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市高三语文4月模拟考试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焦作市高三语文4月模拟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
1. (6分) (2019高三上·长春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世说新语》是一部“诗性之书”。

此书通篇体现了和谐与包容,有一种海纳百川的大气度、大风流,作者的目光是别有赏会的那种,但凡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主体创造性以及自我超越性,作者无不报以同情的理解,予以真心的欣赏和传神的描绘,这使得无论何时何地的读者,只要开始阅读这本书,总会产生一种的亲切感,进而走进一个的史诗性画卷。

它又犹如一部“沙之书”,洋溢着一种独特气息。

从整体上看,它的结构是一种既以时序为经、人物为纬,又以三十六门叙事单元为纲、具体事件为目的双重“网状结构”。

这样就使文本形成了一个无论是在历史维度还是在文学维度都遥相呼应、气脉贯通的“张力场”。

每则故事基本都有一个中心人物,作者的意图,大概可能是想一个具体人物中心,组成一条相对独立的“故事链”,以此呈现人物的音容笑貌的目的。

条目与条目之间,,既留下了大量的“空白”,又可独立欣赏。

对此有人,()未尝没有受其影响。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项是()
A . 作者的意图,大概是想围绕一个具体人物为中心,组成一条相对独立的“故事链”,以此呈现人物的音容笑貌。

B . 作者的意图,大概是想以一个具体人物为中心,组成一条相对独立的“故事链”,以此呈现人物的音容笑貌。

C . 作者的意图,大概可能是想以一个具体人物为中心,组成一条相对独立的“故事链”,以此呈现人物的音容笑貌。

D . 作者的意图,大概是想以一个具体人物为中心,组成一条相对独立的“故事链”,以此呈现人物的音容笑貌的目的。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后世小说如《水浒传》《儒林外史》的布局结构“虽云长篇,颇同短制”
B . 但后世小说如《水浒传》《儒林外史》“虽云长篇,颇同短制”的布局结构
C . 后世小说如《水浒传》《儒林外史》“虽云长篇,颇同短制”的布局结构
D . 但后世以“虽云长篇,颇同短制”布局结构的小说《水浒传》《儒林外史》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 近在咫尺波诡云谲藕断丝连不以为意
B . 咫尺天涯波诡云谲拖泥带水不以为然
C . 咫尺天涯波澜壮阔拖泥带水不以为意
D . 近在咫尺波澜壮阔藕断丝连不以为然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
2. (6分) (2020高三上·哈尔滨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城市不应当只是功能性的,其美学特征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中这样描述佛罗伦萨:“无论是由于悠久的历史还是自身的体验,人们对这种清晰独特的形态渐渐产生了强烈的依恋,每一处景象都清晰可辨,引起人们潮水般的联想。

”同理,城市的形态应当表达一种清晰独特的意象,而这正是当代我国绝大多数在功能主义理念下产生的城市的普遍不足之处。

产生于人居生活和特定自然条件长期磨合的传统城市,大到格局,小到建筑风格及构造技术,往往都具有鲜明的一致性与特殊性,具有鲜明的空间特色。

在漫长岁月的点滴积淀中,它更蕴含了生活于其中的人们的深厚集体记忆,并成为特定人群文化传统的锚系之地,这样的城市空间是人们归属感和认同感的重要源泉。

而现代社会中由大规模资本主导的快速度、标准化的城市空间建设,则往往忽视城市特定的自然及人文条件,从而破坏了城市的独特意象,也破坏了基于此的市民与城市的心理联系。

城市的公共空间在根本上塑造着绝大多数市民共识的城市意象,而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城市遗产则不仅加强了市民日常生活与城市历史环境的联系,而且是城市空间的历史意象营造的唯一途径。

可以通过这些特色鲜明、认同感强的空间要素的合理组织,建立起清晰独特的城市意象。

这样的城市空间可以使市民在其日常使用中建立与传统文化的联系,有利于城市社会的良性发展。

我国当前的城市历史保护方式,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历史城市的整体保护,另一种则是城市遗产的局部保护。

前一种方式以丽江、平遥等为代表,大规模的现代建设避开老城进行,老城得以基本完整地保存了从城市到建筑
的大部分历史遗存,历史上形成的城市空间独特意象得以完整地延续。

