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园科普解说系统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公园科普解说系统分析作者:***
来源:《湖北林业科技》2021年第01期
摘要:国家公园作为国民游憩与教育的生态场所,可以满足人民深度旅游需要。

以神农架国家公园为例,从内容、手段和形式三方面分析国家公园科普需求,依据体验、知识、技能、价值观和管理的科普解说目标,依据大众传播系统的要素构建了由解说供给、解说内容、解说媒介和解说受众四个子系统构成的国家公园科普解说系统,并设计了科普解说系统运作模型,实现科普解说系统最优化。

关键词:科普解说;解说系统;国家公园
中图分类号:F590.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020(2021)01-0071-05
National Park Science Interpretation System Analysis
——Taking Shennongjia National Park as an Example
Xu Chan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Hubei University Wuhan 430062)
Abstract: As an ecological place for national recreation and education,national parks can meet national deep tourism needs.Taking the Shennongjia National Park as an example,the authors analyzes science popularization needs of national park from three aspects:content,means and form.Based on the experience,knowledge,skills,values and management science interpretation goals,it constructs the explanation supply and explanation based on the elements of the mass communication system.The National Park Science Interpretation System is composed of four subsystems of content,commentary media,and audience,and has designed the operation model of the Science Interpretation System to realize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Science Interpretation System.
Key words: Science popularization;interpretation System;National Park
林业和草原局定义国家公园是最重要的自然保护地类型之一,保护了大面积完整的自然生态系统,在保护的前提下,为公众提供了精神享受、科研科普、自然教育、游憩体验的机会[1]。

科普解说是沟通受众、环境、管理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桥梁[2]。

随着国民素质的提高,深度体验游与科普教育游成为大众追求的旅游方式,国家公园可以为国民游憩与教育提供生态场所,为旅游业创新改革提供新路径。

国家公园探索发展过程离不开理论指导,但目前我国国家公园研究集中在体制机制、管理方案、法律法规、社区参与等方面,解说系统研究薄弱。

以CNKI“国家公园科普解说系统”为主题进行搜索,尚未发现关键词同时为“国家公园”和“科普解说系统”的研究,仅有少量科普教育体系研究以及旅游和生态科普解說系统研究。

现有国家公园多在自然保护地的基础上重新组合,仍存在解说内容含糊不清、解说设施单一落后等问题,未深入挖掘资源价值、给予受众优质体验。

本文以神农架国家公园为例,构建科普解说系统,发挥解说效果最大化,协调保护与开发的矛盾,实现国家公园的可持续性发展。

1 国家公园特征及科普解说现状分析
国家公园作为最高级别保护的自然保护地形式,具有以下特征:①国家性与公有性:国家公园权属为国家所有,利用为国民公有,资源价值具有国家代表性。

②完整性:国家公园有一个或多个原真完整的生态系统,具有独特性与脆弱性。

③功能复合性:首要功能是保护生态系统,兼具休闲游憩、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和发展经济功能。

④精神性:国家形象的代表,能培养民族认同感、集聚力,是国民教育的天然课堂。

神农架国家公园位于神农架林区西南部,是我国十个国家公园试点之一,总面积13.250 6万hm2[3],拥有岩溶、冰川、湿地等景观和云海、佛光、雾凇等奇特壮丽的气象景观的自然美学价值;生物多样性丰富、森林覆盖率极高的生态环保价值;神农文化起源地、重要人物访问
之地、红色文化走廊和非遗等历史文化价值;世界活化石聚集地、世界之谜诞生地、地质博物馆等科研探索价值。

完整的解说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形成特定的结构,并表现出特定的功能[4]。

①要素是组成系统的各个部分[5]。

供给要素中,神农架国家公园仅内设如宣传教育科等机构完成科普解说,尚未有专业解说部门[6],没有自己的高水平讲解队伍和培训考核体系。

内容要素中,解说内容以自然环境与历史文化为主,缺乏国家公园和环境伦理知识。

②结构是系统内要素组织形式,是要素之间的关系[5]。

神农架国家公园部分要素缺失,尚未形成完整的解说系统结构。

③功能是指系统与外部环境相互联系与作用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能力和功效[7]。

