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的歌》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优秀模板13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海的歌》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优秀模板13套)
《大海的歌》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套1
(课前,黑板上板书:12 大海的歌)
师:同学们,今天咱们继续学习第12课《大海的歌》。
(老师手指黑板
上的课题)请大家通读一下全文,找出哪些自然段分别写了在码头、海港、
海上看到的景象?
生:(读全文,同桌小声议论)
师:哪位同学起来谈谈自己的意见?
生:我觉得第一自然段写的是作者在码头上看到的景象。
第二、三自然
段写的是作者在海港里看到的景象。
第四、五自然段写的是作者在海上看到
的景象。
师:你找对了,说明你读书时进行了认真的思考。
下边,咱们一部分一
部分地进行学习。
师:刚才这位同学已经说了,第一自然段是写作者在码头上看到的景象。
请你读读这段。
请大家思考:这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了什么意思?哪句写
得好?好在哪里?
(老师边说边板书:码头)
〔启发思路,为学生阅读定向,层层深入地读懂一段话。
〕
生:这段共有三句话。
第一句写得到通知。
第二句写向码头走去。
第三
句写在码头上看到的景象。
第三句写得好。
师:请你读读第三句,谈一谈这句为什么写得好。
生:(读第三句)通过这句,作者把码头的早晨写得跟画一样美。
生:码头的早晨有蓝天、白云、碧绿的海,还有刚刚升起的太阳,非常美丽。
师:是的,码头早晨的景象确实非常美,蓝天、白云、碧绿的海,还有正从东方升起的朝阳。
这一切构成了多么美丽的一幅图画!如果你看到这样的美景,心情会怎么样呢?
生:我会很高兴,很愉快。
生:我会被眼前的美景迷住了。
〔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体会文章的感情,理解深刻,体会亲切〕
师:谁能带着高兴愉快的心情读读这句话?
生:读第三句。
师:你读得正确,但感情还差点。
我来把这段读一读,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看谁能在脑海里浮现出一幅图画来。
师:(范读第一段课文)
生:(闭目静听)
师:下边,我再找个同学读读这段,注意感情。
生:(读第一段,读得声音清脆,较有感情)
〔想象、体会、理解、朗读,进行多种训练〕
师:这位同学读得不错。
同学们,通过分析,我们已经知道这段是由三句话组成的。
你们看,这三句话的顺序能不能颠倒?为什么?
生:这三句话的顺序不能颠倒。
因为,作者只有接到通知,才能向码头走去,只有向码头走去,才能看到码头那美丽的景色。
生:不可能先写在码头上看到什么?再回过头来写得到通知向码头走去。
也不可能先写向码头走去,再写得到通知。
如果顺序颠倒了,乱写,就不合
乎情理了。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
这就告诉我们,每段中的几个句子,按什么顺
序写,都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不能乱写。
以后阅读一段话的时候,请同学注
意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引导学生认识句子间的联系,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进行言之有序的训练。
〕
师:作者在海港里看到了什么?(板书:海港)请自由读第二、三自然段,
边读边想,归纳一下,作者在海港看到了哪些景物?
生:(自由读第二、三自然段)
师:谁说说看。
生:作者在海港里看到了吊车和海轮。
师:(板书:吊车、海轮)你归纳得很好。
请你把书上描写吊车和海轮的
句子读一读。
生:读:“只见海港两岸……密密层层地排列在码头两边。
”
师:从这句话中,你觉得吊车怎么样?
生:我觉得吊车很多,又高又大。
师:你说得不错。
咱们学校暑假期间,曾组织部分同学到石臼港参观过,一些同学随父亲也到一些海港看过。
现在,哪位同学回忆一下,谈谈你见到
过的吊车是什么样的?
生:今年放暑假后,我坐着爸爸的小车,到连云港看过。
嘿,那里吊车
可多啦,有些吊车很大,有七、八层楼高。
生:(争着发言)我和爸爸、妈妈曾到日照石臼港去过。
石臼港上那吊煤
用的大吊车,比咱临沂十三层钟楼大厦还高,它真有劲,一大车厢的煤,一
下子就吊起来了,比大力士还强。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不仅容易理解,而且有亲切感,容易
唤起学习兴趣。
〕
师:同学发言很积极。
看看书上是怎么写的?哪些词语具体地写出了吊
车的高大呢?