但在我国大部分城市中,由于现代以来对保护的不重视,以及城市空间复杂而剧烈的现代化转型,城市遗产大多被毁坏,只能“亡羊补牢”式地选择了后一种局部保护的办法。

城市空间的历史延续性并不是整体式保护的城市的专利,在大多数城市中同样需要被市民感知,即“城市遗产的公共空间化”可使得城市遗产成为城市公共意象的载体。

但事情应当不止于此,城市的整体意象需要系统性的建构,要表达城市空间整体的特色和历史意蕴,还需要系统地组织这些意象载体,让城市显现出整体层面的历史特征。

城市历史系统性保护的目标,不是要恢复和因袭历史的风貌——这样既不可能也无意义——而是要重建和表达城市空间发展的历史逻辑,改变城市中现实与历史断裂对立的状况,让它们成为延续的一体。

今天的城市空间发展不应排斥适应现代功能要求而发生的变化,而应该让当代的发展与城市的历史以统一的逻辑成为一个整体。

就如美国波士顿前市长托马斯·梅尼诺所说:“一个城市的未来,是它的过去合乎逻辑的延伸。

”强调系统化的城市历史保护,目标就是要重建这种空间历史逻辑的延续,让城市的历史对生活其中的市民来说真实可读,而不是仅存在于文献中。

只有在当代日常生活中建立起与城市历史空间的真实联系,城市历史乃至传统文化的传承才是可能的。

(摘编自沈旸《城市遗产的当代转型与公共空间化》)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城市建设不应秉持功能主义理念而只强调城市的功能性,从而忽视城市的美学特征。

B . 现代城市空间建设忽视了城市特定的自然及人文条件,破坏了城市的独特意象和市民与城市的心理联系。

C . 传统城市鲜明独特的空间关联着人们的集体记忆、特定文化传统和人们的归属认同感。

D . 系统地保护城市历史是为了改变城市中现实与历史断裂对立的状况,重建城市空间发展的历史逻辑。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第一段引用凯文·林奇的话是为了论证城市美学特征的意义和城市应有清晰独特的意象。

B . 文章采用递进结构,第二段论述了城市意象的意义,第三段论述了塑造城市独特意象的具体措施。

C . 文章是基于城市建设中忽视城市特定自然及人文条件、城市独特意象遭到破坏等现状而写的。

D . 文章列举我国当前城市历史保护的方式,分析城市遗产遭到破坏的现状,增强了文章的现实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 城市空间中有了城市遗产,就可以使市民与传统文化建立联系,使城市实现良性发展。

B . 现代以来我国大部分城市选择城市遗产局部保护的原因是不重视保护,导致城市遗产毁坏严重。

C . 一个城市的未来是它的过去合乎逻辑的延伸,对城市发展来说,延续其历史逻辑是最为重要的。

D . 要传承城市历史与传统文化,必须在市民的日常生活中建立起与历史空间的真实联系。

3. (9分)(2017·泉州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我实际上是个宅男
回声报:您是个低调的人,我们希望了解您是什么样的人,您的童年是怎样的,您来自哪里?
任正非(以下简称“任”):我认为自己从来都很乐观,无论身处什么样的环境,我都很快乐,因为我不能选择自己的处境。

包括小时候很贫穷,我也认为自己很快乐,因为当时我也不知道别人的富裕是什么样的。

直到40多岁以后,我才知道有那么好吃的法国菜。

我小时候生长在贵州的一个少数民族边缘小镇(镇宁县),虽然我父母他们没有给我们宽松的物质生活条件,但在我们的教育上付出非常大。

费加罗:华为公司的名字是您建立初就起的,还是后来起的?华为是中国繁荣的意思?任:我们当初注册公司时,起不出名字来,看着墙上“中华有为”标语响亮就拿来起名字了,有极大的随意性。

华为这个名字应该是起得不好。

因为“华为”的发音是闭口音,不响亮。

所以十几年来我们内部一直在争议要不要改掉华为这个名字,大家认为后面这个字应该是开口音,叫得响亮。

最近我们确定华为这个名字不改了。

我们要教一下外国人怎么发音,这个名字,不要老发成“夏威夷”。

世界报:为什么你只有1.4%的股份,而不是更多,以便更好地把握企业的经营?
任:为什么要持有更多的股份?能不能解释一下?难道我要一辈子承担企业的经营责任吗?迟早一天我会得老年痴呆的。

