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浙江高三化学模拟试题汇编《化学反应和反应热》
化学反应热测试题
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 对下列化学反应热现象,不正确的说法是()A .放热的反应,不必加热就能发生反应B .化学反应一定有能量变化C .化学反应中,吸热反应不一定需要加热也能发生D .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中,热效应数值与反应物的物质的量的多少有关2. 已知反应X+Y==M+N 为放热反应, 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A. X 的能量一定高于MB. Y 的能量一定高于NC. X 和Y 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 和N 的总能量D. 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3. 热化学方程式表示()A .碳和水反应吸收131.3kJ 能量B .1mol 碳和1mol 水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并吸收131.3kJ 热量C .1mol 固态碳和1mol 水蒸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气体和氢气,并吸热131.3kJD .1 个固态碳原子和1 分子水蒸气反应吸热131.1kJ4. 已知1 克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55.625 kJ/mol 。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不正确的是()5. 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反应的D H前者大于后者的是()6 . 已知则反应的为()7.1g 碳与适量水蒸气反应生成CO 和H2,需吸收10.94KJ 热量,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8. 已知热化学方程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9.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的△H能表示物质燃烧热的是()10. 已知常温时红磷比白磷稳定:若a、b均大于零,则a和b的关系为()A .a<bB .a=bC .a>bD .无法确定11. 已知298K 时,2SO 2(g)+O 2(g)=2SO 3(g) D H =-197kJ/mol ,在相同温度下,向密闭容器中通入2molSO 2和1molO 2, 达到平衡时放出的热量Q 1;向另一体积相同的密闭容器中通入1molSO 2和1molO 2,达到平衡时放出的热量Q 2;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12 . 已知在298K 时下述反应的有关数据:13. 在一定条件下,CO 和CH 4的燃烧热分别是283 kJ/mol 和890 kJ/mol 。
高中化学《反应热》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中化学《反应热》练习题(附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有关能量变化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若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则该反应是吸热反应B.1mol石墨转化为金刚石,要吸收1.895kJ的热能,则石墨比金刚石稳定C.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主要由化学键的变化引起D.化学变化必然伴随发生能量变化2.能源分类相关图如图所示,下列四组选项中,全部符合图中阴影部分的能源是()A.潮汐能、煤炭、石油B.海洋能、地热能、核能C.天然气、水能、生物能D.风能、太阳能、沼气3.下列属于放热反应的是()A.二氧化碳和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B.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C.氯化铵和氢氧化钡晶体反应D.将浓硫酸与水1:1混合4.1mol固态碳和1mol水蒸气反应生成1moLCO和1molH2并吸收131.3kJ热量,则表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C(s)+H2O(g)=CO(g)+H2(g)△H=+131.3kJ/molB.C+H2O=CO+H2△H=+131.3kJ/molC.C(s)+H2O(l)=CO(g)+H2(g)△H=-131.3kJD.C(s)+H2O(l)=CO(g)+H2(g)△H=-131.3kJ/mol5.下列装置或过程能实现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是A .AB .BC .CD .D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明矾晶体制备时,溶剂蒸发速率越快,得到的晶体颗粒就越大B .苯酚有腐蚀性,若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热水冲洗C .中学实验室中可以将未用完的钠、钾、白磷等放回原试剂瓶D .测定中和反应反应热时,温度计测量酸溶液温度后应立即测量碱溶液的温度 7.硫酸是重要的化工产品,广泛用于冶金和石油工业,可通过以下反应生产硫酸:S+O 2点燃SO 2、2SO 2+O 2催化剂△2SO 3、SO 3+H 2O=H 2SO 4。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综合练习
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一、选择题1、在一定条件下,充分燃烧一定量的丁烷放出热量Q kJ(Q>0),经测定完全吸收生成的CO2需消耗5 mol·L-1的KOH溶液100 mL,恰好生成正盐,则此条件下反应C4H10(g)+132O2(g)===4CO2(g)+5H2O(g)的ΔH为()A.+8Q kJ·mol-1B.+16Q kJ·mol-1 C.-8Q kJ·mol-1D.-16Q kJ·mol-1 2、已知:(1)H2(g)+12O2(g)===H2O(g) ΔH1=a kJ·mol-1(2)2H2(g)+O2(g)===2H2O(g) ΔH2=b kJ·mol-1(3)H2(g)+12O2(g)===H2O(l) ΔH3=c kJ·mol-1(4)2H2(g)+O2(g)===2H2O(l) ΔH4=d kJ·mol-1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A.a<c<0 B.b>d>0 C.2a=b<0 D.2c=d>0 3、化学反应可视为旧键断裂和新键形成的过程。
共价键的键能是两种原子间形成1 mol共价键(或其逆过程)时释放(或吸收)的能量。
