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单元 易错题难题测试基础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说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单元易错题难题测试基础卷
一、小说类文本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牵风记(节选)
徐怀中
“请等一下!请等一下!”传来一个女孩子的呼喊声。
齐竞远远看到,那个女孩子站在场地最后,一只手抱着长长的一个什么物件。
部队和群众是间隔开来的,好像是特为女孩留出的一条通道,她一溜儿小跑来到了台前。
她很有自信的样子,一看就知道是受过良好教育的,脸上总挂着那么一丝天然的微笑。
同时他认出了,女孩抱在胸前的是一张古琴,用锦缎琴囊包裹得严严实实的。
女孩仰起脸,向高居于舞台台口的齐竞提出交涉:“首长同志你好!碰巧我带着古琴,就由我为大家弹奏一支曲子可以吗?”
一个花季少女怀抱古琴,突然出现在队列前,齐竞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
陪同女孩子的地方干部上前说明,她是从北平来的女学生,要报考边区政府开办的太行第二中学,路经此地,正好赶上“虎团”在开晚会。
齐竞脸上顿时感觉热辣辣的,这一下,让沦陷区来的女学生看笑话了!女学生自告奋勇,由她来演奏一曲古琴,让“一号”首长颇费斟酌。
应该欣然接受,还是婉言谢绝呢?齐竞已经下令部队解散,并且也已经在队前宣布,要用一段时间来整顿纪律,否则这个部队今后可怎么带?“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考虑到古代兵法有这句格言,齐竞实难接受这位古琴姑娘的提议。
可是,他又不能不暗自警告自己,一个似懂事又不懂事的女学生,心里怎么想的?立即付诸行动,并无任何顾忌。
作为现场的最高指挥员,决不可冷冰冰地板起面孔,对待如此天真烂漫的一种想法,劈头一瓢冷水浇下来。
“欢迎欢迎!请到台上来!请到台上来!”齐竞正式发出邀请。
汪可逾登上舞台,她已经迫不及待地解开琴囊,取出了古琴。
“啊哟天哪!这不是一张宋代古琴吗?”齐竞惊呼。
夜老虎团团长,带兵打仗的一位老总,凭什么他一眼就认出了这是一张宋琴呢?愈加令北平女孩惊奇不已的是,团长一边爱不释手地鉴赏这张千年老琴,一边随口吟诵出了白居易《废琴》诗句:“丝桐合为琴,中有太古声。
古声淡无味,不称今人情。
”
女学生也来了兴致,以白居易的另一首诗作回应:“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
心静即声淡,其间无古今。
”
齐竞忽然意识到,自顾和北平女学生吟诗论琴,把部队扔在那里不管了,他连忙示意让部队坐下。
现场指挥立即发出口令:“请注意!全体——坐下!”
老乡们也都重新围拢上来,等待恢复演出。
姑娘席地坐在台口,盘起双腿,将古琴平平架在大腿上。
自古便是这样盘腿抚琴的,她取的是最为标准的一种弹奏姿势。
自然是由齐竞担任了报幕员,他这才想起,不曾问过北平女学生姓名。
“我姓汪,叫汪可逾。
三点水的汪,可不可以的可,逾越的逾。
”
“下面安静!下面安静!现在,让我来介绍这位古琴艺术家汪可逾女士。
大家看到了吗?
古琴,也叫‘七弦琴’,又称‘瑶琴’‘玉琴’。
是中国一种最早的弹拨乐器,有文字可考,不会晚于尧舜时期。
好了,我不能再多口多舌招人讨厌了,就请小汪同学为大家演奏一支古琴曲,好不好啊?”
“好!”来自山区的农民士兵们,祖祖辈辈不知古琴为何物,台下虽有反应,但不甚热烈。
只见汪姑娘缓缓抬起右臂腕,纤纤素手弹出了一个散音——空弦音。
她的这张宋琴共鸣极佳,洪亮一如铜钟。
团长看出,北平女学生从不曾在这样的野台子上表演过,不知道先要大喊大叫报出自己的演奏曲目来。
他问:“小汪同学,你第一个弹什么曲子?”
“《高山流水》。
”
《高山流水》,齐竞也略知一二。
唐代化为《高山》《流水》两支乐曲,后经清人蜀派琴家张孔山改编,以大量滚、拂、绰、注等手法,作洋洋之水声,人称“七十二滚拂”。
至今更一统天下,诸多名家几乎无一人不是尊张氏传谱《流水》来演奏的。
齐竞心存疑惑,难道这个小小年纪的女琴童与众不同吗?
