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精选15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精选15篇)
《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精选15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能交流、总结一段话中关键语句可能的位置及关键语句的作用。

2.认识“蝌、蚪”等6个生字,能说出“蝌、鲤”等字声旁表音,形旁表义的特点。

3.能说出“懒洋洋、慢腾腾”等词语想象到的画面,并能选择一两个词语写句子。

4.能围绕给出的关键语句说一段话。

5.朗读、背诵古诗《早发白帝城》。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学习统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六。

第六单元围绕“祖国河山”这一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有描写山水美景的《古诗三首》;有表现海疆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富饶的西沙群岛》;有描绘南国风光的《海滨小城》;还有展现北国四季迷人景色的《美丽的小兴安岭》。

通过第六单元的学习,我们领略了祖国各地的美丽风光,学习了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复习学过的知识并积累新的知识。

我们首先走进交流平台学习。

(二)学习“交流平台”
1.找出关键句
我们一起来复习本单元学过的课文,找一找这些段落的关键语句。

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

岛上有一片片茂密的树林,树林里栖息着各种海鸟。

遍地都是鸟蛋。

树下堆积着一层厚厚的鸟粪,这是非常宝贵的肥料。

(课件出示)
《富饶的西沙群岛》的第五自然段,关键句就是第一句“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

后面通过写“鸟种类多、鸟蛋多、鸟粪多”写出了西沙群岛是鸟的天下。

再看《海滨小城》的第五自然段。

小城的公园更美。

这里栽着许许多多榕树。

一棵棵榕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的绿绒大伞,树叶密不透风,可以遮太阳,挡风雨。

树下摆着石凳,每逢休息的日子,石凳上总是坐满了人。

《海滨小城》第五自然段的关键句是第一句“小城的公园更美”。

我们再看《海滨小城》的第六自然段。

小城的街道也美。

除了沥青的大路,都是用细沙铺成的,踩上去咯吱咯吱地响,好像踩在沙滩上一样。

人们把街道打扫得十分干净,甚至连一片落叶都没有。

《海滨小城》第六自然段的关键句是“小城的街道也美”。

同学们,你们是怎样借助关键句理解段落意思的?
看下面的段落,说说段意,找一找关键语句吧!
校园的东墙边有一张乒乓球台。

球台的四周围满了同学,不时传来喝彩声和欢笑声。

乒乓小将们打得多精彩啊!他们你攻我挡,一个球常常打了几十个回合还不分胜负。

这段话前半部分通过写同学的反应,来体现乒乓小将打得精彩,后面直接写乒乓小将打球时的精彩场面。

“乒乓小将们打得多精彩啊!”就是这段话的关键句,这个关键句,在段落的中间。

春天在哪里呢?到大自然中找春天去!春在枝头,柳条嫩绿,桃花鲜艳。

春在空中,和风送暖,燕子翻飞。

春在水里,鱼儿追逐,鸭子戏水。

春在田间,麦苗返青,菜花金黄。

到处都有春天,春满人间。

这段话对“春天在哪里呢?”这个问题自问自答,紧紧围绕“到处都有春天,春满人间”这个关键句的意思写。

这段话的关键句在句子的结尾。

原来一段话的关键句可能位于一段话的开头,也可能是中间,还可能是结尾。

你发现了吗?
2.和学习伙伴交流
我们现在去读读学习伙伴的话,看看他们有哪些发现吧!(课件出示)
有的时候,一段话的开头就表达了这段话的主要意思,后面的内容都是围绕开头这句话来写的。

这样的句子也有可能在一段话的末尾或中间。

找到这样的句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我们习作的时候也可以学着这样写。

同学们,你们读懂了吗?这几个学习小伙伴说到的“这句话,这样的句子”指的是什么?
有的时候,一段话的开头就表达了这段话的主要意思,后面的内容都是围绕开头这句话来写的。

这样的句子也有可能在一段话的末尾或中间。

找到这样的句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我们习作的时候也可以学着这样写。

对,指的就是关键句。

关键句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我们在今后的阅读中,要善于发现关键句来帮助我们理解文章的意思。

