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450分经验之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研450分经验之谈
(网络配图)
政治有一本书绝对不能不买,那就是教育部的大纲解析
把哲学的唯物论,认识论,历史观反复看了几遍,把政经的2、3、4 认真的看,
毛概的新民主革命论,邓三的科学发展观这章,认真看,就认真看了那么几章,其他随便看看,因为政治百分之80 的分在那。
然后看了一下真题大题官方答案。
揣摩一下答题思路,就上考场,考了74。
作者:杨波涛(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研究生)
本人参加了2001 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各门课的考试成绩如下:英语88 分,政治76 分,数学(三)
98 分,专业课一90 分,专业课二93 分,总分445 分。
大家都认为这成绩很高,许多师弟师妹也向我打听
取得如此成绩的经验。
我静下心来想了几月,总结了近一年来公共课复习考试的经验与教训(由于大家专业课考的都不一样),写了下来希望能给后来人以启示,考出更好的成绩。
先大体说一下我考研复习的时间安排:三月、四月准备数学与英语;五月、六月、七月准备数学、英
语与专业课(因为我是跨校、跨专业考试,所以专业课复习开始得较早);八月、九月准备政治与专业课,
与此同时复习数学、英语的时间减少;十月、十一月、十二月进行五门课综合复习,模拟训练。
下面分别介绍公共课各科复习的点滴经验与心得。
英语:
考研英语是重头戏,无论报考文科还是理科,报考医科还是农科,都需要参加英字串6 语考试。
很多
人都觉得英语很难,而且英语又放在第一天上午考,英语考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后来的应试情绪,从而影响后面科目成绩,因此英语是至关重要的一门考试,务必投入足够的时间与精力进行复习。
英语属于基础性学科。
基本功很重要,而英语词汇量的掌握则属于基础的基础。
毫无疑问,考研也要
求一定量的单词,而且考研词汇题中对一些词汇的考查也极具钻牛角尖的味道,经常考一些不常见单词的意思、区别与用法。
因此,在复习英语单词时,应多注意一些平时不常见的意思、搭配与用法。
考研往往
考查大纲中单词的后几种、甚至最后一种非常偏僻的解释。
同时我们应该注意,不能为背单词而背单词,这样既枯燥又记不牢,应该每隔一段时间做一些习题或阅读一些文章,通过做题与阅读来强化对单词的记忆是很有效的。
词汇是基础,阅读是关键。
去年英语考试中有五篇阅读、二十道题,每题两分,如果只错2-3 个题,
总成绩上八十就有希望了。
阅读也是一项基本功,短期内不易有很大字串4 的提高,不过假如花上几个月
的时间坚持每天读五篇文章(大约用半小时左右的时间),阅读水平还是会有显著提高的。
如果大家觉得时
间不够,不能将所有的题都做完,可以只读文章不做题,弄懂文章的意思就可以了,因为具体出题的风格与思路还需要大家在历年考题中去揣摩。
2001 年英语考试大纲进行了调整,作文从15 分增加到了20 分,分值是相当大的。
想拿高分的同学,阅读不仅要做得好,作文至少也要拿到十五、六分。
如果你的英语水平很高,平时又注意收集一些词汇、句型,并且能够在考试时做到句型多变换,词汇用得准确恰当,闪光点多,拿高分不成问题。
如果你的写作水平不高,好多词的用法拿不准,句型也只会诸如Therebe、简单定语从句之类的几种,也不用着急。
做
好以下几项工作,你的作文分数不会很低:
1.卷面一定要整洁。
阅读老师都是在短短几天内阅完大量的考卷,因此许多老师都只是勿勿浏览一下
你的考卷,因此你的卷面整洁程度,字体的清晰程度都是很重要的字串6 。
2.尽量将答题纸写满,尽管考研作文有字数下限的规定,但并没有上限,多写并不扣分,多写几行往往会使
你的作文分数有所提高。
3.尽量使用自己有把握的句型与词汇。
句子相对简单一些、词汇相对贫乏一些要胜过满纸的错句、别
字。
对于考研中的英语翻译,每年难度都有所起伏,不过近两年趋于平稳。
但有的句子还是很难的。
有些
句子又长又复杂,有时即使看懂了翻译时也不知从何下笔。
大家看了参考答案后往往会怀疑自己能否写出这么流畅、通顺的句子。
这点大家不用怕,英语翻译的评分并非严格按照参考答案上的标准,而是抽取有代表性的样卷的为参照。
因此,考试时只要将意思理解准确,翻译得顺口一些,让人看懂意思就够了。
但我们平时必须多练、多写。
翻译时,必须先弄清楚句子的结构。