神农架解说侧重于旅游吸引物解说,注重传达旅游信息,不能很好地发挥教育和自然保护功能,针对老人和特殊人群解说服务基本空白。

解说设施缺乏有效监管维护,存在老旧破坏、更新慢等问题,影响功能发挥。

解说词内容单一且有神话倾向。

综上所述,目前神农架国家公园科普解说系统要素尚未齐全、结构不完整且功能只能满足部分要求。

2 国家公园科普解说系统需求分析
国家公园科普解说系统要实现科普教育功能,将信息准确而快速地传达给受众离不开对受众需求的分析。

从内容、手段和形式三方面受众解说需求:①内容:自然、人文、历史等知识融合,丰富解说内容;进行本土化解说,突出本地资源特色与文化内涵;内容专业化和趣味化相结合,注重语言的逻辑性、艺术性和清晰性;用图画、照片、诗歌形式而非大段文字描述,减少阅读阻滞感;贴近受众生活,强化参与性[8];了解受众兴趣,内容与时俱进;解说服务分级化,依据受众身体状态和知识技能掌握程度等提供多种选择[9];不同功能分区,提供不同解说内容。

②手段:多载体手段解说,满足受众感官与想象的需求,提高科普解说准确度与体验感;注意视觉效果,与环境和谐;根据吸引物分布和受众人数决定设施分布密度,距离远近决定字体大小。

③形式:多样化解说方式,如举办主题教育活动、观看现场表演、设立解说主题等。

3 国家公园科普解说系统设计
依据科学性、趣味性、针对性、人本主义和环境协调化原则,构建国家公园科普解说系统,进行知识科普与环境伦理审美培养,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3.1 科普解说系统目标分析
科普解说系统目标是向受众传达信息并进行导向服务,最终达到:①体验:协助受众了解国家公园人文历史、自然演变、生态环境等知识,提高游客的游憩体验与满意度。

②知识:传达国家公园的相关知识、设立意义和遇到的挑战,引导受众认识国家级遗产价值。

③技能:学习生境保护的技能,协助或参与保护珍稀动植物资源的工作。

④价值观:树立保护生态态度和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

⑤管理:鼓励受众参与国家公园管理建设中来。

3.2 科普解说系统构架设计
胡正荣认为大众传播系统是由传播者、讯息、传播媒介、受众、传播效果和反馈等基本子系统组成的系统[10]。

国家公园科普解说系统正是信息传播的双向动态流动过程,据此设置解说供给、解说内容、解说媒介和解说受众四个子系统分别对应传播者、讯息、传播媒介、受众四要素,信息传播效果和反馈功能可依托以上子系统实现,四要素相互作用,增强科普解说系统的耗散能力,实现系统最优化。

3.2.1 解说供给
神农架国家公园管理局是神农架国家公园管理机构,是解说系统的一级供给方,提供园内部直接的解说设施与人员服务,国家公园管理局和神农架林区地方政府是解说系统的二级供给方,多提供园外较隐蔽的外部交通导引解说和公益科普宣传解说。

3.2.2 解说内容
解说内容是解说系统的核心,内容的深度与广度决定解说系统的优劣。

科普解说内容包括以下七个板块:
(1)区域环境背景解说:描述国家公园区域的自然、人文、经济环境。

国家公园是区域的一部分,与区域紧密联系并进行信息交流。

对背景的认识了解关系着对国家公园的把握。

就神农架国家公园而言,自然生态环境是科普解说的重点。

(2)国家公园相关知识与概况:包括发展历程史、概念功能、建设目标、政策法规、管理机构、保护措施、重点保护对象等多方面。

国家公园在我国属于新生事物,民众对其认识有待提升,这是科普解说的重点。

(3)历史文化知识:是辉煌历史画卷的展示,采取如节事活动等形式架构本地传统民俗文化与受众的联系,还可以引导正确宗教信仰,不仅在园内对受众吸引性强,在园外也可以起到公益宣传引导作用。

同时,国家公园也是红色教育与爱国主义宣传的营地。

(4)物种与生态环境知识:物种包括动植物物种,生态环境知识包括国家公园的水文条件、地质地貌、气候气象、生物种群、植物群落、生态系统等信息和生态过程解剖式分析,突出特色与濒危动植物种类,介绍其名称、来源、珍稀程度、生活习性、现存状况、保护状况等。