已知H—H键的键能为436 kJ·mol-1,Cl—Cl键的键能为243 kJ·mol-1,H—Cl键的键能为431 kJ·mol-1,则H2(g)+Cl2(g)===2HCl(g)的反应热(ΔH)等于()A.-183 kJ·mol-1B.183 kJ·mol-1C.-862 kJ·mol-1D.862 kJ·mol-14、已知1 mol白磷完全转化为红磷放出29.2 kJ热量,下列两个反应:P4(白,s)+5O2(g)===2P2O5(s)ΔH=-Q1,4P(红,s)+5O2(g)===2P2O5(s)ΔH=-Q2,Q1与Q2的关系是()A.Q1=Q2B.Q1>Q2C.Q1<Q2 D.无法确定5、1 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142.9 kJ的热量,表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2H2(g)+O2(g)===2H2O(l) ΔH=-142.9 kJ·mol-1B.H2(g)+1/2O2(g)===H2O(l) ΔH=-285.8 kJ·mol-1C.2H2+O2===2H2OΔH=-571.6 kJ·mol-1D.H2(g)+1/2O2(g)===H2O(g) ΔH=-285.8 kJ·mol-16、已知298 K时,合成氨反应N2(g)+3H2(g)2NH3(g)ΔH=-92.0 kJ·mol -1,将此温度下的1 mol N2和3 mol H2放在一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存在时进行反应。
(人教版)杭州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经典测试题(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Mg-AgCl 电池是一种能被海水激活的一次性贮备电池,电池反应方程式为:2AgCl+ Mg =Mg 2++ 2Ag+2Cl -。
有关该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A .Mg 为电池的正极 B .负极反应为AgCl+e -=Ag+Cl - C .Cl -移向负极D .电流由镁电极经外电路流向正极2.关于如图所示的原电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电子从铜电极通过电流计流向锌电极B .盐桥中的阴离子向硫酸铜溶液中迁移C .锌电极发生氧化反应;铜电极发生还原反应,其电极反应是2Cu 2e Cu +-+=D .取出盐桥后,电流计仍会偏转,铜电极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3.在2A+B3C+4D 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 .v (A)=0.5mol/(L·s)B .v (B)=0.3mol/(L·s)C .v (C)=0.8mol/(L·s)D .v (D)=1mol/(L·s) 4.5.6 g 铁粉与100 mL 1mol/L 的稀盐酸反应时,为了使反应平缓进行且不改变H 2的产量,可以使用如下方法中的①NaOH 溶液 ②改用200mL 0.5mol/L 的盐酸 ③加NaCl 溶液 ④CuSO 4固体 ⑤加CH 3COONa 固体 ⑥加NH 4Cl 固体 A .②③⑤B .②⑤⑥C .①②⑥D .①②⑤5.100mL6mol•L -1的硫酸和过量的锌粉反应,在一定温度下,为了减缓反应进行的速率,但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不可向溶液中加入的试剂是 A .碳酸钠固体 B .加CH 3COONa 固体C .水D .硫酸锌溶液6.足量的铁粉和适量的盐酸反应,向其中加入少量下列物质时,能够加快反应速率,但不影响产生H 2的总量的是①锌粉 ②浓盐酸 ③石墨粉 ④醋酸钠 ⑤硫酸铜 ⑥硝酸 A .①③⑤B .②③⑤C .①③⑥D .②④⑤7.某固体酸燃料电池以CsHSO 4 固体为电解质传递H +,其基本结构如图,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2H 2+O 2=H 2O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电流通过外电路从a极流向b极B.b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C.H+由a极通过固体酸电解质传递到b极D.每转移0.2 mol电子,在负极上消耗标况下1.12 L的O28.某化学小组为了研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原理为2KMnO4+5H2C2O4+3H2SO4=K2SO4+2MnSO4+10CO2↑+8H2O,实验内容及记录如下:实验编号室温下,试管中所加试剂及其用量/mL溶液紫色褪去所需时间/min 0.6 mol·L﹣1H2C2O4溶液H2O3 mol·L﹣1H2SO4溶液0.05 mol·L﹣1KMnO4溶液1 3.0 2.0 2.0 3.0 1.52 2.0a 2.0 3.0 2.73 1.0 4.0 2.0b 3.9A.a=3.0,b=3.0B.根据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其他条件不变时,H2C2O4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C.忽略混合前后溶液体积的微小变化,实验1这段时间内平均反应速率v(H2C2O4)=0.15mol·L﹣1·min﹣1。
高考化学知识点复习《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书写》十年真题汇总含答案
高考化学知识点复习《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书写》十年真题汇总含答案1.(2017·浙江高考真题)根据能量变化示意图,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N2(g)+3H2(g)=2NH3(g) ΔH=-(b-a)kJ/molB.N2(g)+3H2(g)=2NH3(g) ΔH=-(a-b)kJ/molC.2NH3(l)=N2(g)+3H2(g) ΔH=2(b+c-a)kJ/molD.2NH3(l)=N2(g)+3H2(g) ΔH=2(a+b-c)kJ/mol【答案】C【解析】焓变等于反应物断裂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减去形成化学键释放的能量,由图可知,1 2N2(g)+32H2(g)=NH3(g) △H=(a-b)kJ•mol-1,12N2(g)+32H2(g)=NH3(l) △H=(a-b-c)kJ•mol-1,据此分析判断。
A.12N2(g)+32H2(g)=NH3(g) △H=(a-b)kJ•mol-1,则N2(g)+3H2(g)=2NH3(g) △H=-2(b-a)kJ•mol-1,错误;B.12N2(g)+32H2(g)=NH3(g) △H=(a-b)kJ•mol-1,则N2(g)+3H2(g)=2NH3(g)△H═-2(b-a)kJ•mol-1,错误;C.12N2(g)+32H2(g)=NH3(l) △H=(a-b-c)kJ•mol-1,则N2(g)+3H2(g)=2NH3(l) △H=2(a-b-c)kJ•mol-1,则2NH3(1)=N2(g)+3H2(g)△H=2(b+c-a)kJ•mol-1,正确;D.12N2(g)+32H2(g)=NH3(l) △H=(a-b-c)kJ•mol-1,则N2(g)+3H2(g)=2NH3(l) △H=2(a-b-c)kJ•mol-1,则2NH3(1)=N2(g)+3H2(g)△H=2(b+c-a)kJ•mol-1,错误;故选C。
2.(2014·海南高考真题)标准状态下,气态分子断开1 mol化学键的焓变称为键焓。
高三化学化学反应原理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化学化学反应原理试题答案及解析1. (12分)丙烷在燃烧时能放出大量的热,它是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作为能源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