总有后面的人比我们优秀,就让他们去管好了。

费加罗:您想怎样把您的股份传给子女?
任:我太太的观念是把儿女培养成有能力的人。

我赞同她的观点。

我太太为了教育孩子,一生就是做家庭妇女。

因为我孩子总体教育是成功的,所以我从来没有考虑过财产怎么分配的问题。

新工业:您刚才说华为现在处在转型时期,你们在国外有很成功的发展,很多研发力量在国外。

您觉得在哪些方面的欠缺,还不具备成为一个真正的国际化公司?
任:转型是一个慢慢的过程,我们还在逐步国际化的过程中,我们也不知道什么是最好的国际化模式。

所以我
们在慢慢地寻找真正的国际化。

我们也不怕别人说我们什么不好。

关键的问题是我们是不是真正的不好。

如果我们真正没有什么问题,不在乎别人是不是说我们不好。

因此我们是经得起考验的,我们要保持自己真正的好。

观点报:您刚才提到您年轻时是从书里了解世界的,都有哪些书?
任:看了哪些书我确实是不能回答出来。

我实际上是个宅男,我没有其他的生活爱好,下班就回家,不是读书就是看电视,看纪录片,看网络。

我阅读速度非常快,书读得很多,不知哪本书影响了我,哪件事影响了我,思想是怎么生成的。

我脑袋里产生的想法我也找不到源头在哪。

世界报:您一生为人低调,媒体见得不多,为什么今天您这样做了?而且选择在法国?任:我一贯不是一个低调的人,否则不可能鼓动十几万华为人。

在家我平时都和小孩一起疯。

家里读书的小孩经常和我聊天,我很乐意夸夸其谈。

我并不是像外面媒体描述的低调的人。

我很重视中欧关系的解决,华为和欧盟关系的解决。

我在英国、很多国家都会见过媒体。

法国代表处老是叫苦,说你不出来见媒体我们不好做工作。

我就说,有空我们就见见。

法国是个浪漫的国家,为什么不只看我的主流,忽略细节,一起浪漫呢?
(摘编自《任正非接受法媒采访:我实际上是个宅男》)
相关链接:记者:当下全球经济不景气,华为却逆风飞扬。

华为成功的基因和秘诀是什么?任正非:华为坚定不移28年只对准通信领域这个“城墙口”冲锋。

我们成长起来后,坚持只做一件事,在一个方面做大。

记者:美国硅谷是世界高科技的高地,中国创新的希望何在?
任正非:“板凳要坐十年冷”,理论基础的板凳可能要坐更长的时间。

我们搞科研,人比设备重要。

(摘编自新华网《新华社记者对话任正非:八个问题读懂华为》)
(1)下列对华为公司成长的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任正非认为华为公司的未来会有比自己更好的管理者,他自己可以随时让贤给下一任。

B . 虽然华为的命名具有较强的随意性,但由于华为影响力渐强,公司确定不再考虑改名。

C . 华为之所以有今天的发展,很大程度是因为华为在通信领域的专注和对理论基础的创新。

D . 华为公司尚未找到一条适合自己发展国际化道路,所以公司转型过程将持续较长时间。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 无论是任正非的父母、妻子还是任正非本人都认为留给子女良好的教育比金钱更重要。

B . 有法媒认为,任正非在华为公司持有的股份数量明显不足,难以掌控公司的良好运营。

C . 为了推动华为走向世界,任正非注意安排与国际媒体的交流,但还是引起一些外媒误解。

D . 从材料可知,任正非是个乐观偏执、脚踏实地、富有危机感、睿智又不失风趣的企业家。

E . 从材料可知,法国媒体对任正非的生活经历、股权处置、高调访法及公司治理充满好奇。

(3)任正非说“我实际上是个宅男”,又说“我一贯不是一个低调的人”,二者是否矛盾?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4. (12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移栽
游睿
办公室里放着一盆盆栽,植株矮小,模样普通,常大年却异常珍惜,天天施肥浇水,一有空还端着这株植物仔细欣赏。

但盆中的植物似乎并不领情,耷拉着枝叶一副有气没力的样子,宛若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

常大年为此忧心忡忡,特意到农业局去请教植物专家老严。

老严一看这植物,当即说这么个破玩意儿你扔了算了。

常大年说,怎么能扔?这盆盆栽意义重大。

我来找你,就是要救活它。

到底有什么意义,说了我就给你支招。

老严说。

常大年看着盆栽,叹了口气,就给老严讲起了它的来历。

两年前,常大年到山区采访。

那里海拔较高,土地贫瘠,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

途中,常大年遇到了小光。

当时小光读小学四年级,非常懂事,除了读书,还要照顾生病的爷爷奶奶。

可从出生以来小光一直没见过自己的父母。

常大年问小光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小光说就是希望您能让爸爸妈妈和我一起过一次年。

