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科学奥秘ppt1(课件 学案,10份打包) 鲁教版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张衡传
论追求
小溪追求大海,幼芽追求春色,雄鹰追求蓝天,风帆追求激流。

人,更应有所追求。

每个人都应该和着时代的节拍,高唱一支自强不息的追求之歌。

追求崇高的理想,把住信念的船舵。

追求创新的事业,开拓希望的绿洲。

追求美好的生活,奏响憧憬的乐曲。

追求纯洁的爱情,酿造甜蜜的美酒。

自古以来,世上有各种各样的追求。

蜜蜂追求花朵,苍蝇追逐腐臭。

高尚的追求,使生命变得壮丽,使精神变得富有。

庸俗的追求,使生命变得昏暗,使青春变得衰朽。

工人的追求,用智慧和勤劳的双手,筑起一座座大厦高楼。

农民的追求,在希望的田野上,编织硕果累累的金秋。

知识分子的追求,在充满荆棘的科学道路上艰难跋涉,勇往直前,永不停留。

追求使生命之树常绿,使智慧之泉喷涌。

追求中会有苦涩——不被失败的苦恼折磨,怎能体味成功的欢乐。

追求中会有风险——万事都想平平稳稳,那是弱者和懒汉的企求。

追求中,更有愉快——真善美的诗篇,在执着的追求中写就。

人生的最大乐趣莫过于对知识的追求。

终生孜孜不倦地去追求知识的人,是生活的强者;浑浑噩噩打发时间的人,生活的航船难免会在无知的沙滩上搁浅。

微感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中庸》
赏读:要广泛地学习,详细地询问,慎重地思考,明确地分辨,踏实地实行。

这句话告诉我们的是治学求进的几个层次,或者说几个递进的阶段。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刘禹锡《浪淘沙》
赏读:淘金要千遍万遍的过滤,虽然辛苦,但只有淘尽了泥沙,才会露出闪亮的黄金。

诗句通过具体的形象,概括了从自我经历获得的深刻感受,予人以哲理的启示:学会明辨是非是一个十分艰苦的历程,但只有这样,才会得出真知灼见。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
赏读:终有一天能乘风破浪,冲开险阻,远渡沧海,实现自己宏大的理想。

李白在《行路难》组诗中主要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情怀,此二句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失意中仍怀希望之情。

现实之路虽然坎坷险阻,但理想还在,梦还在。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韩愈《进学解》
赏读:学业由于勤勉而精进,由于贪玩而荒废;德行因为自我反省而完善,因为苟且随便而败坏。

它告诉我们,要想取得学业上的精进和成功,就必须做到“勤”和“思”。

一、作者视窗
范晔(398—445),字蔚宗,南朝宋顺阳(今河南淅川东)人。

官至左卫将军、太子詹事。

宋文帝元嘉九年(432),范晔因为“左迁宣城太守,不得志”,开始撰写《后汉书》,至元嘉二十二年(445)以谋反罪被杀止,写成了十纪、八十列传。

张衡(78—139),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省南阳市)人,曾任尚书和河间相等职,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科学家、文学家、发明家和政治家,在世界科学文化史上树起了一座巍峨丰碑。