生:(稍停片刻)“钢铁巨人一般”“巨臂”这两个词语写出了吊车的高大。
生:把吊车吊东西的杆子比作巨臂,从这里可看出吊车的高大。
师:哪些词语写出了吊车的多呢?��
生:把吊车比作密林,看出吊车多。
师:“密林”是什么意思?
生:密林就是很密的树林,里边有很多很多的树。
吊车就跟那密林一样,就能说明吊车多。
生:从“数不尽”这个词,也可以说明吊车多,多得都数不清了。
师:“上下挥动”说明了什么?
生:上下挥动是说吊车在忙着装卸货物。
生:上下挥动是说吊车在忙着装货、卸货,吊起来放下,吊起来放下,
忙个不停。
师:咱们回顾一下,我们是如何进行学习的。
首先,我们读了第三句。
接着,通过句子归纳出吊车高、大、多、忙的特点。
再找能表现这些特点的
词语。
最后,联系课文,联系实际,理解这些词语。
下边,请大家用这个方法,学习关于海轮的部分。
(出示小黑板提示:1�倍恋谌�句,看哪部分是写海轮的。
2�惫槟沙龊B值奶氐恪�3�闭页瞿鼙硐趾B痔氐愕拇视铩�4�绷�系课文和实际,理解这些词语。
)
生:(读书、思考、议论)
师:谁能根据小黑板上的提示说说个人意见。
生:第三句的后半部分是写海轮的。
主要是写海轮多。
“密密层层”这个词语说明海轮多。
密密层层,就是密密麻麻的,数也数不清。
生:把海轮比作卫队,也可以表现海轮多。
师:卫队是什么?
生:卫队是许多人站得整整齐齐的。
师:我们上体育课时,开始也站得整整齐齐的,是卫队吗?
生:(摇头,齐说“不是”。
)
师:那卫队是什么呢?请联系电影、电视想想看。
生:外国领导人到我国访问时,那些仪仗队就是卫队。
师:对了,从这里看,把海轮比作卫队,不光是说海轮多,还说明海轮排得��
生:(齐答)很整齐。
师:排得整齐,有秩序。
看一看,还有能表现海轮多的词语吗?
生:我认为“飘着各色旗帜的海轮”也能说明海轮多。
师:你能说说理由吗?
生:一种颜色就代表一个国家。
飘着各色旗帜是说有很多很多国家的海轮。
很多国家的人坐着轮船到我国做买卖,到我国参观、旅游。
生:飘着各色旗帜的海轮,说明很多国家同我们友好往来,我们的朋友
遍天下。
师:刚才这两位同学说得好。
同学们,现在,我国同世界上一百多个国
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友好往来很多。
过去,咱们只能出口茶叶、丝绸等产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许多电子产品,像彩电、冰箱、计算机等,还有许多机
械产品如汽车、轮船、拖拉机等都大批出口,社会主义的外贸事业取得了令
人可喜的成就。
〔适时进行国情教育,思想教育自然和谐,体现“渗透”的特点。
〕
通过学习,咱们知道了,大海风景优美,海港繁荣兴旺,希望没有参观
过海港的同学寻找机会,亲自到青岛港、石臼港、岚山港、上海港等地看看。
现在,咱们再来看看第三句,它是这段的重点句。
这句话很长,中间作者用
了个分号,把这个句子分成了两部分。
分号前边写的是��
生:(齐答)吊车。
师:分号后边写的是---
生:(齐答)海轮。
〔引导学生认识分号,初步认识它的作用,适度,适量。
〕
师:咱们一起读读这句。
(引读)
师:只见海港两岸----
生:钢铁巨人一般的装卸吊车有如密林,数不尽的巨臂上下挥动;
师:飘着各色旗帜的海轮有如卫队----
生:密密层层地排列在码头两边。
师:下边咱们再把这句读一下。
注意,女同学读刚才老师读的部分,男
同学读刚才同学读的部分。
要带着高兴自豪的心情读。
生:(男女生按要求去读)
〔在理解的基础上练习朗读,在读中心领神会,加深理解。
〕
师:同学们读得不错。
(边说边出示画有海港、吊车、海轮、码头的画面。
)现在,谁能结合课文和这幅图,说说海港繁忙的景象呢?