他问:“请问小汪同学,你弹《高山》,还是《流水》?”
汪可逾加重语气回答:“不是《高山》,也不是《流水》,是《高山流水》!”
“这么说,你从来不弹《高山》,也不弹《流水》,是吗?”
“是的,我只弹《高山流水》。
”
“是老师要求你这样,还是家长规定下来的?”
“不是老师,也不是家长,纯粹是我自作主张。
”
齐竞以探讨的语气说:“好多人讲,‘七十二滚拂’汹涌起伏,大气磅礴,构成了全曲最华丽最坚实的高潮,为什么不可以一试呢?”
古琴女孩从容回答说:“不做过多缓急变化,任其一路流淌下去,让人领略到‘不舍昼夜’的意味,不是更有内在神韵吗?”
齐竞深深点头,转身报出了第一首曲名:《高山流水》。
离开舞台一段距离,便可以隐约听到远处接连不断的炮声。
台下观众早把战火纷飞隆隆炮声掷诸脑后了,一支古琴曲营造出了超乎音响感受的一种空幻氛围,清风明月,万籁俱寂,令全场军民泰然心悦,陶醉不已。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汪可逾在夜老虎团晚会上毛遂自荐要演奏古琴曲,这给已经下令部队解散、准备整顿纪律的齐竞出了难题,小说细致地刻画了齐竞矛盾的心理。
B.宋琴与唐诗、《高山》与《流水》,恍若腥风血雨中飘来的一缕清风,小说不吝笔墨呈现这些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使全文浸润一种深沉典雅的韵律。
C.虽然汪可逾的演奏很精彩,但由于晚会观众基本是来自山区的农民士兵,祖祖辈辈不知古琴为何物,所以听完演奏反应不甚热烈,也在情理之中。
D.齐竞希望欣赏到“七十二滚拂”的华丽坚实,汪可逾希望让人领略到“不舍昼夜”的意境,这既符合两人不同的身份,也见出两人不同的性格特征。
(2)请以汪可逾为例,简要分析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的表现手法。
(3)小说具有深沉的现实主义质地和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飘忽雨季
符浩勇
夏日的午后,天空说变就变,刚才西边只是起了一层云,渐渐地丝丝缕缕,后来又连成了片,风一吹,很快就罩满了天空,四英岭下人家的黄昏很快就要降临了。
用了一个下晌,菊英嫂才从圩场挑着碾米回到村外的田野上,当她听到“雨来啦——”的喊声时,就看到许多人往村庄跑,她不由得也加快了脚步。
快要进门时,她换转了一下肩膀,抬手拢了一下散乱的刘海,额头汗津津的像被水打湿了一样。
她匆匆进门,放下米担,从门后扯下一件半旧的雨衣,披在身上,又跑出门去。
屋内甩出一个声音:“小心累坏了身子,你又往哪去?”声音很枯瘦,没一丁点儿精神。
“这阵雨不知要下多久,我得赶紧给瓜地挖沟排水。
”她头也不回,转身上了村道。
她觉得天空压得很低,村边那条蜿蜒的溪面,仿佛浮起一团雾气,雨点很快就洒下来了。
那片西瓜地是她新开垦的园地,品种是新引进的无籽瓜……今春以来,雨水多,蹲点扶贫的早就提醒,雨天要多给地头开沟放水,否则会影响瓜的品质,弄不好,可能是光长叶不结瓜。
想治好丈夫的腿病,还要指望卖瓜的钱呢。
医生说,再也不能拖了,再拖就残废了。
她紧跑慢跑,雨幕就拉扯着罩过来,先是四野白茫茫一片,接着雨珠滴滴答答地就打在雨衣上,路,上的尘土来不及喘气就被雨水压下去了。
潇潇夏雨从远天翩翩飞来,织成一张厚厚的雨帘,笼罩着远远近近的村庄和庄稼。
她裹着雨衣,脚步在路上交替地向前冲。
她又想起丈夫的腿。
那是去年冬天,他跑到外乡去拉石料盖房,不慎被塌方压伤,感染糜烂,医治无效。
开始还可以勉强走动,就不怎么在乎,后来就开始疼,接着就需要拄拐,再后来就躺在床上起不来了,这一躺就是三个月。
家里的活计就她一个人揽,田里锄草耕地就她一个人弄,她发誓要把丈夫的腿治好,尽管她不满意这门婚事。