二、文体知识
传,传记,记叙的内容是一个人的生平事迹。

传记要突出传的特点,除了介绍人物姓名、籍贯外,还必须选择人物一生中最具代表性的事件,叙述其为人及对社会的影响。

传记基本特点:详实而典型的文字记录和朴实而形象的文学色彩。

传记种类:自传、传、小传、评传、别传、外传等。

本文属评传,既记叙人物事迹,又评介与探讨人物思想状况、所处时代背景、思想发展过程和对人类的贡献。

三、基础梳理
1.给加点的字注音
(1)范晔.()(2)蟾蜍.()(3)连辟.()
(4)邓骘.()(5)合契.()(6)都.柱()
(7)属.文( ) (8)璇.机( ) (9)篆.
文( ) (10)骸.骨( ) (11)逾侈.( ) (12)卷帙.
( ) 答案 (1)yè (2)chú (3)bì (4)zhì (5)qì (6)dū(7)zhǔ (8)xuán (9)zhuàn (10)hái
(11)chǐ (12)zhì
2.辨形组词
(1)⎩⎪⎨⎪⎧ 五zǎi ( )cá
i ( )减zāi ( )种 (2)⎩⎪⎨⎪⎧ xuán ( )机xuán ( )涡xuán ( )转
答案 (1)载 裁 栽 (2)璇 漩 旋
3.通假字
(1)员径八尺 ______通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形似酒尊 ______通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傍行八道 ______通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 ______通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员 圆 圆周 (2)尊 樽 酒器 (3)傍 旁 旁边 (4)禽 擒 擒拿、捕捉
4.古今异义
(1)常从容..
淡静。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举孝廉不行..。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公车特征..
拜郎中。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饰以篆文..
山龟鸟兽之形。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覆盖周密..
无际。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寻其方面..
,乃知震之所在。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衡下车..
,治威严。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古义:言语举止适度得体。

今义: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2)古义:不去(应荐)。

今义:不可以。

(3)古义:特,特地;征,征召,是两个词。

今义:可以作为人或事物特点的征象、标志等。

(4)古义:篆,篆文;文,花纹。

今义:汉字的一种书体,如大篆、小篆等。

(5)古义:四周严密。

今义:周到细致。

(6)古义:方向。

今义:相对的或并列的几个人
或事物中的一部分。

(7)古义:官吏初到任。

今义:从车上下来。

5.一词多义
(1)公⎩⎪⎨⎪⎧ 连辟公.府不就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 便可白公.
姥 公.车特征拜郎中 公.
然抱茅入竹去 (2)辟⎩⎪⎨⎪⎧
连辟.公府不就 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唇吻翕辟. 辟.
病梅之馆以贮之 辟.邪说 疆土之新辟.者 (3)征⎩⎪⎨⎪⎧ 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旁征.博引 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 公车特征.拜郎中 挟天子以征.四方 (4)制⎩⎪⎨⎪⎧
其牙机巧制.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5)精⎩⎪⎨⎪⎧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以精.
铜铸成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信臣精.
卒陈利兵而谁何 三打白骨精. 殚精.竭虑 (6)施⎩⎪⎨⎪⎧ 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留待作遗施.
,于今无会因 靡计不施.,迄无济 何施.
之为 (7)因⎩⎪⎨⎪⎧
因.入京师 因.以讽谏 因.其势而利导之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8)乃⎩⎪⎨⎪⎧ 十年乃.成 遂乃.研核阴阳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
答案 (1)最高级的官/鲁庄公/对人的尊称/公公/官署名称/公开 (2)征召/躲避/合/开辟/排除/开拓 (3)灵验/表现/出征/证明/征收/征召/征讨 (4)构造/制服/规模 (5)精心/纯/细/精锐/妖精/精力 (6)设置/施行/施加/留给/用/施于 (7)接着/趁机/根据/经由 (8)才/就/却/于是
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一个词具有多个义项,一是指一个词可能属于不同的词类。

要掌握一词多义,首先要在阅读实践中不断积累、归纳和整理,主要是要熟记典型例句,在阅读理解时类比推断;其次要借助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以及假借义的知识,在特定的语境中揣测其含义。

6.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时.
天下承平日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形容词用作动词
衡少善.
属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形容词用作名词
妙尽璇机之正.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大将军邓骘奇.
其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当时 (2)擅长,善于 (3)正确的道理 (4)以……为奇
7.文言句式
(1)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验之以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永和初,出为河间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判断句 (2)~(5)状语后置句 (6)宾语前置句 (7)~(9)省略句
8.文白对照
张衡传
张衡 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衡 少 善 属 文,张衡,字平子,是南阳郡西鄂县人。