已知:①2C 3H 8(g) +7O 2(g) =" 6CO(g)" + 8H 2O(l) △H 1= -2741.8kJ/mol ②2CO(g) + O 2(g) = 2CO 2(g) △H 2= -566kJ/mol(1)反应C 3H 8(g) +5O 2(g) = 3CO 2(g) +4H 2O(l)的△H =(2)现有1mol C 3H 8在不足量的氧气里燃烧,生成1mol CO 和2mol CO 2以及气态水,将所有的产物通入一个固定体积为1L 的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可逆反应: CO(g) + H 2O(g) CO 2(g) + H 2(g)△H 1=" +" 41.2kJ/mol5min 后体系达到平衡,经测定,H 2为0.8mol ,则v (H 2)= ,此过程吸收的热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依据(1)中的反应可以设计一种新型燃料电池,一极通入空气,另一极通入丙烷气体;燃料电池内部是熔融的掺杂着氧化钇(Y 2O 3)的氧化锆(ZrO 2)晶体,在其内部可以传导O 2—。
在电池内部O 2—由____极移向____极(填“正”或“负”);电池的负极电极反应式为 。
(4)用上述燃料电池用惰性电极电解足量Mg (NO 3)2和NaCl 的混合溶液。
电解开始后阴极的现象为____ 。
【答案】(1)-2219.9kJ/mol(2分) (2)0.16mol/L•min -1 (2分), 32.96kJ(2分) (3)正(1分),负(1分), C 3H 8 + 10O 2- -20e- =3CO 2 +4H 2O(2分) (4)有无色气体生成,有白色沉淀生成。
(2分)【解析】(1)根据盖斯定律可知,(①+②×3)÷2,即得到C 3H 8(g) +5O 2(g) = 3CO 2(g) +4H 2O(l),所以反应热是△H =(-2741.8kJ/mol-566kJ/mol×3)÷2=-2219.9kJ/mol 。
高考化学各地试题汇编反应热
2009届高考化学各地试题汇编:反应热1.(山东省烟台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学段检测化学试题)已知25℃101kPa下,石墨和金刚石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C(石墨)+O2(g)CO2(g); △H=-393.51kJ·mol-1C(金刚石)+O2(g)CO2(g); △H=-395.41kJ·mol-1下列关于C(石墨)C(金刚石)的焓变△H及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A.△H >0;等质量时石墨能量比金刚石低B.△H >0;等质量时石墨能量比金刚石高C.△H <0;等质量时石墨能量比金刚石低D.△H <0;等质量时石墨能量比金刚石高2.(山东省烟台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学段检测化学试题)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下列用来表示物质变化的化学用语错误的是( D )A.钢铁电化府蚀时,负极反应为:Fe Fe2++2e-B.AlCl3水解的离子方程式:Al3++3H2O Al(OH)3+3H+C.NaOH(aq)与NaHCO3(aq)反应离子方程式:HCO3-+OH CO32-+H2OD.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g)+O2(g) 2H2O(g); △H=571.6kJ·mol-13.(山东省烟台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学段检测化学试题)在理论上不能用于设计原电池的化学反应是( A )A.Al(OH)3(s)+NaOH(aq) NaAl(OH)4(aq);△H<0B.CH3CH2OH(l)+3O2(g)→2Co2(g)+3H2O(l); △H<0C.4Fe(OH)2(s)+2H2O(l)+O2(g) 4Fe(OH)3; △H<0D.H2(g)+Cl2(g) 2HCl(g); △H<04、(山东省诸城市补习学校12月份统考化学试题)(10分)下图甲池和乙池中的四个电极都是惰性材料,乙池溶液分层,上层溶液为盐溶液,呈中性,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通入乙醇的惰性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浙江省化学《选考总复习》(练习)专题7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第一单元 含解析(1)
考点一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考试标准]知识条目必考要求加试要求1。
化学反应速率及简单计算a b2。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a b3.活化分子、活化能、有效碰撞的概念a4.碰撞理论b5.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处理c(一)化学反应速率1.表示方法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2.数学表达式及单位v=ΔcΔt,单位为mol·L-1·min-1或mol·L-1·s-1。
3.规律同一反应在同一时间内,用不同物质来表示的反应速率可能不同,但反应速率的数值之比等于这些物质在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二)影响因素1.内因(主要因素)反应物本身的性质.2.外因(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一个条件)3.理论解释——有效碰撞理论(加试)(1)活化分子、活化能、有效碰撞①活化分子:能够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
②活化能:如图图中:E1为正反应的活化能,使用催化剂时的活化能为E3,反应热为E1-E2。
(注:E2为逆反应的活化能)③有效碰撞:活化分子之间能够引发化学反应的碰撞。
(2)活化分子、有效碰撞与反应速率的关系正误辨析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化学反应速率是指一定时间内任何一种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任何一种生成物浓度的增加(×)(2)化学反应速率为0.8 mol·L-1·s-1是指1 s时某物质的浓度为0.8 mol·L-1(×)(3)由v=错误!计算平均速率,用反应物表示为正值,用生成物表示为负值(×)(4)同一化学反应,相同条件下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其数值可能不同,但表示的意义相同(√)(5)其他条件相同时,增大反应物浓度使分子获得能量,活化分子百分数提高,反应速率增大(×)(6)两试管各加入5 mL 0。
1 mol·L-1 Na2S2O3溶液,同时分别滴入55 mL 0。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热的计算》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热的计算》练习题(附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在同温、同压下,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H 1>△H 2 的是 ( )A .2H 2O(g)=2H 2(g)+O 2(g)△H 1 2H 2O(l)=2H 2(g)+O 2(g) △H 2B .S(g)+O 2(g)=SO 2(g)△H 1 S(s)+O 2(g)=SO 2(g)△H 2C .2C(s)+O 2(g)=2CO(g)△H 1 2C(s)+2O 2(g)=2CO 2 (g)△H 2D .H 2(g)+Cl 2(g)=2HCl(g)△H 1 2HCl(g)=H 2(g)+Cl 2(g)△H 22.已知:断裂1molN N ≡键需吸收945.6kJ 能量,形成1molH N -键可放出391kJ 能量。
