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区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东区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语文试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6分)
1. (6分) (2017高一下·南宁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秦汉时期的反腐败
秦朝对官吏的约束是很严的,制定的反腐败专项法律法规包括《为吏之道》等,突出规定了对官吏经管物资财产的法律监督,以杜绝贪污。

若挪用公款,则以盗窃论罪。

如“通一钱者,则黥为城旦”,即行贿受贿达到一个铜钱,就要受到脸上刺字并服苦役的刑罚。

《秦简·法律答问》中还规定:令曰勿为而为之,是谓“犯令”;令曰为之,弗为,是谓“废令”。

即法律不允许做却做了或法律要求做而不做的,均属违法犯罪行为,该受惩罚。

这成了后代历朝的反腐立法的榜样。

秦朝的国家政权机关设三大部门。

行政机构的首长是丞相,军事机构的首长是太尉,监察机构的首长是御史大夫。

御史大夫位列“三公”,成为制约其他两公的有力工具,负责统率监察官员对所有政府机关及其官员的违法行为进行纠举弹劾,百官畏之。

监察官员被称为“风霜之吏”。

监察机构的一般官员为御史,一部分在朝廷内负责日常的监察工作,另一部分常驻地方郡一级政府,实施对地方的监察,因而又称监御史、监察史。

常驻地方的监御史地位也相当高,他们常与郡守、郡尉一起,并称“守、尉、监”。

为了防止任用官吏上的徇私舞弊行为,秦朝还规定“任人而所任不善者,各以其罪罪之”,即被推荐和任命的官吏犯罪,推荐和任命者须连坐,也即“保任连坐”罪。

这一做法,历代封建王朝均有沿用。

汉代完善了对官吏的考核,逐渐形成了以《上计律》《考功课吏法》为核心的考绩制度,希望通过强化官吏的考核来建设一支清正廉洁务实的官吏队伍。

汉律规定“吏坐受赇枉法,皆弃市”,且子孙三世“皆禁锢不得为吏”。

西汉武帝颁布的《刺史六条问事》正式把“阿附豪强,通行货赂”列为监察的重要内容,以后历代相沿不绝。

现在大家比较熟知的官员回避制度,就是初创于汉代。

当时实行“三互法”,其内容规定:本地人不得为本地长官,婚姻之家不得相互监临,有血缘关系或婚姻亲属关系的人,不得在同一部门或地区为官。

后历代沿用并不断发展。

同时,职务连坐始于商鞅变法时期,到了汉武帝时归纳为“见知故纵之法”,即对国家官吏实行连坐,上对下、下对上均承担连坐责任,实行责任追究。

如果对自己的上级或下级官吏的违法乱政行为知而不举则坐以同罪。

汉朝的监察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汉武帝时,把全国分成了13个监察部,每部各监若干郡国,中央设13名刺史为监察官,各负责一部的监察事务,很好地发挥了监察御史的作用,强化了监察工作。

我国最早的举报箱,是西汉赵广汉发明的。

汉宣帝时,赵广汉出任颍川太守,令手下人制成可入不可出的器具,“受吏民投书”。

其后,
这一制度得到了推广运用。

(选自《历数中国古代反腐败措施》,有删改)
(1)
下列关于秦朝反腐败措施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秦朝对官吏的约束很严格,专门制定了反腐败的相关法律法规,尤其重视对官员贪腐行为的处罚。

B . 秦朝将监察部门设为国家三大政权机关之一,并将掌管监察机构的御史大夫的地位与掌管行政的丞相、掌管军事的太尉并列,显示了对监察工作的高度重视。

C . 秦朝建立了中央和地方两级监察体系。

常驻地方郡一级政府的御史又称监御史或监察史,地位次于郡守、郡尉。

D . 秦朝的“保任连坐”规定“任人而所任不善者,各以其罪罪之”,即官员犯罪,其保举者或任用者也必须承担相应的罪责。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以《上计律》《考功课吏法》为核心的考绩制度,体现了汉代统治阶层希望通过强化官吏考核来达到促进官员守法、建设清正廉洁务实的官吏队伍的目的。

B . 汉代对受贿这种枉法行为的处罚十分严厉,除了犯罪官员要“弃市”,还要取消其子孙三代的为官资格。

C . “三互法”是汉代官员回避制度。

“三互法”从地域、婚姻、血缘等关系上,规定了官员任职时应当回避的因素,以防患未然。

D . 汉武帝完善了汉代监察制度,他对全国进行分部监察,颁布了《刺史六条问事》,建立了举报箱制度。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秦朝的监察官员被百官称为“风霜之吏”,可见他们对政府机关及其官员的违法行为进行纠举弹劾,确实起到了震慑作用。