张衡年轻时就擅长写文章,
游 于 三 辅, 因入京师,观太学, 遂通五经,贯曾到长安附近三辅地区游学,接着进了京城,在太学学习,于是通晓五经,贯
六艺。

通六艺。

错误! ⎦
⎥⎥⎤发明创造提供了知识支持。

虽 才 高于 世,而无 骄尚之 情。

常虽然才华高于世人,却没有骄矜的情绪。

常常 从容 淡静 ,不好交接俗人。

永元中,显出稳重淡泊、宁静的情态,不喜欢结交庸俗的人。

永元年间,
举孝廉 不行,连辟公府 不 就。

被推荐为孝廉,他却不去应荐,屡次被公府征召,他也不去就任。

⎣⎢⎢⎡⎦
⎥⎥⎤句解:“谦逊好学,不慕名利”的品质,对其仕途不利,后文“积年不徙”就是实证;但对科学研究则很有好处。

时天下 承 平 日久,自王侯以 下,莫不当时由于社会长期安定,从王公贵族一直到一般官吏,没有不过度
逾 侈。

衡乃 拟 班固《两都》,作《二京赋》, 因以奢侈的。

张衡于是模仿班固的《两都赋》,写了《二京赋》,用它
讽 谏。

来向朝廷讽喻规劝。

错误! ⎦
⎥⎥⎤国忧民的政治思想。

精思傅会 ,十年乃成 。

大将军写这篇文章时精心构思润色,十年才完成。

大将军 邓骘 奇其才 ,累 召 不 应 。

邓骘认为他才华出众,多次征召他,他也不去应召。

段解:以上为第一部分。

按传记文学体例,以张衡的籍贯、学识、品行开篇,并简略地介绍其文学成就。

衡善机 巧 ,尤致 思于天文、阴阳、历 张衡善于器械方面的巧思,尤其用心于天文、气象和历法
算。

安帝雅闻 衡善术 学 ,公车特的推算。

汉安帝常听说他擅长术数方面的学问,让公车特地指
征 拜 郎中, 再迁 为太史令。

名征召,任命他为郎中,两次调动官职后,担任太史令。

⎣⎢⎢⎡⎦
⎥⎥⎤句解:“太史令”之职,为他的学术研究与发明创造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遂乃 研核于是张衡就精心研究
阴阳, 妙 尽 璇 机 之 正,核查天文、气象、历法等学问,精妙而透彻地研究出测天仪器的原理,
作浑天仪 , 著 《灵宪》《算罔论》 , 言甚详 明。

制成浑天仪,著有《灵宪》《算罔论》等书籍,论述极其详尽、明白。

段解:着重描写张衡科技方面的成就,进一步介绍其仕途经历。

顺帝 初,再转 , 复为太史 令。

衡汉顺帝初年,张衡两次调动官职,又任太史令之职。

张衡
不慕当世 ,所居之官,辄 积年 不 徙。

不趋附当时的权贵,他所担任的官职,总是多年得不到提升。

自 去 史 职,五 载 复还。

自从他离开太史令这一官职,五年之后又恢复原职。

阳 嘉 元年 ,复 造候风地动仪。

汉顺帝阳嘉元年,张衡又制造了候风地动仪。

错误!

