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书一图一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龙二坪自然寨规划要点说明书(一书)
(一)基本情况
1、区位
龙二坪自然寨属于铜仁市碧江区大兴镇中茶村,是中茶村5个自然寨之一,有两个村民小组,共158户,818人。

龙二坪位于中茶村西北面,东与下茶园交界,南与河界营村交界。

村庄居民点由北向南呈条状分布。

2、现状村庄风貌
(1)自然风貌
村寨四面环山,中间存在一条车行村道由北向南连接中茶村的对外交通车行道。

村寨周边树木郁郁葱葱;村寨中间存在一个自然水体(池塘),水体已受污染。

村寨与自然融为一体。

(2)建筑风貌
建筑色彩、新旧、高度以及建筑的布局均为自然式,较为统一;部分保留着苗族特色的传统风貌建筑,但传统建筑由于年代久远,有不同程度的损坏。

3、现状建筑
龙二坪自然寨建筑按建筑层数主要分为三大类:一层建筑、二层建筑、三层建筑。

龙二坪自然寨建筑按建筑风貌主要分为两大类:现代建筑、传统建筑。

龙二坪自然寨建筑按建筑质量主要分为五大类:砖结构建筑、木结构建筑、破旧建筑、牲畜棚、违建建筑(乱搭乱建的辅房)。

4、现状道路交通
龙二坪自然寨内部仅有一条硬化车行道,其余皆为泥泞路面且断头路较多。

自然寨内部大部分为人行园路。

自然寨内部道路不成体系,附属设施不够齐全,缺少足够的停车场地。

道路两侧缺少绿化和照明系统。

5、现状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
龙二坪自然寨公共服务设施基本齐全,现状存在两处商店、十处旱厕。

龙二坪缺少公共绿地、公共活动场地。

龙二坪现状基础设施基本齐全,给水系统、电力系统、电信系统已设置,缺少污水处理系统。

给水系统高山水池高程偏低,部分村民住宅高程过高,接不进自来水,给水管裸露在地面。

电力、电信系统进线方式为电杆架设,电线乱搭,容易引起火灾。

自然寨内部缺少污水处理系统,中央处水塘已受污水污染。

(二)规划情况
1、规划目标
按照2020年贵州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以强化规划引领、全面保障农村基本生活条件、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稳步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为主要任务,以绿化工程、垃圾污水治理、道路建设、农村电网建设和光明工程、清洁能源工程、特色文化保护发展、公共服务提升、安全保障、数据乡村、产业发展等“10+N”行动计划为重点工作,分类建设8000 个以上精品型村庄、30000 个以上提升型村庄、100000 个以上普及型村庄。

到2020年,全省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美丽乡村景观布局和宜居宜业宜游同推进的美丽乡村示范格局,使美丽乡村成为多彩贵州的靓丽名片,努力建成美丽乡村示范省。

(1)加快经济发展
利用龙二坪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休闲农业,大力推进特色植物种植与创新,培育主导产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

(2)加快发展社会事业
全面推进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建设,建立文化活动室和农民体育娱乐场所;有线电视、电话普遍入户;加强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使农村公共事业服务水平显著提高。

增加卫生收集设置、路灯、公厕等设施。

(3)提升乡村文明程度
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科学、健康、文明,社会治安良好,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活动,创建和谐家庭、和谐村组。

(4)优化农村人居环境
扎实开展人居环境建设,建设文明村落,配套公共设施,保护田园风光,基本达到“四化”要求(布局优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环境美化)。

2、规划衔接
龙二坪居民点是改善人居环境普通型村庄,按照《贵州省整体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村庄规划编制导则(试行)》要求,普通型村庄以保障基本生活设施为重点的村庄(农村居民点),因地制宜开展污水、垃圾的治理,在“10+N”行动计划中,着力解决农村房、水、电、路、气、讯及安全防灾等基本生活保障问题,因地制宜改建或新建基本生活设施,实现3 个基本保障:有基本安全保障,完成农村危房改造任务,有基本防灾减灾设施和措施;有基本生活保障,供水、道路、用电等满足日常生活需求;有基本卫生保障,人畜实现分离居住,消除蚊蝇鼠蟑危害。

3、规划思路
本规划重点体现新农村的要求,资源共享,乡野都市互动。

总体上做到以下五个方面:清理:根据建新拆旧原则,重点拆除村庄内违章建筑、不雅构筑物,杜绝视觉污染的存在。

梳理:一是对村内的道路体系进行整理,按照车行道、人行道的要求进行整治;二是水系的沟通,按照只能增加不能减少的原则,形成活水景观;三是管线梳理,尽量实行上改下,确实有困难的采取并杆的方式,四是尽快完善给水、污水、电力、电信系统。

