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朗读、疏通第六节文字
足下前要仆文章古书,极不忘,候得数十篇并往耳。 吴二十一武陵来,言足下为《醉赋》及《对问》,大善, 可寄一本。仆近亦好作文,与在京都时颇异,思与足下 辈言之,桎梏甚固,未可得也。因人南来,致书访死生, 不悉。宗元白。
“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 《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 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 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 《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氐 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报任安书》
作者为什么用了一个‘疑’?
“斯道辽阔诞漫,虽圣人不能以是必信”,有 了怀疑,才有下文的立意之奇,可见杰出的文学 家首先必须是思想者。柳宗元命运多舛,对这类 凡人相信的说法有一定的认识与思考,因此他表 示不解,表示怀疑。这也是一切思想者共同的命 运,诗《江雪》,藏头诗,千万孤独。但是时间 总能证明思想者的价值。我们后人总能隔着时间 的河流与先贤对话,他们永远活在历史、现在与 未来。
在艺术上,此诗尤为后人注目。 首句就题从“夜”写起,“渔翁夜傍西岩宿”,还很平常;可第二句写到拂 晓时就奇了。本来,早起打水生火,亦常事。但“汲清湘”而“燃楚竹”,造语 新奇,为读者所未闻。事实不过是汲湘江之水、以枯竹为薪而已。不说汲“水” 燃“薪”,而用“清湘”、“楚竹”借代,诗句的意蕴也就不一样了。犹如“炊 金馔玉”给人侈靡的感觉一样,“汲清湘”而“燃楚竹”则有超凡绝俗的感觉, 似乎象征着诗中人孤高的品格。可见造语“反常”能表现一种特殊情趣,也就是 所谓“合道”。
柳宗元介绍
• 柳宗元
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
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
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 ,并称“韩
柳”。他参加过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从此
柳宗元在荒远偏僻的永州苦呆了整整十年,后又被改贬到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更为荒凉的柳州,四年后,病魔无情地夺去了他年仅四十
渔翁
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 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 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 岩上无心云相逐。
此篇作于永州。作者所写的著名散文《永州八记》,于寄情山水的同时,略 寓政治失意的孤愤。同样的意味,在他的山水小诗中也是存在的。此诗首句的 “西岩”即指《始得西山宴游记》的西山,而诗中那在山青水绿之处自遣自歌、 独往独来的“渔翁”,则含有几分自况的意味。主人公独来独往,突现出一种孤 芳自赏的情绪,“不见人”、“回看天际”等语,又都流露出几分孤寂情怀。而
1、“上帝为你关闭一扇门,必然要为你开启别一扇门”。 2、《塞翁失马》 3、“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4、《太史公自序》
昔西伯拘羡里,演《周易》;孔子扼陈、蔡,作 《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 《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 《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 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也。 ----《太史公 自序》
“盈虚倚伏,去来之不可常。或将大有为焉, 乃始厄困震悸......劳苦变动,而后能光明” 这 几句话体现出中国的传统哲学思想,请同学们想 一想,在学过的课文中,有没有文章在思想上与 之对应?有没有寓言或名言说明这个哲理?有没 有实例证明这个观点?
《孟子二章》“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 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重视人的主观因素,提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的观点,这样就把造就人才的主、客观条件都说到了。)
江
雪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今湖南零陵)之后,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
压抑,于是,他就借描写山水景物,借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而 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海畔尖山似剑芒, 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作身千亿, 散向峰头望故乡。
海滨山势陡峭好似把把利剑, 秋日里,每看一山我都肝肠寸断。 要是这一个身子能化作千亿个, 就可分散在每一个峰顶遥望故里。
朗读、疏通第六节文字
古者列国有灾,同位者皆相吊。许不吊灾, 君子恶之。今吾之所陈若是,有以异乎古,故将 吊而更以贺也。颜、曾之养,其为乐也大矣,又 何阙焉?
古时候,各国发生灾祸,同等地位的诸侯国 都对该国表示慰问。有一次许国没有这样做,君 子都憎恶它。现在我所说的这些情况和古代的有 些不同,所以把安慰改成了祝贺。象颜回、曾参 那样奉养父母,从中得到的乐趣是很大的,比照 他们的情况,您还缺少什么呢?