B . 秦朝的“保任连坐”与汉朝的“见知故纵之法”在立法目的上是有区别的,前者是为了防止官员任用上的
腐败行为,后者是为了避免上下级官员之间相互推卸责任,不作为。

C . 秦汉时期的许多反腐败措施具有开创性,既对当时的反腐败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也为后世的反腐败提供了借鉴。

D . 曾被李克强总理怒批的一些官员“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的不作为行为,在秦朝属于犯罪行为,是会受到惩罚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 (共3题;共24分)
2. (11分) (2015高二上·河南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小题。

罗洪先,字迭夫,吉水人。

父循,进士。

历兵部武选郎中。

会考选武职,有指挥二十余人素出刘瑾门,循罢其管事。

瑾怒骂尚书王敞,敞惧,归邵趣易奏。

循故迟之,数日瑾败,敞乃谢循。

循历知镇江、淮安二府,徐州兵备副使,成有声。

洪先幼慕罗伦为人。

年十五,读王守仁《传习录》,好之,欲往受业,循不可而止。

乃师事同邑李中,传其学。

嘉靖八年,举进士第一,授修撰,即请告归。

外舅太仆卿曾直喜日:“幸吾婿成大名。

”洪先日:“儒者事业有大于此者。

此三年一人,安足喜也?”洪先事亲孝。

父每肃客,洪先冠带行酒、拂席、授几甚恭。

居二年,诏劾请告逾期者,乃赴官。

寻遭父丧,苫堆蔬食,不入室者三年。

继遭母忧,亦如之。

十八年,简宫僚,召拜春坊左赞善。

明年冬,与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疏请来岁朝正后,皇太子出御文华殿,受群臣朝贺。

时帝数称疾不视朝,讳言储贰临朝事,见洪先等疏,大怒日:“是料朕必不起也。

”降手诏百余言切责之,遂除三人名。

洪先归,益寻求守仁学。

甘淡泊,炼寒暑,跃马挽强,考图观史,自天文、地志、礼乐、典章、河渠、边塞、战阵攻守,下逮阴阳、算数,扉不精究。

至人才、吏事、国计、民情,悉如意谘访。

日:“苟当其任,皆吾事也。

”邑田赋多宿弊,请所司均之,所司即以属。

洪先精一心体察,弊顿除。

岁饥,移书郡邑,得粟数十石,率友人躬振给。

流寇入吉安,主者失措,为画策战守,寇引去。

素与顺之友善,顺之应召,被挽之出,严嵩以同乡故,拟假边才起用,皆力辞。

初,告归,过仪真,同年生主事项乔为分司。

有富人生死,行万金求为地,洪先拒不听。

乔微讽之,厉声日:“君不闻志士不忘在沟壑耶,”江涨,坏其室,巡抚马森欲为营之,固辞不可。

隆庆初卒,赠光禄少卿,谥文庄。

(节选自《明史·罗洪先传》)
(1)
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乃师事同邑李中,传其学传:学习。

B . 父每肃客肃:庄重。

C . 十八年,简宫僚简:选拔。

D . 率友人躬振给振:通“赈”,救济。

(2)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王守仁是明代著名思想家,精通儒、释、道三教,并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

罗洪先涉猎广泛且精心研究正是对王守仁为学的继承和学习。

B . “进士”指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殿试的人。

明清科举考试分三级进行,其中殿试一般每三年进行一次,文中“三年一人”即可印证。

C . 守丧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是一种孝顺的行为,明清时期官员的父母死去,官员必须停职守制,守丧期一般为三年,“苫块蔬食,不入室者三年”即守丧之礼。

D . 文中多有表示官员授职升迁的词,如“授修撰”中的“授”,“召拜春坊左赞善”中的“拜”,“除三人名”中的“除”等,就是表示授予官职的。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罗洪先志向远大。

他幼年仰慕罗伦的为人,后又想拜王守仁为师,因父亲没有同意才罢休;他认为考中进士并不值得炫耀,认为儒学之士的事业应该更大。

B . 罗洪先范言敢谏。

皇帝常常称病不上朝,罗洪先与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在皇帝非常忌讳太子临朝时,依然敢于上疏请求皇帝让位,让太子接受群臣朝贺。

C . 罗洪先心忧国民。

他留心察访人才、吏事、国计、民情,发现田赋弊端,请求均衡处理并使积弊消除;流寇侵入吉安,他献策战守并使盗贼退兵离去。

D . 罗洪先正直淡泊。

他拒不同意犯罪富人拿钱请求免死的行为;因江水上涨,屋子被毁,他坚决推辞巡抚马森为其营造房屋的好意。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敞惧,归部趣易奏。