为了父母传宗接代的苦心,为了换得弟弟成家,娘订了这门亲,接了人家五千元彩礼。
她咬咬牙,嫁了过来。
山里的女人就这命,她认了。
然而,她心里知道还有一双像星月般的眼睛始终注视着她,想躲,躲不掉,避,也避不开。
那也是在一场夏季的黄昏雨中,她放牛的时候,到椰花溪边去割猪草。
四周很静,只有雨点落在溪面上溅起水花的声音,她只顾冲着溪边的绿草伸手……发觉落入水中时,才失魂地喊:“救命——”后来,她睁开眼时,发现自己已经靠在一扇宽厚的胸脯上。
她连忙站起来,只记得那个人有一双清亮的眼睛,就慌慌地离开了。
这后来就变成了留在她心头的一桩憾事,她常常自己一个人到她曾经扯猪草的溪边去,可是却再也没见到他的身影,那绵绵如丝的黄昏雨就成了她至今犹存的记忆。
五千元彩礼就这样决定了她一辈子的路。
娘给她提亲的时候,她想起那一双清亮的眼睛,尽管她早打听到他家里穷,但还是托人去找他,但他却没给她一丁点回音。
她记得,成亲那天,他来了,夹在闹房的人群中,两眼湿湿的,不敢和她对视。
后来他就出远门打工去了,让人带话给她,说他知道她喜欢他,但他家穷,拿不出彩礼,现在允许农民进城打工了,他要出去挣钱,挣一大笔彩礼钱,想办法把她娶到自己身边。
尽管她结婚了,但他知道她跟丈夫没感情,他有把握把她夺回来。
她多了一副牵挂的心。
想到这里,她的脚步乱了,心也晃荡起来。
远远的,她看见自己的瓜园里有个披着雨衣的身影,他挥动锄头,正在给瓜园挖沟排水,她陡然感到一阵温暖。
她的心定了定,奔上去,仰头看着他:“你……”雨水洒在她的脸上,她心里一阵透凉,“你怎么来了?”接过他的锄头,等待他的话。
“我出门打工,挣了钱,把彩礼钱还给他,你就是我的人了。
”
她几乎怔住了,眼里晃动着丈夫枯瘦的脸孔和病痛的腿,她知道他爱她,但丈夫离不开她。
她说:“他的腿……”后面的话被雨声淹没了。
“等给他治好了腿,我就找他去说。
”男的拦住她挥动的手。
她推开了,低下头,不再看他灼亮的眼睛,说:“你,你还是走吧,我……有他。
”语气坚定得没
有一点回旋的余地。
说罢,又奔到瓜地另一头,挥动锄头……
飘忽的雨幕,更浓了;暮色,一片苍茫。
(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运用插叙手法,通过菊英嫂的回忆,交代了她丈夫受伤及其婚事梗概、情感遭遇等状况,使故事情节完整充实,也避免了平铺直叙。
B.小说中多次写到“他”的眼睛,如“星月般的眼睛”“清亮的眼睛”“两眼湿湿的”“灼亮的眼睛”等,突出“他”对菊英嫂真挚的爱。
C.“小心累坏了身子,你又往哪去?”这句语言描写表现了丈夫对她的体贴、关爱,“声音很枯瘦,没一丁点儿精神”这一细节设置了悬念。
D.小说叙述菊英嫂一段难忘的爱情经历与无奈且不幸的婚姻际遇,表达了反对家长专制、买办婚姻,追求婚姻自主、爱情幸福这一主旨。
(2)菊英嫂是一个具有怎样性格特点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3)小说中多次写到雨景,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假病人
(俄)契诃夫
将军夫人玛尔法·彼得罗夫娜·贝纲基娜,十年以来,行着类似疗法①的医道,五月里的一个星期二,她在自己的屋子里诊察着病人。
她面前的桌子上,摆着一个类似疗法的药箱,一本类以疗法的便览,还有一个类似疗法药的算盘。
挂在壁上的是一幅神甫亚理斯泰尔夫的像,那是将军夫人的恩人,否定了有害的对症疗法,教给她认识了真理的。
客厅里等候着病人们,大半是农人。
他们除两三个人之外,都赤着脚,这是因为将军夫人吟咐过,他们该在外面脱掉那恶奥的长靴。
玛尔法·彼得罗夫娜已经看过十个病人了,于是就叫十一号:“格夫里拉·克鲁慈提!”
