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演练 必修3 1-1《区域的基本含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1区域的基本含义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下表为“我国四省市2008年GDP、人均GDP和产业结构数据”,据此回答1~2题。

A.上海、山东、浙江、广东
B.上海、广东、山东、浙江
C.广东、上海、山东、浙江
D.广东、上海、浙江、山东
2.下列有关四省市特征的描述最可信的是()
A.人口总数最多的是①
B.城市化速度最快的是②
C.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最高的是③
D.城市人口数最少的是④
答案:1.D 2.A
解析:第1题,分析本表首先抓住差异最明显的数据,②GDP最低,但人均GDP却遥遥领先,说明②在四个地区中人口最少,经济水平最高,可以判断是上海,另外第三产业比重最大而第一产业比重最
小,验证这种想法。

④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是四个地区中最高的,山东省是我国制造业和农业大省。

第2题,人口总数只要用GDP除以人均GDP就可以得到,A的答案最容易确定。

四个省区中人均寿命最长和城市人口数最少的是上海,城市化速度最快的是广东。

读下图(图中数值为年降水量),回答3~4题。

3.该图能正确表达出的区域特征为()
A.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B.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C.区域可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D.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
4.半干旱地区多是草原牧区,湿润、半湿润地区多是农业区,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
A.发展水平B.生活特点
C.发展方向D.发展条件
答案:3.B 4.C
解析:第3题,该图展示了干湿地区的划分,图中年降水量的数值说明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第4题,每一个区域都有特定的地理条件,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半干旱地区多是草原放牧区,湿润半湿润区多是农业区,说明了区域发展方向的不同。

读下表,回答5~6题。

某年我国不同地区在职工作者行业类型比重(%)表
A.上海商品贸易活动最频繁
B.广东水能开发程度最高
C.北京市政建设和住宅建设水平最低
D.广东城市化进程最快
6.三地区在职工作者中,从事制造业比重最大的是上海,原因是()
A.上海机械产品出口量大,需要的劳动力数量大
B.上海制造业发达、部门齐全,需要的劳动力数量大
C.上海制造业以劳动力指向型为主,需要的劳动力数量大
D.上海制造业的收入高于北京和广东,对劳动力更具有吸引力答案:5.A 6.B
解析:第5题,由表格中数据可知,上海市从事批发零售贸易餐饮娱乐的在职工作者占就业人口的比重要高于广东省和北京市,说明上海商品贸易活动最频繁。

故选A。

第6题,上海所处的沪宁杭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制造业发达、部门齐全,需要的劳动力数量大。

故选B。

下图为“温州市人口变化与产业产值比重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

7.甲图表示的是温州市2008年和2009年的人口总数、农业人口和死亡率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08年温州城市化水平高于2009年
B.2008年温州非农业人口数小于2009年
C.2008年人口出生率高于2009年
D.2009年出现少数劳动力向第一产业流动的情况
8.乙图表示的是温州市2009年和2008年的三次产业产值比重之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表示2008和2009年第一产业在三次产业产值比重中都接近于1%
B.b表示2009年第二产业的国内生产总值比2008年减少了7% C.c表示2009年第三产业的国内生产总值比2008年增加了6% D.该图反映了温州正由工业化阶段向高效益的阶段转变
答案:7.B8.D
解析:第7题,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最主要标志是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2009年比2008年总人口增加了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增加了2万人,非农业人口增加了6万人,故2009年非农业人口占总人
口的比重高于2008年,故A项不正确,B项正确;自2008年到2009年死亡率增长了1%,总人口增加了8万人,表明这一年自然增长率为正值,即出生率要高于5.9%(实际计算可得为6.9%)但无法确定是否比2008年高;2009年第一产业产值增加了1%,并不意味着该年出现少数劳动力向第一产业流动的情况。

第8题,a、b、c分别表示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2009年比2008年的增减情况,从乙图可看出,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地提高,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更趋合理,温州由工业化阶段向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转变。

下图为“工业化发展不同阶段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劳动力比例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9~10题。

