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dmark分频处理工作流程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你能注意到等值线从河道中心漂移吗,Page34 当你在从10到 40Hz制作的时候?
二维模块
(2D Scope-out Analysis)
一旦你已经通过初测调谐,你可以最优化频谱分析参数,这步解决这个问题: 时窗和(taper)梯度的关系?????
最优参数化流程的目的是为你提供一些参数,这些参数是用作覆盖整个区块的三维 时窗分析流程。这步流程还用来作训练流程,为了大家更好地了解频谱分析的细枝末节。 这一步一般只能作横截面上一个独立单元的分析。二维断面测试方法效果不错,因为时 窗的移动范围小,并且DFTs的迭代算法可以很快,还可以在原地震剖面上看到是否有对 地质现象突出的频率响应。
当你在这种类型的显示图上看到了非 地质或者是很线性化的信息时,你的 原始数据可能有点问题。那样的话, 你必须检测你的输入层位是否完全内 差并覆盖目的层段;当然你还需要去 确认你的地震数据是不是符合数据准 备流程的要求。
注意:
Motion (引导线)是一个非常强有力的工具,解释人员可以用来在地震勘探中提取数 值。你可以启动制作整个数据体来探测细微的变化,这些变化在静态地震剖面图上是 很难被检测到的。在频谱分析中,你可以发挥motion的作用去解释储层各向异性和厚 度的复杂变化。
在具体处理之前,你需作到所选择的层必须经过内插而且要贯穿所有断层。频谱分析 通常能使断层更加明了,这使你能重新去认识这些断层,在频谱成像上。如果你的层位 具有相对高的信噪比和稳定的地震波同相轴, 还得考虑对数据作剩余静校正。 这一步将 清除许多由于工作站上自动追踪的同相轴所引起的跳跃现象。你也可以通过简单的圆滑 地层来处理。频谱分析前的这步会敏锐地提高成像质量。这种提高能使你恰好得到地质 信息的一个重要部分。
注意你可以使用MB3在输入各项,可以得到可用输入值的列表。 8.最大频率改为250. 9.将余弦梯度给定为20%。
10.为Workflow_2_1设置数据体前缀. 11.选择Output Horizons... 12.选择Autocreate (自动生成) 如下层位。 13.完成后关闭输出设置。
14
这一步回答了这个问题:你的数据准备好了吗?
初测调谐
(Reconnaissance Tuning Cube)
在单位厚度、不连续叠加的层和断层上,最优参数化的调谐体拥有最大的几率显示 出露变化。细微的道间变化无论在厚度或者叠层上,都会使目的层段的数据元素调协成 不同的分立的频率成分。高频部分显示细微的、低分辨率的断层;低频部分则趋向于去 噪和展示宏观结构和断层趋势。
为了分析数据,研究楔型体的瞬时厚度(t) 是如何决定振幅谱伴随频率的削减周期(Pf )就很重要。 同样的,你需要知道频率成分(f)的数值是如何决定振幅谱伴随地层厚度的削减周期(Pt )。 在你作任何有关厚度估算流程前,必须充分理解这些关系。
分频 处理
工作流程
本章主要讲述分频处理的主要工作流程,以及解释和分析分频数据。我们相信经过本 章工作流程的描述,会使你更清晰的了解储层的精细模型。
在你获得清楚的认识之前,你需要明白分频处理中的一些参数问题。对于一个新手 来说,我们推荐你从第二步(二维模块分析)开始。第二步从模型数据开始,演示各种 参数对输出效果的影响。这将有助于我们刚接触的新手对分频处理理论进一步的理解。
快速浏览流程一
1.在启动OpenWorks中选择Application(模块)>SpecDecomp(分频)>Tuning Cube (调谐体) 2.选择输入的项目名称如tns_train。 3.选择输入的数据体到seimic.cmp(CMP是由EJB容器自动完成对数据库的操作,你所 有做的,就是在实体bean重写入SetXXX或getXXX方法,然后在ejb-jar.xml中定义cmp-field 4.设置分析时窗——基准层到实际层位。 5.改变cosine(余弦)梯度有20%左右的递变。 6.给予数据体前缀名。 注意输出的幅度体被命名位Workflow_1_0_DFT_AMP.bri. DFT(离散F变)表征着变换的 方法;Amp 表示体属性为振幅体。SpecDecomp输出的地震数据体都被写成程序块格式。
频率谐和体剖面图 实际工作中上图是很难被确切解释的,然而你能注意到在35Hz左右有很多大的幅度 差异现象。
注意:在(seismic view)地震波剖面图上,35Hz显示的是35ms 同时可以看到,70Hz以下的数据都显得像噪声。
6.从新的地震剖面窗口,选择 Seismic>Select from List。。。并选择T0的时间切片。
7
.
