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测试试题北京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试卷满分150,考试时间150分钟
请将第Ⅰ卷答案填涂在机读卡上,第Ⅱ卷在答题纸上作答,第Ⅲ卷在作文纸上作答
第Ⅰ卷 50分
一、基础知识(每题2分,共2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红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炮制(pào)誊写(téng)稗官野史(bài)间不容发(fā)
B 船舷(xián)横暴(hèng)同仇敌忾(kài)大放厥词(jué)
C 亲昵(nì)瘦削(xiāo)大腹便便(pián)鳞次栉比(jié)
D 菜畦(wā)桅杆(wéi)含英咀华(jǔ)一模一样(mú)
2.下列词语中,加红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账簿(bù)酩酊(dǐng)惊惶失措(huāng)曲突徙薪(qǔ)
B 颠簸(bō)摇曳(yè)面面相觑(qù)自怨自艾(aì)
C 沉疴(kē)信笺(qiān)虚与委蛇(shé)差强人意(chā)
D 租赁(lìn)踌躇(chú)宵衣旰食(gàn)便宜行事(biàn)
3.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端祥惊滔骇浪与日俱增淋漓尽致
B 气概穿流不息破釜沉舟不径而走
C 雍容面面相觑鸠占鹊巢相濡以沫
D 劳骚按步就班全神贯注开诚布公
4.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沉湎异曲同功竭泽而鱼暗渡陈仓
B 精典不矜不伐眼花缭乱鸦鹊无声
C 炫烂别出新裁沆瀣一气投鼠忌器
D 璀璨水乳交融相辅相成案牍劳形
5.下列各句中,加红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近十年来,在中央电视台打造的精品栏目“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活动中,涌现出的好人好事擢发难数。
B 一代小米手机不是综合配置第一,但其性价比在当时可说是无人能及,其他品牌的国产手机也只能望其项背。
C 如果没有了那些筚路蓝缕、开创新路的革命先辈们,我们的国家哪能有今日这般繁荣、稳定、和谐的局面。
D 在球场上,球王贝利纵横捭阖,灵活飘逸,他的球技已经成为了一种令人痴迷的艺术,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6.下列各句中,加红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传统的“上门家访”能被“电话家访”和“网络家访”取代吗?各地教师、家长以及教育专家对此莫衷一是。
B 当时,暴雨如注,满路泥泞,汽车已无法行走,抢险队员们只好安步当车,跋涉一个多小时赶到了大坝。
C 李象群被冠以“写实风格雕塑家”等诸多称号。
在这些称号面前,他安之若素,依然低调、沉静地创作,不断自我超越。
D 在可敬的爱心人士帮助下,救灾物资络绎不绝地到达云南彝良地震灾区,受灾的同胞们终于露出了一点笑容。
7.下列各句中,加红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著名学者陈鼓应先生所作的《老子哲学的形成与发展》一文,清晰严谨,质朴深刻,可谓不刊之论。
B 在美术学院面试时,小韩同学谦虚地说:“小时候,我既不擅长唱歌,又不喜欢运动,除了画画,就别无长物了。
”
C 总理温家宝来到河北省张家口市,深入田间地头,走访村庄农户,和百姓们胼手胝足,促膝谈心。
D 在大学毕业二十周年同学会上,杨君对同学韩强说:“你离开时送给我的那支钢笔,我敝帚自珍,一直保存着。
”
8.下列各句中,加红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易中天先生凭借“百家讲坛”栏目红遍了大江南北,他巧舌如簧,将纷繁复杂的三国故事解说得通俗易懂。
B 近年来,大批博士生涌入公务员队伍,或可改变一下地方政府的政治生态,避免一些相得益彰的官场积弊。
C 唐代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高峰,除了李白、杜甫之外,还有一大批脍炙人口的诗人,如李商隐、杜牧等。
D 杜甫一生颠沛流离,晚年流浪到成都,在好友的帮助下,诗人在浣溪西头的一块林塘幽雅之地修建了草堂。
9.下列句中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左传》即《左氏春秋》,相传为左丘明所著,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