9.图中a、b、c三条曲线,表示工业和服务业的劳动力比例变化曲线分别是()
A.a、b B.b、a C.b、c D.c、a
10.从各产业劳动力的比例情况看,我国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是()
A.①B.②C.③D.④
答案:9.B10.B
解析:第9题,随着区域发展,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劳动力比例发生变化,农业劳动力比例持续下降,服务业的劳动力比例会持续上升,工业劳动力比例在区域工业化阶段上升,后工业化阶段工业劳动力比例下降,故a、b、c曲线分别代表服务业、工业、农业的劳动力比例。

第10题,我国处于工业化阶段,工业劳动力处于上升阶段。

(2012·陕西调研)下图表示某区域四个不同时期三大产业的就业构成情况。

读图完成11~12题。

11.由图判断,区域工业化程度最低的阶段是()
A.①B.②C.③D.④
12.按照区域发展演进的一般规律,该区域空间结构的变化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②④③①
C.④③①②D.③④②①
答案:11.C12.D
解析:第11题,由图可判断,③阶段第一产业比重最大,第二、三产业比重最小,应该处于区域工业化程度最低的阶段。

第12题,由图中三大产业就业构成比例可判断,③处于初始阶段,①处于最后阶段,②④处于中间发展阶段,故D项正确。

读“某市产业结构变化表”,完成13~14题。

A.2011年该市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产值与2007年相比不变B.2011年该市第三产业的产值已超过第二产业的产值
C.2011年该市第二产业产值下降
D.2011年该市产业结构已经优化,不需要进行产业转移
14.为该市第三产业比重提高起重要作用的部门可能是()
A.电子工业B.生物制药
C.金融、物流D.花卉、园艺业
答案:13.B14.C
解析:第13题,该市2011年第一产业产值比重与2010年相比没变,但第一产业产值增加了,A项错误;2011年该市第二产业产值比
重下降了1.2%,但因生产总值增加(增加幅度比第二产业产值比重下降幅度大),故第二产业产值并没有下降,C项错误;第二产业产值比重还较大,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应居主导地位,因此该市产业结构还有待优化,D项错误。

第14题,C项属于第三产业部门,A、B项都属于第二产业,D项属于第一产业。

15.下图表示1986年~2010年深圳市劳动用工需求结构的变化,这种变化反映了该市()
A.近年来第二产业比重上升
B.劳动密集型产业比重逐年提高
C.近年来产业升级加快
D.劳动人口平均年龄明显减小
答案:C
解析:从图中不同工资档次的劳动用工人数比重看,1986~2010年期间,低工资档次劳动用工比重呈下降趋势,高工资档次劳动用工
比重呈上升趋势,尤其是近几年上升很快,说明近几年产业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提高,进而说明近几年深圳市产业升级加快。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台州位于浙江省沿海中部,市中心处于北纬28度,东经122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全市陆地面积9411平方千米,浅海面积8万平方千米,是浙江沿海重要的开放城市之一。

材料二1978~2007年台州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演变示意图
材料三1990~2007年台州三次产业就业结构演变示意图
(1)根据材料二,请简要分析台州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演变。

(2)根据材料三,请分析台州三次产业就业结构演变的状况。

(3)简要评价台州三次产业就业和增加值的变化。

答案:(1)在1986年以前,台州三次产业结构为“一、二、三”格局,产业结构以第一产业为支柱和主导,第二产业次之,第三产业比重最少。

1986年以后,台州的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开始超过第一产业跃居主导地位,产业结构调整为“二、一、三”格局。

再经过4年的发展,到1991年,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也开始超过第一产业,产业结构调整为“二、三、一”格局,以第二产业为主导的产业格局一直延续至今。

(2)从2003年开始,第二产业的从业人员开始超过了第一产业,就业结构调整为“二、一、三”格局。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2004年,台州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也超过了第一产业,就业结构调整为“二、
三、一”格局。

(3)台州市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化,均符合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趋势,台州的产业结构正从以第一产业为主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整个产业结构基本上向合理化的方向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