需要一提的是,对于其中一些句子中的特殊词汇,大家大可不必太在意,按自己的理解翻译就行了。
像2001 年翻译中的“字串 2 smell-television", 标准答案中翻译成“气味电视",而译成“能发现味道的电视"、“能辨别味道的电视"都是可以的。
关于语法。
应该说大学英语基本上没有什么新的语法,基本上在高中时就全学过了,而且考研中语法
的分值又不高,只有五分,大家只要看一看考研辅导书就可以了。
但今年大纲变动,听说不考语法了。
剩下的就是完型填空了。
完型填空其实是词汇、阅读与语法的综合。
这三项提高了,完型填空的得分
自然也会提高。
当各个专项复习得差不多时,大家可以仔细研究一下历年考题。
其实这才是最重要的,因为历年考题
如实地告诉了我们出题人的意向与风格,也能反映出他们命题的思路与原则。
而且语法、词汇与类似的翻译句型,重考的概率是很高的。
不夸张地说,历年考题我至少看了五遍每一道语法与词汇题我几乎都熟悉,
凡考过的每一种特殊句型的翻译我都知道。
凡考过TOEFL、GRE 的同学都知道,对付ETS 考试最好的办法就是仔细研究历年考题,熟悉每一道题、每一种题型。
以这种方式对付教育部的考试,我想也会是很有效的。
大家复习到最后时可以做一本较好的模拟试题集汇编,以巩固复习效果。
政治:
政治理论也是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必考科目,尽管政治有文理之分,但近年来二者有不断溶合的趋势。
许多考生,尤其是理科考生对政治颇为头痛,但要想考研成功必须闯过这道关。
其实只要认真复习、方法
得当考个六十几分还是很轻松的。
政治理论课的考试不同于英语、数学,每年大纲变动较大。
尤其是2001 、2002 年属于过渡时期,考试
范围将会有较大调整。
因此政治的复习最好是在考试大纲出来以后才全面展开。
当然,有些理科考生可能会有这样的担心:许多课程在本科期间自己都没有学习过,等大纲出来再复习还来得及吗?我的看法是毛泽东思想概论与邓小平理论部分完全来得及,哲学与政治经济学如果没有学习过可以提前看一下教材。
政治考试辅导材料的选取比较重要。
其实如果本来没有什么辅导材料,大家只看教材,大家都很公平,但一旦有了辅导材料,别人看了,自己不看,就觉得比别人差半截。
因此选一本好的辅导材料很重要,这样的话至少心理上不会有劣势,辅导材料自然首推教育部的《政治理论考试分析》,这才是真正的“Bible"。
考试分析对考试大纲规定的每个知识点都有简明扼要的解释,重要的地方有较为详细的解释。
《考试分析》的
解释是最权威的,也是最准确的。
在回答辨析题、论述题以及材料题时都可以用《考试分析》上的话。
2001
年的《考试分析》我没有背,看了大约有二十遍,因此我在答主观题时特别得心应手,每道题都答得圆满而富有逻辑。
因此虽然我的客观题得分不高(只有30 分左右),我的总分还是达到了76 分。
我的客观题部
分之所以答得不好,原因在于我选择的考研辅导书漏讲了部分内容。
2001 年多选题中考查对于“社会存在"这一要领的理解,我当时选错了,因为我看的考研辅导书上没有这个内容;另一道考查“欧洲一体化"的题我所看的考研辅导书上也没有。
对于时政,我平时并没有投入过多的时间去收集报纸,听广播。
而是在临考前购买一本考研的时事政
治,再翻一下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媒体评出的十大国际、国内新闻。
但在考前复习一般时间比较紧,如果条件许可的话,平时多看看新闻,对考试还是会有好处的。
政治理论课经过系统的复习,到十月、十一月左右,对一些重要的考点,尤其是一些当年出题的概率
极大的知识点应该要感觉自己把握得差不多了。
像2001 的论述题“西部大开发",材料题“农村包围城市" ,
都是意料之中的。
如果仍然没有感觉,北京的考生可参加一个政治考研冲刺串讲班,冲刺串讲一般带有押题性质,对当年重要的若干考点详细展开论述,适宜临阵磨枪之用。
政治理论的历年考题相当重要,因为知识点就那么多,拿来重考的机会也是很多的,有的甚至是原封
不动的原题照搬。
当然,一般对考题稍稍改头换面,比如把选择题变成辨析题,把简答题改成选择题,把文科的题换成理科的题。
像2000 年关于党的组织建设的那道选择题就是前几年的一道时政题;2001 年辨
析题的第3 题在近三年中也出现过。
这儿再强调一下熟悉历年考题,多看历年考题可明确历年试题的难易与出题的规律以及各个考核点都考过什么题目,能熟知答主观题的套路(因为不同类型的题目有不同的
答题套路,像辨析题“世界统一于存在"与“世界统一于精神",答题的方式就不一样。
)。
政治的模拟试题,
我做过很多,可以说我几乎把市面上所有的能见到的模拟题都拿来做了一遍(当然主要是选择题),但收效
