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也要坚持科学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语文教育也要坚持科学发展
作者:周庆元
来源:《语文建设·下半月》2012年第01期
在准确评价已有母语教育目标观的历史贡献、反思其基本缺陷和滞后于时代发展的基础上,坚定树立促进学生主动表达乃至表现的积极语用目标观。

由此为逻辑起点,开启中国母语教育充满活性、流溢魅力的新阶段。

应当在母语教育界形成一种无可争议的共识:掌握母语是任何个体汲取文化、走向社会、立已成人的唯一途径,这种所谓“掌握”不但意味着个体输入母语文化的精华而健康成长,更意味着个体在含英咀华、感悟人生之后的倾吐与表达;而且,进而言之,学习母语是为了每个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趋向积极语用,是以内部言语之“思”为中枢和动力、以“听”“读”“视”为输入信息管道、以“说”“写”“评”为主要目标指向的全方位语用能力的习得和养成,唯此“全语用”,才使个体的语用视角最大化、语用幅度开放化。

与此同时,母语教育伴随层级的持续提升,不断拓展个体语用的深度,所谓个性语用、审美语用、创意语用即是。

而母语教育追求个体语用的深度化,其实质是着眼于人的语用能力的一生可持续发展,突破应试教育单纯、片面地强化学习者的接受、记忆、摹仿这种趋同化言语技能之教学框格,变语言“驭我”为“我驭”言语,变“我”在语言的泥淖中挣扎为“我”在言语的海洋中自主翱游。

这种母语教育目标的重构将有力撬动中国母语教育焦点问题的位移。

以心理语言学来考量,与一个思想不断、热情横溢的活力生命相对应,人的言语行为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语言理解”上,更主要的是着力于“语言表达”乃至“语言表现”,即通过比感觉和知觉更高级的思维、想像等心理活动而炼就主动表现性言语能力,从而完美自足地享受自己“人”“言”同一、活力四射的母语生活,并借助这种全面化、深度化的母语生活而推进人生理想、提升精神境界——简言之,这种母语教育目标的重构将为居于下位的母语教育方法观、行为观、教材观等等带来积极的连锁效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