生:钢铁巨人般的大吊车在不停地忙碌着;飘着各色旗帜的海轮像卫队一样整整齐齐地排列在码头两边。
师:把吊车怎样忙再说细点:谁来试试。
生:钢铁巨人一般的大吊车有如密林,数不清的巨臂上下旋转,装货卸货十分繁忙。
一辆辆卡车把货物运进运出,来来往往十分紧张。
飘着各色旗帜的海轮,整整齐齐地排在码头两边,像是海港的卫队。
海港上,轮船的汽笛声、卡车的喇叭声、机帆船上机器的隆隆声,交织在一起。
整个海港到处是一片繁忙的景象。
〔在理解的基础上练习说话,在说话训练中加深理解。
〕
师:你说得好。
作者看到社会主义祖国的海港这样繁忙,心情如何?
生:他非常高兴,非常愉快。
生:他还很自豪。
师:书上哪句话写出了作者当时高兴愉快的心情呢?
生:读“船头飞溅起来的浪花,唱着欢乐的歌。
”
师:“飞溅”是什么意思?
生:海浪打在船头上,一下子碰碎了,浪花迸起来往四处乱飞。
师:这一句不是写浪花唱歌吗?怎么说是写作者高兴愉快之情呢?
生:浪花本不会唱歌,可作者这时迎着海风,站在船头,望着无边无际的大海,看着海港繁忙的景象,心里很高兴自自豪,望着望着,就把波浪与船头撞击时的响声,当作是浪花在唱歌了。
这说明当时作者是十分高兴的。
师:你说得好。
这个句子从字面看,是写浪花在唱歌,实际上是表现作
者心中高兴愉快。
在写作上,我们称它为“借景抒情”。
谁起来说说,这句话
是借什么景抒什么情?
生:这句话是借浪花撞击船头的景,抒发了作者内心高兴的情。
师:说得好极了。
请同学们带着高兴、愉快、自豪的心情,小声随老师
读读第二、三自然段。
师:(大声有表情地读。
)
生:(小声随读。
)
师: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
看谁能把作者高兴、愉快、自豪之情读出来。
生:读二、三自然段(读得很有感情)。
师:读得不错。
现在,咱们回顾一下,第二、三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生:主要写了海港繁忙的景象和作者高兴愉快的心情。
〔概括段意,水到渠成〕
师:下面请同学听一下第二、三自然段的录音,回顾一下大海的美丽和
海港的繁忙,进一步体会一下作者那高兴心情。
〔在充分理解课文之后,想象一下景,体会一番情,回味无穷。
〕
《大海的歌》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套2
教学要求:
l、使学生了解祖国大海的美丽,海港的繁荣和祖国建设新成就,激发
他们对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
2、默读课文,能给承接关系的小节归纳节意。
3、学会比较基本句与加修饰成份句子的不同,懂得加了修饰成分(形
容词、比喻等)后,能使句子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4、学会本课生字。
理解“通知、码头、驾驶室”等词语。
能写出表示“看”的词语,并积累词语12个。
5、背诵课文第二节。
教学重点:
1.在读懂每一节意思的基础上了解全文是按“码头――海港――大海”三个地点的转移兴写景抒情的。
2.初步认识比喻手法的作用,懂得运用比喻句能使表达更生动形象。
教学难点:
通过多读,体味语言文字,理解作者欢乐、自豪的心情。
教具准备:投影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初读课文,了解大意,理清层次。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你看过大海吗?用一、二句话来说说你眼中的大海。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描写大海的课文《大海的歌》,老师带大家也一起去出海。
板书:14.大海的歌
齐读课题
二、默读课文,自学课文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读通课文
三、检查自学课文情况
1.指名分句读课文
2.出示卡片
①登要读准后鼻音
②装卸指名书空“卸”的左半部
“卸”的反义词是什么么?“装卸”这是一个由一对反义词组成的词语。
③�t望“�t望”是什么意思?再说出几个表示“看”的词语。
④飞溅“飞溅”是指液体向四处弹射出去。
课文指什么飞溅?