当然,我们也可以在习作中,围绕关键句的意思展开写作,让我们的表达更精彩。

接下来让我们学习“识字加油站”。

(三)学习“识字加油站”
1.自由读词
读一读,认一认,想一想加点的字有什么特点。

让我们先自由读词,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蝌蚪
飞蛾
螃蟹
鲤鱼
鲫鱼
鲨鱼
2.发现特点—形声字
你们发现了吗?第一行加点的字,都有虫字旁,但是有的事物并不是昆虫,比如:“螃蟹、蝌蚪”,这是怎么回事呢?这里的“虫”不是现代科学意义上的昆虫一类,在古代,“虫”可是一个大类呢!包含很多动物,比如:第一组中的“蝌蚪、螃蟹”。

还有“青蛙”“龙虾”等等。

第二行加点的字都有鱼字旁,和“鱼”有关。

这里都有什么鱼呢?鲤鱼、鲫鱼、鲨鱼。

你们还有什么发现?
有些同学还发现了“蝌蚪”的“蝌”,和它右半部分“科”读音相同。

“蚪”和它右半部分“斗”的读音相近。

“飞蛾”的“蛾”和它右半部分“我”的读音接近。

“螃蟹”的“蟹”上半部分的“解”是个多音字,我们学过jiě这个读音,其实它还有另外一个读音xiè。

他们都是形声字。

表意思的部分是形旁如这些字中的“虫、鱼”,提示读音的是声旁,如这些字中的“科、旁”。

3.借助形声字特点记住生字
去掉拼音,你们还能读准这些字吗?读一读吧!(课件出示)
蝌蚪、飞蛾、螃蟹
鲤鱼、鲫鱼、鲨鱼
让我们给这些词语找到对应的图片吧!你们找对了吗?
你们能借助形声字的特点,猜出这些词语的读音吗?
蟑螂
蝴蝶
蟋蟀
鲶鱼
鱿鱼
鲈鱼
汉字中,有很多形声字,我们运用这一规律可以积累更多汉字。

但是我们可不能“秀才认字读半边”,因为有些形声字只是和声旁的读音接近,比如“鲫鱼”的“鲫”字,整个字读jì,右半部分读jí,所以要想真正读准字音,必须查字典验证一下。

接下来我们学习词句段运用。

(四)词句段运用
1.词语积累
读题目:看到下面的词语,你的眼前会浮现出怎样的画面?选一两个词语写句子。

先借助拼音,把这些词语读准确吧!
懒洋洋
慢腾腾
颤巍巍
兴冲冲
静悄悄
空荡荡
乱糟糟
闹哄哄
你们读准确了吗?第一行词语和动作有关,同学们可以边读边做动作。

第二行词语和环境有关,同学们可以边读边想象。

有的同学还发现它们都是ABB式的词语。

重叠的形式突出了这些词语的表达效果。

接下来,同学们默读词语,想象画面。

这一组和动作有关的词语,我们来边表演边理解一下吧!(懒洋洋
慢腾腾
颤巍巍
兴冲冲)
“静悄悄
空荡荡
乱糟糟
闹哄哄”这样的景象,你见过吗?当时是怎样的情形呢?结合自己的经历,回忆一下吧!
同学们,想好了就可以选择一两个词语来写一两句话,开始吧!(停顿)
我们看看其他同学都是怎么写的。

下课铃一响,同学们就兴冲冲地跑到操场上玩起来。

人们上了火车以后,闹哄哄的站台一下子就变得空荡荡的。

他拿着得了第一名的奖状兴冲冲地跑回家,却发现家里静悄悄的。

同学们都能结合自己的真实经历,恰当地用上这些词语来准确地表达。

我们常用的ABB式的词语还有很多,比如描写神态的“笑呵呵”“喜滋滋”“气呼呼”等;描写环境的“黑漆漆”“光秃秃”“阴沉沉”;描写颜色的“绿油油”“白茫茫”“黑乎乎”等。

同学们,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积累、运用这些有趣的ABB式词语。

接下来,我们练习围绕给出的关键语句说一段话。

2.说句子
用下面的句子开头,试着说一段话。

(课件出示)
车站的人可真多……
我喜欢夏天的夜晚……
读了这两个句子,你想到了什么?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
车站的人可真多……描述这个画面,你会怎么说?我们可以从人的数量、动作等方面来说“人真多”这个意思。

(课件出示)再来看第二句话:我喜欢夏天的夜晚……(课件出示)
同学们,这句话,请你们发挥想象,可以从喜欢做的事情、看到的景色、听到的声音等方面来表达“喜欢”这个意思。