门开了,走进来的却不是格夫里拉·克鲁慈提,倒是将军夫人的邻居,败落了的地主萨木弗利辛,一个小身材的老头子,昏眼睛,红边帽②。
他在屋角上放下手杖,就走到将军夫人的身边,一声不响地跪下去了。
“您怎么了呀!您怎么了呀,库士玛·库士密支!”将军夫人满脸通红,发了抖。
“罪过的!”
“只要我活着,我是不站起来的!”萨木弗利辛在她手上吻了一下,说,“请全国国民看看我在对您下跪,您这保佑我的菩萨,您这人类的大恩人!这慈仁的精灵,给我性命,指我正路,岂但下跪,我连火里面还肯跳进去呢,您这我们的神奇的国手,鳏寡孤独的母亲!我全好了呀!我复活了呀,活神仙!”
“我……我很高兴……!”将军夫人快活到脸红,吞吞吐吐的说,“那是很愉快的,听到了这样的事情……请您坐下罢!上星期二,您却是病得很重的!”
“是呀,重得很!只要一想到,我就怕!”萨木弗利辛一面说,一面坐。
“我全身都是风湿瘺。
我苦了整八年,一点安静也没有……不论是白天,是夜里,我的恩人哪!我看过许多医生,请喀山的大学教授们对诊,行过上浴,喝过矿泉,我什么方法都试过了!这些医生们单喜欢要钱,至于人类的利益,他们是不大留心的。
如果没有您,我的菩萨,我早已躺在坟里了!上礼拜二我从您这里回家,我刚吃下一小粒,我所有的病可是一下子统统没有了。
萨木弗利辛用袖子檫一檫眼,从椅子上站起,好像又要下跪了,但将军夫人制住他。
“您不要谢我,”她说,兴奋得红红的,向亚理斯泰尔夫像看了一眼。
“不,不要谢我!这时候我不过是一副从顺的机械……这真是奇迹!”
“您真好,给了我三粒。
一粒是中午吃的,立刻见效!别一粒在傍晚,第三粒是第二天,从此就无影无踪了!上礼拜二到您这里来,我还蹩着脚的,现在我可是能够兔子似的跳了……我还会活一百来年哩。
不过还有一件事情困住我。
我是健康了,但如果没有东西好过活,我的健康又有什么用处呢。
拿这样的事来做例子罢……现在是种燕麦的时候了。
但叫我怎么种它呢,如果我没有种子的话?我得去买罢,却要钱……我怎么会有钱呢?”
“我可以送您燕麦的,库士玛·库士密支……您坐着罢!您给了我这么大的高兴,您给了我这样的满足,应该我来谢您的,不是您谢我!”
“您是我们的喜神!敬爱的上帝竟常常把这样的好人放在世界上!我们罪人却没有什么好给自己高兴……我们是微弱的,小气的,无用的人………蚂蚁……
萨木弗利辛又讨到一匹母牛,一封介绍信,是为了他想送进专门学校去的女儿的,而且被将军大人的大度所感动,感激之至,鸣咽起来,嘴巴牵歪了,还到鬼子里去摸他的手怕……将军夫人看见,手帕刚一拉出,同时也好像有一个红纸片,没有声响的落在地板上面了。
“我一生一世不忘记的……”他絮叨着说,“我还要告诉我的孩子们,以及我的孙子们……一代一代……”
将军夫人送走了病人之后,就用她眼泪汪汪的眼睛,看了一会神甫亚理斯泰尔夫的像,于是又用亲密的,敬畏的眼光,射在药箱,备览,算盘和靠椅上,被她救活的人就刚刚坐在这里的,后来却终于看见了病人落掉的纸片。
将军夫人抬起纸片来,在里面发见了三粒药草的丸子,和她在上礼拜二给与萨木弗利辛的丸药,是一模一样的。
将军夫人的心里,在她那十年行医之间,开始生出疑惑来了……她叫进其次的病人来,一切病人,没有一个不是首先恭维她的如神的疗法的,佩眼她医道的学问,骂詈那些对症疗法的医生,待到她兴奋到脸红了,于是就善叙述他们的困苦。
这一个要一点地,另一个想讨些柴,第三个要她许可在她的林于里打猎。
她仰望着启示给她真理的神甫亚理斯泰尔夫的善良的,宽阔的脸,但一种新的真理,却开始来咬她的心了。
那是一种不舒服的,沉闷的真理。
(选自鲁迅译《坏孩子和别的奇闻》,有删改)注:①类似疗法:用相类似的毒来治病的医法。
②红边帽:帝俄时代贵族戴的帽子。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契诃夫小说的一大艺术特点就是高度的简洁,为了达到这种凝练,小说开门见山,一开头故事的主要人物将军夫人就直接出场。