循故迟之,数日谨败,敞乃谢循。

②顺之应召,欲挽之出,严嵩以同乡故,拟假边才起用,皆力辞。

3. (7分) (2019高二下·揭东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苏子瞻哀辞
张舜民①
石与人俱贬,人亡石尚存。

却怜坚重质,不减浪花痕。

满酌中山酒,重添丈八盆②。

公兮不归北,万里一招魂。

【注释】①张舜民:北宋文学家,和苏轼感情深厚。

苏轼知定州期间得墨石,作大盆盛之,数水其上,名其室为雪浪斋。

后来苏轼被贬岭南,到宋徽宗时,作者知定州,重新修葺雪浪斋,而此时得知苏轼病逝,于是写了这首哀辞。

②丈八盆:指苏轼用来盛放墨石的盆。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首联下句是说,苏轼虽然已经去世,但“石尚存”,足以让作者感到一丝欣慰。

B . “重添丈八盆”体现了作者对苏轼遗物的珍重,表达了作者对苏轼的思念之情。

C . 尾联直抒胸臆,情真意切,苏轼病逝,作者只能在万里之外的定州为其招魂。

D . 这篇悼念性的哀辞用诗歌形式写成,全诗只写遗物、遗事,平平叙来,感情真挚。

(2)结合全诗内容,谈谈作者写“却怜坚重质,不减浪花痕”两句的用意。

4. (6分) (2016高二下·大连期中)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诗人杜牧痛感晚唐统治阶层的腐败奢靡,撰写了许多诗文,其中“________ ,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________ ,隔江犹唱《后庭花》”(《泊秦淮》)等文句都抒发了作者内心的忧虑和愤慨,体现了其忧国情怀。

②庄子在《逍遥游》中说“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并且用“________ ,________”两个实例对“小年”进行了形象化的解释。

③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________ ,________”开篇两句,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描写潼关地势险峻,引发作者对历史的慨叹。

三、阅读下面文学类文本 (共1题;共18分)
5. (18分) (2016高三上·巴彦淖尔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一碗羊肉汤
(金光)
就在县里准备树立脱贫致富的典型时,长岭乡建起了一个大牧场。

刘乡长说,这个大牧场完全采用孟加拉式的养殖办法,从新疆、内蒙古和西藏各地购进优质绵羊2000只。

虽然乡里在农发行贷了100万元的款,但望着潮水般的羊群,大家心里很踏实:这钱不出两年就可赚回来。

县委张书记亲自到牧场察看,拍着刘乡长的肩膀说:“不错不错,因地制宜,这才是真正的脱贫项目。

”回到县城,张书记当即打电话召集开会,谈了到长岭乡察看天然牧场的感受,他要求从县委班子开始,轮流到长岭乡牧场去参观。

县委办的同志不敢怠慢,连夜排出参观者的顺序:从6月8日起,当天是常委班子成员,9日是县政府领导,10日扶贫办,11日县委办,12日县委组织部……一直排到了第二年的3月19日,把县直各单位、各乡镇、村组都排上了,要求所有参观单位要认真学习长岭乡的经验,学习他们敢想敢干的工作思路,结合实际提出自己乡、村的脱贫办法,力争在两年之内摘掉全国贫困县的帽子。

接到县委办的通知,刘乡长说,这次县里对长岭乡牧场如此重视,要把长岭乡树为脱贫致富的典型,我们一定不辜负上级的期望,一要把牧场建设得更好,二要搞好接待工作,给参观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乡政府办的同志冷不丁地提出一个问题:一天要接待二十多个人,生活咋安排?这一下难住了刘乡长,牧场远在离乡政府二十多公里的荒山上,参观的人在乡里吃饭不合适,到山上又没有好东西招待,怎么办?刘乡长忽然闪出一个念头。

他说:“我说个办法,人家领导来参观牧场,这牧场就是养羊,咱们这里啥都缺就是不缺羊,明天领导们来,我们在山上垒两口大铁锅,拣两只大肥羊宰杀,在山上熬两锅羊肉汤,经济又实惠。