现在回忆一下你积累的描写“人多”“喜欢”的词语,然后运用这些词语,围绕关键句尝试自己说一说吧!
同学们,你们说得怎么样?有没有围绕这两个关键句来说呢?我们来看看下面两位同学们是怎么说的吧!
车站的人可真多,人来人往的乘客络绎不绝。

车站外的道路上、天桥上、广场上挤满了人。

有的坐着,有的站着,还有的玩手机。

售票处早就排起了一条长龙,售票大厅被挤得水泄不通,进站口人潮涌动,人们提着行李,慢慢地向站台走去。

我喜欢夏天的夜晚。

静谧的花园里,小花、小草都安静地睡着了;竖起耳朵细细聆听,虫儿们奏响了属于他们的交响乐。

一轮明月高高挂在夜空中,月光普照着大地,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深蓝的夜空中。

我昂着头,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星空,全神贯注地数着满天的星星,一颗,两颗,三颗……一直数到几百颗。

夏天的夜晚真美呀!
这两位同学紧紧围绕一个意思从不同方面写出了“人真多”和“喜欢”的段落,这样写既清楚又明白。

你学会了吗?我们也可以给自己出一个喜欢的开头,然后围绕这个句子说一段话。

下面我们来学习“日积月累”里的一首古诗《早发白帝城》。

(四)日积月累
1.初读
我们先借助拼音来读李白的这首古诗《早发白帝城》,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教师范读
同学们,你们读准确了吗?这里有两个多音字,朝,朝向;朝,朝阳。

这里读zhāo。

早晨的意思。

还,这里读huán,一日还,意思是回来。

它的另个一读音是hái,还有。

同学们,你们再试着读一遍。

“辞”是“告别”的意思。

“白帝城”在现在的重庆奉节,“江陵”在现在的湖北荆州,它们都在长江沿岸;“还”是“回”的意思。

“彩云间”指笼罩在云彩之中,这里说明白帝城非常的高。

“千里”与“一日”对比,写出了小舟速度快和诗人心情愉悦,“猿声啼不住”和“已过万重山”也写出了舟行速度之快和诗人内心的畅快。

同学们,边读边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感受作者愉悦的心情。

3.指导理解
这首诗的意思是:早晨,我告别笼罩在云彩之中的白帝城,江陵远在千里之外,但船行的速度极快,只一日的时间便可到达。

长江两
岸的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同学们理解了意思,再试着读一读,读出作者愉悦的心情。

3.背诵
同学们,把这首诗多读几遍,边读边理解,背诵下来。

如果你对李白的诗歌感兴趣,课下也可以搜集积累他的古诗。

(六)作业布置
今天我们学习了语文园地六,相信同学们会有不少的收获,课下我们要及时复习、积累所学的知识啊!下面布置作业。

1.复习第六单元。

2.预习《大自然的声音》。

同学们,以上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全部内容,下课!
《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1. 能表达清楚、思路清晰、内容详实地介绍乡村生活或景物
2. 能将自己的收获写成文,内容表达清楚,能运用积累的优美词句
3. 学会写拟人句,体会拟人句的特点
4. 能背诵6句和乡村景物、生活有关的诗句
5. 通过综合性学习,激发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兴趣,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能将自己的收获写成文,内容表达清楚,能运用积累的优美词句学会写拟人句,体会拟人句的特点
课前准备
1.搜集关于乡村生活的图片、文字以及自己独特的感受。

2.实物投影仪。

第一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课时目标
1、通过词语训练,提高形象地运用语言的能力。

2、学会写拟人句,体会拟人句的特点
3、能背诵6句和乡村景物、生活有关的诗句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
1.认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看意思写词语,看词语说意思,词语改错,抄写最易错字。

2.作业本上看拼音写词语。

3.同学们,在学习完这组课文后,你们一定有很多新的发现,试着说一说。

二、我的发现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几个句子,看你有什么发现。

(屏幕显示三个句子)
1.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

2.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把物当作人来写)
3.如何判断这就是一个拟人句而不是比喻句?
4.换一换,将加点部分换成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再读一读,你又会发现什么?(如:第一句中“舞蹈”换成“摆动”)
5.试一试,说一个或几个这样的句子。