B.“一个小身材的老头子,昏眼睛,红边帽”,小说几乎不在人物的外形描写上浪费笔墨,“红边帽”却一针见血,极具讽刺意味。
C.将军夫人在病人的恭维中自我陶醉,兴奋到脸红,然后就慷慨解囊,表明她是一个庸俗、爱慕虚荣的女人。
D.小说取材于生活,幽默中不乏讽刺。
除了生理上的疾病,道德、心理、人类自身的弱点以及社会等多方面的入侵已成为人类疾病中不容忽视的部分。
(2)契诃夫善于透过医学视野来呈现世界,选择医生、病人作为艺术形象塑造的代表。
请以“假病人”形象为例,谈谈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3)小说中多次写到神甫亚理斯泰尔夫的像,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望星空
聂鑫森
只要是老天不下雨不落雪,每晚八点,满头华发的耿星河,就必须到楼顶的露台去眺望星空。
他家住在这栋20层楼的顶层,只有顶层才有一个宽大的露台,只有宽大的露台才好安置一台体量不小的远程望远镜,只有远程望远镜才能让他看清那些动和不动的星。
耿星河供职的单位在大西北,代号为“望星空”。
60岁本该退休,他和领导软磨硬缠,又干了五年。
朔地雪冷风寒,过早地染白了他的头发,刻皱了他的脸。
领导和同事祝贺他:“你和嫂子牛郎织女了几十年,也该去朝夕相守了。
”
他忽然老泪纵横,说:“牛郎织女都老了,聚与别都习惯了。
哎,离开‘望星空’我就再也回不来了。
”
“望星空”是不为外人所知的卫星测控中心,从卫星升空直到他完成使命,全方位进行跟踪、测量、控制,以及运行中的故障诊断与维修。
他们自称牧星人,浩渺的天宇是牧场,大小星系是河流、溪涧,卫星是天马神骥。
儿子耿小星是本地一家私营企业的董事长,在父亲告老还乡之前,特意为父母在同一社区置办了这套顶层的房子,置办了一架远程望远镜放在露台。
“爹,你回到老家,想念老同事了,可以夜夜眺望星空。
”
耿星河说:“知父莫如子,好!”
耿星河出生在一个秋夜,正星斗满天,当语文老师的父亲浮想联翩,从古诗“耿耿星河欲曙天”中拈出三个字组成儿子的姓名。
姓名似乎成了一个先兆,耿星河读小学、中学时,对天文星象兴趣盎然,是业余天文小组的铁杆成员。
耿星河大学读的是宇航动力专业,毕业后因成绩优异分配到卫星测控中心。
几十年飞快地过去了,他和妻子芦管一直是两地分居,如银河两岸凝目相望的牛郎织女,只有探亲时才能团聚。
领导多次征求他的意见,要把远在老家的妻子调来,他都婉谢
了。
他知道妻子离不开那所聋哑学校,离不开一拨接一拨的聋哑孩子。
作为一名模范教师,她的口语和手语出类拔萃,为不少残疾的孩子找到了光明,到了“望星空”来她会无用武之地。
耿星河揖别“望星空”时,不禁想起宋词里的两个句子“去也终须去,往也如何往”,心头涌出淡淡的悲凉。
他交接了全部资料、图纸、手稿,征得领导同意,只带走了他在内部出版的一本书《卫星机动轨道的测算与修正》,那里面密布着令外人感到乏味的数据,而在他眼里却如至交好友。
他在一种复杂的心情中回到故乡,回到妻子和儿子身边。
每晚十时,芦管会准时来到露台,和耿星河并排坐在一把长靠椅上。
“星河,歇歇吧,我想听你讲牧星人的故事。
”
“谢谢你。
这顶层住房多好,‘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
“唐代沈佺期《夜宿七盘岭》中的句子。
好记性!”
“夫人在古诗词造诣上远胜于我。
白天无星可看,承你指点,我专读古人写有关日、月、星、风、云的诗。
”
“聊解思念之情。
”
“是啊!”
“我现在对宇航方面的知识特别感兴趣,因为我的先生是个牧星人。
”耿星河双眼蓦地发亮,说:“谢谢。
我来讲一件难忘的事,十多年前的秋风萧瑟时,我国一颗遥感卫星突发故障,在太空中急速翻滚,卫星上的能源完全消失,只有阳光照射到太阳能帆板时,才有几秒钟信号反馈。
”
“这可怎么办呀?”