四、默读课文,了解大意,理清层次:
1.“我们”分别来到了哪些地方?
板书:码头海港大海
2.课文哪个自然段写我们在码头上看到的景色?在海港里?在大海上?(1-2、3-5)
3.师:这篇写景的文章,我们可以按不同的地点分成三个部分来学习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讲读课文,理解内容,总结全文。
一、复习
1.抽读卡片(课后4(1)中的词语)
2.齐读全文
二、学习课文第1节:
1.默读第1节,回答:我在码头看到了什么?
2.句子比较:
展现在我眼前的是天,云,海和朝阳。
展现在我眼前的是蓝天,白云,碧绿的海和正从东方升起的朝阳。
(第2句抓住了不同景色的颜色特点)
3.你看到这些美丽、壮观的海天景色,会有什么样的心情?
朗读第1节,读出兴奋、激动的心情。
三、学习第二节
1.默读第二节,回答:“我”在海港里看到了什么?
2.齐读书上有关的句子
3.作者为什么把装卸吊车比作密林?
板书:装卸吊车多
巨臂是什么?“数不尽的巨臂上下挥动”说明什么?
板书:吊杆灵活
为什么把海轮比作卫队?
板书:海轮很多
4.比较句子:
①海港两岸装卸吊车很多,吊杆很灵活,海轮也很多。
②海港两岸,钢铁巨人一般的装卸吊车犹如密林,数不尽的巨臂上下挥动;飘着各色旗子的海轮犹如卫队,密密层层地排列在码头两边。
(第2句)运用比喻手法,使句子显得更加生动、形象
5.齐读第2节
师:海港里真是一片繁荣的景色。
四、学习第3~5节
1.师:我们的船出了海港,驶进大海,景色更美了。
默读第3~5节,我在大海上看到了什么?
2.找出哪些词语写出了大海的美丽?
板书:闪烁金光无边无际绿――蓝――墨蓝
师:大海太美了,浪花也唱起了欢乐的歌,我们的心情也很欢乐。
3.还看见了什么?板书:石油钻探船耸立在海天之间。
为什么把石油钻
探船比作一座城堡?
4.看到祖国欣欣向荣的景象,作者发出由衷的赞叹,有激情地读第5节。
五、总结全文
1.文中几次写到大海在唱歌?大海为什么要唱歌?
2.“啊,我仿佛听见大海正唱着一曲新歌”中的“一曲新歌”指的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激动、自豪的心情)
3.齐读全文
板书:
14.大海的歌
码头天、云、海和朝阳
海港装卸吊车多,吊杆灵活,海轮也很多
大海闪烁金光无边无际绿――蓝――墨蓝
石油钻探船耸立在海天之间欢乐、激动、自豪◆
《大海的歌》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套3
教学目标:
1、读懂句子,理解内容,学习作者是怎么观察的。
2、了解作者在海港里,大海中看到的景物各种什么特点,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
3、理解课文中大海两次“唱歌”的含义,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播放大海的声音,听这是什么声音?
2、昨天,我们随着作者去看大海,在出发前老师问一下,同学们还想知道什么?
三、读第二、三节课文,思考作者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1、读后讨论、板书
2、出示句子1
你认为哪些词语用得好?为什么?
作者见到这样的景象心里会怎么想?
你能读好它吗?
3、出示句子2
同上
4、作者的心情是这样的愉快,站在海轮上,听着浪花的声音也觉得大海也在欢唱。
请同学们读第三节
5、请同学们齐读第二、三节,要读出大海唱歌的景象。
四、大家读得真好,让教师也仿佛听到大海在唱着欢乐的歌。
那么大海为什么还要唱一曲新歌呢?请同学们用上面的学法学习课文第四、五节。
1、读课文,思考作者在大海里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划出重点句子,想想哪些词语用得好?为什么?
