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商洛市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省商洛市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4题;共8分)
1. (2分)下列加线的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A . 跳踉liáng 白痴chī趔趄liè嫉妒dù
B . 窗棂líng自诩yǔ遐想xiá挑剔tī
C . 缓颊jiá瘟神wēn 踹到chuài 高亢kàng
D . 嗥叫háo 一栋dòng湍急tuān翘起qiào
2. (2分)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塑相六贤祠哑口无言山穷水尽
B . 金刚无字碑走头无路众叛亲离
C . 卦辞茅草房画龙点晴陷入绝境
D . 封锁安魂曲自暴自弃接二连三
3. (2分)(2017·姜堰模拟)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 . “读书破万卷”变成“做滥万套题”,将会严重削弱一个民族的核心竞争力。

B . 我国第二艘航空母舰下水仪式在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大连造船厂4月26日举行。

C .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全面推进了“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工作。

D . 溱潼镇继去年入选中国首批特色小镇后,再度以“会船风情小镇”成功入围省首批旅游风情小镇荣誉称号。

4. (2分)下面这段文字的恰当顺序是()
①因此,做人需要底气,做事更需要底气。

②底气不足,则畏畏缩缩、优柔寡断,让人不可信、不放心,必失之于软、流之于俗、毁之于形。

③底气决定着一个人的魄力和办事风格。

④底气足,则处事雷厉风行、果断有力,做人昂扬向上、独领风骚。

A . ③②④①
B . ①②④③
C . ①④②③
D . ③④②①
二、句子默写 (共1题;共7分)
5. (7分) (2017七上·乐清期中) 古诗文名句默写。

(1)《咏雪》中描写雪的两个比喻句是“撒盐空中差可拟”和“________”。

(2)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________,于我如浮云。

”(《论语》十二章)(3) ________,闻道龙标过五溪。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4)子曰:“君子成人之美,________。

________。

(《论语》)
(5)问余何意栖碧山,________。

(李白《山中问答》)
(6)王湾励志,《次北固山下》看到日夜交替,不禁吟诵出了“形容景物,妙绝千古”积极向上的富有艺术魅力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

(7)李益多愁,登上受降城,但见大漠似雪,月华如霜,耳闻夜风传来凄凉幽怨的芦笛声,不禁吟诵出了:“________,________”这征人的心声。

三、语言表达 (共1题;共1分)
6. (1分)就课文《窗》主题写一副对联。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6分)
7. (6分) (2017九上·梁溪期中) 阅读下面《西游记》选段,回答问题。

三藏道:“你往何处去求方?”行者道:“古人云,方从海上来。

我今要上东洋大海,遍游三岛十洲,访问仙翁圣老,求一个起死回生之法,管教医得他树活。


三藏道:“此去几时可回?”行者道:“只消三日。

”三藏道:“既如此,就依你说,与你三日之限。

三日里来便罢,若三日之外不来,我就念那话儿经了。

”行者道:“遵命,遵命。

”你看他急整虎皮裙,出门来对大仙道:“先生放心,我就去就来。

你却要好生伏侍我师父,逐日家三茶六饭,不可欠缺。

若少了些儿,老孙回来和你算帐,先捣塌你的锅底。

衣服禳了,与他浆洗浆洗。

脸儿黄了些儿,我不要;若瘦了些儿,不出门。

”那大仙道:“你去,你去,定不教他忍饿。


(1)结合选文前后内容,说说孙悟空为什么要到三岛求方子?
(2)请根据选文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孙悟空的性格特点。

五、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5分)
8. (15分)为了弘扬传统文化,学校文学社开展了“经典诵读”活动,请你参加。

(1)【听音台】阅读材料,拟写新闻标题。

5月6日晚,《朗读者》节目第一季在“青春”的致敬中收官。

节目历经3个月,12期,12个各具特色的主题词,与观众共同分享了68名嘉宾的人生感悟,60余个故事,60余段朗读。

它用优美的文字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以文学之名叩问生命,呈现出生命之美、文学之美和情感之美。

继《中国诗词大会》播出后,《朗读者》节目再次掀起了弘扬传统文化的热潮。

(2)【说话吧】在诵读经典过程中,王波同学表现不佳,请你与他分享至少两种朗读技巧: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3)【读书角】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诗句出自________。

材料二:“一跑,便喘不过气来,而且嘴唇发焦,明知心里不渴,也见水就想喝,不跑吧,那毒花花的太阳把手和脊背都要晒裂。

好歹拉到了地方,他的裤褂全裹在了身上。

拿起芭蕉扇扇扇,没用,风是热的。

”选段中他是________。

(4)【写作间】依据语境,仿写画线句子。

告别是一种心情,告别是一种决定。

南飞的大雁是对北方寒冷的告别;秋天的落叶是对夏天炎热的告别;________;________。

告别不是遗忘,而是转身。

告别不是放弃,而是开始。

六、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
9. (10分) (2016九上·龙华期中) 古诗词阅读。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
诗人徘徊于小园香径,精心选择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景物,描绘了一组优美的画面。

