膳食结构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迁
旧石器时代以前
旧石器时代以前,人类摄入的植物食品主要是野外采集的水果和蔬菜,包括植物富含淀粉的球茎,如马铃薯, 以及野果、坚果、草籽和叶等。在夏季,此类新鲜水果和蔬菜的摄入较多,其中富含各种维生素、矿物质、纤维 素及各类植物化合物,对人体具有一定的健康功效。
动物性食品主要来源于外出狩猎捕获的动物。由诸多原始人居住的洞穴内发现的狗、牛和羊等动物的皮毛和 化石表明,这些野生动物是此阶段人类的重要猎食对象。虽然此时也摄入较多的动物食品,但当时动物食品中的 脂肪含量,特别是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远低于以谷物为饲料的家畜肉制品,因此不会产生现代社会由于动物食品摄 入过多对健康造成的影响。居住地靠近河边或海边的人类,还可捕食水生动物,该时期膳食结构的主要特点如 下。
2、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蔬菜、水果和薯类,对保持心血管健康、增强抗病能力及预防某些癌症,起着非 常重要的作用。应尽量选用红、黄、绿等颜色较深的,但水果不能完全代替蔬菜。
3、常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奶类是天然钙质的极好来源,不仅含量高,且吸收利用率也高,膳食中充足的 钙可提高儿童、青少年的骨密度,延缓骨质疏松发生的年龄;减慢中老年人骨质丢失的速度。豆类含丰富的优质 蛋白、不饱和脂肪酸、钙、维生素及植物化学物。
定义
膳食结构指的是膳食中各类营养素的数量及其在食品中所占的比例。人类膳食中的营养素主要有蛋白质、脂 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包括微量元素)、水和纤维素七大类。任何一种单一食物都不能提供人体所 需的全部营养素。因此,人类的膳食必须由多种食物组成,且各种食物组成比例合适,才能达到膳食平衡和促进 健康的目的 。
食物类型
所谓膳食平衡是指:膳食中所含的营养素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适当,即:氨基酸平衡、热量营养素平 衡、酸碱平衡以及各种营养素摄入量之间也要平衡,只有这样才利于营养素的吸收和利用。
日常生活中人们将必需食物分为五类。
第一类是粮食类,是热量的主要来源。一般轻体力劳动者每天的摄入量以300-500克为宜,其余的热量由副 食品供给,所以,粮食类食物的占热能供给量为60%-70%,约占膳食总量的32%。
植物性食物为主,动物性食物较少,膳食质量不高,蛋白质、脂肪摄入量都低,以发展中国家的膳食为代表。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20世纪80年代中期这些国家的人均能量摄入量为2000~2300kcal、蛋白质50g左右、脂 肪30~40g,能量勉强满足需要,蛋白质、脂肪摄入不足,营养缺乏病仍然是这些国家的严重社会问题。
动、植物性食物消费量比较均衡,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摄入量基本符合营养要求,膳食结构 比较合理,以日本人的膳食为代表。分析战后日本人的膳食结构,可以发现有以下几个特点:粮食消费逐年下降, 1960年人均谷物消费410g/d(克每天),1980年降至312g/d,下降了24%,但到1984年仍达298g/d,加上薯类, 人均口粮(折合原粮)则达484g/d;动物食品消费增加较多,但并不过量,而且水产品食用量较大,1984年,人 均肉类消费量62g/d、牛奶及奶制品168g/d、鸡蛋39g/d、鱼贝类95g/d,动物蛋白质摄入量占蛋白质摄入量的 45%,水产品蛋白质又占动物蛋白质摄入量的50%;ƒ能量摄入量低于欧美发达国家,1984年2594kcal(千卡), 近几年仍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蛋白质83g/d,无大变化,脂肪增加较多,为81g/d但仍低于欧美发达国家,碳水化 合物、蛋白质、脂肪分别占总能量的59.2%、12.8%、28.0%,膳食结构总体上仍是比较合理的。但随着膳食结构 的变化死因顺位还是发生了变化。20世纪初危害居民健康的结核病,由于抗结核药的应用,至80年代降至死因顺 位10位以后,肺炎随着抗菌素的出现,降至死因第4位;而如今死因前三位的疾病为恶性肿瘤、脑卒中、心脏病 (心肌梗死)。尽管有许多影响因素,但膳食结构的变化,仍然是不可低估的因素,这就是诸多日本学者呼吁防 止饮食西化的重要原因。
大量研究显示,营养过剩是肥胖病、心血管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病的共同危险因素。其中对高脂肪 膳食与心血管病(主要是冠心病)研究最多,结论也比较清楚。早在1933年Anitschkow即指出高脂肪膳食与冠心 病发病率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许多欧洲国家由于牛奶、黄油、干酪缺乏,冠心病发病率一度减少,两者 之间的关系更加引起了人们的**。1952至1956年,Keys等通过缺血性心脏病的广泛流行病学研究指出:膳食脂肪 摄入量占总能量40%地区的人群冠心病患病率高。另据Yerushalmy等22国冠心病死亡率与饮食关系研究表明,冠 心病死亡率与脂肪摄入量呈正相关,相关显著(r=0.659)。据美国“膳食与健康专家委员会”一项研究认为, 膳食不平衡是若干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其中对心血管病的影响最为明显,对乳腺癌、结肠癌、前列腺癌有高 度参考意义,能量过剩可引发肥胖病并增大患Ⅱ型糖尿病的风险。
饮食操作
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影响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而膳食营养在这些慢性病 的发病及进展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如何通过调整膳食结构来预防和治疗这些慢性疾病呢?
