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复习:中日关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复习:中日关系
一、2014年中考中日关系相关考点:
二、近代历史上的中日关系:特点:侵略与反侵略战争不断。

1、日本明治维新后,1894—1895年,发动侵略中国的甲午中日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的程度。

3、1900年,日本参与八国联军侵华,对北京大肆抢劫,与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一战期间,日本借口对德宣战,夺取山东,与袁世凯政权签订“二十一条”;战后巴黎和会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引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华盛顿会议上签订《九国公约》,形成日本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共同宰割中国的局面。

5、日本20世纪三四十年代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
(1)原因:日本国内原因:a、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日本经济受到沉重打击,国内矛盾尖锐。

b、日本具有军国主义对外扩张的传统。

国际原因:a、英、法、美等国实行绥靖政策,纵容了日本法西斯对中国的侵略;b、蒋介石实施不抵抗政策,使日本侵略有机可趁。

(2)经过:
a、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国的局部抗战开始。

b、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
①原因:中日矛盾上升为中国的主要矛盾,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机关头。

②经过: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联合行动,扣押蒋介石,进行兵谏,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中共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最终张学良释放了蒋介石,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③意义: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1937年日本发动“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开始全面抗战。

之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d、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在六周时间内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的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30万人以上,充分表现了法西斯的凶狠、残暴。

e、血战台儿庄和百团大战:台儿庄战役是正面战场的著名战役,由国民党将领李宗仁指
挥,共歼敌一万多人,是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百团大战是敌后战场的著名战役,由八路军将领彭德怀指挥,目的是粉碎敌人的囚笼政策,主要目标是破坏敌人的交通线,摧毁日伪军据点,百团大战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提高了中共和八路军抗日的声誉,振奋了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信心。

f、中共七大:1945年4月召开,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g、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①根本原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②国共两党的团结抗战。

③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标志是:1942年1月1日,《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世界各国团结起来对抗法西斯侵略,如美国在太平洋战场对日作战,在日本本土投掷原子弹,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体现了雅尔塔会议会议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本法西斯的作战)。

④抵抗法西斯侵略是正义的战争,得到人民的支持。

(3)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①胜利的标志: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标志着抗日战争最终取得胜利;9月2日,日本正式签订投降书,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②意义:
国内意义:抗日战争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的民族解放战争,它洗雪了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

国际意义(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国抗日战争对彻底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具有决定性作用;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

三、两千多年的中日关系的总结和教训
1、和则两利,和平共处才能共赢;斗则两伤,对立斗争必定两败。

2、国与国之间既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也要维护彼此和平友好的关系。

3、我们应该团结一心,坚决反对侵略战争。

4、弱国无外交,中国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综合国力,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四、现代中日关系的特点:1949—1972年,追随美国,敌视中国;1972—现在,邦交正常化,但摩擦不断。

五、如何看待和对待自己领先地位和大国地位:领先而不称霸,强盛而不扩张;领先不忘睦邻,强盛更要友邦。

六、热点追踪——钓鱼岛问题、参拜靖国神社
七、专题练习:
1、日本近代两次大规模侵略中国战争的相似之处是:①都是日本军国主义历史传统的具体表现②都是为了摆脱经济大危机的打击③都对中国平民进行了血腥的屠杀④都刺激了欧洲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野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
2、抗日战争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主要原因是
A、国民政府的外交努力
B、苏联对中国的帮助
C、英美对国民政府的帮助
D、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突出贡献
3、抗日战争较以前的反侵略战争最突出的特点是
A、实行的是全民族的抗战
B、两个战场并存
C、中共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D、具有反侵略和民族解放的双重性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200多年的遣唐期间,日本人从中国学到了什么?日本NHK电视台在最近播出的一集《遣唐使》特别节目中,用了“把中国搬到日本”的比喻,也就是说,日本人什么都学,什么都学了去。

——徐静波《遣唐使怎样把“中国”搬到日本》材料二1896年,我国向日本派遣了首批13名留学生。

之后,在很短的时间内,留日教育达到了高潮。

据统计,到1902年,留日学生就增至500余人,1903年为1300多人,到1905年——1906年,则达到了8000余人。

材料三中国近代留日学生在读和毕业情况表(单位/人)
材料四日本文部科学省高等教育局留学生交流室助理织田雄一介绍说,中国留日学生从1979年开始逐年增多,到2005年时达到80592人的峰值。

——新华社东京电《改革开放30年海外见证:日本教育界欢迎中国留学生》(1)材料一“把中国搬到日本”是日本哪次改革的结果?(2分)这次改革给日本社会带来怎样的飞跃式发展?(2分)
(2)试从中外两国的时代背景分析“留日教育达到高潮”的原因是什么?(2分)
(3)请从材料三中找出中国留学生大规模非正常归国的三个年份,并简要说明其出现的原因。

(6分)
(4)导致材料四中国留学生逐年增多的中国方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综合上述材料,你可以得到何种启示?(1分)
答案:(1)大化改新;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2)日本明治维新之后强大起来;甲午战争中国失败,八国联军侵华后中国最终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希望向强大的日本学习。