(2)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名句,试简析这两句诗好在哪里。

七、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8分)
10. (18分)阅读《陈涉世家》(节选),完成文后题目。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乃行卜。

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

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节选自《陈涉世家》)
(1)
解释下面划线的字。

①会天大雨 _________ ②楚人怜之_______③或以为亡________ ④为天下唱_______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的句子。

①等死,死国可乎?
②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3)
陈胜、吴广为什么要诈称公子扶苏、项燕?(用简洁的语言回答)
八、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8分)
11. (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西塘古镇
①西塘,地处太湖东南河道交错的水乡地带。

人们依水而居,依靠便利的水上交通从事贸易活动,明清时期,这里发展成为江南商业重镇。

②西塘拥有发达的水路交通网,在占地仅1平方千米的古镇内,就有9条河道在此交汇,将古镇分为8个区块,百余座古桥将古镇连通,因此,古称“九龙捧珠”。

③ 西塘的道路交通以桥、廊棚、街弄为主体,在众多古镇中颇具特色。

④西塘水巷交织,河桥密布,走来走去都是桥。

古桥种类繁多,造型也很精美。

长长的廊桥,矮矮的石桥,高高的拱桥,使古镇形成了“人家在水中,水中架小桥,桥上行人走,桥下小舟过,桥头商铺立,水中倒影游”的水乡美景。

⑤最有名的环秀桥,建于明万历年间,是古镇中最高的一座桥。

拱形的桥身异常优美,桥东西横跨小桐、北翠两吁。

两侧均有桥联,东侧联日:船从碧玉环中过,人步彩虹带上行。

西侧联日:往来人度水中天,上下影摇波底月。

⑥虽然江南古镇大多有廊棚,但西塘的规模最大,占河的街道都有廊棚。

所谓廊棚,其实就是带屋顶的街道。

廊棚沿河而建,造型古朴,一色的青瓦盖顶,连为一体,既可遮阳避雨,又可驻足观景。

⑦这里有多条街道,其中西街最具特点。

西街有水乡极为典型的街道布局,最窄处的宽度仅供挑担换肩,即一根扁担的长度。

临街房屋二楼常常有屋槽延伸,两两相对,形成严“一线天”的空间布局,构成了别致的古镇风貌。

⑧“巷”在吴语方言中是弄堂的意思,西塘的弄堂更是独具特色。

这里水道密集,居民惜土如金。

无论是商号还是民舍,房屋之间的距离总是被压缩到最小,西塘的弄堂总是长而深窄,其才又数石皮弄最具代表性。

⑨石皮弄因铺地的石板薄脆如皮而得名,位于西塘古镇下西街,始建于明末清初。

在西塘众多弄巷中,石皮弄最窄,宽处仅1米,弄口最窄处仅0.8米。

全长68米,上面用166块青石板铺成,下面是下水道,能使全弄雨天不积水,如此设计实在巧妙。

⑩今天,西塘的水道、街道基本保留了江南古镇的原始风貌。

水道划分了古镇大的板块,街道上方兴建的廊棚,进一步划分了空间区域,明确了使用功能。

弄堂再连接各家屋舍,对空间进行细分和利用。

这三种空间形式相辅相成,很好地体现了当地居民因势利事的设计意图,为当地居民生活提供了便利,也最大限度地发挥了道路在小农经济商贸活动中的作用。

(1)
根据文章内容,用“‖”将③-⑨段分成四个部分。

③④⑤⑥⑦⑧⑨
(2)
西塘的古桥、廊棚都很有特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

(3)
第⑥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有、。

(4)
下面句子中,两个“仅”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在西塘众多弄巷中,石皮弄最窄,宽处仅1米,弄口最窄处仅0.8米。

(5)
第⑩段说“这三种空间形式相辅相成,很好地体现了当地居民因势利事的设计意图”,从全文来看,这里的“势“与“事“分别指什么?
12. (18分) (2017七下·宁波期中)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三月艾草香
林巧赟
一个周末艳阳天,我们一家三口回到乡下的老家。

正是春光大好时,路上不时可见油菜花、桃花、杏花竞相开放,在灿烂的阳光下艳得灼眼。

欣赏花儿看花了眼,低头却发现另有一番春意:A路侧,溪边,墙角,田埂上,乱石丛中,一簇簇嫩绿的生命毫不示弱地绽放着。

远看团团簇簇,近看丝丝缕缕,鲜嫩碧绿的角状小叶片,上面铺着似有若无的白色绒毛,这就是艾草。

蛰伏了整个冬天,蓄满了天地日月之精华,在大好春光里醒了过来!我禁不住满怀激动,像与好友握一下手,轻捋一把艾叶,空气中立刻弥漫开一种特殊的清香,沁溢出一股甘香。

我贪婪地嗅着艾香,神清气爽,思绪飘向无忧无虑的童年。

那时,闲着无事,我常常会沿着小溪信手采摘艾草。

溪边的艾草长得特别嫩绿、惹人怜爱,我不费吹灰之力,就采了一大捧,掀起衣角当菜篮子,带回家让母亲拾掇出好吃的。

母亲把艾草洗净,晾在阳光下小半天,再用开水焯过后,捞到竹箕中,然后把艾草搓烂,把草筋全洗出来,只剩下绵软的艾草茸,加入糯米粉、红糖、碎花生仁等拌和搓揉了,做成小糯米团子,最后捏扁了放入锅中蒸。

