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螳螂捕蝉》优质课PPT课件PPT、优质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 请大家回忆一下,什么是寓言?
寓言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 道理,用简单的事实表现较深刻的道理的带 有劝喻、讽刺意义的小故事。
北师大版 六年级 语文 上册 第七单元
我能行
tánɡ lánɡ chán
螳螂 蝉
螳螂 蟑螂 蝉联
默读课文,按事情的起因、 经过、结果给课文分层。
几种物质的比热容 [J/(kg·℃)]
4.2×
0.88×
水
铝
103
103
酒精
2.4× 103
0.84× 干泥土
103
煤油
2.1× 103
0.46× 铁、钢
103
2.1×
0.39×
冰
铜
103
103
蓖麻油
1.8× 103
水银
0.14× 103
0.92×
0.13×
沙石
铅
103
103
师:从表中同学们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生(甲):从表中可以看出,水的比热容最大,而岩石和泥土的比 热 容比水小得多。 生(乙):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时比热值不同,例如,水和冰。
板书:a:轮轴位置固定不 利用滑轮、细线、铁 移
类 动的滑轮是定滑轮。
架台等设计两种方案,
B:轮轴可以随重物一起移 把钩码提起来,并画
动 的滑轮是动滑轮。
出 实验装置示意图。
2 、探 1、 提问:使用这两类滑轮 2、小组实验、讨论、
提
交
究 起同一个钩码,拉力是否 相 流:
两 同?(要求用手直接拉 去感
你们觉得这位少年是一个怎样 的人?结合课文谈谈你们的理解。
机智、聪明。他用“螳螂捕蝉,黄 雀在后”这个故事劝吴王,让固执的吴 王听了恍然大悟,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 头。
后来,人们把“螳螂捕蝉,黄雀 在后”演变成了一个成语,告诫人们 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看不到隐伏的祸 患。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记住这 个道理。
在升国旗一样,留意手的拉 升 到旗杆顶上的?
绳的方向,和旗的运动方向。 ( 旗手向下拉绳 子,
请大家讨论——运动的过 程
和方向。
红旗就向上升。向
下拉绳子越长,旗就
4、小组做一个升旗的 3、为什么向下拉绳了,旗帜 装置去研究。 就升上去了,到底装了什么 边操作边研究合作交
样的机械?
流。
学生打开工具盒,小
选择你喜欢的段落再读一读。
自由读第一段,同桌之间交 流以下几个问题。
(1)故事的起因是什么? (2)你认为吴王应该出兵吗?为什么?
吴王准备攻打楚国,不听大臣的劝 告,而且下了死命令,谁再来劝他,他 就处死谁。这时一位侍奉吴王的少年在 花园里给吴王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请 同学们继续读课文并思考。
少年讲“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
问题 3.怎样确定它们吸收了相同的热量? 学生思考、讨论,并逐一 回答。 师:请各组将实验数据填到黑板上的表格中。
表1
质量相同、加热时间相同时
水
煤
油 升高的温度
/℃
表 2 质量相同、升高相同的温度时
水
煤
油
加热时间/s 师:请同学们分析实验测出的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自由讨论,并归纳结论:质量相同的煤油和水在温度升高相 同 的情况下,水吸收的热量比煤油多,即加热时间要长。 师:怎样表示各种物质的这种性质差异呢?在科学上,引入了 比热 容这一概念。 (板书:1.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 1℃所吸收的热量 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符号 c。 2.单位:焦/(千克·℃),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 J/(kg·℃) 3.意义: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师: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一般来说,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值是 不同的。
(1)把这个故事复述一遍并写下来。 (2)课外收集有关吴国和楚国的资料。
生(乙):与水温升高多少(△t)有关,水温升高越多吸收热量越多。 生(丙):与水的质量、水温升高多少都有关,质量越大、水温升 高 越多吸收热量越多。 (教师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反驳,对回答不完善的地方可补充完 善,共同讨论、归纳、得出结论。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板 书结论。) 师(继续提出问题):对于不同的物质,例如,水、沙子、煤油, 如 果它们的质量相同,温度升高的度数也一样,它们吸收的热量是否 相 同?如何通过实验来研究? (让学生参看桌上的实验器材,边讨论边合作设计实验方案。教 师加 入学生的探究设计,倾听学生的思路,并适时加以点拨,培养学 生的 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5、揭题:滑轮
组合作,从中选出支 架、滑轮等工具,做
7、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板 一 个模拟升旗的装置,
书)
并 上下拉动。
6、观察桌上的滑轮结
构
二、 1、出示图片或利用课本图 2、观察比较。(并对
新和
照
滑轮 授 1、
3、指导学生设计实验。
课件)两组使用滑轮吊 重物在方法上有什么
认 4、帮助学生归纳:
不同?