默
认
其
他
参
数
并
选
择
需
计 算
计算会给予你5分多钟的休息 时间,具体在于你机器的性
数
能。如果你的机器不是那么
据
快,你可以去小憩一会。
体
。
计算每道DFT
8
.
确
定
过滤、标准、归
计
类频率切片
算
完
制作:
成
现在你预备去启动地
震波剖面,选择一些分立的
频率对目的层段地质地形成
像。
2.打开SD_wf_1-0-1.t.w3s 时域。
注意:流程中使用的一些数据在CD中,请注意版本说明如何去加载一般的 数据。“real-data” 是Landmark训练类数据体的命名样式。
通过模型的操作,初学者会看到叠加道和多样化地形地层是如何干扰影响分频中的 离散F变的。在所有的流程中,你会知道如何去拿捏这些参数,诸如一个单形体的时窗 的选择,都会大大的影响分频处理的结果。
这步流程给予一个目的层的调谐的过程的浏览,她将回答如下问题:
你看到目的层段了吗?
流程主要分三部分:
一、Parameterization(参数化)
使用一个完全的长时窗(100~200ms),中心在目的层段层上,有10到20%的余弦递 变。在确定可以获得频率从DC到Nyquists 后,使用一个宽泛的频率范围让你去限定在解 释种有用的信号带宽。
2.你现在可以看到这个楔形的模型经过滤波整形 ,注意到瞬时厚度怎么没有楔形模型上 那么尖呢,你也许想改变一下显示的比例。
3.高亮显示the Top_Wedge_Interpreted 和 base_Wedge_Interpreted 地层。
注意为什么楔形解释的精度不能和实际的模型相匹配呢?地下地形因薄层调谐而发生扭曲。 如果你把没有带限的地震楔型变换到频率域,你就能看到如下所示的图象。
输入数据须适当的偏移,分频处理假定已经校正倾斜地层和菲涅耳带的影响。简单 的入射模型能够决定你的砂体是否发育在目的层段。假设某个砂体可以成像,然而,不 能说她就是有形的。对于各种地震技术都显示的砂体,她必然有一个突出的波阻抗差异。 从声波曲线的分析到合成地震记录形成,你可以测定你的砂体是不是有形的。
11. 向前并复查从0到折叠频率的数据体制作。
如果你想去控制制作速度,你需要在EarthCube 或者 OpenVision中去设置。 如果数据的通频带宽在60Hz左右,你就基本上得不到60Hz 以外的信息。当你 操作你自己的未滤波的数据时,你会发现有用信息的频率 是从0到折叠频率的。
选取 从上面的分析中,你会意识到频率从10到40Hz包含了有价值的地质信
息,也就是你想进一步作研究的这部分。
为了充分理解分析这些调谐体的成像,你必须明白砂体越厚,振幅谱 的V形切痕(凹口)就越多。
注意:
振幅谱上,楔形模型的最厚部分有12个切口,最薄部分仅就一个。如果你通过楔形 模型(从低频到高频)来制作调谐体,你会发现幅度等值线是从厚到薄。在下章中将 具体分析楔形模型。
注意:为什么通频带下面的所 有数据都成了噪声。也还要看 到噪声在72Hz左右每10Hz成 一条带,你能想到是什么引起 的吗?
