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的感性体验和感知特征初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品的感性体验和感知特征初探
在科技革新和全球化浪潮冲击下,当今消费品市场已步入同质竞争阶段。

消费者选择商品的心理模式也有所改变,可以说,“感性消费”的时代已经来临。

这就要求产品设计师必须了解感性认知如何影响消费行为,必须准确掌握消费者真实的感觉和期望。

本文从用户感性体验的角度,分别对五个感官体验进行了论述,分析了产品感性元素的感知特征。

关键词:产品感性体验感知特征
在科技革新和全球化浪潮冲击下,当今消费品市场已步入同质竞争阶段。

消费者选择商品的心理模式也有所改变,可以说,“感性消费”的时代已经来临。

这就要求产品设计师必须了解感性认知如何影响消费者行为,必须准确掌握消费者真实的感觉和期望。

而设计师是否真正理解消费者对产品的情感认知,是否懂得在产品中传递这种情感呢? 有待于进一步的探讨。

感性体验的本质
“感性”(Kansei)一词源于日本,最初是作为一个哲学术语发展起来的,在日语中包含多层含义。

它既是一个静止概念,又是一个动态过程。

静态的“感性”是指人的感情,获得的某种印象;动态的“感性”是指人内心的认识活动,注重对事物的感受能力,对不明和多义信息从直觉到判断的过程,从本质上理解为人对物在心理上的期待和感受。

哲学范畴的感性是指感性认识。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一个过程,是认识的低级阶段,是人在实践中通过感官对事物外部形态的直接的、具体的反映,它包括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其特点是直接性和具体性。

心理学范畴的感性是指感觉、知觉、认知的连续过程。

感觉,物理刺激经过感觉器官,从神经向大脑中枢传达这一活动的过程称之为感觉。

知觉,外界刺激作用于感官时人脑对外界的整体的看法和理解,它为我们对外界的感觉信息进行组织和解释。

认知,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

从上面的阐述中可以看出,“感性”自始至终都以人的各种感觉和心理活动为中心,从而使产品设计由单纯的“物”的意义上升为“物与人”的能动关联的范围。

在工业设计中,产品的“感性”是指产品的形态、颜色、材质以及使用过程等
给使用者带来的各种感觉和心理效应。

产品的感性成份越符合用户心理需求,产品的附加值就越大。

“体验”,有的人认为是一种认识方式,有的人认为是一种认识活动,还有的人认为是一种活动的结果。

这是因为所借鉴的理论依据不同,立足点不同,且在实际应用中所侧重的寓意也不同。

哲学对体验的研究主要立足于认识论角度。

用生命哲学家的话说,体验就是一种存在方式,一种生存方式。

这也反映在文学、美术和音乐等美学中。

用心去体验一篇美文、一幅佳作、一组悦耳的音符,即是用体验这种方式去认识和把握这些美的内质。

因而体验这种认识方式不是简单意义上的认识了解,它更注重由内向外的认识和理解。

心理学上的体验常常与情感紧密相联,情绪心理学常常把感受和体验当作同一心理现象加以描述。

从这种意义上讲,感性体验是一种心理活动。

因而心理学上的体验不仅有因感官的外在感受而引起的情绪、情感体验,而且还包括在外部情境刺激作用下带来的内心世界的活动,即在体验过程中,不仅输入外在客体信息,而且“激活”内在已有信息,形成活动状态。

感知特征的内涵
由五官产生的感知体验,感官诉求的是创造各种知觉经验,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与嗅觉带来的感官刺激。

比如在产品体验中,关键的一个因素就是增加产品的感官体验,促进产品与人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我们知道,人们在购买或使用产品时,不仅是对产品做出一种反应,而且是用身体、思想、感情和精神去感受它。

利用感官刺激能够产生美的享受、兴奋和满足,激发顾客的购买欲、增加产品价值以及区分产品。

人的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味觉这五种感官的力量在这个过程中起着巨大的作用。

(一)视觉体验对产品的影响
视觉捕捉产品的颜色、外形、大小等客观情况,产生包括体积、重量和构成等有关物理特征的印象。

以苹果电脑iMac系列为例,它率先使用了透明材料的外壳,显露出内部结构,运用五彩斑斓的色彩打破了以黑、白、灰为主要设计语言的传统设计,一改过去电脑产品一贯采用的灰色金属盒子形象。