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一位少
年以树上的螳螂欲捕蝉,不顾身后的黄雀 即将啄食的故事,告诫吴王一心想得到眼 前的利益,顾不到身后的隐患是危险的。 吴王听后明白过来,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 头。
螳螂长长的脖颈上,顶着一个 扁平的能向任何方向转动的头,还 有一对长长的、多节的丝状触角。 3对足当中,前一对足长得特别强 壮,还生有两排锐利的锯齿,举起 时活像两把大刀,因而有人称它 “刀螂”。这两把“大刀”,是螳 螂捕杀“敌人”的武器。
生(甲):冬天暖气用水做“热源”。 生(乙):司机师傅用水做“冷却剂”冷却汽车发动机。 师:请同学 们完成下列巩固练习。 1.水的比热容是____焦/(千克·℃),它表示:_____ __。
2. 下列物质的比热容发生改变的是(
)
A. 一杯水倒掉半杯
B. 水凝固成冰
C 0℃的水变成 4 ℃的水
D 将铁块锉成铁球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呢?请 同学们仔细读课文,想象当时 少年的神态、动作。
同学们自由读译文,分别画出吴 王和少年的对话,同桌之间分角色朗 读。
少年给吴王讲故事的目的达 到了吗?从哪里看出来的?
吴王想了想说:“你讲得很好!”于 是放弃了攻打楚国的打算。
学到这里,你们对吴王有 什么了解呢?
㈠固执
㈡知错就改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物体温度越高,比热容越大
B. 物体的质量越大,比热容越小
C. 物体吸收的热量越多,比热容越大 D. 物质的比热容跟物体的质量大小,温度变化以及物体吸收 热
量的多少都无关。
三、小结 师:同学们在本节课中都有哪些收获? 生:讨论之后做知识小结。 师:本节课不仅仅要了解比热容的有关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同学 们 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四、布置作业
类 觉一下所受的力)
滑
3、提供材料,引导学生探 轮
的
究 滑轮的作用。
4、小组合作,实验研
作
材料:机械实验盒、测力计、究 定滑轮、动滑轮的
用 钩码。
作 用。并注意观察,
说明: 和
记录 数据,比较分析
(1)活动时注意防止铁架 出滑轮 的作用。画出
台 倒下砸伤手脚。(2)根 图 8—38
据实验 装置示意图分别安装 (b)中的三种方向的 特点
是为了让学生真实、生 动地受到科学素养的教育,
所以教学中通过讨论及活 动,使学生能利用动滑
轮和定滑轮的作用解决生活中 实际问题。
课时设想:定、动滑轮作为一节,滑轮组一节课。
二、 教学 目标
1.知识和 技
能
认识定滑轮、动滑轮,知道其各自的 特
点,以及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根据 滑
轮轮轴位置是否移动判断动滑轮和定
第一层(“吴王——敢有谏者死!”)写吴王准 备出兵攻打楚国,固执得不听劝阻。
第二段(“舍人——而不顾其后之患也”):写一 位侍奉吴王的少年讲述“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 故事,巧妙地劝说吴王。
默读课文,按事情的起因、 经过、结果给课文分段。
第三段(“吴王曰——乃罢其兵”):写吴王 终于明白过来了,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教师让学生进行口头表述自己的设计思路。 生(甲):用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加热相同时间,比较它们温度 升 高的多少。温度升高越小,说明吸热能力越强。 生(乙):用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温度升高相同时,比较它们加 热 时间的长短。加热时间越长,说明吸热能力越强。
(教师将实验设计中相同或相似方案的学生重新分组。以小组为 单位,通力合作,取长补短。) 教师在学生进行实验之前,应把实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先提出来 讨 论,有助于实验的顺利完成。 问题 1.怎样获得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 问题 2.怎样测出它们的温度 ?
从这则小故事中,你体会 到了什么?
虽然黄雀在螳螂和蝉的背后,但它也没 有想到自己背后还有一个少年。所以,蝉、 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利益, 却没有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
少年给吴王讲这么一个故 事,他的用意是什么呢?