3、有感情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人小组自学
4、讨论:看到了什么?哪些词语用得好?为什么?
5、出示句子(课后2)
6、看到我国自己生产的石油钻探船,作者心里会怎么想?所以我仿佛听见()
齐读第五节,抒发感情
7、请同学们带着无比自豪的心情来朗读第四、五节
五、作者笔下的大海像一幅画,浪花飞溅的声音像一曲歌,同学们,让我们再一次来感受一下这诗一般的语言吧。
谁愿意把你最喜欢的段落奉献给大家。
六、在新时代,大海的歌又有了新的内容,你能说说吗?
七、你长大后,想为大海谱什么新歌?
1、读懂句子,理解内容,学习作者是怎么观察的。
2、了解作者在海港里,大海中看到的景物各种什么特点,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
3、理解课文中大海两次“唱歌”的含义,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大海的歌》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套4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祖国大海景色的美丽,海港的繁荣景色和我国迅速发展的石油工业,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感情。
2、培养学生质疑问难,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帮助学生理解重要语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指导学生摘抄喜欢的语句,背诵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理解文中比喻句的作用,感受语句的优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一曲新歌”指的是什么。
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布置预习作业:学习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让我们一起看一段录像(大海),说说你看到的,听到的,有什么感受?
2、这哗哗的海浪声就像大海的歌声,快乐的大海在唱些什么好听的歌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24 、大海的歌》(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
二、课堂检测,提出问题。
1、读词语。
(出示:邀装卸荡漾朦胧犹如弥漫城堡旗帜朝阳码头展现驾驶室)
2、读课文给同桌听,边听边用“~~~~”划出描写大海唱歌的句子。
3、汇报
(1)船头飞溅起来的浪花,唱着欢乐的歌。
(2)啊,我仿佛听见大海正在唱一曲新歌。
4、朗读这两句话,针对这两句话提出问题。
大海在唱怎样的歌?大海的歌好听吗?大海真的会唱歌吗?
(学生可能会提的问题:大海是怎么唱歌的?大海为什么要唱歌?"我"
是怎样听见大海唱歌的?为什么前面是“欢乐”的歌,后面是“新歌”?为什么
觉得大海在唱歌呢?)
5、在这么多的问题中,你认为哪些问题可以自己解决,哪些问题需要
一起来研究?
三、独立思考,探究问题。
为什么觉得大海在唱歌呢?请你回到课文中,自己读一读,找出能说明
问题的重点词句。
四、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1、在小组中交流、讨论。
2、在班级中汇报、学习。
(学生汇报,师点拨,分为三部分,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学习。
)
部分一:(出示:我极目�t望:在海平线上弥漫着一层,浅褐色的雾气,朦朦胧胧,像是有一座城堡耸立在海天之间。
他告诉我,那是咱们自己
的石油钻探船。
)
(1)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石油钻探船有什么特点?从哪里看出巨大?)(板书:石油钻探船巨大)
(2)欣赏石油钻探船的样子。
(3)小结:过去开采石油主要在陆地,现在能在水上钻探、开采,技
术新了,反映了祖国建设的新面貌。
(4)作者看到海上有我国自己的石油钻探船,心里有什么感受?
(5)有感情地朗读。
部分二:(出示:只见海港两岸,钢铁巨人一般的装卸吊车犹如密林,
数不尽的巨臂上下挥动;飘着各国旗帜的海轮犹如卫队,密密层层地排列在
码头两边。
)
(1)老师这里也有一句话,你喜欢哪一句?把你喜欢的那一句读给同
桌听。
(出示:只见海港两岸,高大的装卸吊车很多,吊杆很灵活,海轮也很多。
)
为什么你选择这句?用上了那么多的词语,你感受到什么?(随机观察"
吊车"、"海轮"的图片)板书
吊车:多、大、工作繁忙
海轮:多、整齐)
(2)小结:望着那繁忙工作的装卸吊车,望着那来自五湖四海的海轮,"我"似乎看到了祖国欣欣向荣的景象,此时此刻,我的心怎么能不激动,快
乐呢?