B 国别体史书《战国策》是记录战国时期历史的著作,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的谋议或辞说。
C 莫泊桑,法国小说家,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著有《羊脂球》、《麦琪的礼物》等作品。
D 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是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讲述了北宋年间官逼民反,英雄聚义的故事。
10.下列各副楹联,不适合戏台剧院张挂的是()
A 借虚事指点实事托古人提醒今人
B 顷刻间千秋事业方丈地万里江山
C 四大皆空坐片刻无分尔我两头是路吃一盏各自东西
D 面目总非真借己证人由他做作事情多不假居今鉴古要你思量
11.若以“梨花院落溶溶月”为上联,下边各句中最适合作为下联的一项是()
A 榆荚临窗片片雪
B 柳絮池塘淡淡风
C 带水芙蓉点点雨
D 丁香初绽悠悠云
12.“因荷而得藕有杏不须梅”使用了谐音双关的手法,下面各项使用相同手法的一联是()
A 醉翁之意不在君子之交淡如
B 四面湖山收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C 莲子心中苦梨儿腹内酸
D 稻草扎秧父抱子竹篮提笋母怀儿
二、课内文言文(每题2分,共14分)
13.下列句中加红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管:管理
B 秦师遂东亲:亲戚
C 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过:拜访
D 千金,重币也币:钱币
14.下列句中加红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客果有能也,吾负之负:欺负
B 超乘者三百乘超:跳跃
C 彼实构吾二君构:挑拨
D 轻则寡谋,无礼则脱脱:疏忽
15.下列句中加红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①以何市而反(市场)②揭其剑(举起)
③以乘韦先(战车)④三窟已就(完成)
⑤不顾而唾(顾忌)⑥吾子淹久于敝邑(停留)
⑦(齐王)封书谢孟尝君(感谢)⑧秦伯素服郊次(边缘)
A.①⑤⑦
B.②④⑥
C.③④⑧
D.④⑥⑦
16.下列各句加红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齐其闻之矣
B 殽有二陵焉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
C 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D 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若潜师以来
17.下列句中加红字的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劳师以袭远
A 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
B 不拊爱子其民
C 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
D 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
18.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食以草具
A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
B 使吏召诸民当偿者
C 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
D 贫乏不能自存
19.下列各句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B 乡师而哭
C 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
D 遣太傅赍黄金千斤
三、默写(每题1分,共12分)
20.根据古典诗词内容填空
① _____________,红旗半卷出辕门。
(王昌龄《从军行》)
② _____________,一水中分白鹭洲。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③ 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④ 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