(3)1912,中华民国建立;1931,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1937年,日本发动“七七事变”全面侵华。

(4)中国实施改革开放,学习国外先进文化;应该努力学习外国先进文化;应该不断发展综合国力,坚决抵抗外来侵略等。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正在向政治大国迈进。

2005年9月,日本要争当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欲借联合国成立60周年实现政治大国梦。

日本利用对东盟国家的经济援助,扩大自己的政治影响。

但日本的军事发展和非自卫性战略,引起许多国家的不安和不满,也因此对其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资格提出了质疑。

材料二20世纪60年代末联合国亚洲及远东经济委员会宣布钓鱼岛附近海域可能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后,日方立即单方面采取行动,先是由多家石油公司前往勘探,在琉球群岛管辖权移交之前,即1970年7月抢先到钓鱼岛等岛屿竖立主权碑,并给钓鱼岛列岛的8个岛屿规定了日本名字。

——中国文化传媒网《日本是怎么抢夺钓鱼岛的?》材料三中日经济间相互依存:2007年中日贸易额达到2300亿美元,依据日本的统计,中国已超过美国成为日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1)根据材料一回答,“日本向政治大国迈进”凭借的条件是什么?(2分)为什么日本至今也没有成为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2分)
(2)从材料二可以推断出日本抢夺钓鱼岛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中日之间争夺钓鱼岛表面上是领土之争,实质是什么?(2分)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日本的侵岛行为违背了当今世界的哪一主题?(1分)
(3)材料三表明中日之间存在怎样的经济关系?(2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如果中日之间因钓鱼岛问题发生军事冲突,将给两国经济和世界带来什么影响?(2分)
(4)强大的军事实力是国家安全的重大保障,面对日本的威胁,我国要提高军事实力,除此之外,我国还需要提高哪些方面的实力?(2分)
答案:(1)经济实力强大;军事发展和非自卫性战略,引起许多国家的不安和不满。

(2)争夺丰富的石油资源;经济利益的争夺;和平的主题。

(3)经济关系十分密切,中国史日本第一贸易伙伴;不利于两个经济的发展,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4)科技实力、经济实力等。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日本曾经在中国近代历史上两次中断和干扰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第一次是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开始迈向现代化的门槛,日本通过挑衅的战争打断了中国现代化的尝试。

第二次是1927年到1937年这段时期,中国的民族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在长江中下游一带取得了快速的发展。

日本陆军部尽一切机会挑衅中国……1979年来,日本极右翼势力毫不掩饰地在国内讨论应当如何阻挠中国迅速崛起,其险恶用心在于第三次打断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摘编自《中国崛起策》(1)根据材料,中国第一次现代化的尝试开始于哪一运动?该运动破产于1894年日本发动的哪一战争?(4分)
(2)为打断中国的第二次现代化,日本先后发动了哪两次事变?(2分)
(3)根据材料,当前日本右翼势力的种种行径,意在打断中国的第几次现代化?日本右翼势力这一险恶用心会得逞吗?谈谈你的认识。

请写出两点。

(4分)
答案:1.(1)洋务运动。

(2分)甲午中日战争。

(2分)
(2)九一八事变;(1分)七七事变或卢沟桥事变。

(1分)
(3)第三次。

(1分)不会。

(1分)如今的中国不同于旧中国;当今中国国家统一;
民族团结;政治稳定;经济发达;军事力量强大;国防科技突飞猛进;国际地位
大大提高;综合国力提升。

(答出其中一点1分,满分2分)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有着悠久的传统友好的历史。

两国人民切望结束迄今存在于两国间的不正常状态……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
(一)自本声明公布之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告
结束。

…………
(六)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同意在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各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两国间持久的和平友好关系。

一一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
材料二在中曰邦交正常化40周年之际,中日两国之间矛盾不断浮出水面。

虽然中国外交部不断强调两国有必要增进战略互信,正视对方的发展为机遇,视对方为发展的伙伴,但就南京大屠杀、钓鱼岛领±纷争,及中国限制稀土出口等问题,中日仍然针锋相对。

——凤凰网《震海听风录》
材料三 2012年9月,由于日本右翼势力的“购岛”闹剧,引发了中国人民的愤怒。

本就脆弱的中日关系一下子降到了冰点。

作为中学生,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豪言壮语声中,我们更应该多一点理性的思考和探究。

请回答:
(1)近代中国深陷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难以自拔,而日本则通过一场变法改变了国运。

从此两国走上了迥然不同的道路。

在这场变法运动当中,日本政府的什么做法最具远见?(1分)从日本通过变法而强大的史实中可以得出怎样的启示?(1分)
(2)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l972年中日恢复邦交正常化的前提条件?(不得照抄原文)(2分)
(3)根据材料二指出,当今中日关系中存在的问题有哪些?(2分)
(4)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中日关系有何展望?(1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