神农架国家公园可以着重原始森林生态系统和金丝猴群落介绍,挖掘环境价值。

(5)环境伦理解说:对现存的区域和全球环境问题介绍,介绍产生原因、现存状况和解决方法等,为受众敲响警钟,接受环境伦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神农架国家公园主要环境问
题是森林面积减少和物种消亡,通过环境伦理解说,提倡尊重自然、消除贫困和代际平等观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6)游客利用信息解说:目的是提供基本信息和导向服务。

涵盖园内的设施、景点、交通、商品、服务指引解说,介绍分布地点、距离、开放时间和使用说明;也包括外部道路导引解说和交通设施运营情况。

(7)旅游管理解说:重点在于游客的引导服务。

主要包括对实时播报游客数量的安全管理、贴心的游览建议和友情提醒、提醒游客可能遇到的危险情况,起到震慑性作用的警示警告以及教育和管理机制和制度解说。

3.2.3 解说媒介
解说媒介是解说系统的载体,系统依托各类媒介来与利益相关者进行信息的交流。

科普解说系统依据是否有人员参与划分为自导式解说、向导式解说和综合式解说。

自导式解说依托形象标识、标识牌、出版物、多媒体、信息平台六种媒介为载体传播信息。

形象标识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动植物、特色文化、历史遗迹等,是国家公园的形象代表。

金丝猴和野人之谜是神农架国家公园特色形象标识,是其形象重要组成部分。

标识牌解说依托牌示设施提供信息服务,包括形象标识牌、全景解说牌、吸引物解说牌、交通指示牌、安全警示牌、环境教育牌、服务导引牌7大类型。

出版物解说不仅包括明信片、地图、宣傳册、书籍,也包括音频和视频出版物等。

多媒体解说则集合了文字、声音、图片、影像和虚拟现实于一体,激发受众五感,不仅可运用光影音效来营造背景氛围,全天候无阻碍传达解说内容,也可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增加体验感。

信息平台解说不仅包括官方网站、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方式,也包括媒体广告宣传解说。

解说承载信息量大,可随时更新,多方交流,是受众表达观点的平台。

2 国家公园科普解说系统需求分析
国家公园科普解说系统要实现科普教育功能,将信息准确而快速地传达给受众离不开对受众需求的分析。

从内容、手段和形式三方面受众解说需求:①内容:自然、人文、历史等知识融合,丰富解说内容;进行本土化解说,突出本地资源特色与文化内涵;内容专业化和趣味化相结合,注重语言的逻辑性、艺术性和清晰性;用图画、照片、诗歌形式而非大段文字描述,减少阅读阻滞感;贴近受众生活,强化参与性[8];了解受众兴趣,内容与时俱进;解说服务分级化,依据受众身体状态和知识技能掌握程度等提供多种选择[9];不同功能分区,提供不同解说内容。

②手段:多载体手段解说,满足受众感官与想象的需求,提高科普解说准确度与体验感;注意视觉效果,与环境和谐;根据吸引物分布和受众人数决定设施分布密度,距离远近决定字体大小。

③形式:多样化解说方式,如举办主题教育活动、观看现场表演、设立解说主题等。

3 国家公园科普解说系统设计
依据科学性、趣味性、针对性、人本主義和环境协调化原则,构建国家公园科普解说系统,进行知识科普与环境伦理审美培养,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3.1 科普解说系统目标分析
科普解说系统目标是向受众传达信息并进行导向服务,最终达到:①体验:协助受众了解国家公园人文历史、自然演变、生态环境等知识,提高游客的游憩体验与满意度。

