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集烘烤技术》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要尽量避免干球温度猛升猛降。
可编辑课件
(3)干筋阶段
①操作要求 A、烟叶主筋干燥,防止烤红烟叶。 B、排湿控制开关和进风口逐渐关小。 C、风机持续运行。 D、烘烤指导时间根据烟叶主筋干燥程度而定。
②操作方法 以每小时升温1℃使干球温度提高到65-68℃,其间要渐关小进风门,
以湿球温度稳定41-42℃为准。稳定此温湿度条件直到烟叶完全干筋。 ③风机控制:风机一般用中速到高速运转,每开3~4小时停机20~30分钟
可编辑课件
(2)工艺曲线调节
看 烟叶变化
确 定 适宜的干、湿球温度
黄干协调进程把握要 严
干湿球温度指标要 灵活
可编辑课件
(2)工艺指标调节技术
按照三段式密集烘烤工艺 围绕烤黄烤干烤香要求
根据事先分析、预案 观察变黄、失水情况
可编辑课件
适时确定最佳干湿球温度 及延续时间
写入(调整)自控仪 控制干湿球温度可编辑课件来自墙体、烟囱、炉门等密封性
?
可编辑课件
换热器腐蚀严重、密 封不严
腐蚀严重
可编辑课件
接触密封不严
可编辑课件
散热器积灰严重
可编辑课件
清理灰分
可编辑课件
温湿度自控设备的检修
可编辑课件
电、风机、电机的 检修
听声音 测风向 测风速
可编辑课件
二、操作原则
可编辑课件
采用“三段式”烘烤工艺,分阶段升温方法, 温度以每小时0.5-1℃的速度升温,采用温度梯度 设置稳温烘烤。烘烤过程采用烤烟温湿度自动控制 仪,结合不同部位烟叶烘烤特点进行烘烤操作。
(3)控温烧火技术
看干球温度高低 定烧火大小
严 干球温度适宜和稳定要 烧火大小要灵活
可编辑课件
(3)控温烧火技术
温度自控的有效性 局限性
烧火配合的必要性
快慢 升升 温温 稳稳 控升 湿湿
火力大小的控制 烘烤供热变化 天气变化 排湿影响
可编辑课件
(4)控温排湿技术
看湿球温度高低 定进风门开关大小
方法:先在炉条上铺容易点燃的柴草和木柴,上压适量小煤 块,最好煤块下铺一些前炕的煤核(焦炭),关闭 火门后从炉条下面点火。
注意:柴草不燃尽一般不要捅火 煤点燃后分次少量加煤,使火扩大 火门倒烟时,应检查炉条后面是否盖严,烟囱拔力是 否正常。
可编辑课件
(2)拨火剔渣 关键:是保持煤层不乱,严防“烧混” 注意:拨火时应尽量平稳,只在燃烧层以上进行
➢ 第三步:定色准备期。将烤房温度升到40-42℃,保持湿球3638℃且稳定,直至烟叶变化至接近十成黄片,烟叶充分调萎后转入定 色期。变黄时间一般保持在48小时左右。
可编辑课件
③风机控制:风机用低速间断开启,一般2~
3h开一次,每次15~30分钟左右,进行内循 环将温度升到36~38℃,压火控温,干湿球 温度差2℃左右。
剔渣应“勤剔轻顶,剔暗不剔明”,只剔 炉渣层。
可编辑课件
3、火力控制:
控制关键:
是根据炕内的温湿度高低熟练而准确地控制火力。
控制手段:
是主要靠调节燃烧面积和燃烧强度来实现。
控制方法有:
①火底大小
②火门开闭
③烟囱火闸 ④煤层实虚
可编辑课件
4、添煤:
(1)加煤的要领 加煤的要领是:“看、勤、快、薄、匀”
烧火升温促进汽化,使炕可编内辑课水件 汽增加的“增湿”作用。
3、排湿能力的强化
依据:
农谚“大火大排湿,中火中排湿,小火小排湿,无火难排 湿”,充分说明了依靠烧火可以强化排湿,也可以减弱排湿。
应用:
(1)在干筋期,或烘烤叶厚保水力强但含水并不多的烟 叶时,可以维持较高的干球温度和较小的通风量,主要依靠高 温使烟叶干燥,称高温强排湿。
的原则。 温度阶段:
(1)在变黄初始阶段(40℃以前),以干湿差来掌握湿球温度, 以湿球宁高勿低为主,而烟叶难烤时,应宁低勿高。
(2)以变黄后期直至定色结束(40—55℃范围内),湿球温度 应控制在适宜范围(通常37—39℃),以适宜并稳定为主,而烟叶不 好烤时,则应宁低勿高。
(3)到烟叶干筋阶段,应严格控制湿球温度稳定地保持在41— 43℃,既不高于43℃也不低于41℃。 关键注意: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4)烧火操作
装炕后密闭进风口,点燃火炉,间断开启风机,实行热风 循环,尽快将干球升到38℃稳温。
烟叶变黄7-8成时开始加大火力,稳定升温到42-44℃渐开 启进风门排湿,充分延长时间,使烟叶继续变黄排出部分水分, 逐步凋萎。
定色期,加大火力,持续开风机逐步加大排湿,在前期升 温不宜过快,鲜烟素质差异较大时,可在45℃左右长时间,定 色后期以较快速度升到54-55℃,完成烟叶定色。定色期风机不 能停,烧火要灵活,注意防止猛升温和掉温。
pptppt课件课件1515pptppt课件课件1616一熟练掌握应用自控系统pptppt课件课件171711工艺曲线的选择工艺曲线的选择分析鲜烟叶烘烤特性制订出烘烤方案pptppt课件课件181811工艺曲线调节工艺曲线调节鲜烟素质自控仪烘烤工艺曲线及应变预案曲线适应鲜烟烘烤特性要曲线的制定要灵活pptppt课件课件191922工艺曲线调节工艺曲线调节烟叶变化适宜的干湿球温度黄干协调进程把握要干湿球温度指标要灵活pptppt课件课件202022工艺指标调节技术工艺指标调节技术按照三段式密集烘烤工艺围绕烤黄烤干烤香要求根据事先分析预案观察变黄失水情况适时确定最佳干湿球温度及延续时间写入调整自控仪控制干湿球温度pptppt课件课件212133控温烧火技术控温烧火技术干球温度高低烧火大小干球温度适宜和稳定要烧火大小要pptppt课件课件222233控温烧火技术控温烧火技术温度自控的有效性局限性烧火配合的必要性火力大小的控制烘烤供热变化天气变化排湿影响pptppt课件课件232344控温排湿技术控温排湿技术湿球温度高低进风门开关大小湿球温度适宜稳定要进风门开关大小要pptppt课件课件2424二操作技术要点二操作技术要点pptppt课件课件2525烟叶烘烤过程的本质是一个与物理变化相伴烟叶烘烤过程的本质是一个与物理变化相伴随的复杂的生理生化过程
密集烘烤技 术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内容
➢ 一、烤前准备 ➢ 二、操作原则 ➢ 三、操作技术 ➢ 四、经验和诊断 ➢ 五、存在问题 ➢ 六、烘烤条件与香气(讨论)
可编辑课件
一、烤前准备
可编辑课件
1、门窗、供热设备密封性的检测 2、供热设备残留灰分清理 3、温湿度自控仪及连接设备检测 4、烤房升温与保温性能检测 5、通风设备的检测 6、安装备用发电机
(三)炕内温湿度控制
1、干球温度
一般原则:
炕内温度只能升温和稳定在一定范围,不能下降。若不 得不降温,应注意尽量使湿球温度保持稳定在适宜范围。
注意要点:
1、升温速度应与烟叶变化速度和含水量多少相适应。 2、通风排湿的降温作用。
可编辑课件
2、湿球温度
一般原则: 炕内湿度只宜逐渐降低或稳定,应严格掌握“稳湿球,升干球”
可编辑课件
在烟叶没有达到半干之前,室内