常大年被感动了,专门策划了一期节目,千方百计让他们一家人相聚。

当看到这家人阔别10年后温馨相聚的场面,常大年再次被感动了,于是在他的努力下,小光的父母在家乡镇上找了一份不错的工作,这一家人从此不用再分开。

常大年离开那里时,小光一家人都来送他。

常大年问小光,你高兴么?小光点着头说高兴。

后来小光的爸爸非要送常大年一些土特产,常大年拒绝了,自己却挑了一株山上的植物,就是现在这盆盆栽。

常大年说,每次看到这株植物,都能让我倍感荣耀。

你说,这株植物意义重大不?
老严说,重大,相当重大。

不过,你要真心救这株植物,最好的办法就是在盆子里装上它生长地的土。

常大年说,不就是原来的土壤么,这有何难?
常大年立即带着这盆盆栽直奔山区,找到了当初给小光父母提供工作的工厂。

但厂区负责人告诉常大年,小光父母已离开了工厂。

又出去打工了吗?常大年无不担忧地问。

那倒没有,好像他们开了个小超市,就在学校旁边。

常大年顿时舒了口气,连忙驱车到镇上的学校门口的小超市。

小光的妈妈连忙热情地招待常大年坐。

常大年连忙说不客气,你们都还好吧?
都好着呢!小光妈说,不少好心人帮助我们,包括这个超市,也是好心人帮忙才开的。

现在我们才意识到,孩子的未来多么重要,真得谢谢您。

常大年说,你们能这样看待孩子,我真的很欣慰。

小光妈说,我和他爸就是读书太少了,只能出去打工,可孩子不能再走我们一样的路。

只是这孩子不懂事,成绩也不咋样,很伤脑筋。

常大年说,孩子小,不着急。

对了,小光他人呢?
小光妈抬头看了看墙上的钟说,他爸陪他去补习班了,这个点应该快回来了。

补习班?常大年当即一愣。

我们这么多年没管他,他基础太差,马上读初中了,不补怎么能跟上?
恰在这时,常大年看见小光耷拉着脑袋和他爸爸一前一后走了过来。

两年不见,小光已经长成半大小伙子了,高高的个子,反倒让他爸爸显得矮小了许多。

小光,常大年喊了声。

小光抬起头,眯了一下眼睛。

小光爸爸瞪了他一眼说,叫人啊。

小光才喊了一声常叔叔。

常大年心里一颤,但脸上还是热情地笑了。

常大年端出自己的盆栽说,你还记得这个吗?小光,今天常叔叔可是找你帮忙来了。

小光瞥了一眼盆栽说,要我帮忙可以,不过你得答应我一个条件。

什么条件?常大年有些意外。

小光又看了一眼他爸爸,趁他不注意才把常大年拉到了一边小声说,你走的时候我搭个顺风车呗。

我想去城里打工!越远越好!
小光话音未落,常大年手中的盆栽却哐当一声落到地上,顿时粉碎。

(选自2016年第10期《小说月刊》)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小说标题“移栽”意蕴丰富,一是指小说中盆栽花苗的移栽,二是指小说中小光的生活环境的改变。

B . 老严是小说的次要人物,既起着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同时起着衬托常大年的高大形象的作用。

C . 小说主体部分主要是通过对话刻画人物形象,如常大年的乐于助人,小光的认知变化。

D . 小说结尾写常大年手中的盆栽落到地上,既写出了常大年的惊愕,也寓示着常大年对小光很失望,不会再帮小光了。

(2)小说中写常大年对老严讲盆栽的来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小光先是请求常大年让他与家人团圆,后来却请求常大年带他逃离家人,这种看似矛盾的行为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5. (11分) (2020高一下·莲花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习凿齿,字彦威。