(3)有感情地朗读。
部分三:(出示: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蓝天、白云、碧绿的海,正从东方升起的朝阳。
)
(1)这句话美吗?美在哪里?(板书:蓝天、白云、碧海、朝阳)
(2)边听老师读边想象画面,然后出示图片。
(3)小结:看到这样美的景色,作者的心情很高兴,似乎感到大海也在唱欢乐的歌。
(4)有感情地朗读。
3、总结:为什么"我"会觉得大海在唱歌?
完成句式: ( )
大海的歌是一首( )的歌。
(完成板书)
五、拓展延伸,开放问题。
1、同学们,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作者亲眼目睹了祖国欣欣向荣的建设成就,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望着美丽的大海,听着迷人的涛声,仿佛听到大海在尽情歌唱,听,你们还听到谁在唱歌?(课件出示农村的新貌)
2、学生介绍农村的新貌。
板书:
大海的歌
码头--蓝天、白云、碧海、朝阳
欢乐的歌海港--吊车:多、大、繁忙欣欣向荣
新歌海轮:多、整齐赞美
大海--石油钻探船:巨大
《大海的歌》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套5
(课前,黑板上板书:12 大海的歌)
师:同学们,今天咱们继续学习第12课《大海的歌》。
(老师手指黑板
上的课题)请大家通读一下全文,找出哪些自然段分别写了在码头、海港、
海上看到的景象?
生:(读全文,同桌小声议论)
师:哪位同学起来谈谈自己的意见?
生:我觉得第一自然段写的是作者在码头上看到的景象。
第二、三自然
段写的是作者在海港里看到的景象。
第四、五自然段写的是作者在海上看到
的景象。
师:你找对了,说明你读书时进行了认真的思考。
下边,咱们一部分一
部分地进行学习。
师:刚才这位同学已经说了,第一自然段是写作者在码头上看到的景象。
请你读读这段。
请大家思考:这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了什么意思?哪句写
得好?好在哪里?
(老师边说边板书:码头)
〔启发思路,为学生阅读定向,层层深入地读懂一段话。
〕
生:这段共有三句话。
第一句写得到通知。
第二句写向码头走去。
第三
句写在码头上看到的景象。
第三句写得好。
师:请你读读第三句,谈一谈这句为什么写得好。
生:(读第三句)通过这句,作者把码头的早晨写得跟画一样美。
生:码头的早晨有蓝天、白云、碧绿的海,还有刚刚升起的太阳,非常
美丽。
师:是的,码头早晨的景象确实非常美,蓝天、白云、碧绿的海,还有
正从东方升起的朝阳。
这一切构成了多么美丽的一幅图画!如果你看到这样
的美景,心情会怎么样呢?
生:我会很高兴,很愉快。
生:我会被眼前的美景迷住了。
〔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体会文章的感情,理解深刻,体会亲切〕
师:谁能带着高兴愉快的心情读读这句话?
生:读第三句。
师:你读得正确,但感情还差点。
我来把这段读一读,同学们闭上眼睛
想象,看谁能在脑海里浮现出一幅图画来。
师:(范读第一段课文)
生:(闭目静听)
师:下边,我再找个同学读读这段,注意感情。
生:(读第一段,读得声音清脆,较有感情)
〔想象、体会、理解、朗读,进行多种训练〕
师:这位同学读得不错。
同学们,通过分析,我们已经知道这段是由三
句话组成的。
你们看,这三句话的顺序能不能颠倒?为什么?
生:这三句话的顺序不能颠倒。
因为,作者只有接到通知,才能向码头
走去,只有向码头走去,才能看到码头那美丽的景色。
生:不可能先写在码头上看到什么?再回过头来写得到通知向码头走去。
也不可能先写向码头走去,再写得到通知。
如果顺序颠倒了,乱写,就不合
乎情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