⑤邯郸驿里逢冬至,_____________。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⑥十年无梦得还家,_____________。
(谢枋得《武夷山中》)
⑦ _____________,寒山一带伤心碧。
(李白《菩萨蛮》)
⑧ _____________,尘满面,鬓如霜。
(苏轼《江城子》)
⑨水是眼波横,_____________。
(王观《卜算子》)
⑩青山遮不住,_____________。
(辛弃疾《菩萨蛮》)
⑪寻寻觅觅,冷冷清清,_____________。
(李清照《声声慢》)
⑫满地黄花堆积,_____________,如今有谁堪摘?(李清照《声声慢》)
第Ⅱ卷 50分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共18分)
越巫自诡善驱鬼物。
人病,立坛场,鸣角,振铃,跳掷,叫呼,为胡旋舞禳(禳:祈祷消除灾殃)之。
病幸已,馔酒食,持其赀去;死则诿以他故,终不自信其术之妄。
恒夸人曰:“我善治鬼,鬼莫敢我抗。
”恶少年愠其诞,瞷(瞷:jiàn,窥视)其夜归,分五六人栖道旁木上,相去各里所。
候巫过,下砂石击之。
巫以为真鬼也,即旋而角,且角且走,心大骇,首岑岑加重,行不知足所在。
稍前,骇颇定,木间砂乱下如初。
又旋而角,角不能成音,走愈急。
复至前,复如初,手栗气慑,不能角,角坠;振其铃,既而铃坠,唯大叫以行。
行闻履声及叶鸣谷响,亦皆以为鬼。
号,求救于人甚哀。
夜半,抵家,大哭叩门。
其妻问故,舌缩不能言,惟指床曰:“亟扶我寝,我遇鬼,今死矣!”扶至床,胆裂死,肤色如蓝。
巫至死不知其非鬼。
(方孝孺《越巫》)
21. 下列句子加红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病幸已已:病愈
B 馔酒食持其赀去赀:同“资”,财物
C 恶少年愠其诞愠:怀疑
D 亟扶我寝亟:赶快
22.下列各项加红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角坠振其铃
B 死则诿以他故
于是乘其车,揭其剑左右以君贱之也
C 求救于人甚哀
D 又旋而角,角不能成音
败秦师于崤长驱到齐,晨而求见
23. 文中加红句子的意思,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①鬼莫敢我抗②号,求救于人甚哀
A ①鬼不敢抗拒我②(越巫)呼号,求救的人都很哀伤
B ①鬼害怕我反抗②(越巫)呼号,很悲哀地向人求救
C ①鬼不敢抗拒我②(越巫)呼号,很悲哀地向人求救
D ①鬼害怕我反抗②(越巫)呼号,求救的人都很哀伤
2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越地有一个巫师,有人病了,他就叫病人站到坛场上吹号角,摇铃铛,跳跃,叫喊,跳着胡旋舞。
B 一些年轻人偷看他晚上回家,分开藏在道旁树上,各自相距约一里地,等候巫师经过,扔下沙石打他。
C 面对攻击,巫师惊慌恐惧,大喊着回家,听到脚步声、树叶发出的声音、山谷的回音,都以为是鬼。
D 这则寓言旨在讽刺社会上那些没有真才实学的人自欺欺人,先害了别人,最终也害了自己。
25. 给加红句子断句(每题3分)
(1)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遂饿死於首阳山。
(选自《史记·伯夷列传》)
(2)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
化为邓林。
(《山海经》)
五、阅读文段,完成问题(每题3分,共9分)
(一)散步不需要伴侣,东张西望没人管,快步慢步由你说,这不但是自由,而且只有在这种时候才特别容易领略到“()”那种独特的味道——天覆地载,孑然一身。
事实上,街道上也不是绝对的阒无一人,信步而行的不只我一个。
26.填入文中空白处最恰当的诗句是()
A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B 竹杖芒鞋轻胜马
C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D 百感衷来不自由
(二)常常凝想宇宙的浩渺无际、时间的茫无头尾,会使心灵在重负下受伤。
永不意识到宇宙的浩渺无际、时间的茫无头尾,会使心灵永远轻浮浅薄。
每一片圣洁的雪花都有一个赖以凝结的核心,那核心必是一粒灰尘。
每一个伟大的胸怀都有一个出发点,那出发点必是凡人的需求。
27.下列陈述,不符合以上文意的一项是()
A 应当承认,宇宙无边际,时间无尽头
B 心灵不应负荷太重,也不应轻浮浅薄
C 平凡的人轻浮浅薄,就像一粒灰尘
D 伟大的思想,也包含着凡人的需求
(三)如果人类的头脑因科技的发展而变成一样,那是一种灾难。
尽管有理论说,“克隆人”虽然与本体基因相同,但由于后天因素,也会在多方面与本体相异。
而严格来说,基因相同也是一样没有意思的。
人人都健美,智商都是150,这就像用一幅美好的图画代替一千幅美丽的图画一样,没有生气。
28.对这段话全面、准确的理解是()