②知识:传达国家公园的相关知识、设立意义和遇到的挑战,引导受众认识国家级遗产价值。

③技能:学习生境保护的技能,协助或参与保护珍稀动植物资源的工作。

④价值观:树立保护生态态度和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

⑤管理:鼓励受众参与国家公园管理建设中来。

3.2 科普解说系统构架设计
胡正荣认为大众传播系统是由传播者、讯息、传播媒介、受众、传播效果和反馈等基本子系统组成的系统[10]。

国家公园科普解说系统正是信息传播的双向动态流动过程,据此设置解说供给、解说内容、解说媒介和解说受众四个子系统分别对应传播者、讯息、传播媒介、受众四要素,信息传播效果和反馈功能可依托以上子系统实现,四要素相互作用,增强科普解说系统的耗散能力,实现系统最优化。

3.2.1 解说供给
神农架国家公园管理局是神农架国家公园管理机构,是解说系统的一级供给方,提供园内部直接的解说设施与人员服务,国家公园管理局和神农架林区地方政府是解说系统的二级供给方,多提供园外较隐蔽的外部交通导引解说和公益科普宣传解说。

3.2.2 解说内容
解说内容是解说系统的核心,内容的深度与广度决定解说系统的优劣。

科普解说内容包括以下七个板块:
(1)区域环境背景解说:描述国家公园区域的自然、人文、经济环境。

国家公园是区域的一部分,与区域紧密联系并进行信息交流。

对背景的认识了解关系着对国家公园的把握。

就神农架国家公园而言,自然生态环境是科普解说的重点。

(2)国家公园相关知识与概况:包括发展历程史、概念功能、建设目标、政策法规、管理机构、保护措施、重点保护对象等多方面。

国家公园在我国属于新生事物,民众对其认识有待提升,这是科普解说的重点。

(3)历史文化知识:是辉煌历史画卷的展示,采取如节事活动等形式架构本地传统民俗文化与受众的联系,还可以引导正确宗教信仰,不仅在园内对受众吸引性强,在园外也可以起到公益宣传引导作用。

同时,国家公园也是红色教育与爱国主义宣传的营地。

(4)物种与生态环境知识:物种包括动植物物种,生态环境知识包括国家公园的水文条件、地质地貌、气候气象、生物种群、植物群落、生态系统等信息和生态过程解剖式分析,突出特色与濒危动植物种类,介绍其名称、来源、珍稀程度、生活习性、现存状况、保护状况等。

神农架国家公园可以着重原始森林生态系统和金丝猴群落介绍,挖掘环境价值。

(5)环境伦理解说:对现存的区域和全球环境问题介绍,介绍产生原因、现存状况和解决方法等,为受众敲响警钟,接受环境伦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神农架国家公园主要环境问题是森林面积减少和物种消亡,通过环境伦理解说,提倡尊重自然、消除贫困和代际平等观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6)游客利用信息解说:目的是提供基本信息和导向服务。

涵盖园内的设施、景点、交通、商品、服务指引解说,介绍分布地点、距离、开放时间和使用说明;也包括外部道路导引解说和交通设施运营情况。

(7)旅游管理解说:重点在于游客的引导服务。

主要包括对实时播报游客数量的安全管理、贴心的游览建议和友情提醒、提醒游客可能遇到的危险情况,起到震慑性作用的警示警告以及教育和管理机制和制度解说。

3.2.3 解说媒介
解说媒介是解说系统的载体,系统依托各类媒介来与利益相关者进行信息的交流。

科普解说系统依据是否有人员参与划分为自导式解说、向导式解说和综合式解说。

自导式解说依托形象标识、标识牌、出版物、多媒体、信息平台六种媒介为载体传播信息。

形象标识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动植物、特色文化、历史遗迹等,是国家公园的形象代表。

金丝猴和野人之谜是神农架国家公园特色形象标识,是其形象重要组成部分。

标识牌解说依托牌示设施提供信息服务,包括形象标识牌、全景解说牌、吸引物解说牌、交通指示牌、安全警示牌、环境教育牌、服务导引牌7大类型。

出版物解说不仅包括明信片、地图、宣传册、书籍,也包括音频和视频出版物等。

多媒体解说则集合了文字、声音、图片、影像和虚拟现实于一体,激发受众五感,不仅可运用光影音效来营造背景氛围,全天候无阻碍传达解说内容,也可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增加体验感。

信息平台解说不仅包括官方网站、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方式,也包括媒体广告宣传解说。

解说承载信息量大,可随时更新,多方交流,是受众表达观点的平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