温度不得超过50℃,干球温度在54-
55℃要维持足够的时间,使烟叶达到
干片。
定色期小排湿时,开小进风门,
烧中火,大排湿时,必须开大进风门,
烧大火;气温高的白天,火力要提前
减小,气温低晚间(尤其凌晨)进行
大排湿时,尽可能加大烧火,采取稳
排湿,维持需要的温度,延长时间。
可编辑课件
4、稳湿球升干球
1、湿球温度代表湿烟叶自身的温度。“稳湿球”是决 定烘烤成败的关键。
2、干球温度反映烟叶周围的环境温度。 “升干球” 是烘烤成败的条件。
3、当湿球基本稳定干球稳步上升时,干湿差自然扩大, 相对湿度自然降低。只要湿球适宜,干球升温也适宜,则 干湿差的“自然扩大”和相对湿度的“自然下降”才符合 烘烤工艺的要求。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2)定色阶段
①操作要求 A、及时通风排湿,干燥叶片,将烟叶颜色固定。 B、排湿控制保持在半排湿或全排湿状态。 C、风机持续运行,进风口根据排湿进度逐渐打开。 D、烘烤指导时间以叶片干燥程度而定,通常下部烟叶为3035小时,中部烟叶和上部烟叶为35-45小时。 ②风机控制:风机一般用中速到高速运转,每开3~4小时停 机20~30分钟。
可编辑课件
2)烟叶干燥程度的诊断
与变黄程度相结合: 6成黄左右应凋萎发软; 8 成黄左右应主脉发软 9 成黄左右应勾尖卷边; 变黄不达10成黄不能小卷筒。
以失水程度为主:
重点看烟叶变化凋萎程度(变黄阶段)和干燥部分所占 比例(干燥阶段),而不能以卷筒与否为依据。
3、烤后诊断
根据原烟质量,对照鲜烟质量,结合烘烤记载,评价 烘烤质量,分析成功经验和可失编辑课败件 的原因,总结成败得失。
可编辑课件
②操作方法
➢ 第一步:快速升温期。烟叶装满炕后,封严门窗和进风门等,立即 点火,以每1-2小时升温1℃的速度升到36℃左右(中下部叶36-38℃, 上部叶34-36℃)。湿球温度比干球温度低1-3℃。
➢ 第二步:稳温变黄期。稳定适宜变黄温度,直到全炕烟叶80%以上 达到九成黄(叶基部微带青,主脉及主脉两边为青色,叶片呈黄色, 并充分发软。
(7)停电处理
停电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变黄阶段停电:先关闭烟囱火闸、助燃火门,切换电源。 定色阶段停电:先关闭烟囱火闸、助燃火门,打开炉门、 切换电源,必要时打开供热可室编辑门课件 ,以免风机受损。
起火
38度变黄
40-42度变黄阶段
叶片凋萎半干
叶片定色
主脉干燥
可编辑课件
勾尖卷边
四、经验和诊断
烟叶的变化以烤房第二层烟叶的变化为准, 温湿度的掌握以烤房第一层为准。
可编辑课件
三、操作技术
可编辑课件
(一)熟练掌握应用自控系统
可编辑课件
(1)工艺曲线的选择
分析鲜烟叶烘烤特性 制订出烘烤方案
可编辑课件
(1)工艺曲线调节
看 鲜烟素质
定自控仪烘烤工艺曲线
及应变预案
曲线适应鲜烟烘烤特性要 严
曲线的制定要 灵活
严 湿球温度适宜稳定要 进风门开关大小要灵活
可编辑课件
(二)操作技术要点
可编辑课件
烟叶烘烤过程的本质是一个与物理变化相伴 随的复杂的生理生化过程。其间,烟叶发生了三 个明显的变化。
颜色: 状态: 气味:嗅香由清鲜香气变为浓郁的特殊香气。
可编辑课件
(1)变黄阶段
①操作要求 A、烟叶变化达到全黄(充分变黄)、叶片 发软。 B、变黄后期先少量排湿、后升温定色。 C、变黄期下部叶为45-50小时,中部和上 部叶为55-60小时。
可编辑课件
