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法测定氟比洛芬酯注射液中大豆油含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法测定氟比洛芬酯注射液中
大豆油含量
张勉;李超
【摘要】目的建立测定氟比洛芬酯注射液中大豆油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法.方法以硅胶柱为色谱柱,以正己烷-异丙醇-冰醋酸(99.4∶0.5∶0.1)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漂移管温度为70℃,雾化气压力为35.0 psi,进量为10μL.结果大豆油质量浓度在1.707 ~ 17.072 μg/mL(r =0.998)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34%,RSD为1.52%
(n=9).结论该法用于测定氟比洛芬酯注射液中大豆油的含量,快速简便,专属性好,结果准确.
【期刊名称】《中国药业》
【年(卷),期】2014(023)007
【总页数】2页(P26-27)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检测器;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大豆油
【作者】张勉;李超
【作者单位】重庆市食品药品检验所,重庆 401121;重庆市食品药品检验所,重庆4011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27.2;R971+.1
氟比洛芬酯注射液是以脂微球为药物载体的非甾体类镇痛剂。
药物进入体内靶向分布到创伤及肿瘤部位后,氟比洛芬酯从脂微球中释放出来,在羧基酯酶作用下迅速水解生成氟比洛芬,通过氟比洛芬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而发挥镇痛作用。
大豆油是制备乳剂的重要原辅料,其含量直接影响乳剂的成型质量,在氟比洛芬酯注射液中大豆油作为氟比洛芬酯的载体,有利于氟比洛芬酯达到靶向部位,更好地吸收。
但由于大豆油为长链甘油三酸酯,紫外特征不强,常规的紫外检测器无法完成对其的测定。
国内仅有一个厂家生产该品种,现行质量标准[1]中未对大豆油进行含量控制。
笔者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利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测定氟比洛芬酯注射液中大豆油的含量,有效地解决了大豆油在该注射剂中的检测问题,方法准确,操作简便。
1 仪器与试药
Waters e2695型高效液相色谱仪。
大豆油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
号为100277-201103);大豆油原料(重庆药友制药有限责任公司,批号为
R1105067);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北京泰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分别为5091N,5012B,5022B);正己烷与异丙醇均为色谱纯,冰醋酸为分析纯。
2 方法与结果
2.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检测器:Waters 2424型蒸发光检测器(雾化气:空气,雾化压力:35.0 psi,漂移管温度:70℃);色谱柱:菲罗门 Luna Silica色谱柱(250 mm ×4.6 mm,5 μm);流动相:正己烷-异丙醇-冰醋酸(99.4 ∶0.5 ∶0.1);流速:1.0 mL/min;柱温:室温。
进样量:10 μL。
配制大豆油与油酸的混合溶液,按拟订方法测定,两者能较好地分离,见图1。
2.2 溶液制备
图1 高效液相色谱图
取大豆油对照品0.062 11 g,置25 mL容量瓶中,用正己烷-异丙醇(1∶1)的
混合溶液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分别精密量取 1.0,3.0,5.0 mL,分别置 10 mL 容量瓶中,加混合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对照品溶液。
精密量取
样品1 mL,置25 mL容量瓶中,用混合溶液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分别精
密取3 mL,置25mL容量瓶中,加混合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供试品溶液。
2.3 大豆油原料的标定
取大豆油原料0.543 2 g,置100 mL容量瓶中,加混合溶液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5.0 mL,置50 mL容量瓶中,加混合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依法测定,测得大豆油含量为 100.0% 。
2.4 方法学考察
线性关系考察:取大豆油原料0.853 6 g,置100 mL容量瓶中,加混合溶液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分别精密量取1,2,4,5,6,8,10 mL,分别置50 mL 容量瓶中,加混合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依法测定,得回归方程 Y=0.001 7
X+115.7(r=0.998)。