A 要捍卫“多样性”,不能让“克隆”技术破坏人类的多样性。
B 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这才是人的尊严和价值所在。
C “克隆人”的基因与本体相同,但在很多方面也会与本体相异。
D “克隆”技术违背自然规律,后果不堪设想,应予取缔。
六、阅读下面现代文,完成问题(23分)
静与安处
郭文斌
①在十分热闹的聚会中,却听到一则安静的故事:一位农民为一家寺院送豆腐,看到和尚们整天在那里静静坐着,很享受的样子,很是好奇,就请求加入进去体会一下,不想刚一坐定,就想起有人若干年前欠他的一笔豆腐款还没收齐,当即起身告退,找人要账。
②在我看来,这是关于一个时代的寓言。
③之于卖豆腐者,钱比静重要;但事实真相是,静是最重要的。
没有静,我们感受不到世界的富有和美丽;没有静,智慧根本无法起作用,诗意无法发生;没有静,心神无法安宁,而心神不宁的直接结果是灾疾。
④古人之所以十分看重“静”,因为静是生命力,或者说是生命的体。
累了一天,睡一觉,精神百倍,补给能量的,正是静。
这个静,既是状态,又是能量。
出色的舞蹈演员在舞蹈时,看上去在动,但是在那个时间段里,她没有杂念产生,她的心是静的,因此打动人,她自己也在享受中。
现在我们就会明白,古人为什么半日读书半日静坐。
⑤在今天,能够体会到静、享受到静的人,已经不多了。
因为我们的环境已经没有了静地。
当年回老家,当我走进那个小山村,从那个山头上走过的时候,就觉得进入了一种巨大的、充沛的、富有磁性的静地。
我每晚都会出去走走,一个人坐在山头上,抬头,明月就在当空,一伸手,星星就在掌心。
那种寂静,真是有种融化人的力量。
那一刻,我能够实实在在地体会到来自浩瀚宇宙的无尽滋养。
后来,村里有拖拉机和摩托车,当年那种持久的浓烈的厚实的寂静,已经无缘享受了。
⑥为此,闹中取静就成了一个课题。
比如说,当下瑜伽之所以流行,大概也是因为这个原因——通过一定难度的动作,让如猿之心如马之意暂时粘在上面,给本体一个浮出水面的机会,喘息的机会,回家的机会。
也就是通过一念,到达无念。
⑦之后,我又尝试通过“现场感”取静,不料效果更好。
比如,在非常热闹的环境,完全跟随那种热闹,在非常喧哗的场合,完全跟随那种喧哗。
不久,我似乎感到热闹喧哗的远去。
当抗拒与脱离转化成了弥合与融入,一种原来不曾体会过的喜悦发生了,安处成为了一种妙不可言的存在。
⑧蓦然发现,关于安静的焦虑消失了。
为此,我讲过一句话,农历时代肯定是回不去了,但是我们完全可以找到“农历精神”,它作为人的基因也好,作为人类的集体无意识也好,永恒存在,确确实实存在,它不会因为时代变迁而消失,不会因为骚动喧哗而消失。
⑨自此,我不再赞同那些执意放弃城市生活到乡村去寻觅桃花源的做法,因为放弃这个词本身就是执著,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安处。
就是说,如果我是城里人,我安处在城里,如果我是乡村人,我安处在乡村。
问题是,现在的乡村人想到城里,城里人想到乡村,时代处在一片喧哗之中,一个再大不过的“非静”就这样产生了。
桃花源不在别处,就在心里。
如果一个人的
心里有桃花源,他就会随时随地安处。
这时,我们就会理解老子为什么要讲“鸡犬之声相闻”,却“老死不相往来”。
因为没有必要,因为当处就是桃花源,不需要跑来跑去,徒劳心神。
29.解释“这是关于一个时代的寓言”在文中的含义。
(3分)
30.请结合5、6、7段的内容,概括说明作者认为达到“静”有哪些途径?(4分)
31.作者为什么说人们需要学会“安处”?(6分)
32.作者说:“没有静,我们感受不到世界的富有和美丽;没有静,智慧根本无法起作用,诗意无法发生;没有静,心神无法安宁,而心神不宁的直接结果是灾疾。
”请选择其中一点,结合你的生活体验或阅读积累,谈一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不少于200字)(10分)
第Ⅲ卷 50分
七、作文(50分)
33. 请以“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答题纸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三、20.(12分)
① _____________,红旗半卷出辕门。
② _____________,一水中分白鹭洲。
③ 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
④ 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
⑤邯郸驿里逢冬至,_____________。
⑥十年无梦得还家,_____________。
⑦ _____________,寒山一带伤心碧。
⑧ _____________,尘满面,鬓如霜。
⑨水是眼波横,_____________。
⑩青山遮不住,_____________。
⑪寻寻觅觅,冷冷清清,_____________。
⑫满地黄花堆积,_____________,如今有谁堪摘?