也许是归一化引起这些条带, 因为这个问题出现在模型的 1560到1570道之间。
18.地层演示(1025_ConstantTime_DFT_FisrstPeak_Freq)
凭直觉你能看到已调谐地层的 高振幅部分,得注意在此图上 色标是反转的。
注意振幅谱上切口会随着厚度的增加而增多。这是由于地层厚度大余1/4λ时引起的干扰和破 坏,高频成分短波长。也要看到没有频率能使0厚度的地层成像。(不能分辨尖灭现象)
上面图中的白色条带代表最主要的频率。在下一节中你会建立一个相似的振幅谱分析图, 第三步在带限的地震剖面上。
初始调谐分析
本节指导我们在带限楔型上去贯通一个调谐体的过程。 1.选择Applications> SpecDecomp>Tuning Cube 从 Openworks 平台上。 2.选择tsp_train 项目。 3.设置输入体为 wedge 3dv。 4.把开始结束线号调到1131。 5.改变分析时窗——间断型到Constant Window(连续型). 6.设置基准时间为1025ms。 7.选择最大时窗长度,使用MB3 在时窗长度输入栏中。
这实际上是0Hz的频率切片。
7.改变(color bar)色标到blkwht(自行调节)。 8.选择View>Frame Control,在seismic view工具条中。 9.单击Frame Control forward 按纽图标“>>”启动制作调谐体。
10. 制作停止在30Hz
你可以看到一个清楚 的河道轨迹。
当你对模型数据的处理感到很惬意的时候,你就有能力进行你的实际勘探数据的参 数化,并很快得跑完整个流程。
具体的流程如下:
●数据准备●初测调谐●二维模块●三维流程时窗●目标调谐图●离散频率体●储层厚度估算
数据准备
(Data Preparation)
输入的地震数据体须经精细的处理,去建立正确的子波相位和真实的道间振幅信息。 一个定态的子波对分频处理是至关重要的。地表一致性处理和二维的滤波去噪,会加强 你的分频效果。输入数据的带通滤波器也许会消除一些地质信息,而这部分信息有的却 是你准备去分解的。如果可能尽量用没有未滤波的偏移数据作为输入去处理。虽然分频 处理是在振幅和相位域操作的,但是最好选择16道32位的数据,因为8位的数据不能做细 节分析,虽然可以做初步的调谐工作。
.
默
认
其
他
参
数
选
择
15.关掉Computations Completed 信息,
Compute Volume
这步一分钟就搞定了。
16.显示 1131线 在地震剖面图上
Workflow_2_1_DFT_Amp.bri.
重新设置列表作新的brick文件。
。 计 算 数 据 体
17.你需要再选择一次时窗范围在地震剖面图上(从0到250Hz)
二、Animation(制作)
通过启动制作调谐体,观察并最终决定带宽;也就决定这相干的地质信息能否被观测 到。
三、Selection(选择)
选择一对相对独立的频率体成像显示当前的目的层地质地形。
如果在这个流程中没有相干的地质信息被观测到,那么接着,SpecDecomp工具就不 能被用来加深你对目的层层位的解释/理解。如果这个流程KO了,你就能够最优化你的 调谐参数,作进一步的详细分析。
是不是FirstPeak_Frep 层看 来就像是沿着首峰的轨迹而来 的?移动光标沿着并观看显示 图底部振幅值的输出,你会看 到一些振幅的峰值在计算出的 FirstPeak_Frep 层之上。
为什么呢?
首峰的计算是正确的,问题在 于你的显示是在归一化数据上 的。因此说明FirstPeak_Frep 层是在归一化前计算出来的。 归一化后,所有的频率切片被 提高到同一个幅度水平。归一 化的细节具体讨论在P68,首 峰计算在P136。
流程分二步: .选择一个横截面作分析 .使用一个递变范围和分析时窗的长度来生成和观测频谱分析数据
尽管流程是分为二步的,我们将指导您通过一个楔形模型分形的详细分析来加强你 对频谱分析的理解。
数据质量控制
先提供一个模型数据的基本情况,楔形模型在下面相应地作出分析。
瞬时厚度
1.从一个地震剖面窗口,改变输入地震数据设置为wedge 3dv。 2.从 地震剖面窗口,选择Seismic>Select from List... 并选择线号1131,重新选择时窗 900到1150ms。
1.运行SeisWorks 3D,选择 tns_train 项目。
3.选择解释人员(程序),不要井和断层数据。
4.从剖面上看,选择 File>New Task>Seismic 打开一个新地震剖面显示窗口。
5.改变输入地震数据设置为Workflow_1_0_DFT_Amp.bri,并重新选择时间频率 至0到250Hz 。
二维模块
(2D Scope-out Analysis)
一旦你已经通过初测调谐,你可以最优化频谱分析参数,这步解决这个问题: 时窗和(taper)梯度的关系?????