甚微,客观题我得分较低。
因此我不主张政治搞题海战术,要求“精"而不求“博"。
顺便说一句,许多政
治模拟试题只是相互抄来抄去有些试题已经相当陈旧了,有些粗制滥造的试题连答案都不准确,大家不必太在意这些模拟试题。
数学:
并非所有的专业都要求有数学考试。
要求数学考试的分为一、二、三、四类卷,我只讲一下数学三的
复习经验,因为我报考是光华管理学院,数学要求考的是数学三。
我一向认为数学成绩是决定总分高低的关键,因为像政治、英语,好一点的七十几分,差一点的六十几分,不过相差十分左右;而数学成绩,
好
的可以拿到95 分以上,差的只有六十几分,一下子就拉开了30 分。
而且有些考生,尤其是文科考生,连
国家线都过不了,数学成了他(她)上研的拦路虎,因此数学更是一门不容忽视的科目。
我是在大三的下学期,也就是2000 年 3 月开始进行数学复习的。
首先用了一个半月的时间把课本看了一遍(课本推荐使用
四川人民出版社的三本《经济数学基础》,我认为这三本书足够了)。
看书时对照着上一年的数学考试大纲,
把大纲中要求的知识点都复习了一遍,大纲中未要求的内容则草草略过。
之所以使用去年的考试大纲是因为新的考试大纲尚未出版,而数学大纲又少有调整。
课本每看完一章,课后的习题都要做一遍,这些习题虽然简单了一些,但很有针对性,也很基础,应该做一做。
第一遍过后,我又花了大约一个月的时间看了第二遍,第二遍时做了一些手头上有的数学习题集,做
习题只是为了开拓一下思路,难度还未上至考研高度。
读完课本后可找一本较为流行的考研辅导书看。
看完辅导书,我开始做历年数学考题。
这其实是很快的,因为八十年代的考题与九十年代初的考题是非常简单的,我花了几天时间就把1999 年之前的题都做完了。
我把1999 年和2000 年的题拿来自测了一下,都
是85 分以上,自我感觉还可以。
听说数学(一)的考题经常拿到数学(三)中重考,于是我又买了一本数学(一)的历年考题,把其中能做的都做了一遍。
在数学、英语和政治的历年考题中,数学考题我做的
遍数最少,一来是因为题目简单,二来是因为其中许多类型的解法在考研辅导书中都有体现。
另外,通过做历年考题,可以发现自己一些未能完全掌握的“模糊点",如对某个公式的遗忘,对某个要领的理解有误,
随手翻一下书,加深印象,自己的水平也会逐渐提高。
数学不同于政治,“题海战术"还是卓有成效的,我在做完考题后(大约是九月份了)开始大量做题(大约每天一套,后来两天一套),以巩固复习效果。
可能有些同学会有疑问,能有这么多时间与精力来做这么多的题吗?我认为绝对没问题。
我们学校图
书馆的自习室是一个“考研大本营"。
从三月至第二年一月,我几乎每天都“泡"在那里(暑假期间闭馆除外)。
但我这人很懒,早上很少九点钟之前到自习室,中午又坚持午睡,经常三点半才在自习室露面,自习
室的座位很紧俏,多亏我旁边和身后的几位同学帮忙,我每次都有座位(我真的很感激他们)。
我认为准备
考研的复习过程中时间并非最重要的,状态才是最关键的。
我在状态好时一个小时的学习效果绝对胜过
状态不好时学习三个小时的效果,这一点请大家注意。
在考研正式进行的前半个月,最好将课本上重要的概念与公式再看一遍,仍旧模糊不清的地方与同学
们讨论一下,确保基础的东西不要忘记了。
最后再讲一下数学复习的几点注意事项:
1.对基本概念、基本公式、基本结论一定要完全理解,不可模棱两可,对其中一些定理、性质适用的
前提条件和推导过程必须熟练掌握。
因为这些容易出错的地方正是数学试题中选择题选项设置的重点,掌握不牢便容易出错。
2.注意基本解题方法的掌握。
从历年考题的参考答案中可以看出,解题的方法一般都是很基本的,很少会
让人觉得技巧性很强。
另外,除非你很有天赋,不要寄希望于在考试中用极其巧妙的方法用几步就解出所要求
的答案。
踏踏实实是得高分的关键。
3.不要钻牛角尖,钻研一些偏题、怪题。
考研毕竟不是数学竞赛,带有竞赛性质的题目在考研中是很少
出现的,把有限的时间与精力花在这上面是得不偿失的。
另外,考研复习期间一定要注意身体,吃得比平时好一点,复习时最好几个同学一起,相互激励、相互帮助、相互较劲,这样才会保护旺盛的精力与斗志。
以上主要是我个人公共课考研的一些经验与心得,只是个人泛泛而谈。
我不了解大家的情况与要求,仅供大家参考。
如果能给大家一些启示与帮助,那么我的功夫就没有白费。
谢谢大家,祝大家成功!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工商管理学院97 级本科生,2001 年以第一名445 分的高分考取北京
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