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美术如何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美术如何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所谓审美能力就是,要求小学生能够对生活中的各种事物美和不美进行基本的判断。

小学生正处于各种思维能力的初步发展阶段,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能够帮助同学们树立积极健康的思想。

审美能力是一种后天通过培养而形成的能力在新课改背景下,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已经成为各个学科教学的重点。

因此,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从以下三点培养学生对审美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引导学生认真观察
美无处不在,美离我们并不遥远,就在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可美明明就在我们身边,为什么我们却无法感受到美的存在呢?其原因就在于缺少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生活中不缺少美,只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小学美术课程通过让学生从美中感受、欣赏、创造、再体现美,培养美术审美意识。

二、充分发挥想象,提高学习兴趣
在生活中,让学生多看多做多想多听,逐步培养学生对美的敏感程度。

美术是一门视觉冲击力强的学科,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模仿能力。

对于小学生现阶段注意力易分散、缺乏耐心等情况,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通过画面的视觉冲击,提高学生的兴趣,感受美术的魅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美术课堂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形象思维,在头脑里组成新得人物形象,展开自己的想象空间,进行无尽的遐想,这也是内化的一种过程。

这个过程中学生自己学会分析、研究、综合、概括等能力的形成,从具体形象思维过
渡到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

想象是艺术创造的来源,也是培养审美观重要的心理功能。

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并用鼓励性的话语激励学生,培养学生审美的信心。

三、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增强辨别是非能力
培养孩子审美能力,需要树立健康的审美观。

教学中内容丰富、灵活性不可缺少。

小学生身心发展不成熟,处于模仿阶段,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

教师要知行合一,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使学生受到影响。

所以,教师要正确地引导学生明确目标,分辨真善美,树立健康的审美观。

在教师现场示范绘画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掌握绘画技法理论的同时,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社会生活的热爱,感受教师上课的激情,润物细无声。

教学中讲解大师作品,分析大师的审美鉴赏,从优秀的作品中熏陶审美观。

每个学生的想法、想象能力各不相同,让学生成为自己的主人,有利于学生善于思考,养成健康、积极、正确的审美观,增强是非判断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