赏析: 此诗作于元和十二年(817年),当时柳宗元被贬柳
州。政治上,有抱负不得施展;生活上,远离了亲朋故旧, 生性敏感的诗人在此愁绪满腹、痛苦抑郁,这是当时诗人 的生活状况。而此诗的写作背景,则是好友浩初上人从临 贺到柳州看望作者。秋高气爽的时节,诗人与友人登山观 景,或许本意是想借山光水色消解愁怀,不想却反而触动 了诗人深深的思乡之情。
作者大喜而贺的原因是什么,'喜'从何来?他的观 点能成立吗?
天火涤荡,显白不污。'天火涤荡'掉什么?财产、嫌疑。 究竟是什么'显白不污'?才能。天火可以'黔其庐,赭其垣', 但是天火不能'黔其才,赭其志'。柳宗元祝贺的其实并不 是王参元家失火,而是祝贺王参元可以因失火而得以施展 才华,他的'贺'就是'吊',是对王参元的宽慰和祝福,观点 能够成立。
清代批评家沈德潜在《说诗语》(卷上) 中对诗歌的开头的创作说“起手贵空兀……直疑 高山坠石,不知其来,令人惊艳。”这句话也适 用于文章的创作。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柳宗元的 一篇“令人惊艳”散文《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
柳宗元
释题:
本文标题诙奇,出人意料,颇有悬念。王参元是坊节度使王枉 曜的小儿子,作者柳宗元的朋友,朋友家里“失火”,生活失去着 落,作者不去劝解、安慰,反而要“祝贺”,实在是“奇特尤甚”。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 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 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 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粤文身地, 犹自音书滞一乡!
这是首抒情诗。展现了一幅情景交融的动人图画,而抒情主人 公的神态和情怀,也依稀可见。公元八○五年,李诵(顺宗)即 位,改元永贞,重用王叔文、柳宗元等革新派人物,但由于保守 势力的反扑,仅五个月,“永贞革新”就遭到残酷镇压。王叔文、 王伾被贬斥而死,革新派的主要成员柳宗元、刘禹锡等八人分别 谪降为远州司马。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二王八司马”事件。直 到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初,柳宗元与韩泰、韩晔、陈谏、 刘禹锡等五人才奉诏进京。但当他们赶到长安时,朝廷又改变主 意,竟把他们分别贬到更荒远的柳州、漳州、汀州、封州和连州 为刺史。这首七律,就是柳宗元初到柳州之时写的。
获悉王参元失火消息后,作者的心理活 动是什么?
骇 疑 喜
朗读、疏通第二节文字
足下勤奉养,宁朝夕,惟恬安无事是望也。今乃有 焚炀赫烈之虞,以震骇左右,而脂膏滫瀡之具,或以不给, 吾是以始而骇也。
您殷勤地奉养父母,终日安乐,只希望恬静安 闲不出事情。如今竟然遇到意外的大火灾,使您 震动惊惧,甚至连普通饭食的供给,也许都已经 很困难了。因此,我刚听说时吃了一惊。
朗读、疏通第六节文字
乃今幸为天火之所涤荡,凡众之疑虑,举为灰埃。黔其庐,
赭其垣,以示其无有。而足下之才能,乃可以显白而不污,其实出 矣。是祝融、回禄之相吾子也。则仆与几道十年之相知,不若兹火 一夕之为足下誉也。宥而彰之,使夫蓄于心者,咸得开其喙;发策 决科者,授子而不慄。虽欲如向之蓄缩受侮,其可得乎?于兹吾有 望于子,是以终乃大喜也。
七岁的生命。文稿由刘禹锡编为《柳河东集》。
朗读、疏通文字第一节
得杨八书,知足下遇火灾,家无余储。仆始闻而骇, 中而疑,终乃大喜,盖将吊而更以贺也。道远言略,犹未 能究知其状。若果荡焉泯焉,而悉无有,乃吾所以尤贺者 也。
得到杨八的信,知道您遭遇火灾,家里没有一点积蓄了. 我开始听到很吃惊,接着感到怀疑,最后才非常高兴,本来我 准备慰问您,现在却改变了,要向您道喜.由于相隔很远,信 里的话又很简单,我不能彻底了解您家的情形,如果真是像 大水冲过一样,干干净净的,完全没有了,我就更要因此向您 道喜.