“如果不抓住每次几秒钟的卫星加电时间,注入控制指令,价值十几亿的卫星将成为毫无用处的太空垃圾。
”
“哦!”
“经过持续的仿真分析,我们终于掌握了规律,准确预测出卫星最大的供电时间段,于是,我们指令望远号测量船在南半球上捕获卫星,注入遥控指令,让卫星恢复正常运行。
你猜,这费了多长时间?”
“猜不着啊!”
“69个日夜!”
芦管像小孩一样鼓起掌来,大声说:“太奇妙了!”
耿星河无端地叹了口气。
“星河,是不是你觉得你像那颗能量消失的遥感卫星,整天闲着,慌慌的?”
“是呀,‘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
“你还不能称老,还可以做很多有意思的事。
”芦管的嘴角忽然露出笑意,说:“你知道吗?这里的一座青少年宇航科普馆即将建成,有展览、讲座、仿真操作等项目,正招聘义务辅导老师。
我报了名,有聋哑学生来参观,我可以给他们讲解。
你想去吗?”
“想,培养未来的牧星人,好事。
”
“我已经替你报了名。
”
“真的吗?”
“真的。
”
耿星河禁不住仰天大笑,说:“我太开心了!多谢夫人给我补充电源,你也是了不起的牧星人啊!”
夜渐深,满天星光灿烂。
(摘选自《百花园》2018年第10期)(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篇简洁明了,既交代了小说的主人公耿星河,又用“必须到楼顶的露台去眺望星空”巧妙点题,充满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文中插入耿星河名字的由来和他上学时的事情是为了表明耿星河与天文星象结下了不解之缘。
C.耿星河带着复杂的心情回到了故乡,复杂的心情中有还想继续在“望星空”工作却不得不回乡的无奈与落寞,也有终于能与妻子、儿子团聚的欣慰。
D.小说中多次引用诸如“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等古诗句,既点明了人物的知识分子身份,又使得小说语言简洁明快,充满了浓郁的文学色彩。
(2)作者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塑造耿星河这一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3)结合文本,谈谈本文以“望星空”为题有什么好处。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村里第一个穿裙子的女孩
赵淑萍
1980年的夏天,酷暑,狗都热得吐舌头。
我却忙着串门,从这家的葡萄架穿到那家的丝瓜架,脚下不时被南瓜藤缠绕,不时有热浪夹着青草被烤的香味阵阵袭来。
我要挨个去看那一年未曾见面的小伙伴以及村里的男女老少。
从一家丝瓜架下穿过,我听到一个清脆的声音在喊:“英子,过来!”
原来是陈金莲。
她在堂檐纺石棉。
她下了纺车,端了椅子让我坐。
转身去井里打水洗手,还吊上一个被井水镇了半天的菜瓜,然后,用拳一砸菜瓜,脆脆的瓜马上裂成两半。
她抠去瓜子,递一半,让我吃。
“英子,你快讲点城里的事给我听!”
这个陈金莲,比我大十岁,也不沾亲带故,但是,自从我去父亲工作的城市读书后,暑假回来她对我就分外地客气。
于是,我边吃瓜,边给她讲,城里用自来水,城里人很多吃单位食堂。
食堂里各种点心都有,包子、花卷、发糕,还有面包、蛋糕。
“城里女人都穿裙子吗?”她问。
“穿呀。
老太太和小女孩都穿裙子,她们有的还戴墨镜。
”我说。
她的眼睛落在了我的小花裙上
“英子,你跟我来!”陈金莲把我带进她的睡房。
虽然家里人都不在,她还是锁上了房门。
她从箱底拿出了一条裙子,苹果绿小碎花的。
她先套上裙子,然后脱下长裤,转了一圈,那没膝的裙子像花一样绽开。
我看到她的光洁的白生生的一截小腿。
“英子,好看吗?”她问。
我真心觉得好看。
其实,陈金莲长得很漂亮,粗粗的辫子,黑葡萄一样的眼睛,高高隆起的胸脯,这一切都让一个小女孩盼着自己也快快长大。
“那好,明天晩上,天黑时,你穿着裙子,早点站在路口的那棵皂角树下好不好?到时,我穿着裙子过来,你一定要看着我。
”她说。
我很奇怪,这算啥事呀。
那棵皂角树,村民们晩上就在那里乘凉,我也常跟我妈妈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