⎥⎥⎤作的时间和名称。

以精铜铸 成,员径八尺, 合盖 隆起 ,它是用纯铜铸成的,直径八尺,上下两部分相合盖住,中央隆起, 形似酒尊,饰 以篆 文 山 龟 鸟 兽之 形 。

中形状像酒樽,外面用篆书文字以及山、龟、鸟、兽等图案装饰起来。


有都 柱 , 傍行 八道 , 施 关 发 机 。

面有一根大的铜柱,周围伸出八条槽道,并且装置枢纽用来拨动机件。

外 有八 龙, 首 衔 铜丸, 下有外面装有八条铜龙,每个龙头上衔着一个铜球,龙头下面又
蟾蜍,张口 承之。

其 牙 机 巧各有一只蛤蟆,张着嘴巴正可接住铜球。

那些枢纽和机件的巧妙
制 ,皆 隐在尊 中,覆盖周密无 际。

构造,都隐藏在“酒樽”中,覆盖严密,没有一点缝隙。

⎣⎢⎢⎡⎦
⎥⎥⎤句解:第二层,写地动仪的构造。

如 有 地动, 尊则振 龙,机 发 吐 丸, 而如果发生了地震,酒樽就震动铜龙,机件拨动,龙头吐出铜球,然
蟾蜍衔 之。

振 声激 扬,伺者 因此觉 知。

后蛤蟆衔住它。

震动的声音清脆响亮,看守的人因此知道发生
虽一 龙 发机,而 七首 不动, 寻其了地震。

虽然一条铜龙拨动机件,而另外七个龙头不动,循着龙
方面, 乃知震之所 在。

验之 以事 ,合契 头的方向,就知道地震的方位。

用实际情况来验证它,完全符合,
若 神 。

自 书典所记 ,未之有 也。

灵验如神。

自从有书典记录以来,从来没有这种事。

⎣⎢⎢⎡⎦
⎥⎥⎤句解:第三层,写地动仪的功能。

尝一 龙机 发 而地不 觉曾经一次一个龙头机件拨动了而没有感觉
动 ,京师学者咸怪其 无征 ,后 数日 驿 至,到地震,京师学者都怪它不灵验,后来过了几天,驿使来报告,
果 地震 陇西 ,于是 皆 服其 妙。

自此果然在陇西一带发生了地震,于是人们都叹服它的绝妙。

自此
以后, 乃 令史官记 地动所从 方起。

以后,朝廷才命令史官据此记载地震发生的方位。

⎣⎢⎢⎡⎦
⎥⎥⎤句解:第四层,写地动仪的灵验。

段解:第4段,重点介绍张衡发明的候风地动仪。

第二部分(2~4段):介绍张衡在科学技术上的成就。

重点介绍候风地动仪的结构和功能,以说明张衡在科学技术方面卓越的才能和贡献。

第2、3段先概述张衡在科技上的特长和成就。

由于他的精妙研究和创造性成就,得到汉安帝的赏识、召请和重用。

再介绍张衡的为人。

由于“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与第1段介绍“从容淡静”的品格相呼应。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


汉顺帝永和初年,张衡调出京城任河间王的相。

当时河
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
间王骄横奢侈,不遵守制度法令;又有许多豪门大户,与河间王
为不轨。

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
一起胡作非为。

张衡一到任,就从严治理,整顿法令制度,暗
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
中查明奸党分子的姓名,同时捉拿他们,官民上下肃然起敬,称
为政理。

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赞他国政治理得好。

任职三年后,给朝廷上书,请求退职回家,
征拜尚书。

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朝廷又任命他为尚书。

张衡活到六十二岁,永和四年去世。

段解:本段为文章的第三部分。

记叙张衡任河间相期间,“治威严,整法度”,取得“政理”之称。

这表现了他严谨的工作作风、超群的政治才能和卓越的政绩。

一、文本助读
【内容概览】
本文记叙了我国东汉著名文学家、科学家张衡的高尚品德和出色的文学、政治才能以及杰出的科学成就,表现了作者对张衡的由衷敬仰。

【结构图示】
张衡传⎩⎪⎪
⎪⎪⎪⎨⎪
⎪⎪⎪⎪⎧⎭⎪⎪⎪⎪⎪⎬⎪⎪⎪⎪⎪⎫ 品格文才⎩⎪⎨⎪⎧ 无骄尚之情不慕名利 辟:不就⎩⎪⎨⎪⎧ 举:不行召:不应敢于讽谏善属文通五经、贯六艺 全面发展才高于世,奇其才 世所罕见 科学成就⎩⎪⎨⎪⎧ 善机巧:作浑天仪 略善术学:著《灵宪》《算罔论》造候风地动仪:⎩⎨⎧ ①时间:名称
②构造:功能 详③效验、使用 政治才干⎩⎪⎨⎪⎧ 为河间相称为政理
二、小组合作
1.张衡有哪些可贵的品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他的可贵品格可从两个方面表现出来:
一是“从容淡静”“不慕当世”。

他不慕名利,先是“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累召不应”,以后做了官,哪怕“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他也无所谓,由此反复说明了张衡的高洁。

不仅如此,他还“不好交接俗人”,不满当时“王侯以下”的“逾侈”风气,经十年苦心构思写成《二京赋》用以讽谏;一上任河间相,立即“治威严,整法度”,将图谋不轨的“奸党”“一时收禽”,都反映了他对当时奢靡庸俗风尚的不满和对不轨行为的斗争。

