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物理八年级上册月考(十一月)检测卷(解析版)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
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
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
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
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
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
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
《2020—
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单元学霸达标检测(人教版)》
月考(十一月)检测卷(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石家庄市初二月考)小军同学对生活的一些实例和对应解释,正确的是()
A.“皮影戏”和“投影仪”的成像原理相同
B.平静的水面上有桥和树的倒影——光的直线传播
C.近视眼镜的镜片——凸透镜
D.斜插在水中的筷子好像在水面折断了——光的折射现象
【答案】D
【解析】A.“皮影戏”中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投影仪”的成像原理属于光的折射,故A 错误;
B.平静的水面上有桥和树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是光的反射现象,故B错误;
C.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远视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故C错误;
D.斜插入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好像在水面折断了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D正确。
2.(江苏初二月考)如图所示,AB为一物体,C是一个不透明的物体,若人眼在不同的区域1、2、3、4处来观察物体AB,则人眼完全看不到物体AB的区域是( )
A.1处B.2处C.3处D.4处
【答案】A
【解析】如图所示的四个区域,1位置处,AB反射的任何光线都不能到达,所以完全看不到物体AB ,而2和4区域,可以看到AB的一部分,在3区域可以看到AB的上下部分,不能看到中间,故A符合题意.
选A.
3.(湖北初二月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
B.光从空气射入水中,传播方向一定改变
C.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折射角一定大于入射角
D.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只发生折射现象
【答案】A
【解析】由于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同时要发生反射和折射,且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故当入射角增大时,反射角和折射角都增大,但折射角仍比入射角小;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传播方向不改变,所以只有选项A正确,故选A.
4.(江苏初二月考)一个人站在平面镜前,当他走近平面镜时,则()
A.他的像变大,像与他本人的距离增大
B.他的像大小不变,像与他本人的距离减小
C.他的像大小不变,像与他本人的距离增大
D.他的像变大,像与他本人的距离减小
【答案】B
【解析】因平面镜所的像是等大的,故A、D是错的,
又因物距与像距是相等的,此时人走近平面镜,物距减小,
则像距也减小,故像与物的距离也减小,故选B.
5.(全国初二课时练习)关于光能说法正确的是 ( )
A.不可见光不能传递光能
B.光能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C.光能主要是靠可见光传递到地球上
D.红外线可以传递光能,而紫外线不能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光有能量、光能以红外线的形式传到地球.A.可见光和不可见光都属于光,都能够传递光能,故A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在自然界中存在能量的转化,同样光能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故B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红外线的热效应很强,太阳的热主要是靠红外线传递到地球上的,故C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红外线和紫外线都是不可见光,都可以传递光能,故D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6.(陕西初二)下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a为玻璃板,b和c是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为了保证实验效果应选择较薄的玻璃板
B.实验时玻璃板a应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
C.沿水平桌面移动前蜡烛c应先点燃
D.该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答案】C
【解析】A、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薄玻璃板,故本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实验时玻璃板如果不竖直,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就无法验证像的位置和大小,所以玻璃板a应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故本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因为玻璃板是透明的,两面都能发生反射现象形成像,如果移动蜡烛c前先将其点燃,在玻璃板两面都会形成蜡烛的像,实验很难进行.故本选项错误,符合题意.D、因蜡烛是点燃的,所以适合在较黑暗的环境下才可看清蜡烛的像,能保证实验效果.故本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C.
7.(湖南初二期末)一束光线由空气斜射入水中,如图能正确反映折射光线偏折方向的是()
A.B.
C.D.
【答案】B
【解析】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故选B。
8.(四川省初二)下列有关光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春天踏青时我们能看到绿油油的小草是因为小草能吸收太阳光中绿色的光
B.在多媒体教室上课时有些同学看不清白板上的字迹是因为光在白板上发生了镜面反射
C.验钞机是利用红外线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从而辨别真伪的
D.在道路的转弯处设置凹面镜是为了扩大视野
【答案】B
【解析】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太阳光下我们能看到绿油油的小草是因为黄小草能反射太阳光中的绿色光,故A错误;漫反射时,光可以反射向各个不同的方向,在多媒体教室上课时有些同学看不清白板上的字迹是因为光在白板上发生了镜面反射,故B正确;验钞机是利用紫外线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从而辨别真伪的,故C错误;在道路的转弯处设置凸面镜是为了扩大视野,故D错误,故选B.