艾粄蒸熟了,颜色也变深了,墨绿墨绿的,清香扑鼻。

每次我会迫不及待地待在锅边,等锅盖刚刚打开,热腾腾的白气还没散尽,就向母亲讨来一块艾草粄,换着手吹着气去咬第一口。

口中,一种清香从舌尖蔓延开去直至鼻腔,又与刚从鼻孔萦绕进来的外面空气中的香味儿汇合。

吃着母亲做的艾叶粄,我满嘴都是幸福的味道。

母亲却当成了宝贝,把它的功用发挥到了极致。

每年的端午节,她把艾和茅草、桃叶捆在一起,挂在房门上方,说能驱邪避灾,保佑一家老小平安。

在端午节的午时,哪怕再忙,她一定要到野外采艾,采回来晾在屋檐下,晾干后以备急时之需。

她说,那天午时的艾,药力最强。

有一次,我吃了寒凉的食物,肚子疼得厉害,母亲神情自若捋下一把干艾叶,用双手揉搓,直至揉成了艾绒。

然后把黄豆大小的艾绒放在生姜片上,点燃艾绒后,把姜片放在我身上做艾灸。

我至今还记得,她在我肚脐眼上放一块,双膝下,三寸的地方各放一块,直到我被灼得嘴里“呦呦”喊痛了,她才把生姜片拿开片刻,过一会儿再放上去。

如此轮番换了几次后,我的肚子痛竟神奇地消失了。

那年,村里有个女子得了月风病。

出于好奇,我拉着母亲的衣角去探望过一次。

B看到原本清俊如花的姐姐被折磨得形销骨立,我悄然打了个寒颤。

以后再也不敢进那扇门。

每次从那户人家门前经过,我总是跳着脚,小心翼翼地躲开路边的药渣。

那药渣红红绿绿,在我眼里是神秘、不祥的污秽之物。

红曲、黄姜还有黑乎乎的不知名的药材,各种各样,药气氤氲。

母亲不怕,还天天不厌其烦去送艾草。

她说,艾草性温,可以治寒症,那些药中少不了艾草。

不久,那个女子从屋里走出来晒太阳。

看见我,她嫣然一笑,那笑容我觉得比太阳还要暖和。

都说女人如花,我却觉得母亲似平凡的艾草,粗生、易长,随意而谦卑。

当人们需要时,她又毫不犹豫地奉献出自己的芳香和温暖。

能把苦处人生过得有滋有味,就是一种大智慧。

(选自2016年3月14日《羊城晚报》,有删改)
(1)围绕“艾草香”,作者回忆了童年的哪几件事?
(2)从A,B处画线句中任选一句加以赏析。

(3)研读标题、开头与结尾,说说三者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4)阅读下面链接材料并结合上文,探究艾草寄寓的中华文化内涵。

链接一:彼采葛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

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诗经.采葛)
链接二:小时候,故乡人每逢过端午节,都会采集艾草连同竹叶、石榴枝合成一小束,用红头绳绑了,挂于门额。

大概也是避邪驱虫之意。

现在想来,邪倒不见真有,但故乡人那种传统习俗,倒因为有了这些物质化的符号,深刻地印在了记忆中。

(谢娇兰《三月乡间艾草香》)
链接三:羊却不爱吃,猪也不爱吃,大概都是嫌它气味的霸道。

它是草里的另类,做不到清淡,从根到茎,从茎到叶,气味浓烈得汹涌澎湃,有种豁出去的决绝。

采艾的手,清水里洗过好多遍了,那艾草的味道,还久久逗留在手上,不肯散去。

苦中带香,香中带苦,你根本分不清到底是苦多一些,还是香多一些。

苦乐年华,它一肩扛了。

(丁立梅《艾草香》)
九、作文 (共1题;共5分)
13. (5分)(2018·宝山模拟) 题目:进步,就从这里开始
要求:①字数在600字左右,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等,请用A老师、B 学校、C学生等字样代替;③不能抄用本试卷中的阅读材料;④请注意字迹端正,卷面整洁。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4题;共8分)
1-1、
2-1、
3-1、
4-1、
二、句子默写 (共1题;共7分)
5-1、
5-2、
5-3、
5-4、
5-5、
5-6、
5-7、
三、语言表达 (共1题;共1分)
6-1、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6分)
7-1、
7-2、
五、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5分)
8-1、
8-2、
8-3、
8-4、
六、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
9-1、
9-2、
七、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8分)
10-1、
10-2、
10-3、
八、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8分)
11-1、
11-2、
11-3、
11-4、
11-5、
12-1、
12-2、
12-3、
12-4、
九、作文 (共1题;共5分)
13-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