这是他从容淡静、不尚虚浮的品格。

二是“无骄尚之情”。

他年少时便“善属文”“通五经”“贯六艺”,全面发展,甚至“才高于世”,却始终“无骄尚之情”,这的确是难能可贵的。

正是由于他有不尚虚浮而又谦逊踏实的品格,他才能把全部精力扑在科研工作上,在获得两次担任太史令,有机会观察天象、博览群书的客观条件之后,浑天仪、《灵宪》、《算罔论》乃至候风地动仪才得以相继问世。

2.这是一篇人物传记,而不是单纯的说明文,为什么作者却要用大量的篇幅,并采用说明事物的方法,详细地介绍地动仪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地动仪是张衡首创的,张衡首先是一个科学家。

详细地介绍地动仪说明它的构造等方面的特点,就是为了生动地介绍张衡在科学事业上的辉煌成就。

说明的事物对人物起到
重要的作用,选材要为表现人物服务。

因此这段文字是这篇人物传记的重要组成部分。

3.比较本文与《屈原列传》两篇传记有什么异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如果将《张衡传》与《屈原列传》相比较,两篇传记最大的共同点都是按时间顺序,粗线条地勾勒人物的一生,选材有详有略,重点突出。

最大的区别是在表达方式上,《屈原列传》为了揭示屈原的“志”“行”和寄寓作者的情怀,采用了叙议结合的方法;而《张衡传》为了表现张衡的杰出贡献,用说明性文字对张衡的发明——候风地动仪作了较详细的介绍。

三、师生探究
简要分析本文语言上的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本文在语言运用上主要有两个特点:第一,记叙语言非常质朴通俗。

例如,“不行”“不就”“不应”“不慕”等句用语非常质朴通俗,毫无雕饰,却鲜明地表现出了张衡不追名逐利的高尚品格。

第二,说明语言十分准确简洁。

例如,第4段中仅用140多字就将候风地动仪的有关情况作了比较全面的介绍,可见用语简洁;用酒樽描摹仪器的外形,用“中”“傍”“外”“下”等指明部位,足见其用语之准确。

一、文本审美
全文分三部分,分别着重写了一个方面的内容,而彼此又有相互联系。

比如第一部分的“从容淡静”与第二部分的“不慕当世”;第一部分的“不好交接俗人”“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衡乃……因以讽谏”与第三部分出任河间相时的“治威严,整法度……称为政理”。

又如第一部分的“通五经,贯六艺”“才高于世”与第二部分的“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我们都能看到张衡无论是平时为人还是政治才干,无论是谦逊自处还是潜心科研,都是前后一贯、浑然一体的,而不是彼此孤立的。

二、写法迁移
【角度】张衡是一个科学家,其实他还是一位文学家和政治家,本文则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全面的张衡。

【我来练笔】
请你以“想念张衡”为题,写400字左右的文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
2008年5月12日,对中国人乃至世界上任何热爱生命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个黑色的时刻,这便让我更加想念张衡。

一个距今近两千年的中国科学家,他竟然在那时就研究出了地震测量仪器,并具有相当的准确率。

这不能不让人惊叹,让今人敬仰。

直到今天,地震预测准确率也只有30%(电视报道)。

可见,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人们试图了解和掌握自然的心情是多么急切,而所获得的成果是多么难以满足人类的需要啊!
我想念张衡,是由于在那个时代,他在那样的条件下开展自己的研究活动,却有那样的成果。

我想念张衡,还是想假如张衡的事业从那个时代得到延续,那么今天的灾难会是什么样子?我们无法制止地球的内部活动,或许我们可以尽早地预测到地震的发生,较早地做好准备工作,损失也许会真正能够比现在少的多。

然而,这仅仅是假设,事实上没有传承下来,就是今天我们看到的也仅仅是推测制作的模型。

当然我们现在拥有更先进的设备,能够随时准确地知道地震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便于我们采取救援活动。

其实,我们更需要准确预报地震将要发生的准确的时间和地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