少年不仅仅只是想讲这个故事给 吴王听,而是为了劝告吴王,不要攻 打楚国。
滑轮支
受力示意图。
匀。(4)探究定滑轮的作 5、学生汇报(滑轮的
用时
作
要求向不同方向拉,同时画 用) 出定滑轮中的三种方向的受
力示意图。(5)探究动滑
轮的 作用时应选用轻质的滑
轮并 悬挂钩码的个数多一些。
(6) 实验过程实事求是地
记录数 据。
6、板书:定滑轮:使用定
滑 轮不省力,但可以改变拉
力 的方向。
学
探究中让学生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培养 学生
动手实验、观察描述等能力
重 难 点
四、 图片,铁架台、定滑轮和动滑轮、钩码等的工具 教 盒,
测力计。 学
准 备:
教学过程
教
教师引导过程
学
学生参与过程
内容 一、 1、看书本升旗的图片,请 导同
2、(学生虚拟升旗 的过
入 学回忆升旗的情境,做一做
程)描述旗帜是怎样 旗手的升旗动作,就像你正
师生共同分析:由于水的比热容大,在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相同的条 件下,水的温度变化比岩石与干泥土要小得多。因此,水对于气温的 变化有显著的影响,在同样的太阳照射条件下,干旱的内陆地区一天 之内的气温变化比较大,而湿润的沿海地区气温变化就不像内陆那样 显著。三峡水库建成后,因为库区里的水的比热大,夏天不容易升温 , 冬天也不容易降温,导致库区气温夏天将会比原来低一些,冬天气 温 将会比原来高一些。 师:请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利用了水Βιβλιοθήκη 热容较大的 这一 属性?滑轮。
2.过程、 通过对滑轮工作的探究和理论分析,
方
体
法和能力 会从具体到抽象的研究方法,学会比
较。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描述等 能
力。
3.情感、 通过活动,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态
度和价值观 培养相互协作和交流;使学生感悟到 周
围生活处处充满科学,只有掌握其规
律,才能更好地为我们服务。
三、 教
定滑轮、动滑轮教案
教材分析
一、 教学 设想
遵循“科学探究始于细致观察”的新课程理念, 教学 中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实验技能和细致、认真
的品 质,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提问的训练;通过实
验比较分 析,让学生能认识动滑轮和定滑轮的作
用,懂得科学 结论的获得是需要通过科学的实验
来证明的,同时训 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目的
动滑轮:可以省力一半,但
要 多费距离。
总结深入 1 、巩 1、 定滑轮,动滑轮的定义、
寓言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 道理,用简单的事实表现较深刻的道理的带 有劝喻、讽刺意义的小故事。
北师大版 六年级 语文 上册 第七单元
我能行
tánɡ lánɡ chán
螳螂 蝉
螳螂 蟑螂 蝉联
默读课文,按事情的起因、 经过、结果给课文分层。
几种物质的比热容 [J/(kg·℃)]
4.2×
0.88×
水
铝
103
103
酒精
2.4× 103
0.84× 干泥土
103
煤油
2.1× 103
0.46× 铁、钢
103
2.1×
0.39×
冰
铜
103
103
蓖麻油
1.8× 103
水银
0.14× 103
0.92×
0.13×
沙石
铅
103
103
师:从表中同学们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生(甲):从表中可以看出,水的比热容最大,而岩石和泥土的比 热 容比水小得多。 生(乙):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时比热值不同,例如,水和冰。
板书:a:轮轴位置固定不 利用滑轮、细线、铁 移
类 动的滑轮是定滑轮。
架台等设计两种方案,
B:轮轴可以随重物一起移 把钩码提起来,并画
动 的滑轮是动滑轮。
出 实验装置示意图。
2 、探 1、 提问:使用这两类滑轮 2、小组实验、讨论、
提
交
究 起同一个钩码,拉力是否 相 流:
两 同?(要求用手直接拉 去感
你们觉得这位少年是一个怎样 的人?结合课文谈谈你们的理解。
机智、聪明。他用“螳螂捕蝉,黄 雀在后”这个故事劝吴王,让固执的吴 王听了恍然大悟,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 头。
后来,人们把“螳螂捕蝉,黄雀 在后”演变成了一个成语,告诫人们 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看不到隐伏的祸 患。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记住这 个道理。
在升国旗一样,留意手的拉 升 到旗杆顶上的?
绳的方向,和旗的运动方向。 ( 旗手向下拉绳 子,
请大家讨论——运动的过 程
和方向。
红旗就向上升。向
下拉绳子越长,旗就
4、小组做一个升旗的 3、为什么向下拉绳了,旗帜 装置去研究。 就升上去了,到底装了什么 边操作边研究合作交
样的机械?
