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陋室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1、复习文言文《桃花源记》《陋室铭》
2、基础知识与运用:词语
《桃花源记》
一、重点字词翻译:
第一段:
1)掌握课文注释的词语。
为业:靠……谋生。
缘:沿。
夹岸:夹着溪流两岸。
杂:别的。
鲜美:鲜艳美丽。
异:诧异。
穷:穷尽。
2)概括第一段内容:
写渔人捕鱼时偶然发现桃花林的经过。
第二段:
1)掌握课文注释的词语,同桌互译。
尽:走到尽头。
舍:放弃,离开。
豁然:开阔或通达。
这里有“一下子”的意思。
开朗:开阔明亮。
平旷:平坦开阔。
属:类。
阡陌:指田间的小路。
交通:交错相通。
悉:全。
怡然自乐:高兴,自得其乐。
2)概括第二段的内容:
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后的所见所闻:写桃花源中宁静安乐的生活环境。
第三段:
1)学生根据注释翻译,同桌互译,教师辅导。
所从来:从哪儿来。
咸:都。
问讯:打听消息。
先世:祖先。
妻子:妻子儿女。
邑人:同乡人。
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
不复出焉:不再从这里出去。
间隔:断绝了往来。
皆:都。
叹惋:感叹,惋惜。
延:请。
语告:告诉(他)说。
不足:不值得。
2)概括本段内容:
3段从渔人与桃花源中的人的谈话和交往,写出桃花源中淳朴的社会风尚。
第四段:
1)学生根据注释翻译,同桌互译,教师辅导。
既:已经。
扶:沿着,顺着。
向:原来的。
志1:做标记。
志2:做的标记。
诣:拜见。
如此:像这样。
遣:派。
2)概括本段内容:
故事的结局:写渔人出山后告知太守,再寻桃源,却找不到。
第五段:
1)学生根据注释翻译,同桌互译,教师辅导。
欣然:高兴地。
规往:打算前去。
规,计划。
果:实现。
寻:不久。
问津:访求寻找。
津,渡口。
2)概括本段内容
故事的尾声:补写刘子骥想寻找桃花源未果。
内容分析
1、朗读课文,试背诵课文。
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按渔人行踪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节):写渔人捕鱼时偶然发现桃花林的经过。
第二部分(第2~3节):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在桃源人家里做客及辞去的经过。
第三部分(第4~5节)写渔人离开桃源后的情况。
二、文章主题:
全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把发现桃源的经过,在桃源的所见所闻所历,离开桃源后再寻桃源的情形,都贯串起来了。
故事曲折回环。
它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
(中心思想)
三、重点文言词总结:
1、古今异义词:
鲜美
古义:鲜艳美丽
今义:(味道)新鲜
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交通运输
妻子
古义:妻子儿女
今义:指男方的配偶,老婆
绝境
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没有出路的地方
无论
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义;不管(连词)
缘
古义:沿
今义:缘故,缘分
延
古义:请
今义:延长,延伸
津
古义:渡口这里问津指探访。
今义:口液
2、一词多义:
舍:①舍弃“便舍船”
②房舍“屋舍俨然”
寻:①寻找“寻向所志”
②不久“寻病终”
志:①做标记“处处志之”
②标记“寻向所志”
向:①以前“寻向所志”
②对着“眈眈相向”
为:①wéi作为,动词。
“以捕鱼为业”
②wèi对,向。
介词。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不足为外人道也”
乃:①于是,就“见渔人,乃大惊”
②竟然“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复:①又“复前行”
②再“不复出焉”
四、段落阅读:
(一)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者,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
A、缘溪行无缘无故
B、落英缤纷英雄豪杰
C、复前行死灰复燃
D、欲穷其林一穷二白
2、依据文中的描述,准确地说明进入桃花源的山洞口所在的位置。
3、“渔人甚异之”,让渔人“甚异”的景象具有哪些特点?
4、在表示渔人发现桃花源过程的空白处填入恰当的内容:
缘溪行——()——便得一山——()——桃花源
5、欲穷其林的原因是:。
6、从全文看,第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二)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者,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
A、阡陌交通交通工具
B、屋舍俨然俨然成了绿洲
C、鸡犬相闻闻风而动
D、土地平旷心旷神怡
2、用现代汉语解释句子的意思。
阡陌交通: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3、“初极狭,才通人”,照应了文中哪句话?