9.(2017·河北初二期末)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小孔成像
B.用放大镜看地图
C.湖边的景物,在湖中形成的“倒影”
D.太阳光照射下,地面上出现树的影子
【答案】B
【解析】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放大镜是原理是光的折射;倒影的形成是光的反射现象;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应选B。
10.(全国初二单元测试)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A.影子的形成 B.平静的水面上看到树的倒影
C.小孔成像 D.插在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弯折了
【答案】B
【解析】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包括: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等;
光遇到物体表面会发生反射:平面镜成像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A、影子的形成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不符合题意。
B、平静的水中映出树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原理,符合题意;
C、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不符合题意。
D、斜插入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向上弯折,是由于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了折射。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1.(全国初二单元测试)许多词语中包含着物理知识,如“立竿见影”说的就是光的_______现象;“镜花水月”说的就是光的____________现象.
【答案】直线传播 反射
【解析】
(1)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有: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现象等;
(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详解(1)立竿见影,这个影是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2)“镜花水月”,属于平面镜成像现象,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12.(江西初二期中)古诗或成语中有许多描述光学现象的诗句,如“立竿见影”说的就是光的 现象;“池水映明月”说的就是光的 现象.
【答案】直线传播;反射
【解析】(1)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有: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现象等;
(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解:(1)立竿见影,这个影是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2)“池水照明月”就是水面出现月亮的像,属于平面镜成像现象,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答案为:直线传播;反射.
13.(上海市初二期中)光在_________介质中是沿_________传播的。
光在______中传播最快,其速度为_________米/秒。
【答案】 同种均匀 直线 真空 3×108
【解析】光在均匀介质沿直线传播;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并且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光速是不可超越的,其真空中的速度为8310/m s ´。
答案为:(1). 同种均匀 (2). 直线 (3). 真空 (4). 3×108
14.(江苏初二期末)夏天正午,太阳光垂直射到平静的湖面,此时入射角为__________;当太阳
逐渐西斜,阳光在水面发生反射,反射角将___(选填“增大”或“减小”);当阳光与水面成55°照射到平静的湖面上,则反射角为 ________。
【答案】0°增大 35°
【解析】入射角和反射角的概念: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而变化。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详解:太阳光垂直射到湖面,法线、入射光线、反射光线重合,则反射角和入射角都为0°;
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太阳逐渐西斜,阳光在水面发生反射,入射角增大,则反射角也增大;
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所以当阳光与水面成55°照射到平静的湖面上,入射角等于反射角为:90°-55°=35°。
15.(上海市世界中学初二期末)一只小鸟在平静的湖面上方飞过,小鸟在湖面的“倒影”是___像(选填“虚”或“实”),当小鸟距水面3米时,“倒影”距小鸟___米;该“倒影”是由于光的___形成的。
【答案】虚 6 反射
【解析】倒影属平面镜成像现象,其原理是光的反射,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所成的像是虚像,当小鸟距水面3m时,小鸟的像距水面也是3m,即“倒影”到水面的距离是3m,那么该“倒影”距小鸟的距离为3m+3m=6m.
16.(重庆初二)小融在乘坐轻轨时发现车厢玻璃门上能看到自己的像,但是像有“重影”,这是因为车厢门玻璃较_____(选填“厚”或者“薄”);当小融靠近车厢门时,他在玻璃门中的像的大小___ 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厚不变
【解析】[1]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有“重影”,影响到实验效果。
[2]平面镜成像大小跟物体大小有关,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当小融靠近车厢门时,他在玻璃门中的像的大小不变。
17.(全国初二单元测试)晋代张华的《博物志》记载:“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得火.”“削冰令圆”就是把冰块制成____________镜.要得火,应把“艾”放在镜的_________位置.【答案】凸透焦点
【解析】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成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太阳光汇聚到焦点处的温度很高.