完成作业本上题目。

三、日积月累
(屏幕上出现诗句)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体会诗意。

3.背诵诗句。

回忆全诗,尝试背诵。

4.拓展延伸,搜集整理。

(将你了解的描写景物的其他诗句背给大家听)《过故人庄》《山居秋暝》
《西江月》【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通过词语训练,提高形象地运用语言的能力。

2、通过综合性学习,激发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兴趣,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的能力。

课前准备
1、搜集关于乡村生活的图片、文字以及自己独特的感受。

2、实物投影仪。

第一课时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复习词语
1、认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2、听写词语。

3、同学们,在学习完这组课文后,你们一定有很多新的发现,试着说一说。

我的发现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几个句子,看你有什么发现。

(屏幕显示三个句子)
1、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

2、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把物当作人来写)
3、组内交流。

4、换一换,将加点部分换成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再读一读,你又会发现什么?(如:第一句中“舞蹈”换成“摆动”)
5、试一试,说一个或几个这样的句子。

日积月累
(屏幕上出现诗句)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体会诗意。

3、背诵诗句。

回忆全诗,尝试背诵。

4、拓展延伸,搜集整理。

(将你了解的描写景物的其他诗句背给大家听)
第二、三、四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展示台
谈话引入
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大家在综合活动中又搜集了课外资料,一定有很多新的收获吧!这节课,我们就再次走进田园,去看看你们对田园生活的学习成果吧!
口头交流展示
1、小组交流,互说互评。

边说边展示自己课外学习的成果,如:搜集的图片、文字或自己的感受、有关农村生活的人、事或故事等等。

2、代表交流,师生共评。

评一评谁的收获大,感受深。

习作
1、精彩回放:
a、读一读:上节课整理的好词佳句。

b、想一想:作者是怎样运用这些词句的。

c、写一写:你感受最深的内容。

d、用一用:本组课文作者抓住生活中做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场面来展现乡村生活的表达方法。

2、学生习作:
a、教师启发思路。

(将自己知道有关农村的故事讲给大家听;把自己农村家的景象和生活描绘下来)
b、教师个别指导。

c、同桌互相交流。

d、推荐代表交流。

e、师生共同评议。

f、独立进行修改。

3、展示台:
将自己的习作展示在“学习园地”中,请同学们观看、评议。

反映自己农村家的景象和生活文字、画面或照片。

一、教学目标
1、能表达清楚、思路清晰、内容详实地介绍乡村生活或景物
2、能将自己的收获写成文,内容表达清楚,能运用积累的优美词句
3、学会写拟人句,体会拟人句的特点
4、能背诵6句和乡村景物、生活有关的诗句
5、充分准备展示资料,大胆展示
二、教学重难点
目标2、3
三、教学过程
口语交际习作
1、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对乡村生活和田园景物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感受,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学习的收获。

2、在四人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感受、体验。

3、小组代表在全班展示汇报,可展示自己搜集到的图片和资料
4、评一评谁的收获大、感受深
5、我们听了同学的汇报,自己也有很深的体会,把自己最想写的内容写下来,可以写自己的经历、听到的、看到的或想到的,可以是景物、人或事,也可以是感受或体会
6、写完后认真读一读,改一改
我的发现
1、自己轻声读一读句子,仔细看看句子中带点的部分,思考:你有什么发现?
2、生汇报
3、全班齐读,再次感受
4、你能仿写出这样的句子吗?
日积月累
1、自读,想一想,这组诗句和什么有关?(都是和乡村田园生活有关的)
2、师指导读准字音和停顿
3、有感情地朗读
4、试着背一背
5、比一比谁在短时间内记得又多又好
展示台
可结合口语交际,展示小组合作和单独完成的成果。

如:“农村风光”图片展、讲一个农村儿童生活的故事、描写乡村景色的小诗等。

《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4
【学习目标】
1、乐于探究,能发现词语的结构特点。

2、能独立识字,区别形近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通过口语交际调动学生参加讨论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能向大家展示自己课外学习所得,展示与同学合作办的墙报、以及其他有关记录“六一”活动的内容。

【课前准备】
1、课堂小练习。

2、生字认读卡片。

3、“辩论会”的活动主题牌。

【教学设计】
〖我的发现
引导学生发现六组词语的共同构词特点:重叠形式相同;都是由两个意思相反的词构成的。

1、请学生自由读词语,说说这些词语有哪些相同之处,再读读这些词语,注意把握这些词语的朗读节奏。

2、照样子说词语:
大大小小──(大小)多多少少──()
深深浅浅──()高高低低──()
长长短短──()粗粗细细──()
〖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
⑴ 自由练读四组同偏旁的字,说说每一组中的字有哪些相同之处。