齿少有志气,博学洽闻,以文笔著称。

荆州刺史桓温辟为从事,江夏相袁乔深器之,数称其才于温。

后转西曹主簿,亲遇隆密。

时温有大志,追蜀人知天文者至,夜执手问国家祚运修短。

星人曰:“无忧虞,至五十年外不论耳。

”温不悦,乃止。

异日,送绢一匹、钱五千文以与之。

星人乃驰诣凿齿曰家在益州被命远下今受旨自裁无由致其骸骨缘君仁厚乞为标碣棺木耳凿齿问其故,星人曰:“赐绢一匹,令仆自裁,惠钱五千,以买棺耳。

”凿齿曰:君几误死!君尝闻干知星宿有不覆之义乎?此以绢戏君,以钱供道中资,是听君去耳。

”星人大喜,明便诣温别。

温问去意,以凿齿言答。

温笑曰:“凿齿忧君误死,君定是误活。

然徒三十年看儒书,不如一诣习主簿。


累迁别驾。

温出征伐,凿齿或从或守。

所在任职,每处机要,莅事有绩,善尺牍论议,温甚器遇之。

时清谈文章之士韩伯、伏滔等并相友善,后使至京师,简文亦雅重焉。

既还,温问:“相王何似?”答曰:“生平所未见。

”以此大忤温旨,左迁户曹参军。

时有桑门释道安,俊辩有高才,自北至荆州,与凿齿初相见。

道安曰:“弥天释道安。

”凿齿曰:“四海习凿齿。

”时人以为佳对。

是时温觊觎非望,凿齿在郡,著《汉晋春秋》以裁正之。

起汉光武,终于晋愍帝。

及襄阳陷于苻坚,坚素闻其名,与道安俱舆而致焉。

既见,与语,大悦之,赐遗甚厚。

又以其蹇疾,与诸镇书:“昔晋氏平吴,利在二陆;今破汉南,获士裁一人有半耳。

”俄以疾归襄阳,寻而襄、邓反正,朝廷欲征凿齿,使典国史,会卒,不果。

(节选自《晋书•习凿齿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星人乃驰诣凿齿曰/家在益州/被命远下/今受旨/自裁无由致其骸骨/缘君仁厚/乞为标碣棺木耳
B . 星人乃驰诣凿齿曰/家在益州/被命远下/今受旨自裁/无由致其骸骨/缘君仁厚/乞为标碣棺木耳
C . 星人乃驰诣/凿齿曰/家在益州/被命远下/今受旨自裁无由/致其骸骨/缘君仁厚/乞为标碣棺木耳
D . 星人乃驰诣/凿齿曰/家在益州/被命远下/今受旨自裁/无由致其骸骨/缘君仁厚/乞为标碣棺木耳
(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一般自称用字,称他人用名。

B . 星宿,古代天文术语。

文中指星象,指星体的明暗、位置等现象,迷信的人借观察星象,推测人事的吉凶。

C . 迁,指调动改派。

一般情况下,“转迁”“迁调”表示调职;“右迁”“迁除”表示升职,“左迁”“迁谪”表示削职。

D . 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加以褒贬善恶的一种称号。

此文中晋愍帝的“愍”就是一种谥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习凿齿思维敏捷,机智过人。

桓温向占星人咨询后送给占星人钱物,占星人访问习凿齿请求他帮忙,习凿齿点拨后救了占星人。

B . 习凿齿很有才干,颇受青睐。

他先后受桓温、苻坚的赏识,但由于跛足,苻坚表达所获人才减少了一个半
的遗憾。

C . 习凿齿评论别人,实事求是。

他评价简文帝用语是“生平所未见”,因此忤逆了桓温,于是让他做了户曹参军。

D . 习凿齿恪尽职守,忠于朝廷。

他在桓温手下,常常担任要职,办事有成效,后来他居住郡里时,撰述《汉晋春秋》来劝谏桓温。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荆州刺史桓温辟为从事,江夏相袁乔深器之,数称其才于温。

②朝廷欲征凿齿,使典国史,会卒,不果。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6. (7分) (2019高二上·金华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江事夕望①
(唐)白居易
凭高望远思悠哉,晚上江亭夜未回。

日欲没时红浪沸,月初生处白烟开。

辞枝雪蕊将春去,满镊霜毛送老来。

争敢三年作归计,心知不及贾生才。

【注释】①本诗写于诗人被贬出京,任江州司马之时。

(1)诗歌颔联描绘了一幅________的画面,营造了________的氛围
(2)本诗围绕“思悠哉”展开,请结合全诗概括诗人产生了哪些情思?
五、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
7. (3分) (2019高一下·怀宁期中)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________ 。

(朱自清《荷塘月色》)
(2)可怜辜负好韶光,________。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

寄言纨绔与膏粱,________。

(《西江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