若()21molN g 和()23molH g 完全反应生成()3NH g 可放出92.4kJ 能量,则断裂1molH H -键需吸收的能量为( )A .45kJB .436kJC .466.8kJD .497.6kJ3.已知:碳的燃烧热ΔH 1=akJ ·mol -1;S(s)+2K(s)=K 2S(s)ΔH 2=bkJ ·mol -12K(s)+N 2(g)+3O 2(g)=2KNO 3(s);ΔH 3=ckJ ·mol -1黑火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其爆炸的热化学方程式为:S(s)+2KNO 3(s)+3C(s)=K 2S(s)+N 2(g)+3CO 2(g)ΔH=xkJ ·mol -1。
则x 为( )A .3a+b -cB .c+3a -bC .a+b -cD .c+a -b 4.已知N N ≡键的键能是1945kJ mol ﹒-,H H -键的键能是1436kJ mol N H ﹒,--键的键能是1391kJ mol ﹒-,则()()()223N g 3H g 2NH g +=的H ∆为( )A .-93 kJ/molB .-208 kJ/molC .+93 kJ/molD .+208 kJ/mol5.已知石墨和金刚石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C(石墨,s)+O 2(g) → CO 2(g)-393.8 kJ ;C(金刚石,s)+O 2(g) → CO 2(g)-395.2 kJ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石墨燃烧得到的CO 2分子能量大于金刚石燃烧得到的CO 2分子能量B .相同条件下,石墨比金刚石稳定C .等质量的石墨储存的能量大于金刚石D .石墨转化为金刚石是一个放热过程6.已知完全燃烧7.80g 乙炔气体生成 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时,释放389.9kJ 的热。
高考化学知识点复习《反应热计算——键能》十年真题汇总含答案
高考化学知识点复习《反应热计算——键能》十年真题汇总含答案1.【2022年6月浙江卷】标准状态下,下列物质气态时的相对能量如下表:可根据22计算出22中氧氧单键的键能为-1214kJ mol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2H 的键能为-1436kJ mol ⋅B .2O 的键能大于22H O 中氧氧单键的键能的两倍C .解离氧氧单键所需能量:22HOO<H OD .-1222H O(g)+O(g)=H O (g)ΔH=-143kJ mol ⋅ 【答案】C【解析】A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2H 的键能为218×2=436-1kJ mol ⋅,A 正确;B .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2O 的键能为:249×2=498-1kJ mol ⋅,由题中信息可知22H O 中氧氧单键的键能为-1214kJ mol ⋅,则2O 的键能大于22H O 中氧氧单键的键能的两倍,B 正确;C .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HOO=HO+O ,解离其中氧氧单键需要的能量为249+39-10=278-1kJ mol ⋅,22H O 中氧氧单键的键能为-1214kJ mol ⋅,C 错误;D .由表中的数据可知222H O(g)+O(g)=H O (g)的-1ΔH=-136-249-(-242)=-143kJ mol ⋅,D 正确;故选C 。
2.(2021.1·浙江真题)已知共价键的键能与热化学方程式信息如下表:则2O(g)=O 2A .428 kJ·mol -1 B .-428 kJ·mol -1 C .498 kJ·mol -1 D .-498 kJ·mol -1【答案】D【解析】根据ΔH =反应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的键能总和计算。
反应的ΔH =2(H -H)+(O -O)-4(H -O);-482kJ/mol=2×436kJ/mol+(O -O)-4×463kJ/mol ,解得O -O 键的键能为498kJ/mol ,2个氧原子结合生成氧气的过程需要释放能量,因此2O(g)=O 2(g)的ΔH =-498kJ/mol 。
高中化学选修一第一章《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测试题(含答案解析)(26)
一、选择题1.(0分)[ID:138092]CO与N2O在铁催化剂表面进行如下两步反应,其相对能量与反应历程如图所示。
第一步:Fe*+N2O=FeO※+N2第二步:FeO*+CO=Fe*+CO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第一步反应比第二步反应快B.上述两步反应的△H均小于0C.Fe*是反应的催化剂D.总反应为CO+N2O=N2+CO22.(0分)[ID:138089]已知反应:①2C(s)+O2(g)=2CO(g) △H=-221 kJ/mol;②稀溶液中,H+(aq)+OH-(aq)=H2O(l) △H=-57.3 kJ/mol。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碳的燃烧热大于110.5 kJ/molB.①的反应热为221 kJ/molC.稀硫酸与稀Ba(OH)2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molD.稀醋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 mol水,放出57.3 kJ 热量3.(0分)[ID:138088]下列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与如图不符合的是A.2NH4Cl+Ca(OH)2Δ2NH3↑+CaCl2+2H2O B.2Al+Fe2O3高温2Fe+Al2O3C.Mg+2HCl=MgCl2+H2↑D.C+O2点燃CO24.(0分)[ID:138081]下列化学反应中,没有电子转移且△H<0的是A.CaO+H2O=Ca(OH)2B.Ba(OH)2·8H2O+2NH4Cl=BaCl2+2NH3↑+10 H2OC.2Na+2H2O =2NaOH+H2↑D.C+CO2 = 2CO5.(0分)[ID:138066]工业上,在一定条件下利用乙烯和水蒸气反应制备乙醇。
反应原理:22232CH CH (g)+H O(g)CH CH OH(g)H = Δ 。
已知几种共价键的键能如下:A .上述合成乙醇的反应原子利用率为100%B .由表中的C —H 、C —C 、C —O 的键能可推知C —H 最牢固 C .碳碳双键的键能大于碳碳单键键能,但碳碳单键更稳定D .上述反应式中,-1ΔH=+34 kJ mol6.(0分)[ID :138058]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HCN 和NaOH 反应的中和热△H=-57.3 kJ/molB .甲烷的标准燃烧热△H=- 890.3 kJ/mol ,则CH 4(g) +2O 2(g) =CO 2(g)+2H 2O(g) △H <-890.3 kJ/molC .500℃、30 MPa 下,N 2(g)+3H 2(g)2NH 3(g) △H = -92.4kJ/mo1, 将1.5 mol H 2和过量的N 2在此条件下充分反应,放出热量46.2 kJD .CO(g)的燃烧热是283.0 kJ/mol ,则2CO 2(g)=2CO(g)+O 2(g)的△H=+566.0 kJ/mol 7.(0分)[ID :138033]关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CO 2中,Mg 燃烧生成MgO 和C 。
普通化学习题06#甄选.