【详解】要取火需要将光线会聚,所以应该将冰块制成凸透镜;
【答案】
==,
=×=×
20.(合肥市第四十二中学初二月考)如图,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分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其中_____是折射光线,反射角等于_____度,MM¢上方是_____(选填“空气”或“玻璃”)。
【答案】OC 30°空气
【解析】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根据定律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一定相等,由此可确定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折射定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当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由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质斜射进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1]因为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相等,所以AO、BO中一条为入射光线,一条为反射光线,图中N N¢为法线;再根据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法线两侧、且在两种介质中,所以OC为折射光线;
Ð为反射角等于30°;
[2]那么AO为入射光线,OB为反射光线,MM¢是界面,则BON¢
[3]由于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图中MM¢上方是空气,下方是玻璃。
三、作图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21.(天津初二月考)按照题目要求完成下列作图
(1)在图中填上反射光线并标明反射角_________;
(2)如图所示中,作出S点发出的一条入射光,经反射面反射后经过A点_________
【答案】 见解析 见解析
【解析】(1)由图知道,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40°,所以入射角是:90°-
40°=50°,由于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为50°;过入射点在法线右侧画出反射光线,反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为反射角,度数等于入射角为50°,如图所示:
(2)过镜面作出点S 的对称点S ′,即为点光源S 在平面镜中的像,连接S ′A 与镜面交于O 点,即为入射点(反射点),连接SO 就得到入射光线,如下图所示:
22.(湖南初二)实验中有时需要将一束粗平行光变成细平行光,这可以利用两块透镜的组合来解决。
请在图的两个方框中各画出一种组合方式(要在图中画清光束粗细的变化),分别写出两块透镜间的距离s 跟两块透镜到各自焦点的距离f 1、f 2的关系。
【答案】
S=f 1+f 2 S=f 1-f 2
【解析】根据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于焦点,经凹透镜后会发散
,因此图示的情况,只用一个元件达不到目的,就要用到两个光学元件进行组合,由出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相比较,都是平行光,但更加会聚了,因此,首先要放置一个凸透镜。
(1)当最下面的出射光线与最上面的入射光线相对应时,光线经过凸透镜会聚于一点,而这一点
又是第二个凸透镜的焦点,如甲图所示,S=f
1+f
2
(2)当两条最上面的光线是一条光线时,首先经过凸透镜会聚,然后要经过凹透镜的发散才能实现。
即经过凸透镜第一次折射后的折射光线要经过凸透镜的焦点,第二次的入射光线要射向凹透镜
的另一个焦点,这两个焦点在F点重合,如图乙所示,S=f
1-f
2 。
四、实验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23.(山东初二课时练习)如图甲是小明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在平面镜上放置一块硬纸板,纸板由可以绕ON折转的E、F两部分组成.
(1)要使入射光和其反射光的径迹同时在纸板上出现,你认为纸板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是___(选填“垂直”或“不垂直”).实验时,从纸板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光的径迹,这是因为光在纸板上发生了___反射.
(2)小明让一束光沿AO贴着纸板E射到平面镜上,在纸板F上会看到反射光OB的径迹.三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实验所测得数据如表一所示.他根据表中数据得出的结论和其他同学的结论并不一致.请你分析小明测量实验数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能是___________.