妆扮:总体上“施淡妆”,增加庭院景观、村标及核心景观节点,绿化景观以乡土的庭院果树为主。

业态:采用引导推进的方式,围绕村民需求、休闲旅游,以餐饮、购物为主,适当发展乡村住宿。

管理:建立环境卫生、村庄服务、休闲业态等长效管理的机制,配套标识系统、视频探头等安全管理设施。

4、建筑整治规划
农居整治是全村范围内以整治环境为重点的农居改造,包括区域内自然村的民居,主要包括屋顶整治、墙面整治、门窗整治、阳台护栏整治和庭院绿化整治等。

(1)屋顶整治
平屋顶上增加坡屋顶,铺设小青瓦,同时注重屋脊、檐口的装饰。

(2)墙面整治
墙面刷白色乳胶漆,增加木条进行装饰。

(3)门窗整治
维持现有门窗位置及尺寸,增加木窗套包边,修改防盗窗样式。

(4)阳台护栏整治
将水泥护栏涂抹木质漆,增加木柱、木条进行装饰。

(5)庭院绿化整治
将庭院外围石头矮墙进行整理、增加,增加庭院内部乔木、矮灌木,增加休憩设施(景观桌椅)。

5、道路整治规划
(1)总体要求
村级道路以通畅为原则,适当考虑街景要求,采取自由式的布局形式。

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尽量少占或不占良田。

理顺村庄内主要道路,拆除妨碍道路通畅的临时建筑物、构筑物。

(2)道路整治
村主要对外车行道两侧配置绿化增设路灯,路面宽度拓宽为6米。

打通并硬化村庄次要道路,道路宽度为5米。

完善村寨内部巷道、步行道等步行系统,路面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乡土化、生态型的铺设材料(石板、卵石、青砖等)。

道路两边的路侧石有条件的可采用鹅卵石、块石等乡土材料。

(3)停车场
规划新建一处小型停车场(位于商店附近)以及多处分散停车场地。

新建停车场均按生态停车场的要求建设,规划新建多处生态停车场,位于村庄居民点车行道路沿线。

同时,结合实际需求,在自然村利用空余地块设置多处临时停车场。

“生态停车场”是指在露天停车场,应用透气、透水性乡土材料铺装铺设地面,并间隔栽植一定量的乔木等绿化植物,形成绿荫覆盖,将停车空间与园林绿化空间有机结合。

上有大树:为车遮荫,降低车内温度,减少能源消耗,增加人的舒适感。

下能透水:让雨水回归地下,调节地面温度,减少排泄量,提升地下水位,兼作绿化灌溉。

绿树环抱:不仅吸尘减噪,提升景观品质,还能缓解炎炎夏日下的烦躁心情,提升村庄环境质量。

6、水体整治规划
龙二坪自然寨水体整治主要为村寨中央池塘水体整治。

池塘以自然、整洁、干净为整治目标。

本次整治对村庄内部的池塘进行清淤、疏浚,定期清理池塘内水草。

严禁村民将生活及生产垃圾倒入池水内,通过沿岸栽植亲水植物体现柔水风情,也通过堤岸的灵活处理、景观的有机导入,将水文化引入人的生活,体现“智者乐水”的传统理念。

将村庄内池塘建设成为“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亮丽风景线。

两岸建设生态护岸,设置生态的绿化带。

7、环境整治规划
环境设施主要包括铺装、坐凳、树池、垃圾桶、指示牌、栏杆等,尽量采用具有乡土气息的元素与符号,体现自然风貌。

(1)铺装
铺装主要包括路面铺装和场地铺装。

村寨内部路面主要以人行为主,采用自然块石、青砖等进行铺设;场地铺装主要采用自然块石、条石、青砖、卵石等自然元素的材料,局部可结合木材铺设。

(2)护栏
护栏主要包括栏杆和挡墙。

沿中央池塘需建木质漆栏杆,以增强安全性。

新增设的栏杆款式要求简洁、自然、轻巧。

在驳坎上设置栏杆或挡墙,在坎上公共空间外围设置石材矮栏杆(可坐);对居民院子的围墙进行统一改造,采用自然块石和木条形式的通透式围墙,对部分驳坎或院子较小的围墙也可采用自然块石挡墙。

(3)坐凳
在村寨的公共空间、院落等景观节点处设置坐凳。

坐凳形式要求自然,建议采用石凳、木凳等乡土材质,避免过于城市化。

部分坐凳可结合树池设置。

(4)树池
在村寨绿化节点以及部分主要建筑的院落设置树池,种植大乔木,树池采用自然条石铺砌、灌木种植的形式或卵石自然铺砌,材料选用本地石材,局部树池可与坐凳结
合建造。