干筋期风机一般不停,以近门1-2m处二 棚烟叶主脉全干为停火标准,湿球温度不超过 43℃在停机时。
火炉内让煤自里端向外端燃烧,自上而 下燃烧。稳定温度时,提前2-4℃左右控火。 利于达到预期温度。
可编辑课件
(5)停火要求
1、干球温度达到65-68℃稳定12小时以后。 2、上下棚温湿差迅速缩小。 3、及时检查全炕烟叶的情况,重点检查靠近
可编辑课件
1、三表一计
烘烤技术图表
(一)经验
三表
烘烤记载表
是制定烘烤方案 的参考,通过灵 活变更技术图表 中的技术措施, 即可形成多种多 样的烘烤方法。
一计
温度计
钟表
是掌握烘烤时 间的仪表,可 据此掌握烘烤 的时间进程。
用于记录采收、装 烟、温度、湿度、 烟叶变化、烧火、 排湿等情况,据此 作为修正烘烤方案, 更改技术措施的参 考。
加热室山墙部位的下棚烟叶和装烟室门口顶 棚烟叶,以及局部干燥偏慢的烟叶的干筋情 况。 4、局部干燥偏慢的烟叶达到基部3cm左右未干 时,可停止加煤,维持到炉膛内余煤燃尽即 可停火。
可编辑课件
(6)烤后处理
当烟叶主筋全部烤干停火后,炉膛内仍有较强的火力,为 了避免因供热室高温损坏风机,必须保持风机在工作状态。待 烤房内温度降到接近室温时关停风机,并根据当地烘烤习惯和 天气进行回潮和卸烟处理。
总之,湿球适宜且稳定,干球适宜且随烟叶变化同步
上升,是烘烤操作的基本原则和技术关键,简称“稳湿球
升干球”。
可编辑课件
(二)诊断技术
1、烤前诊断
1)设备诊断 了解烤房装烟量、升温保温能力、排湿保湿能力、 温度均匀程度、热能利用率、受外界环境影响大小等, 掌握燃料燃烧值、燃烧特性,煤铲、照明等工具。
2)天气诊断 了解天气状况和发展趋势,预测对烘烤的影响。
可编辑课件
是检测炕内温湿 度,并赖以决定
2、三看三定
一看烟叶变化程度,决定干球和湿球温度高低
二看需要的干球温度高低,决定烧火大小
三看湿球温度高低,决定进风门开启大小
3、三严三灵活
各时期的适宜温度、变化程度、干燥程度掌握要严,时间长 短要灵活。
各时期所需要的湿球温度掌握要严,进风门大小要灵活。 各时期的升温速度掌握要严,烧火大小要灵活。
(2)若烘烤含水量多脱水快的薄叶时,可以维持较低的 干球温度和强大的通风量,主要依靠通风使烟叶干燥,称低温 强排湿。
可编辑课件
(四)烧火技术
1、烧火的原则
以烟叶变化、炕内温湿度、天气状况、烤房情况、煤质 特点等灵活准确掌握为原则。
可编辑课件
2、烧火技术
(1)点火
关键:是把炉条后面(约2/3面积)用炉渣盖严,只留前面 (约1/3面积)准备生火。
可编辑课件
③操作方法
进入定色后,逐渐开大进风门,不断加大排湿 量,使干球温度以平均2小时1℃的速度提高到5455℃,湿球温度缓慢升高并保持38-41℃。
烟叶水分大时,湿球温度应控制在较低水平; 水分小时,烘烤特性好的烟叶,湿球温度应控制得 高一些,在烟叶达到1/3干片之前(一般48℃左右) 升温速度稍慢,(3小时左右升1℃)使烟筋变黄, 此后可加快升温速度2小时升温1℃。
3)鲜烟诊断 一是配炕和装烟质量;二是采收、编烟、运输、装
可编辑课件
烟等对烟叶的影响;三是全炕烟叶的群体烘烤特性。
2、炕内诊断
1)烟叶变黄程度的诊断
•从叶尖向叶基,从叶缘向主脉方向逐渐变黄的烟叶; •全叶均匀退绿变黄,或先点片后逐渐蔓延变黄的烟叶; •叶基先变黄,或某部分很快变黄而其它部分变黄很慢的烟叶 诊断变黄程度应注意: •变黄有前慢后快的规律; •较薄和较厚烟叶的变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