第六章 化学反应热及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 首 页难题解析学生自测题学生自测答案章后习题答案普通化学习题06#精选.难题解析 [TOP] 例6-1 已知(1) Fe2O3(s)+ 3CO(g) → 2Fe(s) + 3CO2(g); ΔrH 1m θ=-24.8kJ ·mol-1,ΔrG 1m θ=- 29.4kJ ·mol-1 (2) 3 Fe2O3(s)+CO(g) →2Fe3O4(s) + CO2(g);ΔrH 2m θ=-47.2kJ ·mol-1,ΔrG 2m θ=-61.41kJ ·mol-1 (3)Fe3O4(s) + CO(g)→3FeO(s)+CO2(g);ΔrH 3m θ=19.4kJ ·mol-1, ΔrG 3m θ=5.21kJ ·mol-1 试求下列反应在298.15K,标准状态下的Δr H 4m θ、Δ rG 4m θ和ΔrS 4m θ: (4) FeO(s) + CO(g) → Fe(s)+ CO2(g)析 反应式(4)可由反应式(1)、(2)和(3)组合求出:-)2(61)1(21)3(31⨯-⨯+⨯解 在298.15K,标准状态下,反应: FeO(s) + CO(g) → Fe(s)CO2(g)的Δr H 4m θ、Δ rG 4m θ和ΔrS 4m θ分别为 Δr H4m θ=-31×ΔrH3m θ+θm1r Δ21H ⨯-θm2r Δ61H ⨯=-31×19.4kJ ·mol-1 +11mol 47.2)kJ (61mol kJ )8.24(21--⋅-⨯-⋅-⨯=-11.0 kJ ·mol-1θm2r θm1r θm3r θm4r Δ61Δ21Δ31ΔG G G G ⨯-⨯+⨯-==-111mol 61.4)kJ (61mol 29.4)kJ (21mol 5.2kJ 31---⋅-⨯-⋅-⨯+⋅⨯=-6.20 kJ ·mol-1K 15.298mol J 10)20.6(mol J 10)99.12(K 15.298ΔΔΔ1313θm4r θm4r θm4r --⋅⨯--⋅⨯-=-=G H S=-6.20J ·K-1· mol-1例6-2 用有关热力学函数计算Ag2CO3在298.15K 和373.15K 时的溶度积常数(假设Δr H θm 、ΔrS θm不随温度变化)。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 知识清单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知识清单一、化学反应热效应的基本概念在化学反应过程中,不仅有物质的变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这种能量变化通常以热能的形式表现出来,被称为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化学反应热效应指的是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化学反应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如果反应过程中吸收热量,我们称之为吸热反应;如果反应过程中放出热量,那就是放热反应。
例如,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是一个放热反应,会释放出大量的热;而碳酸钙高温分解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则是一个吸热反应,需要从外界吸收热量才能进行。
二、热化学方程式为了准确地表示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我们引入了热化学方程式。
热化学方程式不仅表明了化学反应的物质变化,还标明了反应的焓变(反应热)。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通常用“g”表示气态,“l”表示液态,“s”表示固态。
2、要在方程式后面注明反应的焓变(△H),单位是千焦每摩尔(kJ/mol)。
3、焓变的值与化学计量数成正比。
4、正、负号分别表示吸热和放热。
例如,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₂(g) + 1/2O₂(g) = H₂O(l) △H =-2858 kJ/mol这表示 1 摩尔氢气和 05 摩尔氧气反应生成 1 摩尔液态水时,放出2858 千焦的热量。
三、反应热的测量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量热计来测量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量热计的原理是基于能量守恒定律,即反应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等于量热计及其内部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在进行测量时,需要准确记录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初始温度和最终温度等数据,然后通过公式计算出反应热。
四、焓变的计算1、通过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计算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
断开化学键需要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会释放能量。
焓变等于反应物化学键断裂吸收的总能量减去生成物化学键形成释放的总能量。
例如,对于反应 H₂+ Cl₂= 2HCl ,氢氢键的键能为 436 kJ/mol,氯氯键的键能为 243 kJ/mol,氢氯键的键能为 431 kJ/mol。
高中化学选修4中和反应反应热的练习试题
高中化学选修4中和反应反应热的练习试题对大家而言,究竟有没有一份良好的模拟试卷可以比较准确的检验出你的学习成绩呢?让我们来做一套试题卷吧!以下是店铺整理的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中和反应反应热的练习试题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中和反应反应热的练习试题选择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和热一定是强酸跟强碱反应放出的热量B.1 mol酸与1 mol 碱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是中和热C.在稀溶液中,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2O(l)时的反应热叫作中和热D.测定中和热时可用稀硫酸和稀Ba(OH)2溶液中和热测定实验中,下列操作一定会降低实验准确性的是( ) A.用滴定管取所用药品B.NaOH溶液在倒入小烧杯时,有少量溅出C.大、小烧杯体积相差较大,夹层间放的碎泡沫塑料较多D.测量HCl溶液的温度计用水洗净后才用来测NaOH溶液的温度已知盐酸与硫酸跟烧碱的稀溶液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aq)+OH-(aq)H2O(l)ΔH=Q1 kJ·mol-1,又知:H2SO4(aq)+2KOH(aq)K2SO4(aq)+2H2O(l)ΔH=Q2 kJ·mol-1。
则Q1和Q2的关系是( )A.Q1=Q2B.2Q1=Q2C.Q1<Q2D.无法判断将V1 mL 1.00 mol·L-1 HCl溶液和V2 mL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混合均匀后测量并记录溶液温度,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实验中始终保持V1+V2=50)。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做该实验时环境温度为22 ℃B.该实验表明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热能C.NaOH溶液的浓度约为1.00 mol·L-1D.该实验表明有水生成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用50 mL 0.50 mol·L-1盐酸和50 mL 0.55 mol·L-1 NaOH溶液反应,实验中测得起始温度为20.1 ℃,终止温度为23.4 ℃,反应后溶液的比热容为4.18 J·g-1·℃-1,盐酸和NaOH溶液的密度都近似认为是1 g·cm-3,则中和反应生成1 mol 水时放热( )A.55.2 kJ B.391 kJ C.336 kJ D.1.38 kJ 已知1 mol NaOH与HCl完全反应放出57.4 kJ的热量。