最优参数化流程的目的是为你提供一些参数,这些参数是用作覆盖整个区块的三维 时窗分析流程。这步流程还用来作训练流程,为了大家更好地了解频谱分析的细枝末节。 这一步一般只能作横截面上一个独立单元的分析。二维断面测试方法效果不错,因为时 窗的移动范围小,并且DFTs的迭代算法可以很快,还可以在原地震剖面上看到是否有对 地质现象突出的频率响应。
当你在这种类型的显示图上看到了非 地质或者是很线性化的信息时,你的 原始数据可能有点问题。那样的话, 你必须检测你的输入层位是否完全内 差并覆盖目的层段;当然你还需要去 确认你的地震数据是不是符合数据准 备流程的要求。
注意:
Motion (引导线)是一个非常强有力的工具,解释人员可以用来在地震勘探中提取数 值。你可以启动制作整个数据体来探测细微的变化,这些变化在静态地震剖面图上是 很难被检测到的。在频谱分析中,你可以发挥motion的作用去解释储层各向异性和厚 度的复杂变化。
在具体处理之前,你需作到所选择的层必须经过内插而且要贯穿所有断层。频谱分析 通常能使断层更加明了,这使你能重新去认识这些断层,在频谱成像上。如果你的层位 具有相对高的信噪比和稳定的地震波同相轴, 还得考虑对数据作剩余静校正。 这一步将 清除许多由于工作站上自动追踪的同相轴所引起的跳跃现象。你也可以通过简单的圆滑 地层来处理。频谱分析前的这步会敏锐地提高成像质量。这种提高能使你恰好得到地质 信息的一个重要部分。
注意你可以使用MB3在输入各项,可以得到可用输入值的列表。 8.最大频率改为250. 9.将余弦梯度给定为20%。
10.为Workflow_2_1设置数据体前缀. 11.选择Output Horizons... 12.选择Autocreate (自动生成) 如下层位。 13.完成后关闭输出设置。
14
这一步回答了这个问题:你的数据准备好了吗?
初测调谐
(Reconnaissance Tuning Cube)
在单位厚度、不连续叠加的层和断层上,最优参数化的调谐体拥有最大的几率显示 出露变化。细微的道间变化无论在厚度或者叠层上,都会使目的层段的数据元素调协成 不同的分立的频率成分。高频部分显示细微的、低分辨率的断层;低频部分则趋向于去 噪和展示宏观结构和断层趋势。
为了分析数据,研究楔型体的瞬时厚度(t) 是如何决定振幅谱伴随频率的削减周期(Pf )就很重要。 同样的,你需要知道频率成分(f)的数值是如何决定振幅谱伴随地层厚度的削减周期(Pt )。 在你作任何有关厚度估算流程前,必须充分理解这些关系。
分频 处理
工作流程
本章主要讲述分频处理的主要工作流程,以及解释和分析分频数据。我们相信经过本 章工作流程的描述,会使你更清晰的了解储层的精细模型。
在你获得清楚的认识之前,你需要明白分频处理中的一些参数问题。对于一个新手 来说,我们推荐你从第二步(二维模块分析)开始。第二步从模型数据开始,演示各种 参数对输出效果的影响。这将有助于我们刚接触的新手对分频处理理论进一步的理解。
快速浏览流程一
1.在启动OpenWorks中选择Application(模块)>SpecDecomp(分频)>Tuning Cube (调谐体) 2.选择输入的项目名称如tns_train。 3.选择输入的数据体到seimic.cmp(CMP是由EJB容器自动完成对数据库的操作,你所 有做的,就是在实体bean重写入SetXXX或getXXX方法,然后在ejb-jar.xml中定义cmp-field 4.设置分析时窗——基准层到实际层位。 5.改变cosine(余弦)梯度有20%左右的递变。 6.给予数据体前缀名。 注意输出的幅度体被命名位Workflow_1_0_DFT_AMP.bri. DFT(离散F变)表征着变换的 方法;Amp 表示体属性为振幅体。SpecDecomp输出的地震数据体都被写成程序块格式。
频率谐和体剖面图 实际工作中上图是很难被确切解释的,然而你能注意到在35Hz左右有很多大的幅度 差异现象。
注意:在(seismic view)地震波剖面图上,35Hz显示的是35ms 同时可以看到,70Hz以下的数据都显得像噪声。
6.从新的地震剖面窗口,选择 Seismic>Select from List。。。并选择T0的时间切片。
7
.