⑵ 读读生字组成的词语,想想这些字词的意思。

⑶ 通过组词的形式,认读记忆八个生字。

⑷ 采取多种形式巩固识记。

2、我会填:
⑴ 看题目,说说这道题要我们干什么。

⑵ 仔细读读每一组字,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⑶ 独立完成练习。

⑷ 四人小组交流互改,有不能确定正误的,提出来请老师或同学帮助。

3、我会读:
⑴ 自由练读。

⑵ 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懂得爱护公共设施,人人有责)
⑶ 提出不懂的问题,集体讨论解决。

⑷ 交流该怎么来读这首诗,再自由练读。

⑸ 赛诗会──年谁读得最好。

〖口语交际
1、创设情境:请一位学生把教材提供的材料以第一人称讲述,并向全班同学求助。

2、小组讨论:他应该怎样做,为什么?
3、集体交流。

4、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老师小结。

(两种情况:一是把小龙的名字记下来,二是不要把小龙的名字记下来)
5、小小辩论会:
⑴ 学生按观点不同分成两队,先分小组讨论搜集支持本文观点的理由,再在本队中确定三位辩手,帮助他们准备发言。

⑵ 双方辩手陈述。

⑶ 自由辩论。

⑷ 老师小结。

〖展示台
1、请学生,了解公民的概念。

2、让学生说说作为公民应该为社会做些什么?
3、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小结,并启发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

4、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已经为集体为社会做了些什么。

(如果有实物可以展示并作介绍)
5、再想想说说还可以为集体为社会做些什么。

6、展示自己或几个人合作的关于记录“六一”活动的内容。

建议这次语文园地教学用2课时,其中口语交际用1课时。

【教学后记】
这篇文章的内容浅显易懂,重在让学生感受小男孩体贴父母的童心再结合自己作比较。

让学生懂得爱不光是父母给我们,我们也同样可以给父母。

《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分享自己在小学六年生活中养成的提高学习效率,让人终身受益的良好学习习惯。

2.能够借助在文言文里学过的生字推想“走马观花、自愧弗如、声泪俱下”等词语的意思。

3.能联系课文内容,品读语句,体会引用的好处,与同学交流引用在习作中的运用。

4.了解赵孟頫字体的特点,感受赵孟頫字体的秀丽柔美,稳健大方的特点。

5.理解“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等句子的含义,并能背诵。

教学重点
1.能够借助在文言文里学过的生字推想“走马观花、自愧弗如、声泪俱下”等词语的意思。

2.能联系课文内容,品读语句,体会引用的好处,与同学交流引用在习作中的运用。

教学难点
理解“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等句子的含义,并能背诵。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分享自己在小学六年生活中养成的提高学习效率,让人终身受益的良好学习习惯。

2.能够借助在文言文里学过的生字推想“走马观花、自愧弗如、声泪俱下”等词语的意思。

3.能联系课文内容,品读语句,体会引用的好处,与同学交流引用在习作中的运用。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本单元的4篇课文,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

2.请同学们先回忆一下本单元的4篇课文,想一想:每篇课文都是哪种类型的?你用多长时间可以读完?
二、学习“交流平台”。

1.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你阅读本单元的课文分别用了多长时间?
(学生自由交流,并推选出阅读速度快的同学。

)
2.表扬阅读速度快的同学,让学生交流自己提高阅读速度的心得。

3.关于阅读课外读物,特别是一些名著,要边读边思考,阅读完后可以写写心得体会,和平时训练的习作一样,对于有问题的地方,要用修改符号进行修改,对于一知半解的问题要查资料,确保准确。

4.小结:同学们在课外阅读时要集中注意力,从浅入深,循序渐进,多读名著。

并且在阅读的过程中,要不断思考,并写下心得。

对自己的习作,要多读几遍,发现问题时用修改符号仔细修改。

对于不懂的问题及时查资料或者向人请教,等等。

三、学习“词句段运用”。

1.借助文言文中学过的词语的意思去推导成语的意思。

课件展示:走马观花自愧弗如声泪俱下不以为然过犹不及赴汤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