膳食结构金字塔
1、食物多样,谷类为主。除母乳外,任何一种天然食物都不能提供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素,应食用多种食物, 使之互补,达到合理营养、促进健康的目的。多种食物应包括五大类:即谷类及薯类、动物性食品、豆类及其制 品、蔬菜水果类、纯热能食品。
4、常吃适量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肥肉和荤油摄入过多是肥胖、高脂血症的危险因素。猪肉 是我国人民的主要肉食,猪肉的脂肪含量远远高于鸡、鱼、兔、牛肉等,应减少吃猪肉的比例,增加禽肉类的摄 入量。
注意事项
1、日常生活无需每天都样样照着“宝塔”的推荐量吃,建议的各类食物摄入量是一个平均值的比例,所以每 日食物的种类应包含宝塔中的各类食物,各类食物的比例也应基本与膳食宝塔一致。
营养缺乏型
谷物消费量少,动物性食物消费量大。谷物消费量人均仅160~190g/d;动物性食物,肉类约280g/d、奶及 奶制品300~400g/d以上、蛋类40g/d左右。能量摄入3300~3500kcal、蛋白质100g左右、脂肪130~150g。属 高能量、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所谓“三高一低”膳食模式,以欧美发达国家膳食为代表。尽管膳食质量比 较好,但营养过剩。
膳食结构
膳食中各类食物的数量及其在膳食中所占的比重
01 定义
03 分类
目录
02 变迁 04 食物类型 Nhomakorabea 05 类型
07 注意事项
目录
06 饮食操作
膳食结构是指膳食中各类食物的数量及其在膳食中所占的比重,由于影响膳食结构的这些因素是在逐渐变化 的,所以膳食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人们可以通过均衡调节各类食物所占的比重,充分利用食品中的各种营养, 达到膳食平衡,促使其向更利于健康的方向发展。
第二类是富含动物蛋白质的食物,包括瘦肉、蛋、禽、鱼等,成人每天应摄入70-100克的蛋白质。据研究, 人体对动物蛋白质的吸收率高于植物蛋白,较为理想的蛋白质摄入应是,动物蛋白占1/4,豆类蛋白占1/4,其余 2/4则粮食供给。因此,营养专家建议,每人每天应摄禽、畜肉类50-100克,鱼虾类50克,蛋类25-50克。此类 食物应占膳食总量13%。
2、同类互换,调配丰富多彩的膳食,以粮换粮,以豆换豆,以肉换肉。 3、要合理分配三餐食物量,三餐食物量及时间间隔应与作息时间和劳动状况相匹配,早、晚各占30%,午餐 40%,特殊情况可以作适当调整。 4、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资源。 5、要养成习惯,长期坚持。
谢谢观看
(1)食物来源受狩猎结果的影响很大,数量极不稳定,可能会使营养素摄入匮乏,机体营养不良。
(2)食物来源受季节影响很大,如在冬季无法采集到蔬菜和水果等植物性食品。
(3)人类多为白天外出收集野果或捕猎,晚上回到洞穴后才能进餐,因此该时期人类的进食时间多为晚上, 且每日只吃一餐。
(4)由于此时火还没有被人类所利用,因此人类以茹毛饮血、生吞活咽的方式食用这些食物。
第三类是豆、乳及制品,因豆类富含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和卵磷脂等,其蛋白质氨基酸的组成接近人体需 要,所以每人每天应补充豆类50克,奶类100克,此类食物占总量的9.5%。
第四类是蔬菜、水果,这是人体维生素、无机盐和食物纤维的主要来来源,但因蔬菜品种很多,营养成分也 存在很大差异。
类型
营养平衡型
营养过剩型
分类
西方膳食结构 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代表的膳食结构中,粮谷类食物过少,而动物性食物和食粮占比较大,因而膳食营养上具 有高热量、高脂肪(胆固醇)、高蛋白质的“三高”特点。这种膳食结构的优点是动物性食物占有的比例大,优 质蛋白在膳食结构中占的比例高,同时,动物性食物中所含的无机盐一般利用率较高,脂溶性维生素和B族维生素 含量也较高。 东方膳食结构 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膳食结构是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动物性食物为辅,食品多不作精细加工。其优点: (1)膳食结构以谷类为主。由于谷类食品中碳水化合物含量高,而碳水化合物是热能最经济、最主要的来源。 (2)蔬菜丰富以及粗粮的摄入,使得人们摄入了大量的膳食纤维,因此,消化系统疾病及肠癌的发病率极低。 (3)豆类及豆制品的摄入,补充了一部分优质蛋白和钙。 (4)饮茶、吃水果、甜食少,减少了糖的过多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