默
认
其
他
参
数
并
选
择
需
计 算
计算会给予你5分多钟的休息 时间,具体在于你机器的性
数
能。如果你的机器不是那么
据
快,你可以去小憩一会。
体
。
计算每道DFT
8
.
确
定
过滤、标准、归
计
类频率切片
算
完
制作:
成
现在你预备去启动地
震波剖面,选择一些分立的
频率对目的层段地质地形成
像。
2.打开SD_wf_1-0-1.t.w3s 时域。
注意:流程中使用的一些数据在CD中,请注意版本说明如何去加载一般的 数据。“real-data” 是Landmark训练类数据体的命名样式。
通过模型的操作,初学者会看到叠加道和多样化地形地层是如何干扰影响分频中的 离散F变的。在所有的流程中,你会知道如何去拿捏这些参数,诸如一个单形体的时窗 的选择,都会大大的影响分频处理的结果。
这步流程给予一个目的层的调谐的过程的浏览,她将回答如下问题:
你看到目的层段了吗?
流程主要分三部分:
一、Parameterization(参数化)
使用一个完全的长时窗(100~200ms),中心在目的层段层上,有10到20%的余弦递 变。在确定可以获得频率从DC到Nyquists 后,使用一个宽泛的频率范围让你去限定在解 释种有用的信号带宽。
2.你现在可以看到这个楔形的模型经过滤波整形 ,注意到瞬时厚度怎么没有楔形模型上 那么尖呢,你也许想改变一下显示的比例。
3.高亮显示the Top_Wedge_Interpreted 和 base_Wedge_Interpreted 地层。
注意为什么楔形解释的精度不能和实际的模型相匹配呢?地下地形因薄层调谐而发生扭曲。 如果你把没有带限的地震楔型变换到频率域,你就能看到如下所示的图象。
输入数据须适当的偏移,分频处理假定已经校正倾斜地层和菲涅耳带的影响。简单 的入射模型能够决定你的砂体是否发育在目的层段。假设某个砂体可以成像,然而,不 能说她就是有形的。对于各种地震技术都显示的砂体,她必然有一个突出的波阻抗差异。 从声波曲线的分析到合成地震记录形成,你可以测定你的砂体是不是有形的。
11. 向前并复查从0到折叠频率的数据体制作。
如果你想去控制制作速度,你需要在EarthCube 或者 OpenVision中去设置。 如果数据的通频带宽在60Hz左右,你就基本上得不到60Hz 以外的信息。当你 操作你自己的未滤波的数据时,你会发现有用信息的频率 是从0到折叠频率的。
选取 从上面的分析中,你会意识到频率从10到40Hz包含了有价值的地质信
息,也就是你想进一步作研究的这部分。
为了充分理解分析这些调谐体的成像,你必须明白砂体越厚,振幅谱 的V形切痕(凹口)就越多。
注意:
振幅谱上,楔形模型的最厚部分有12个切口,最薄部分仅就一个。如果你通过楔形 模型(从低频到高频)来制作调谐体,你会发现幅度等值线是从厚到薄。在下章中将 具体分析楔形模型。
注意:为什么通频带下面的所 有数据都成了噪声。也还要看 到噪声在72Hz左右每10Hz成 一条带,你能想到是什么引起 的吗?