”大伙一听,不禁拍手叫绝。

第二天县委的小车一字型排开,足有二十多辆停在了离长岭牧场五六里的山下路旁,领导们一路风尘来到牧场,大家看到荒岭上建成如此规模的牧场,无不称赞。

中午12点,每人一大碗鲜羊肉汤配上两个脆香的烧饼,更让领导们赞不绝口。

县委张书记端着羊肉汤喝了一口说:“香,这比吃几百几千块的宴席有滋味多了,你们勤俭节约的精神更值得发扬。

”张书记号召,今后无论谁来牧场参观,都只准喝羊肉汤,不准吃酒宴。

第一批来了,第二批来了,一批又一批的参观者都对长岭乡牧场特别是那碗羊肉汤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转眼到了第二年的春天,市扶贫办的领导得知长岭牧场的事,决定到牧场看看。

这下可慌了刘乡长,他打电话与县委张书记商量了好长时间,询问接待的事宜,张书记最后在电话中毫不犹豫地指示:仍然用羊肉汤招待。

市领导来了,他们转圈看了看牧场后表示满意,就是不见大羊群,便问羊呢?刘乡长心慌慌的,说正在联系贷款购买。

现在资金是个大问题,希望市里能给扶持点。

中午他们端起羊肉汤时,一位老领导提了个问题:这羊肉是从山下买的,还是在山上杀的?刘乡长忙回话:“这是咱牧场的羊,现宰现熬,鲜得很,鲜得很!”这位领导盯着碗里羊肉和漂在汤里厚厚的一层油,皱起眉头问:“一天能宰几只?”刘乡长忙竖起两根手指:“两只,两只!”领导没有再说话,放下羊肉汤就走了。

刘乡长等着市扶贫办的答复,但眼看牧场的优质绵羊宰完了,还不见上面的精神。

于是他沉不住气了,去找县委张书记。

张书记正在低着头看一份《内参》,一行醒目的标题在张书记和刘乡长眼前晃着:《参观者一年吃掉一个牧场》。

张书记沮丧地说:“刚才市里来了电话……牧场暂时关闭。


(选自《最好的小小说》)
(1)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 这篇小说描写了长岭乡建牧场,由脱贫致富典型,发展为接待参观者,牧场羊快被吃完的过程,故事情节曲折新奇,小说结尾出人意料。

B . 作者运用各种艺术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特别是运用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细节描写、环境描写等手法,准确巧妙,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C . 小说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细节表现人物内心的情感,市扶贫办领导对刘乡长他们的做法不满,就是通过老领导表情的细微变化表现出来的。

D . 这篇小说运用典雅凝练,风趣幽默的语言,反映了农村脱贫致富深层的问题,具有较强的讽刺意味,艺术感染力强,能引起读者的深思。

E . 第三自然段描写县委办工作人员安排各级领导参观的日程表,突出了长岭乡接待任务的密集繁重,也为后面情节的发展作了很好的铺垫。

(2)
小说后半部分引用了《内参》的报道,作者这样写对情节安排有什么作用?
(3)
小说中刘乡长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4)
从牧场关闭原因的角度,谈谈你对小说主旨的理解。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共1题;共18分)
6. (18分)(2016·嘉峪关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天殷嘱我重斯文
——记“两弹”元勋彭桓武
1915年10月6日,彭桓武出生于吉林长春。

16岁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

1935年作为“清华四杰”之一毕业后,考入清华大学研究生院,跟随周培源教授进行相对论研究。

1938年,彭桓武留学英国爱丁堡大学理论物理系,师从马克斯·玻恩,后与波动力学创始人薛定谔一起做研究,在固体理论、介子物理和量子场论等前沿研究领域做了一系列开创性工作,先后获得哲学博士和科学博士学位。

1945年,他与玻恩等合作进行场论方面的研究,共同获得爱丁堡皇家学会的麦克杜格尔—布里斯班奖。

1947年底,彭桓武回到祖国。

先后执教于云南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

1950年,他参与组建了我国第一个核科学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先后担任理论物理组组长、副所长,积极开展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为我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开创性、奠基性的贡献。

曾有记者问彭桓武,当年在国外已大有成就,为什么还要回到千疮百孔的中国?他气愤地说:“你这个问题的提法不对!你应该说为什么不回国。

回国不需要理由,不回国才需要理由!”他还作诗言道:“世乱驱人全气节,天殷嘱我重斯文。


1961年初,全国抽调了一批杰出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到北京第九研究所,后被公认为核武器研制“三根台柱”的彭桓武、王淦昌、郭永怀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彭桓武作为主管理论部的副所长,组织领导并亲自参与理论研究,加速了原子弹、氢弹理论突破的进程。

他大力倡导“粗估”法则,引导大家抓主要矛盾,化繁为简,缩短研究周期。

这一法则成为当年理论部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对突破原子弹原理的“九次计算”攻关,起到了重要作用,使原子弹设计工作得以全面展开。