高三化学化学反应热的计算试题
高三化学化学反应热的计算试题1.节能减排是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研发混合动力汽车对于中国汽车业的未来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混合动力汽车持续工作时间长,动力性好的优点,无污染、低噪声的好处,汽车的热效率可提高10%以上,废气排放可改善30%以上,某种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系统由“1.6L汽油机十自动变速器十20kW十200V镍氢电池”组成。
①混合动力汽车所用的燃料之一是乙醇,lg乙醇完全燃烧生成CO2气体和液态H2O放出30.0kJ热量,写出乙醇燃烧的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②镍氢电池的使用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它采用储氢金属为负极,碱液NaOH为电解液,镍氢电池充电时发生反应。
其放电时的正极的电极反应方程式为。
③常温下,同浓度的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的pH都大于7,两者中哪种的pH更大,其原因是。
0.1mol·L-1 Na2CO3中阴离子浓度大小关系是,向0.1mol·L-1 NaHCO3溶液中滴入少量氢氧化钡溶液,则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二氧化锰、锌是制备干电池的重要原料,工业上用软锰矿(含MnO2)和闪锌矿(含ZnS)联合生产二氧化锰、锌的工艺如下:①操作Ⅰ需要的玻璃仪器是。
②软锰矿(含MnO2)和闪锌矿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上述电解过程中,当阴极生成6.5g B时阳极生成的MnO2的质量为。
③利用铝热反应原理,可以从软锰矿中提取锰,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1)①C2H5OH(l)+3O2(g)=2CO2(g)+3H2O(l);△H=-1380KJ/mol (2分)② NiO(OH) + H2O+ e- = Ni(OH)3+ OH- ; (2分)③Na2CO3,CO32-水解比HCO3-水解程度大,产生的OH-更多,所以Na2CO3溶液的碱性比NaHCO3的大,PH大。
C(CO32-)﹥C(OH-)﹥C(HCO3-)(各1分)Ba2+ + 2OH- + 2HCO3- =BaCO3↓+ CO32- + 2H2O (2分)(2)①漏斗、烧杯、玻棒(写全得1分)②MnO2 +ZnS +2H2SO4==MnSO4+ZnSO4+ S↓+2H2O; 8.7 g (各2分)③ 3MnO2 + 4Al2Al2O3+ 3Mn (2分)【解析】(1)①燃烧热指是1mol乙醇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故把1g换算成成46g,热量数值乘以46得乙醇的燃烧热;②放电时的反应为充电时的逆反应,放电时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故NiO(OH)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Ni(OH)2;③根据两者水解程度的大小判断溶液pH的大小;水解是微弱的,碳酸钠溶液中主要存在的阴离子是碳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发生第一步水解生成碳酸氢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碳酸氢根离子再发生水解生成碳酸分子和氢氧根离子,故C(CO32-)﹥C(OH-)﹥C(HCO3-);氢氧化钡溶液是少量的,可假设氢氧化钡的物质的量为1mol,2mol的OH-消耗2mol的HCO3-生成2mol的CO32-,1mol的钡离子只和1mol的碳酸根离子反应生成1mol的碳酸钡沉淀,故Ba2+ + 2OH- + 2HCO3- =BaCO3↓+CO32- + 2H2O;(2)①操作Ⅰ是过滤,故需要漏斗做成过滤器、烧杯、玻璃棒引流;②反应物为MnO2和ZnS,产物MnSO4+ZnSO4,故二氧化锰发生了还原反应,发生氧化反应的是负二价的硫,氧化后生成不溶水的硫单质,故为MnO2 +ZnS +2H2SO4==MnSO4+ZnSO4+ S↓+2H2O;根据信息联合生产二氧化锰、锌,故阴极生成6.5g的锌,物质的量为0.1mol,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2mol,当MnSO4得到0.2mol电子时生成0.1mol的MnO2,故质量为8.7g;③根据铝热反应得铝和二氧化锰高温下反应生成锰单质和氧化铝;【考点】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电极反应式的书写、电解的计算、离子浓度的比较、方程式的书写等知识。
《化学反应原理》第一章 作业1 反应热 焓变
作业1反应热焓变(选择题1~8题,每小题6分,9~11题,每小题7分,共69分)题组一中和反应反应热及其测定1.(2023·张家界民族中学高二质检)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反应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向盐酸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时缓慢倒入B.揭开杯盖,用玻璃搅拌器搅拌,让溶液混合均匀C.不能用环形铜丝搅拌器代替环形玻璃搅拌器D.改用等浓度的氨水代替氢氧化钠溶液对实验结果无影响2.下列关于中和反应反应热测定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计能代替玻璃搅拌器,用于搅拌反应物B.强酸与强碱反应生成1 mol H2O(l)释放的热量都约为57.3 kJC.测定中和反应反应热的实验中,读取混合溶液不再变化的温度为终止温度D.某同学通过实验测得盐酸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1 mol H2O(l)时,放出的热量为52.3 kJ,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不可能是所用酸、碱溶液浓度过大题组二反应热焓变的概念3.下列关于内能和焓变的说法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过程中内能的变化等于焓变B.气态水和液态水所具有内能一定不相同C.焓的大小受体系的温度、压强等因素的影响D.内能只与物质的种类、数量以及聚集状态有关4.在化学反应中常伴随能量的释放或吸收。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焓是指物质所具有的内能B.等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反应热等于反应的焓变C.一个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的总能量,表示该反应为吸热反应D.放热反应的ΔH<0,吸热反应的ΔH>0题组三反应热产生的原因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1为放热反应,放热反应不需要加热就能反应B.图2为吸热反应,分解反应均为吸热反应C.反应热描述的是化学反应前后热量的变化,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反应热D.浓硫酸溶于水时,体系的温度升高,该过程属于放热反应,能量变化可用图1表示6.已知在25 ℃、101 kPa下,1 mol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气态水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H2O(g)分解为H2(g)与O2(g)时放出热量B.甲、乙、丙中物质所具有的总能量:乙>甲>丙C.H2(g)具有的能量高于H2O(g)具有的能量D.乙→丙的过程中若生成液态水,释放的能量将小于930 kJ7.已知H2(g)+Cl2(g)===2HCl(g)ΔH=-183 kJ·mol-1,其他相关数据如下表:物质H2Cl2HCl1 mol分子中的化学键断436 a431裂时吸收的能量/kJ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243B.1 mol H2(g)和1 mol Cl2(g)的总能量小于2 mol HCl(g)C.1 L H2(g)和1 L Cl2(g)完全反应放出183 kJ热量D.生成2 mol HCl(l)的能量变化小于183 kJ8.中国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新型复合光催化剂,利用太阳光在催化剂表面实现高效分解水,其主要过程如图所示。