流。
学生打开工具盒,小
选择你喜欢的段落再读一读。
自由读第一段,同桌之间交 流以下几个问题。
(1)故事的起因是什么? (2)你认为吴王应该出兵吗?为什么?
吴王准备攻打楚国,不听大臣的劝 告,而且下了死命令,谁再来劝他,他 就处死谁。这时一位侍奉吴王的少年在 花园里给吴王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请 同学们继续读课文并思考。
少年讲“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
问题 3.怎样确定它们吸收了相同的热量? 学生思考、讨论,并逐一 回答。 师:请各组将实验数据填到黑板上的表格中。
表1
质量相同、加热时间相同时
水
煤
油 升高的温度
/℃
表 2 质量相同、升高相同的温度时
水
煤
油
加热时间/s 师:请同学们分析实验测出的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自由讨论,并归纳结论:质量相同的煤油和水在温度升高相 同 的情况下,水吸收的热量比煤油多,即加热时间要长。 师:怎样表示各种物质的这种性质差异呢?在科学上,引入了 比热 容这一概念。 (板书:1.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 1℃所吸收的热量 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符号 c。 2.单位:焦/(千克·℃),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 J/(kg·℃) 3.意义: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师: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一般来说,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值是 不同的。
(1)把这个故事复述一遍并写下来。 (2)课外收集有关吴国和楚国的资料。
生(乙):与水温升高多少(△t)有关,水温升高越多吸收热量越多。 生(丙):与水的质量、水温升高多少都有关,质量越大、水温升 高 越多吸收热量越多。 (教师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反驳,对回答不完善的地方可补充完 善,共同讨论、归纳、得出结论。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板 书结论。) 师(继续提出问题):对于不同的物质,例如,水、沙子、煤油, 如 果它们的质量相同,温度升高的度数也一样,它们吸收的热量是否 相 同?如何通过实验来研究? (让学生参看桌上的实验器材,边讨论边合作设计实验方案。教 师加 入学生的探究设计,倾听学生的思路,并适时加以点拨,培养学 生的 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5、揭题:滑轮
组合作,从中选出支 架、滑轮等工具,做
7、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板 一 个模拟升旗的装置,
书)
并 上下拉动。
6、观察桌上的滑轮结
构
二、 1、出示图片或利用课本图 2、观察比较。(并对
新和
照
滑轮 授 1、
3、指导学生设计实验。
课件)两组使用滑轮吊 重物在方法上有什么
认 4、帮助学生归纳:
不同?
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一位少
年以树上的螳螂欲捕蝉,不顾身后的黄雀 即将啄食的故事,告诫吴王一心想得到眼 前的利益,顾不到身后的隐患是危险的。 吴王听后明白过来,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 头。
螳螂长长的脖颈上,顶着一个 扁平的能向任何方向转动的头,还 有一对长长的、多节的丝状触角。 3对足当中,前一对足长得特别强 壮,还生有两排锐利的锯齿,举起 时活像两把大刀,因而有人称它 “刀螂”。这两把“大刀”,是螳 螂捕杀“敌人”的武器。
生(甲):冬天暖气用水做“热源”。 生(乙):司机师傅用水做“冷却剂”冷却汽车发动机。 师:请同学 们完成下列巩固练习。 1.水的比热容是____焦/(千克·℃),它表示:_____ __。
2. 下列物质的比热容发生改变的是(
)
A. 一杯水倒掉半杯
B. 水凝固成冰
C 0℃的水变成 4 ℃的水
D 将铁块锉成铁球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呢?请 同学们仔细读课文,想象当时 少年的神态、动作。
同学们自由读译文,分别画出吴 王和少年的对话,同桌之间分角色朗 读。
少年给吴王讲故事的目的达 到了吗?从哪里看出来的?
吴王想了想说:“你讲得很好!”于 是放弃了攻打楚国的打算。
学到这里,你们对吴王有 什么了解呢?