如今有幸受到天火的荡涤,凡是众人所疑惧顾忌的一切,全都成了 灰烬。房屋烧焦了,墙壁烧红了,以此显示出您家已是一无所有了。 因而您的才能就可以显露出来,而不再受到辱没,您的真才实学也 可以表现出来了。这实在是火神对您的帮助啊。这样一来,我和孟 几道十年来对您的了解,还不如这把火一个晚上给您带来的名声。 此后,人们都会谅解您,而且会宣扬您的才能,使那些有话藏在心 底的人,都能够毫无顾忌地开口为您说话了;那些主考官,敢于授 给您官职而不再害怕了。这样一来,即使想象过去那样被人疑忌、 受到讥笑,难道还能做得到吗?在这方面,我对您寄予很大的期望, 因此,最终才非常高兴起来。
朗读、疏通第五节文字
仆自贞元十五年,见足下之文章,蓄之者盖六七年未 尝言。是仆私一身而负公道久矣,非特负足下也。及为御 史尚书郎,自以幸为天子近臣,得奋其舌,思以发明足下 之郁塞。然时称道于行列,犹有顾视而窃笑者。仆良恨修 己之不亮,素誉之不立,而为世嫌之所加,常与孟几道言 而痛之。我自从贞元十五年, 看见了您的文章,赞誉之心 藏在心里大约六七年了,一直没有说出口。这是我只顾个 人却长久地违背了公道,不仅仅是有负于您啊。等到我在 御史、尚书郎任上时,自以为有幸做了皇帝身边的大臣, 从此得到了说话的机会打算借此向上推荐您,以便消除您 的郁闷。然而,当我在同僚中称道您的时候,仍然有相视 而暗笑的人。我实在遗憾自己的修养不能为世人所见,清 白的名声不能确立,因而遭到世人的疑忌。我经常和孟几 道谈到这事,并为此感到痛心。
作者惊骇的原因是什么?
突然而至,滫瀡不给。 骇是听到不幸消息的 自然反应。
朗读、疏通文字第三节
凡人之言,皆曰盈虚倚伏,去来之不可常。或将大有 为也,乃始厄困震悸,于是有水火之孽,有群小之愠。劳 苦变动而后能光明,古之人皆然。斯道辽阔诞漫,虽圣人 不能以是必信,是故中而疑也。
大凡人们的话都是这样说的:盛衰祸福都是互相依存、 来去不定的。有的人将要大有作为之前,最初反而处于困 苦动荡不安的境地,遭到水火的灾祸,受到众小人的怨恨 毁谤。历经了忧劳、辛苦、变乱、动荡,然后才能取得显 赫的成就,古代的人都是这样的。然而,这些道理玄远迂 阔而又荒诞,即使是圣人也不能认为它是完全正确的东西, 所以我随即又产生了怀疑。
斤酒量,四季衣服,五子围棋,六出昆曲,七字歪诗,八套清曲, 九品头衔,十分和气。(当今有“说你行你就行----)
柳宗元不可能意识到这是制度的问题,他以为妨碍王
参元施展才能的只是'嫌疑'。 如今一把天火终于烧去所有的嫌疑,柳宗元怎能不为
之而大喜,怎能不为此而恭贺王参元?最后作者进一步阐 述自己'吊以贺'的理由。
王参元能否因此而得以发挥自己的才能?你 认为他的命运会因此改变吗?
当时社会的积弊丛生。小人当道、积毁销骨,连柳宗 元这样得耿介之人甚至做了监察御史之后说话也无济于事; 贪赃枉法,贿赂公行,猜忌横行;‘位卑则足羞,官盛则 近谀’;‘廉名之士不敢称善’可见舆论环境不正常,廉 名之士不敢行公道之事,不能振拔于流俗,更是可悲可叹; 君主不贤明,社会黑暗。官场口诀:一笔好字,二等才情,三
朗读、疏通第四节文字
以足下读古人书,为文章,善小学,其为多能若是, 而进不能出群士之上,以取显贵者,盖无他焉。京城人多 言足下家有积货,士之好廉名者,皆畏忌,不敢道足下之 善,独自得之心,蓄之衔忍,而不能出诸口。以公道之难 明,而世之多嫌也。一出口,则嗤嗤者以为得重赂。
凭着您能读古书,能作文章,又精通文字学、音韵学、 训诂学等,如此多才多艺,但作官却不能超出众人之上, 从而获得显赫的功名。这里没有别的原因,就在于京城 的人都说您家里积有很多钱财,那些喜好廉洁名声的士 大夫,都顾忌别人说坏话不敢称道您的才能,只是自己 心中明白,藏在心里,不敢说出。这实在是因为公正的 道理难以彰明,而世人又多疑忌的缘故。谁要一开口, 那些惯于讥笑别人的人就会认为这个人准是得了许多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