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营利组织参与社区治理路径研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理,最终形成一种国家倡导的多元中心治理的格 而下管理社会生活,较为典型的做法是通过单位、街
局。
道、居委会等机构,有组织地对社会成员进行管控。随
二、非营利组织的功能
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政策上国家主张社区自治,减
公共服务
偿提供服务
资金来源
政府财政收入
组织以营利为目的 的商业活动 政府援助;社会捐 助;以非营利为目 的开展活动的收入
是否会失灵 会 会
会
失灵的原因 寻租;行政滞后性
寻租;经营不善 寻租;管理不善;募集资源 能力不足;区域经济发展 差异
-168-
社区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而后社区参与主体(包括 作为相比于市场而言更追求公益的一方,其能更公平
“互联网+”行动计划最早由李克强于 2015 年的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并在 2016 年、2017 年的政府 工作报告中得到进一步的重申、强调和发展。“互联 网+”就是利用互联网平台,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充分 发挥互联网在生产需要配置中的优化集成作用,把互 联网和目标社会因素结合起来,以发挥目标效用。不 少研究均认为“互联网+”社会治理即由政府牵头开展
政府、市场、非营利组织、居民)通过协议在平台使用 地提供服务。在公共产品的提供中各方的区块分割并
中承担各自的角色,通过平台与政府网站、公安系统、 不是固化的,当一方出现失灵时其他参与主体会予以
消防系统等系统对接,达到信息在社区内高速、高效 相应补偿,具体表现为虚线 A、B、C 会发生相对位移。
流通的目的。一方面基于互联网互为主体性的特点, (图 1、表 1)
公共 / 财税
叶合作经济与科技曳
No.12s 圆园19
非营利组织参与社区治理路径研究
□文 / 许仲宇
(华南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研究中心 广东·广州)
[提要] 随着我国深化改革的持续进行,国家与政府不断强调创新治理体系和治理格局。非营利组织以其 志愿性、非政府性和非营利性等特征,在参与社区治理过程中能够有效填补由于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产生的漏 洞,但囿于社区行政体系固化等影响,无法有效发挥作用。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方法,认为随着“互联网 +”时代的 到来,互联网将成为非营利组织参与基层社区治理的新路径。
新路径为切入点,自主参与治理行动。民政部于 2018
三、互联网是非营利组织参与社区治理重要抓手
年制定了《“互联网+社会组织社会工作、志愿服务”行
(一)利用互联网达到自主参与的目的。在社区治
动方案 (2018-2020 年)》,明确提出要依托“互联 理的实际过程中,非营利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理论倡
网+”,促进社会组织、专业社会工作、志愿服务健康有 导与实际应用间存在差距。受我国计划经济时期大政
序发展是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的重要方式。互 府小社会的影响,在社区非营利组织参与社区治理提供了一个 非营利组织提供充足的空间。计划经济时代,社区依
新的公共领域,即虚拟的社区空间,非营利组织能够 靠各级政府对社会事务进行管理,这种状态体现为管
通过规避行政固化所带来的阻碍从而有效参与社区 制行政,即政府作为唯一管理主体通过行政命令自上
关键词:互联网;非营利组织;社区治理;多中心治理理论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9 年 9 月 2 日
一、问题的提出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 治理格局,进一步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并推动社 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积极发挥社会组织作用,最 终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只 有从建设和谐社区入手,才能达到建设和谐社会的目 的。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基层社区的有效治理。在打造 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过程中,非营利组织 的参与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目前由于社区行政体系固 化等因素的影响,非营利组织没有在社区治理中发挥 应有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文献进行梳理,发现从总体 上看,目前国内外相关文献针对有效开展社区治理的 研究主要集中在社区治理结构和权利秩序等方面,提 出寻求政府、社会组织(包括营利组织和非营利组织) 与居民的合作,并促进社区应对挑战并达成集体目标 的观点。也有学者从营造社区共同体的角度出发,认 为社区共同体的缺失才是社区治理问题的关键。而在 非营利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研究方面,学者们主要围
化管理。然而,在这种情况下,非营利组织的运作模式 建设事业有重要意义,而非营利组织在满足社区居民
仍旧停留在现实中的基层社区内,社区治理行政体制 的服务需求、推动公民参与和社区自治、促进社区和
的固化依然存在。因此,本文认为应该转换互联网的 谐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其是参与我国社区治理的
应用思维,以互联网作为非营利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 重要主体。
绕非营利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必要性、困境和应对措 施三个方面开展研究,研究方法较为多样,囊括了质 性研究和实证研究。另外,结合当下所处的互联网时 代开展的研究则主要针对由政府主导的社区网络平 台的构建方面进行论述,或者是针对非营利组织如何 利用互联网在诸如资金募集、宣传工作等参与治理的 微观行为层面进行优化研究,即将互联网视为促进非 营利组织发展的新工具,也简单地认为通过促进非营 利组织的发展即可以促进其参与社区治理。通过文献 梳理为本文针对非营利组织变更其对互联网的使用 策略进行研究提供了思路。
其的确能使社会结构走向扁平化;另一方面建设这种
2017 年 6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强和
社区信息网络平台的目的在于有效挖掘并传播社区 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中明确指出: “社区治理事
的信息,从而解决政府、市场、社区组织应急的滞后性 关党和国家大政方针贯彻落实,事关居民群众切身利
问题,但是平台的运用其实质上依然是一种社区网格 益,事关城乡基层和谐稳定。”社区治理对我国的社会
表 1 公共产品提供主体内涵特征一览表
提供方 政府
市场
非营利 组织
特点
提供路径
以社区普遍需求为 基准 , 主 动 提供 服 务;无
为社会大众提供公共产品 偿提供服务
以营利为目的,为付费群 营利性组织为特定
体提供服务
群体提供服务
以非营利为目的,兼顾效 非营利组织主动提
率与公平性,为大众提供 供服务;一般是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