【答案】垂直漫反射角测量错误,测的是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
【解析】(1)要使入射光线和其反射光线的径迹同时在纸板上出现,则法线必须与平面镜垂直,并且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必须在同一平面内,因此纸板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必垂直;在不同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是由于漫反射的缘故;
(2)根据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当入射角分别为20°、30°、50°时,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即反射角也应分别是20°、30°、50°,不是70°,60°、40°,而70°,60°,40°正好是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故小明测量实验
数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能是反射角测量错误,测的是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
故答案为(1)垂直;漫;
(2)反射角测量错误,测的是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
24.(北京初二)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1)该实验选择两支相同的蜡烛A和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关系。
(2)该实验采用透明薄玻璃板代替日常使用的平面镜,是为了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从而确定_____,用玻璃板成像的清晰度比日常使用的平面镜_____(选填“好些”或“差些”)。
(3)将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____。
(4)解决以上问题后,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此时若将蜡烛A靠近玻璃板时,则像将__ ___(选填“靠近”或“远离”)玻璃板,像的大小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实验中,当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时,撤去蜡烛B,并在原蜡烛B的位置放一块光屏,则光屏上_____(选填“能”或“不能”)呈现出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像。
【答案】大小像的位置差些玻璃板未与桌面垂直靠近不变不能虚【解析】(1)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A和B,是为了比较物与像的大小的关系;
(2)透明的玻璃板,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故可以方便的确定像的位置;玻璃板是透明的,蜡烛射出的光线只有一部分光线被反射回来,另一部分透过玻璃板,所以得到的像清晰度比日常使用的平面镜差些;
(3)实验时玻璃板要竖直放置,即垂直于桌面,如果不竖直,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就无法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4)物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因此若将蜡烛A靠近玻璃板时,则像将靠近玻璃板移动;
平面镜中的像的大小跟物体大小有关,跟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所以物体靠近平面镜,像也靠近平面镜,像的大小不变(等于物体的大小)。
(5)由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所以移去蜡烛B,并在其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像。
五、综合题(每小题4分,共8分)
25.(山东初二期中)中国科技馆里有一个很有趣的颜色屋(如图甲),屋内摆放着各色物品:红色的沙发和果汁、绿色的茶几和灯罩,墙上分别是红、蓝、绿、白的“光彩之绚”四个打字。
房间内灯光的颜色会在白色、红色、蓝色、绿色之间变化,你会看到家具、地板和墙壁上的字在不同颜色的灯光照射下,呈现出不同的色彩。
牛顿发现,颜色不是物体固有的特性,而是光经过物体表面吸收和反射之后,我们看到反射的光比如,红色不是苹果本身带有的,而是苹果表面将其它颜色的光吸收,反射的光的颜色被我们的眼晴所接收,大脑识别是红色的,所以我们看到的苹果是红色的。
光在传播过程中可能被反射,也可能被散射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中红光波长最长,紫光波长最短光在空气中传播时,会遇到大气分子、水蒸气微粒以及尘埃微粒等障碍物,障碍物会将光的一部分能量散射出去,而另一部分能量穿过障碍物继续向前传播。
散射出去的能量占多大比例与光的波长有关,波长越短,被散射出去的能量越多,穿过的能量越少。
在相同条件下,红、橙光被散射出去的能量少,而穿过的能量多,可以传到越远的地方,因此用红灯表示停止和危险的信号,可以使车辆和行人在远处就能发现,及早做好准备。
寡天行车,车上要开黄色雾灯,也是这个道理,太阳光中蓝光被微小生埃数射要比红光强十倍以上,因此散射太阳光的结果。
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1)红光波长在630nm至780nm之间,630nm=_____m,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_____m/s。
(2)如图乙所示为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发生色散现象,这说明白光是由_____组成的;
(3)雾天行车,要开黄色雾灯的道理是黄色光的波长_____(选填“较长”或“较短”),穿过的能量_____(选填“较多”或“较少”),可以传到较远的地方。
(4)在“颜色屋”内,地板和墙壁上的字在不同颜色灯光的照射下,呈现出的色彩是_____的。
(选填“变化”或“不变”)
【答案】6.3×10﹣7 3×108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较长较多变化【解析】(1)因为1nm=10−9m,所以630nm=630×10−9m=6.3×10−7m;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3.0×108m/
s;
(2)太阳光经过棱镜时,在光屏上看到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的色带;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分散成七种色光,这种现象是光的色散;太阳光能分解成七种色光,说明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的;
(3)
由题文知波长越短,被散射出去的能量越多,穿过的能量越少,反之,波长越长,被散射出去的能量越少,穿过的能量越多;由于黄色光波长较长,在相同条件下,黄光被散射出去的能量较少,而穿过的能量较多,可以传到较远的地方,所以雾灯选用黄光;
(4)
颜色屋内灯光的颜色会在白色、红色、蓝色、绿色之间变化,地板和墙壁上的字在不同颜色灯光的照射下,呈现出的色彩是变化的。
26.(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学初二期中)如图所示,一束光射向一块玻璃砖,并穿过上下表面平行玻璃砖。
画出这束光进入玻璃后和离开玻璃后的光线(注意标出法线),并证明射向玻璃的光线和离开玻璃后的光线是平行的。
(提示:运用光路可逆性)
(____)
【答案】证明见解析
【解析】首先过入射点画出法线,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时,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时,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故这束光进入玻璃后和离开玻璃后的光路如下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