《化学反应原理》第一章 作业4 反应热的计算
作业4反应热的计算(选择题1~8题,每小题7分,9~12题,每小题8分,共88分)题组一焓变的计算与比较1.热值指在一定条件下单位质量的物质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已知葡萄糖(相对分子质量为180)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6H12O6(s)+6O2(g)===6CO2(g)+6H2O(l)ΔH=-2 803 kJ·mol-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葡萄糖的热值约为15.6 kJ·g-1B.若生成物中水为气态,则ΔH变大C.该条件下,6CO2(g)+6H2O(l)===C6H12O6(s)+6O2(g)的焓变为+2 803 kJ·mol-1D.该条件下,完全燃烧30 g葡萄糖时消耗22.4 L O22.已知:S2(s)===S2(g)ΔH=+4.5 kJ·mol-1。
某些化学键的键能数据如表所示:化学键H—H Cl—Cl H—Cl S==S H—S键能/ (kJ·mol-1) 436 243 431 255 33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 mol H2(g)与2 mol Cl2(g)反应生成HCl(g)时放出370 kJ热量B.H2(g)与S2(s)反应生成H2S(g)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g)+S2(s)===2H2S(g)ΔH=-229 kJ·mol-1C.反应的焓变ΔH=反应物的键能之和-生成物的键能之和D.1 mol H2S(g)分解吸收的热量比1 mol HCl(g)分解吸收的热量多,所以H2S(g)比HCl(g)稳定3.碘与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I2(s)+H2(g)2HI(g)ΔH=+26.48 kJ·mol-1。
已知:①I2(s)===I2(g)ΔH=+35.96 kJ·mol-1;②在1×105 Pa、298 K条件下,断开1 mol AB(g)分子中的化学键,使其分别生成气态A原子和气态B原子所吸收的能量称为A—B的键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浙江高三模拟试题汇编《化学反应和反应热》1.((宁波市2008年高考模拟考试)右图是198K 时N 2与H 2反应过群中能量变化的曲线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122332,92N H NH H kJ mol -+=-⋅僔B .b 曲线是加入正催化剂时的能量变化曲线C .加入催化剂,该化学反应的反应历程改变,因此反应热也改变D .在温度、体积均一定的条件下,通入1molN 2和3molH 2反应后放出的热量为Q 1 kJ ,若通入2molN 2和6molH 2反应后放出的热量为Q 2kJ ,则184>2Q l >Q 2>922.(2008年杭州学军中学高考模拟测试5月)北京奥运火炬的外壳主要采用高品质的铝合金材料制造,燃烧系统内装环保型燃料——丙烷。
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 .丙烷是石油裂解气的主要成分B .丙烷燃烧时的耗氧量比等体积的其他烷烃少C .燃料燃烧时主要是将热能转化为光能D .铝合金制作的火炬质量轻、不易腐蚀3.(2008年杭州学军中学高考模拟测试5月)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A .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的能量多B .由C(石墨)→C(金刚石);△H= +1.9 kJ •L -1可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C .在101kPa 时,2g H 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 热量,则H 2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H 2(g )+O 2(g )=2H 2O (l );△H=-571.6kJ·mol -1D .在稀溶液中,H +(aq)+OH -(aq)==H 2O(l);△H=-57.3 kJ·mol -1,若将含0.5mol H 2SO 4的浓硫酸与含1molNaOH 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大于57.3KJ4.(浙江淳安县08届高三上学期三校联考)燃烧1g 乙炔(C 2H 2)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放出热量50kJ, 则这一反应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D )A .2C 2H 2(g )+ 5O 2(g )=== 4CO 2(g )+ 2H 2O (l );△H = +50kJ/molB .C 2H 2(g )+ 5/2O 2(g )===2CO 2(g )+ H 2O (l );△H = —1300kJC .2C 2H 2+ 5O 2 ===4CO 2 + 2H 2O ;△H = —2600kJD .2C 2H 2(g )+ 5O 2(g )===4CO 2(g )+ 2H 2O (l );△H = —2600kJ/mol5、(温州市十校联合体高三联考)下列说法或表示法正确的是A .等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热量多B .由C(石墨)→C(金刚石):ΔH = +119 kJ · mol —1可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C .在稀溶液中:H +(aq )+OH -aq )-===H 2O (l );ΔH=-57.3 kJ · mol —1,若将含0.5 mol H 2SO 4的浓硫酸与含1 mol NaOH 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大于57.3 kJD .在101 kPa 时,2 g H 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 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H 2(g )+O 2(g )===2H 2O (l );ΔH=-285.8 kJ · mol —16.(金丽衢十二校高三第一次联考化学模拟) N 2H 4是一种高效清洁的火箭燃料。
0.25 molN 2H 4(g )完全燃烧生成氮气和气态水时,放出133.5 kJ 热量。
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D ) A .21N 2H 4(g )+21O 2(g )====21N 2(g )+H 2O (g );ΔH =+267 kJ·mol -1B .N 2H 4(g )+O 2(g )====N 2(g )+2H 2O (l );ΔH =-133.5 kJ·mol -1C .N 2H 4(g )+O 2(g )====N 2(g )+2H 2O (g );ΔH =+534 kJ·mol -1D .N 2H 4(g )+O 2(g )====N 2(g )+2H 2O (g );ΔH=-534 kJ·mol -1 6.(杭州五校08高三第一次月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C(石墨,s)=C(金刚石,s) ΔH>0,所以石墨比金刚石稳定B .1 mol H 2SO 4和 1 mol Ba(OH)2完全反应所放出的热量称为中和热C .在101kPa 时,1 mol 碳燃烧放出的热量就是碳的燃烧热D .在化学反应中需要加热的反应就是吸热反应8.(杭州市2008年高三第一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化学) 已知在25℃,101kPa 下,l gC 8H 18(辛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48.40kJ热量。