也许是归一化引起这些条带, 因为这个问题出现在模型的 1560到1570道之间。
18.地层演示(1025_ConstantTime_DFT_FisrstPeak_Freq)
凭直觉你能看到已调谐地层的 高振幅部分,得注意在此图上 色标是反转的。
注意振幅谱上切口会随着厚度的增加而增多。这是由于地层厚度大余1/4λ时引起的干扰和破 坏,高频成分短波长。也要看到没有频率能使0厚度的地层成像。(不能分辨尖灭现象)
上面图中的白色条带代表最主要的频率。在下一节中你会建立一个相似的振幅谱分析图, 第三步在带限的地震剖面上。
初始调谐分析
本节指导我们在带限楔型上去贯通一个调谐体的过程。 1.选择Applications> SpecDecomp>Tuning Cube 从 Openworks 平台上。 2.选择tsp_train 项目。 3.设置输入体为 wedge 3dv。 4.把开始结束线号调到1131。 5.改变分析时窗——间断型到Constant Window(连续型). 6.设置基准时间为1025ms。 7.选择最大时窗长度,使用MB3 在时窗长度输入栏中。
这实际上是0Hz的频率切片。
7.改变(color bar)色标到blkwht(自行调节)。 8.选择View>Frame Control,在seismic view工具条中。 9.单击Frame Control forward 按纽图标“>>”启动制作调谐体。
10. 制作停止在30Hz
你可以看到一个清楚 的河道轨迹。
当你对模型数据的处理感到很惬意的时候,你就有能力进行你的实际勘探数据的参 数化,并很快得跑完整个流程。
具体的流程如下:
●数据准备●初测调谐●二维模块●三维流程时窗●目标调谐图●离散频率体●储层厚度估算
数据准备
(Data Preparation)
输入的地震数据体须经精细的处理,去建立正确的子波相位和真实的道间振幅信息。 一个定态的子波对分频处理是至关重要的。地表一致性处理和二维的滤波去噪,会加强 你的分频效果。输入数据的带通滤波器也许会消除一些地质信息,而这部分信息有的却 是你准备去分解的。如果可能尽量用没有未滤波的偏移数据作为输入去处理。虽然分频 处理是在振幅和相位域操作的,但是最好选择16道32位的数据,因为8位的数据不能做细 节分析,虽然可以做初步的调谐工作。
.
默
认
其
他
参
数
选
择
15.关掉Computations Completed 信息,
Compute Volume
这步一分钟就搞定了。
16.显示 1131线 在地震剖面图上
Workflow_2_1_DFT_Amp.bri.
重新设置列表作新的brick文件。
。 计 算 数 据 体
17.你需要再选择一次时窗范围在地震剖面图上(从0到250Hz)
二、Animation(制作)
通过启动制作调谐体,观察并最终决定带宽;也就决定这相干的地质信息能否被观测 到。
三、Selection(选择)
选择一对相对独立的频率体成像显示当前的目的层地质地形。
如果在这个流程中没有相干的地质信息被观测到,那么接着,SpecDecomp工具就不 能被用来加深你对目的层层位的解释/理解。如果这个流程KO了,你就能够最优化你的 调谐参数,作进一步的详细分析。
是不是FirstPeak_Frep 层看 来就像是沿着首峰的轨迹而来 的?移动光标沿着并观看显示 图底部振幅值的输出,你会看 到一些振幅的峰值在计算出的 FirstPeak_Frep 层之上。
为什么呢?
首峰的计算是正确的,问题在 于你的显示是在归一化数据上 的。因此说明FirstPeak_Frep 层是在归一化前计算出来的。 归一化后,所有的频率切片被 提高到同一个幅度水平。归一 化的细节具体讨论在P68,首 峰计算在P136。
流程分二步: .选择一个横截面作分析 .使用一个递变范围和分析时窗的长度来生成和观测频谱分析数据
尽管流程是分为二步的,我们将指导您通过一个楔形模型分形的详细分析来加强你 对频谱分析的理解。
数据质量控制
先提供一个模型数据的基本情况,楔形模型在下面相应地作出分析。
瞬时厚度
1.从一个地震剖面窗口,改变输入地震数据设置为wedge 3dv。 2.从 地震剖面窗口,选择Seismic>Select from List... 并选择线号1131,重新选择时窗 900到1150ms。
1.运行SeisWorks 3D,选择 tns_train 项目。
3.选择解释人员(程序),不要井和断层数据。
4.从剖面上看,选择 File>New Task>Seismic 打开一个新地震剖面显示窗口。
5.改变输入地震数据设置为Workflow_1_0_DFT_Amp.bri,并重新选择时间频率 至0到250H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