4、文中描写桃花源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
5、选文从哪几方面描写了桃花源中美好的生活图景?
6、在这段文字中,作者从哪几方面对桃花源人进行了描写?
7、作者虚构桃花源美好境界的用意是什么?
《陋室铭》
一、文学常识
课题:出处:作者:,字。
朝代:著名诗人。
文体及特点: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的。
二、解释重点词句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何陋之有?
5、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6、鸿儒
7、调素琴
8、金经
9、案牍
10、劳形
11、何陋之有
三、阅读理解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1、文章运用了类比写法的句子是:
2、能提挈全文的词语是:
3、文中通过环境写陋室主人生活高雅的句子:
4、文中突出陋室宁静的句子:
《陋室铭》是篇的文章,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居室,表现了
、的生活情趣,文中运用了的写法。
参考答案
一、文学常识
课题:《陋室铭》出处:《全唐文》作者:刘禹锡,字梦得。
朝代:唐朝
文体及特点: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二、词语解释:
1、这;原意指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2、大;原意指平民,这里指不学无术的平庸小人。
3、原意指箫管等乐器,这里指演奏的音乐。
使身体劳累。
4、简陋
5、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6、鸿儒,博学的人。
7、调素琴:调,调弄,这里是弹(琴)。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8、金经,指佛经。
9、案牍,官府的公文。
10、劳形,使身体劳累。
形,形体、身体。
11、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呢?孔子说的这句话见于《论语·子罕》篇
三、阅读理解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2、德馨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5、托物言志;清明廉洁;安贫乐道;类比
基础知识与运用:找出成语中的错别字
精打细算精凋细刻井然有叙炯然不同举世文明举一返三
可歌可气叩人心弦夸夸奇谈脍治人口理直气状力搀狂澜
立立在目两全齐美留离失所络绎不决落英缤分满栽而归
慢不经心毛塞顿开美不盛收门廷若市名付其实名列前矛
名正严顺莫明其妙莫不关心墨墨无闻难以致信破不得已
齐乐无穷其貌不杨奇真异宝气相万千恰如齐分千恣百态
牵强赴会轻而义举情不自尽情真义切全神惯注人声顶沸
忍俊不禁认劳任怨锐不可挡三故茅庐赏心阅目舍生取意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30分钟)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一)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1、下列句中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是()
A、来此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
B、无论魏晋(不管)
C、各复延至其家(邀请)
D、便扶向路(沿着,顺着)
2、将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3、遂与外人间隔的初步原因(用原文回答)
4、文中能具体说明桃花源中人与外人间隔很久的语句是:
5、“见渔人,乃大惊”说明了什么?
6、“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你认为桃花源中人为什么叹惋?
7、文中哪句话表明桃花源中人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不愿被打扰?他们为什么不愿被打扰?
8、渔人偶遇桃源“处处志之”,最终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二)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1、为下列加点词注音。
1)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本文选自《_________》。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_________。
这则铭文是作者为自己的居室所作,表现了作者高洁伟岸的_________。
3、本文写陋室环境清幽的句子是,写主人人际交往的句子是,写陋室生活情趣的句子是。
4、体现文章主旨的句子是:
5、本文以陋室德馨起笔,以景幽、友高、事雅描绘陋室,以陋室不陋收束全文,文中能统领全篇的词语是。
6、这篇文章所要表达的意思是()
A. 作者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B. 世人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C. 作者希望自己像诸葛亮、扬子云那样居住简陋,以便受到世人的景仰。
D. 世人应以诸葛亮、扬子云为榜样,不追求高雅的居室,才能受人景仰。
【试题答案】
(一)
1、B
2、略
3、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4、见渔人,乃大惊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5、他们从来没有出去过,也从没来过外人。
6、为外面的变化那么大,他们却不知道;为外面的人不能过安定、自由幸福的生活而惋惜。
7、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怕扰乱他们平静的生活,他们不想走出桃花源。
8、为故事增添了神秘色彩;说明这样的生活是虚构的,是作者的理想,是难以实现的。
(二)
1、略
2、全唐文文体节操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4、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5、德馨
6、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