结果表明,大豆油质量浓度在 1.707~17.072 μg/mL 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
精密度试验:取同一质量浓度对照品溶液,连续进样6次。
结果的 RSD为0.57%(n=6),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
重复性试验:取样品(批号为5091N)各1.0 mL,共6份,分别置25 mL容量瓶中,加混合溶液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分别精密量取3.0 mL,置25 mL容量瓶中,加混合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依法测定。
结果样品平均含量为10.5 g/mL,RSD为2.4%,表明方法重复性良好。
加样回收试验:取大豆油原料0.543 2 g,置100 mL容量瓶中,加混合溶液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对照品贮备液。
取样品(批号为5091N)各 1.0 mL,
共9份,分别置25 mL容量瓶中,加混合溶液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分别精
密量取3.0 mL,置 50 mL 容量瓶中,分别加入对照品贮备液 2.0,2.5,3.0 mL,各3份,加混合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依法测定。
结果见表1。
表1 大豆油加样回收试验结果(n=9)加入量(μg/mL)217.28 217.28 217.28 271.60 271.60 271.60 325.92 325.92 325.92测得量
(μg/mL)220.42 217.15 224.10 277.21 270.28 271.46 323.50 321.20 323.29回收率(%)101.45 99.94 103.14 102.06 99.51 99.96 99.26 98.55 99.19 X(%)RSD(%)100.341.52
检测限及定量限:以 S/N为3计算,大豆油的检测限为0.050 7 μg。
以 S/N 为
10 计算,大豆油的定量限为 0.169 μg。
专属性试验:取样品1 mL,置锥形瓶中,加0.1 mol/L盐酸溶液2 mL,加热至沸,放冷,加0.1 mol/L氢氧化钠溶液2 mL,加混合溶液稀释至25 mL,摇匀,取3.0 mL,置25 mL容量瓶中,加混合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酸破坏溶液。
取样品1 mL,置锥形瓶中,加0.1 mol/L氢氧化钠溶液2 mL,加热至沸,放冷,加0.1 mol/L盐酸溶液2 mL,加混合溶液稀释至25 mL,摇匀,取3.0 mL,置25 mL容量瓶中,加混合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碱破坏溶液。
取样品1 mL,置锥形瓶中,加30%过氧化氢溶液2 mL,加热至沸,放冷,加混合溶
液稀释至25 mL,摇匀,取3.0 mL,置25 mL容量瓶中,加混合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氧化破坏溶液。
取样品1 mL,置锥形瓶中,加水2 mL,加热至沸,放冷,加混合溶液稀释至25 mL,摇匀,取3.0 mL,置25 mL容量瓶中,加混合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高温破坏溶液。
取样品置日光下放置48 h后,取1 mL置25 mL容量瓶中,加混合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取3.0 mL,置25 mL容量瓶中,加混合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光破坏溶液。
取上述破坏后的供试品溶液,按拟订色谱条件分别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见图3。
可
见,本品经破坏后产生的降解产物均能与大豆油有效分离(分离度大于1.5),表明上述色谱条件可用于大豆油含量的测定。
图3 高效液相色谱图
2.5 样品含量测定
按拟订方法测定3批氟比洛芬酯注射液中大豆油的含量。
结果批号为5091N,5012B,5022B的大3批氟比洛芬注射液中豆油含量分别为 10.8,10.7,10.5 g/mL。
3 讨论
参照脂肪乳注射液(C14-24)质量标准[2]中大豆油含量测定项下方法,流动相为正己烷-异丙醇-冰醋酸(98.9∶1∶0.1),大豆油和油酸的分离较差,达不到要求。
因此将流动相调整为正己烷-异丙醇-冰醋酸(99.4 ∶0.5 ∶0.1),大豆油和油酸的分离度大于 2。
参照脂肪乳注射液(C14-24)质量标准[2]中大豆油含量测定项下方法,在供试品溶液配制时先用正己烷-异丙醇(1∶1)的混合溶液溶解,再用流动相稀释,供试品溶液即发生乳浑。
经考察,在第二步仍用上述混合溶液稀释,溶液澄清。
因此试验中所用溶剂均为正己烷-异丙醇(1∶1)混合溶液。
在结果计算时,峰面积和质量浓度计算的线性良好,所以未使用峰面积和质量浓度的对数进行计算。
参考文献:
[1]YBH15412004,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标准(试行)[S].
[2]YBH13472008,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标准[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