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闭式引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胸腔闭式引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一、皮下气肿
1、引流管的粗细要适宜,切口大小要适当。
2、保持管道的密闭。
使用前应仔细检查引流装置的密闭性能,注意引流管有无裂缝,引流瓶有无破损,各衔接处是否密闭,保持管道连接牢固,必要时用丝线捆扎,防止滑脱。
水封瓶长玻璃管没入水中3~4cm,并始终保持直立。
胸壁伤口引流管周围用油纱布包盖严密。
更换引流瓶时,务必先双重夹闭引流管,以防止空气进入胸膜腔。
3、妥善固定引流管,并留有足够长度,以防翻身、活动时引流管外移或拔脱导致空气进入胸腔。
4、引流瓶应低于胸壁引流口平面60~100cm,引流管应垂直降到引流瓶,但不能垂下绕圈或呈U状弯转,以保证引流效果。
5、防止引流管的扭曲、堵塞。
在引流管近端2~3cm处应采取直行的固定方法,防止引流管的插入部分扭曲而导致引流不畅。
定时挤压引流管并掌握正确的挤压方法:捏紧引流管的远端,向胸腔方向挤压,再缓慢松开捏紧的引流管,防止引流瓶中液体倒吸。
6、定时观察患者的呼吸和引流切口周围、颈部、面部、胸部等处有无皮下气肿。
7、若发生皮下气肿,无自然消失者应报告医生,给予常规消毒,皮下刺入大号无菌针头,用双手向针头方向挤压驱赶排气以减轻症状,帮助吸收,引流管周围胸带加压。
二、张力性气胸
1、维持引流系统密封:水封瓶的长管应置在液面下3~4cm,并始终保持直立。
2、妥善固定引流管,并留有足够长度,以防翻身、活动时引流管外移或拔脱导致空气进入胸腔。
3、带胸引流管下床活动的病人,应指导病人如果不慎造成引流管连接处脱
落或引流瓶损坏,应立即将近端引流管捏住,及时报告医务人员,按无菌操作更换整个装置。
4、若引流管从胸腔滑脱,立即用手捏闭引流口处皮肤,使引流口创缘闭合,消毒处理后,用凡士林纱布及厚层纱布封闭伤口,协助医生做进一步处理。
三、胸腔内感染
1、引流装置应保持无菌,无菌生理盐水每天更换,引流瓶每周更换引流瓶,更换引流瓶时应严格无菌操作。
2、保持胸壁引流口处敷料清洁、干燥,一旦渗湿或脱落,应及时更换。
3、引流瓶应低于胸壁引流口平面60~10cm。
搬动患者时,切勿将引流瓶提至高于引流管的胸腔出口水平面,最好先钳闭,至搬动完毕再松开以防引流液倒入胸膜腔,以防瓶内液体逆流入胸膜腔。
4、引流管一旦脱落、外移时,决不能将原引流管再插入,以免感染。
5、密切观察患者体温、胸液的性状等,一旦出现体温升高、畏寒、胸痛加剧、胸液混浊等,应及时报告医生,应用抗生素等治疗。
四、纵隔摆动
1、胸腔大量积液、积气引流时,应控制引流速度,一般放500ml后夹管5~10分钟,再放500ml再夹管5~10分钟,避免一次放液放气过多过快。
2、全肺切除术后病人胸引管夹闭,定时开放。
开放胸引管时密切观察患者呼吸、气管位置等,缓慢放出胸液,并嘱病人勿剧烈咳嗽,必要时应用镇咳药。
3、支气管损伤或肺破裂口较大致漏气严重、胸引管水柱波动过大时,应将胸引管半夹闭。
4、一旦发生纵隔摆动,应迅速抢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