了穆塔兹·玛哈尔,知道了沙贾汗,知道了莫卧儿帝国,知道了这个曾经孕育了佛教的印度教国家还满载着灿烂的伊斯兰文化。

[1]泰姬陵入口的这座巨大的门楼是用红色砂岩建造的。

这里有你熟悉的伊斯兰风格的拱形门框。

也有你不曾见过的装饰,包括顶部一排十一个伞形圆顶和两侧的白色圆顶亭台,还有镶嵌在门框上的黑白
大理石书法和花卉图案。

如此厚重的门楼设计不能不使人们对里面存有充满想象的憧憬。

[2]这一幕令人难忘。

二十多年前访问印度时也曾有幸参观泰姬陵,同样的这一幕几乎在我脑海里延绵了许久许久。

在阴凉的门楼拱形门洞里第一眼看到的那座白色大理石陵墓真的会让你感到如此神圣。

和二十年前相比,那天的能见度似乎不够好,这可能是印度近几年发展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也可能对我来说泰姬陵更成为一种梦幻。

[3]泰姬陵前面还有一座美轮美奂的花园是在走出门楼后才能感受到的。

白色大理石的陵墓矗立在水渠、柏树、步道组成的花园的末端。

[4]整座陵墓的围墙是宽敞开放的柱廊。

[5]柱廊的末端是装饰精致的白色圆顶红砂岩角楼。

[6]柱廊的柱子之间用莲花状墙连接。

游客进入之后导游都会把大家带到这里坐着听导游讲解。

[7]这里也是观赏泰姬陵的极佳视角。

[8]沿着中间的水渠走可以看到泰姬陵婀娜的倒影。

[9]花园是波斯式的,建在陵墓之前寓意天堂花园。

[10]这座白色大理石陵墓建在巨大的大理石平台上,游客可以上去,但必须脱鞋。

[11]走上平台后看到的泰姬陵顶部。

[12]泰姬陵的外立面装饰有两个典型元素,一是门和窗的拱形设计,另一个是大理石墙面镶嵌宝石的花卉图案和铭刻书法的图案。

[13]四层中央都是高33米的拱门,左上、左下、右下是主拱门不同角度的视图。

从正面的拱门可以进去参观,里面就是穆塔兹·玛哈尔和沙贾汗的陵寝。

在一圈八角形的精雕细琢的屏风中间是这对绝世恋人的棺椁。

由于进入泰姬陵后就不能摄影了,这能细细地看,无法留下任何影像资料。

也无法发到网上以飨网友。

[14]墙面大理石的浅浮雕和镶嵌图案。

[15]陵墓的四层各有一座高塔。

据说这些高塔均向外倾斜12°,既为了一旦倒塌时不会砸到白色大理石主建筑,也为了远处观赏时能感觉高塔是直立的。

[16]塔内有台阶通到顶部。

其实这些塔也是伊斯兰清真寺的宣礼塔,宣礼员可在塔顶召唤信徒一起礼拜。

[17]高塔的中部细节。

[18]泰姬陵就建在亚穆纳河拐弯的地方。

[19]泰姬陵的两侧对称地坐落着两座白大理石圆顶的红砂岩清真寺。

[20]左侧那座清真寺的正门。

[21]同样采用拱形设计,装饰极其精致。

[22]我怎么觉得这些花纹好像更加精美。

[23]横向可看到一层层拱门构成的漫长通道。

[24]从清真寺里看到的泰姬陵。

[25]右侧那座清真寺。

因为处于逆光状态就没有多拍。

[26]天堂花园的中部两侧也都有一座白色大理石圆顶的红砂岩楼阁。

[27]大部分游客都在柏树丛旁的红色沙路上行走,配上穿着沙丽的印度美女更显得艳丽。

[28]从泰姬陵台基上看天堂花园。

[29]从这里看到的门楼比进来前看得清楚得多。

看上去门楼相当宏伟,整个基座几乎是正方形的。

可以看出整个泰姬陵大量采用拱形设计,这种拱形可以看作主元素。

[30]离开之前依依不舍留下不同角度的泰姬陵。

[31]
[32]一直想拍一个船沙丽的印度美女。

刚走出门楼就发现一位穿着艳丽的红色沙丽的美女,赶紧赶过去。

走近细细一看好像是一位同胞。

不管了,先拍下来。

[33]往外走的路上突然发现一扇小门里面有楼梯可以上楼。

真想登高望远再看一眼泰姬陵。

走上去一看视线也不太好。

刚咔嚓两下就见一个印度警察冲上来二话不说把我赶了下去。

[34]收门票的入口,也是红砂岩的。

这可以说是印度色了,随处可见。

我们的导游是一个留学北大的中国通,当然印度更通。

我们参观泰姬陵时他带了一个摄影师,绰号“神经病”。

他的主要任务是帮我们拍以泰姬陵为背景的人像照。

说实在的,拍得真不错。

离开的时候我们的团友几乎选中了全部他拍的照片。

我也一样,都买了。

只是我还想要电子版,导游也答应帮我要了。

不过一年多过去了,还没有要到。

这是这次泰姬陵之旅唯一的遗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