㈠固执
㈡知错就改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物体温度越高,比热容越大
B. 物体的质量越大,比热容越小
C. 物体吸收的热量越多,比热容越大 D. 物质的比热容跟物体的质量大小,温度变化以及物体吸收 热
量的多少都无关。
三、小结 师:同学们在本节课中都有哪些收获? 生:讨论之后做知识小结。 师:本节课不仅仅要了解比热容的有关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同学 们 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四、布置作业
类 觉一下所受的力)
滑
3、提供材料,引导学生探 轮
的
究 滑轮的作用。
4、小组合作,实验研
作
材料:机械实验盒、测力计、究 定滑轮、动滑轮的
用 钩码。
作 用。并注意观察,
说明: 和
记录 数据,比较分析
(1)活动时注意防止铁架 出滑轮 的作用。画出
台 倒下砸伤手脚。(2)根 图 8—38
据实验 装置示意图分别安装 (b)中的三种方向的 特点
是为了让学生真实、生 动地受到科学素养的教育,
所以教学中通过讨论及活 动,使学生能利用动滑
轮和定滑轮的作用解决生活中 实际问题。
课时设想:定、动滑轮作为一节,滑轮组一节课。
二、 教学 目标
1.知识和 技
能
认识定滑轮、动滑轮,知道其各自的 特
点,以及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根据 滑
轮轮轴位置是否移动判断动滑轮和定
第一层(“吴王——敢有谏者死!”)写吴王准 备出兵攻打楚国,固执得不听劝阻。
第二段(“舍人——而不顾其后之患也”):写一 位侍奉吴王的少年讲述“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 故事,巧妙地劝说吴王。
默读课文,按事情的起因、 经过、结果给课文分段。
第三段(“吴王曰——乃罢其兵”):写吴王 终于明白过来了,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教师让学生进行口头表述自己的设计思路。 生(甲):用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加热相同时间,比较它们温度 升 高的多少。温度升高越小,说明吸热能力越强。 生(乙):用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温度升高相同时,比较它们加 热 时间的长短。加热时间越长,说明吸热能力越强。
(教师将实验设计中相同或相似方案的学生重新分组。以小组为 单位,通力合作,取长补短。) 教师在学生进行实验之前,应把实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先提出来 讨 论,有助于实验的顺利完成。 问题 1.怎样获得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 问题 2.怎样测出它们的温度 ?
从这则小故事中,你体会 到了什么?
虽然黄雀在螳螂和蝉的背后,但它也没 有想到自己背后还有一个少年。所以,蝉、 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利益, 却没有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
少年给吴王讲这么一个故 事,他的用意是什么呢?
少年不仅仅只是想讲这个故事给 吴王听,而是为了劝告吴王,不要攻 打楚国。
滑轮支
受力示意图。
匀。(4)探究定滑轮的作 5、学生汇报(滑轮的
用时
作
要求向不同方向拉,同时画 用) 出定滑轮中的三种方向的受
力示意图。(5)探究动滑
轮的 作用时应选用轻质的滑
轮并 悬挂钩码的个数多一些。
(6) 实验过程实事求是地
记录数 据。
6、板书:定滑轮:使用定
滑 轮不省力,但可以改变拉
力 的方向。
学
探究中让学生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培养 学生
动手实验、观察描述等能力
重 难 点
四、 图片,铁架台、定滑轮和动滑轮、钩码等的工具 教 盒,
测力计。 学
准 备:
教学过程
教
教师引导过程
学
学生参与过程
内容 一、 1、看书本升旗的图片,请 导同
2、(学生虚拟升旗 的过
入 学回忆升旗的情境,做一做
程)描述旗帜是怎样 旗手的升旗动作,就像你正
师生共同分析:由于水的比热容大,在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相同的条 件下,水的温度变化比岩石与干泥土要小得多。因此,水对于气温的 变化有显著的影响,在同样的太阳照射条件下,干旱的内陆地区一天 之内的气温变化比较大,而湿润的沿海地区气温变化就不像内陆那样 显著。三峡水库建成后,因为库区里的水的比热大,夏天不容易升温 , 冬天也不容易降温,导致库区气温夏天将会比原来低一些,冬天气 温 将会比原来高一些。 师:请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利用了水Βιβλιοθήκη 热容较大的 这一 属性?滑轮。
2.过程、 通过对滑轮工作的探究和理论分析,
方
体
法和能力 会从具体到抽象的研究方法,学会比
较。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描述等 能
力。
3.情感、 通过活动,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态
度和价值观 培养相互协作和交流;使学生感悟到 周
围生活处处充满科学,只有掌握其规
律,才能更好地为我们服务。
三、 教
定滑轮、动滑轮教案
教材分析
一、 教学 设想
遵循“科学探究始于细致观察”的新课程理念, 教学 中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实验技能和细致、认真
的品 质,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提问的训练;通过实
验比较分 析,让学生能认识动滑轮和定滑轮的作
用,懂得科学 结论的获得是需要通过科学的实验
来证明的,同时训 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目的
动滑轮:可以省力一半,但
要 多费距离。
总结深入 1 、巩 1、 定滑轮,动滑轮的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