这种透明感性材料和亮丽色彩的运用给视觉带来强烈的冲击,使人视觉备受感染的同时,迎合了现代人努力追求的一种与产品和谐关系的心理,也正是体验设计所包含的人性化理念的体现。

(二)触觉产生对产品体验的感受
触觉同样能形成印象和主观感受,并转化为体验的价值。

通过触觉,可以传
递关于产品价值的细微信息,凹凸不平的沧桑,坚硬冰凉的冷峻,还有顺滑丝绸的高雅。

触觉较视觉更加真实而细腻,它不像视觉那样可以在物体之间自由的移动,而是通过接触感觉目标,获得真切的触感。

对触觉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材料了,材料的变迁代表着时代的更替,同时也引领着设计风格的主流。

日本著名设计师黑川雅之先生曾经在他的设计创意中,推出了大量采用新型橡胶材料制作的系列产品,从办公用品到门把手、开关等数百种产品,其表面犹如人体肌肤般细腻柔和的触感极大发挥了产品触觉带来的怡人的感性体验。

受到电脑虚拟空间技术的影响,感官领域的研究越来越广。

例如在视觉传达过程中融入触觉感受,即“视触觉”,这一独特的感官领域正备受重视。

因此在产品设计中,产品形态引起的不仅仅是视觉效果,还可以通过形态传递某种触感。

可口可乐瓶子的设计就是一个典范,优美流畅的造型线条,带来视觉享受的同时,还让我们感到舒适的握感。

(三)声音产生与产品沟通的体验
产品通过听觉与顾客沟通,这是其他感觉所不能替代的方式。

声音能传递安全感,像转锁时令人放心的咔嚓声,还有冰箱的嗡嗡声,打印机的沙沙声传达着“工作正常”的信息。

产品声音也传达出一种提示性的功能感。

声音接受的信息、带来的感官体验以及给产品带来的影响在汽车上可能体现得最为明显了。

美国《华尔街日报》曾经刊登过一篇文章,名为《声学是豪华轿车的前沿》,讲述了豪华汽车行业为了追求卓越而对声学工程的追求。

例如宝马发动机发出赛车式的咆哮声,似乎成为一种品牌的声音;消除摆动的挡风玻璃雨刷发出的声音,体现了宝马公司对完美品质的追求;他们还研究方向灯信号声音等,宝马公司的一位声学工程师承认,可能没有人会因为方向信号的声音而买一辆车,但是,这是我们要创造的感觉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说,“起决定作用的就在于这些细微之处。

”或许这些就是宝马汽车无与伦比的驾驶体验的原因所在,并且充分发挥了感官体验带来的更深层次的享受。

(四)嗅觉给消费者带来独特感受
嗅觉带来的感受也是独特的。

据研究,嗅觉带给人的印象在记忆中保存的时间是最久的。

气味能唤起人们记忆深处的情感,但不是所有的产品都会散发出香味的。

如果能发现一种方式,可以将香味融入到体验中,那么它一定会为产品增添不少的乐趣。

嗅觉的体验,在很多商业产品中逐渐得到人们的关注,确实它能以一种气味的独特方式影响人的感受。

(五)味觉是最难体验的感觉
一旦产品不能入口品尝,那么味觉也就很难融入到体验中去。

事实上,设计就是创新。

为了发掘更多的体验,在设计中也应当尝试把味觉带入体验之旅。

比如当吃完午餐,用上一根有啤酒味或水果味的牙签时,吃饭的整个过程或许就变得更加顺利而愉快,目前日本已经开发出带香味的牙签。

此外还有柠檬味的水杯、蜂蜜味的吸管等都是很好的设计构想。

设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必然包含很多心理方面不可量化的因素,还有待各门学科的继续发展。

感性体验将是未来设计的风向标。

在众多学者和设计师们的共同努力下,不论是理论构架、方法论还是实践活动,都会变得越来越精彩纷呈。

参考文献:
1.(美)Donald A. Norman,梅琼译.设计心理学.中信出版社,2003
2.(美)Donald A. Norman,付秋芳,程进三译.情感化设计.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