通过大量计算和系列理论研究,攻克一道道难关,我国终于掌握了原子弹爆炸过程的基本规律,于1963年完成了原子弹装置初步物理设计方案。

彭桓武随即迅速组织力量向突破氢弹理论转移。

在他的领导下,重视基础理论研究、发扬学术民主和协同攻关等原子弹突破的成功经验,也成为突破氢弹原理的利器。

彭桓武指挥,邓稼先挂帅,
周光召、于敏、黄祖洽分头带领科研人员进行多路探索,从氢弹原理、材料、结构等全面展开研究。

十余年后,“原子弹氢弹设计原理中的物理力学数学理论问题”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彭桓武作为该项目排名第一的获奖者,被公认为最有资格接受本奖项唯一的一枚金质奖章。

但他坚决谢绝:“这是集体的功勋,不应由我一人独享。

”提议奖章由九所集体保存,并提笔写下:“集体集体集集体,日新日新日日新。


彭桓武专心致志地探索自然界的奥秘,从早期在量子力学、介子场论等领域的研究到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再到后来开展交叉学科、凝聚态物理、生物物理和理论化学物理等研究,毕生不懈地求索创新。

1995年在“何梁何利基金科技成就奖”颁奖会上,80岁高龄的彭桓武检讨自己“不够艰苦勤奋”,并保证“获奖后继续在国内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至少三年”。

他说到做到,生病住院也不停歇。

2005年,90岁高龄的他亲自作学术报告,讲述研究相对论的最新成果。

他写诗自勉:“愿宁静而致远,求深新以升腾。

惟童心不泯,耄耋期颐,总似年轻。


功成事毕,彭桓武总是悄然隐退,奖掖后辈,只做“铺路石”,不做“绊脚砖”。

“两弹”突破后,他于1972年回到中科院,继续理论研究工作。

1978年,他担任第一届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当该所刚步入正轨,便递上辞呈把机会留给更年轻的同志。

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技成就奖”的100万元港币奖金,他自认为“没用处”,于是建立了一个“彭公纪念赠款”,每年将钱分赠给当年一起为“两弹”事业奋斗的同事或其亲属,在1996年至2004年的9年间先后赠给35人,直到全部赠完。

他的学生、曾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九所所长和中国科学院院长的周光召说:“随着时代的转移和国家的需要,彭桓武不断地开辟新的研究方向,带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

我国理论物理工作者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作出的贡献,在科学发展上的成就,无不与彭桓武教授的努力密切相关。


2007年2月28日,彭桓武孑然一身低调走完了他辉煌的一生。

(选自《光明日报》)
(1)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 彭桓武在英国师从马克斯·波恩、薛定谔等人,在他们的指导下研究固体理论、介子物理和量子论场,取得了好成绩,获得了博士学位。

B . 彭桓武是杰出的科学家,也颇有文学修养,他能诗善对,从“天殷嘱我重斯文”“日新日新日日新”等句
子看,他有着深厚的语言功底。

C . 成为核武器研制“三根台柱”后,彭桓武和王淦昌、郭永怀一样被调到了北京第九研究所,担任副所长,主管理论部,参与理论研究。

D . “该所刚步入正轨,便递上辞呈把机会留给更年轻的同志”,这突出地表现了彭桓武对年轻人的爱护,实践了他只做“铺路石”的说法。

E . 本文大多数段落都写有具体年份,表明这是依据时间顺序对彭桓武进行记述,这使彭桓武一生经历明晰可见,其思想、其贡献一目了然。

(2)
彭桓武在我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发展上有哪些重大贡献?请简要概括。

(3)
文章末尾部分引用了周光召的话,有什么作用?
(4)
彭桓武身上有哪些可贵的精神品质?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五、语言文字运用 (共5题;共14分)
7. (2分) (2017高一下·贺州期末)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老张今年65岁,短小精悍,思维敏捷,干起活来一点也不比年轻人差。

②国家为互联网金融正名,但互联网金融业还没到弹冠相庆的时候,对于互联网金融行业来说,市场成熟了,竞争也会随之而来,面临的各种挑战还在后头。

③为了掩盖自己的犯罪事实,在庭审过程中,这位犯罪嫌疑人故作镇静,面不改色,一口咬定自己睡着了,什么也不知道。

④盛夏时节,位于张掖市扁堵口风景区的万亩油菜花竞相开放,田野变成一片金色的花海,大批游客如影随形,前来赏花拍照。

③而面对盘根错节的贪腐案件,调查组办案人贝抱持坚定地信念,纵使拔出萝卜带出泥也绝不投鼠忌器,看了佛面看僧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