四、(12分)21.()22.()23.()24.()
25.(6分)(1)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遂饿死於首阳山。
(2)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
五、(9分)26.() 27.() 28.()
六、(23分)
29.(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 B[A 炮制(páo)间不容发(fà) C 瘦削(xuē) 鳞次栉比(zhì) D 菜畦(qí)]
2. D[A 惊惶失措(huáng)曲突徙薪(qū)B 颠簸(bǒ)自怨自艾(yì)C 信笺(ji ān)虚与委蛇(yí)]
3. C(A 端详惊涛骇浪B川流不息不胫而走D按部就班)
4. D(A异曲同工竭泽而渔B经典C绚烂)
5. C
6. A
7. A
8. D
9. C(《麦琪的礼物》是美国著名文学家欧·亨利的作品)
10.C
11.B
12.C
二、13. C (A.管:钥匙; B.亲:父母亲; D.币:礼品)
14.A 负:辜负
15.B (①市:买;③乘:四;⑤顾:回头:⑦谢:道歉;⑧次;停驻)
16.C 之:取独(A.其:大概,表推测∕难道,表反问 B.焉:语气词,不译∕代词,他 D.以:因为∕相当于“而”,表修饰)
17.B 例句:使动(B.意动)
18.A 例句:状后(B.定后 C.判断句 D.宾前)
19.D (A.辟:避 B.乡:向 C.责:债)
三、20.①大漠风尘日色昏②三山半落青天外③无边落木萧萧下
④万里悲秋常作客⑤抱膝灯前影伴身⑥独立青峰野水涯
⑦平林漠漠烟如织⑧纵使相逢应不识⑨山是眉峰聚
⑩毕竟东流去⑪凄凄惨惨戚戚⑫憔悴损
四、21.C;22.A;23.C;24.A;
25.(1)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遂饿死於首阳山。
(选自《史记·伯夷列传》)
(2)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山海经》)
五、26.A;27.C;28.A;
六、29.这个故事暗示了这个时代的特点,人们希望追求宁静却被对金钱的欲望搅乱。
(3分)
30.在宁静的环境体会心灵的静;(1分)在喧闹中,专注于某事,排除杂念;(1分)融入喧闹,获得安处,从而得静。
(2分)
31.要点(1)在这个喧闹的时代之中,人们很难不可能回到过去,难以做到静中取静(2分)(2)人们期待获得内心的宁静。
(1分)(3)安处是人们弥合、融入喧闹后的一种心灵状态,通过安处,可以获取真正的宁静。
(2分)(4)人们都对自己的位置不满,期待去往别处,并由此产生了更为喧哗纷扰的社会状态,只有安处,能够让我们找到心中的桃花源。
(1分)
32.给分要点:选择一个观点及解释3分;举例5分;语言2分。
答案示例:我十分同意“没有静,我们感受不到世界的富有和美丽”这个观点。
其实,宁静与美好往往与喧闹并存。
上学路上,如果一心想着赶时间,而忽视墙角的小花或天边的晚霞。
在城市生活中,喧闹往往掩盖美好,城市用它的喧嚣盖住了呻吟和呢喃,掩盖了人们的心灵。
如果我们不能静下心来,就只会看到城市的贫乏、垃圾与苍白,而忽视了它富有、美好的一面。
七、33.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