(5)垃圾收集点及垃圾桶
规划在结合新建公厕设置垃圾收集点。

在主要村道、节点及村庄内部均匀设置垃圾桶,平均70米设置一个。

垃圾桶造型力求简单、简练,材料选用木材或石材,避免使用塑料或不锈钢等现代材料。

(6)指示牌
在村寨内主要道路交叉口处设置路标指示牌。

指示牌材质以木质或石材为主,造型要体现乡土气息,色彩与村庄的建筑、景观相协调。

8、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规划保留原有两处商铺,拆除村寨内旱厕,新建3处生态公厕。

规划围绕村寨中央池塘设置水纹广场、观景长廊、奇石广场用于村民休憩健身。

9、基础设施规划
基础设施规划包括给水设施、污水设施、电力设施、电信设施、能源保障设施等规划。

(1)给水设施规划
规划保留原有水池并另外选址高程合适位置建设高山水池,新建水池高程需高于所有村民住宅,容量需考虑适合村民日常用水及消防要求。

经计算新建水池容量须大于223.9 立方米。

规划沿路敷设给水管,接入每家每户。

(2)污水设施规划
规划在村寨内部沿路敷设污水管网,并集中接入污水处理终端,处理终端容量须不小于107立方米。

距离村民集中点较远处的几户可采用生态污水处理池的方式进行污水处理(多户合用一个处理池)。

规划针对每户厨房、厕所进行改造。

(3)电力设施规划
规划近期保留电杆架设的进线方式,远期进行电力线“上改下”工程改造。

(4)电信设施规划
村寨内电信业务由城镇电信局综合考虑实施。

村寨内规划布置电信交接箱,负责周边用户的电话交接配线。

村寨内电信线路近期由电杆引入,远期地埋电信管道引入,原则上地埋,建筑物内部的电话用户应穿管埋墙布线。

村内电信线路南北向道路布置在西侧,东西向道路布置在北侧。

建设村庄数字宽带网。

规划住宅电话按100部/100户,公建电话按1部/200m计算。

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大力发展数字电视,规划有限电视管线采用架空和地下埋设相结合的方式。

有线电视尽可能和INTERNET宽度网、电话线路同管敷设。

(5)能源保障设施规划
规划以电为主要能源,瓶装液化气为辅助,能够保障生活需求。

鼓励推广太阳能等清洁能源。

(三)农房建设管理及风貌控制要求
(四)项目选址与共建共享
新建的公共服务项目,宜使用原有宅基地、村内空闲地、废弃土地进行建设,鼓励利用既有公共建筑、民居建筑进行改造,部分功能用途相近相容的可合建,垃圾箱桶应位于农户相对集中区域的道路周边隐蔽处,便于收运,又不影响视线景观,新建污水设施应结合村庄自身的地形地势,选择地势较低处,污水转输宜采用重力自流形式。

(五)建设要求
1、应根据本规划,完善相关项目的乡村建设规划许可,做好后续的建筑设计、市政设计、绿化景观设计等设计工作,指导项目施工建设。

2、应选择有资质的施工队伍或有资格认定的乡村工匠作为建设主体,按照规划典型民居图集和设计施工图纸照图施工,确保项目建设有图可依和农房质量安全。

3、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发挥农民群众主体作用,形成自我监督、自主管事的监管制度,通过督查考核、社会监督等多种方式进行监督,公共建筑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实施监督管理。

(六)管护要求
1、参照《贵州省整体改善农村人居环境“10+N”行动计划建设指导要点》要求对项目建设规模、建设标准、规划符合、建筑施工、质量安全等进行核对和全面检验,按照《建设项目(工程)竣工验收办法》的要求,项目单项建成、单项验收、单项移交。

2、每个项目有相应的工程建设技术档案,实现全过程规范管理。

3、培育和建立以当地村民为主的管护队伍,建立健全垃圾日常清运和污水定期检测制度,落实各项管护措施和责任,定期对设施、设备检查与维护,确保正常运行和长期发挥效益。

(七)规划执行
1、本规划批准后,应在村内立牌展示,并纳入村规民约,在本居民点内任何建筑、设施和环境的保护维修、改造和新建必须严格以本规划项目配建为依据,认真贯彻
本规划农房建设管理和风貌控制相关要求,确保规划的落实。

2、修改本规划,需在报送审批前,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同意后,按原审批程序报批。

3、建议进一步完善村庄建设管理的制度,加大村务公开力度,对“10+N”配建项目内容和资金安排要及时公开,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村民理事会等基层自治组
织作用,引导村民积极主动参与村庄环境日常维护工作。

4、龙二坪村应以村支“两委”带头,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

龙二坪村应成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领导小组,做好组织发动,两级统筹协调,检查督办工作,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纳入党委政府议事日程,定期召开建设推进会议,研究有关工作,及时解决建设中的有关问题,并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确保项目建设、资金保障、组织发动、档案管理、后续服务等工作做到有专人负责。

(八)近期建设
二、龙二坪改善农村人居环境“10+N”配建项目表(一表)
三、龙二坪居民点建设规划图(一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