表示上述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 .C 8H 18(1)+12.5O 2(g)=8CO 2(g)+9H 2O(g); △H =-48.40kJ·mol -1B .C 8H 18(1)+12.5O 2(g)=8CO 2(g)+9H 2O(1); △H =-5518kJ·mol -1C .C 8H 18(1)+12.5O 2(g)=8CO 2(g)+9H 2O(1) ;△H =+5518kJ·mol -1D ...C .8.H .18..(1)...+.12.5O .....2.(g)...=.8CO ...2.(g)...+.9H ..2.O(1)....;. △H ..=.-.48.40kJ·mol ..........-.1.9.(浙江九所重点中学高三年级调研考试)下图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
已知:A 、B 、I 都是XY 2型化合物,且阳离子相同,A 、B 晶体中阴、阳离子个数比都是1∶1,但I 晶体中阴、阳离子个数比是2∶1,I 常用作干燥剂。
请按要求填空:⑴G 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_____;⑵反应⑥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⑤在空气中发生时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知C 的燃烧热是1300 kJ ·mol -1,表示C 的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根据上图中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及题中所给信息判断,B 的化学式是_________。
答案.⑴⑵Ca(ClO)2+CO 2+H 2O =CaCO 3+2HClO 火焰明亮并伴有浓烈黑烟 CH ≡CH(g)+25O 2(g)→2CO 2(g)+H 2O(l);ΔH =-1300 kJ ·mol -1(热化学方程式中数据与本答案不同不给分) ⑶CaO 2 (每空2分,共10分。
)10.(08学年度杭州学军中学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6 分)某化学兴趣小组,专门研究了氧族元素及其某些化合物的部分性质。
查得资料如下:①常温下,硒(Se )和碲(Te )为固体,H 2Se 和H 2Te 为气体;②Te 和H 2不能直接化合生成H 2Te反应热如下表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氧族元素中含有的18个电子的两种氢化物的化学式 、 。
(2)写出硒化氢发生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3)一定温度下,在容积均为1L (容器容积不可变)的甲、乙两个容器中,分别充入2molSO 2、 1molO 2和4molSO 2、2mol O 2,在相同条件下使其反应。
最终达到平衡后,甲、乙两容器中SO 2转化率分别为50%和a (乙),则此时a (乙)________50%(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答案(1)H 2O 2;H 2S (各1分)(2)H 2Se (g )= H 2(g )+Se (s )△H = -8 kJ·mol -1(2分) (3)大于(2分)11.(08学年度杭州学军中学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已知反应:①101kPa 时,2C(s)+O 2(g)=2CO (g );△H =-221kJ/mol 。
②稀溶液中,H +(aq)+OH -(aq)=H 2O(1);△H =-57.3kJ/mo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碳的燃烧热大于110.5 kJ/molB .①的反应热为221 kJ/molC .浓硫酸与稀NaOH 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57.3kJ/molD .稀醋酸与稀NaOH 溶液反应生成1mol 水,放出57.3kJ 热量12.(08学年度杭州学军中学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甲醇属于再生能源,可代替汽油作为汽车燃料。
下列能正确表示甲醇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B)A .CH 3OH(l)+23O 2(g)=CO 2(g)+2H 2O(l);△H =+763.3kJ·mol -1B .CH 3OH(l)+23O 2(g)=CO 2(g)+2H 2O(l);△H =-763.3kJ·mol -1C .CH 3OH(l)+23O 2(g)=CO 2(g)+2H 2O(g);△H =-675.3kJ·mol -1 D .2CH 3OH(l)+3O 2(g)=2CO 2(g)+4H 2O(l);△H =-1526.6kJ·mol -113.(舟山中学2008学年第二次月考)已知298K 时,2SO 2 (g)+ O 2(g)2 SO 3(g) ; △H = - 197kJ/mol, 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向某密闭容器中通人2mol SO 2和1mol O 2, 达到平衡时热效应量Q 1 , 向另一容积相同的密闭容器中通人1mol SO 2和0.5mol O 2,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Q 2,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A .Q 2 = Q 1/2 B .Q 2 > Q 1/2C .Q 1 = Q 2=197 kJD .Q 2 < Q 1/2<197/2 kJ14.(2008浙大附中理综模拟考试)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应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下列行为与之不相符...的是( A ) A .大量使用化学肥料,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B .将作物秸秆通过化学反应转化为乙醇用作汽车燃料C.使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生物降解塑料包装D.推广煤炭脱硫技术、减少直接燃煤,防止酸雨发生15.(浙江省开化中学08年1月高三模拟)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熔融态的氯化钠导电B.用加热的方法分离氯化钠固体和氯化铵固体C.在氢氧化铁胶体中加入硫酸镁溶液,析出红褐色沉淀D.将过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中16.(浙江省开化中学08年1月高三模拟)下列说法或表示法正确的是A、等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热量多B、由C(石墨)→C(金刚石):ΔH = +119 kJ· mol—1可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C、在稀溶液中:H++OH-===H2O;ΔH=-57.3 kJ· mol—1,若将含0.5 mol H2SO4的浓硫酸与含1 mol NaOH 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大于57.3 kJD、在101 kPa时,2 g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H2(g)+O2(g)==2H2O(l);ΔH=+285.8 kJ· mol—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