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对会计信息质量影响的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部控制对会计信息质量影响的研究
会计信息是维护资本市场稳定与效率的重要工具,具有外部性,在资本市场运行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是会计信息产生于企业内部,会计信息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内部会计信息产生与传递过程。
内部控制通过对会计信息产生与传递过程的控制,从而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影响。
美国以《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以下简称“萨班斯法案”)为标志,建立了内部控制评价与审计制度。
我国以此为契机,以2008《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下简称“基本规范”)及其后配套指引为标志建立了内部控制评价及审计制度,希望通过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明确要求,达到提升会计信息整体质量,提升投资者信心,维护资本市场稳定的目的。
在此制度背景下,会计界与审计界对内部控制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其中对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之间关系的研究也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是在内部控制对会计信息质量的作用机理以及效果的实证检验方面研究还不够深入,存在较大研究空间。
本文则以此为研究契机,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内部控制对会计信息质量影响这一问题,运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
本文逻辑上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相关研究的回顾。
对于国外的内部控制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研究,本文以萨班斯法案颁布为时间点,对萨班斯法案颁布前后的研究理论发展与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和梳理;对于国内的相关研究,本文则以我国基本规范出台为时间点,对基本规范出台前后的理论发展与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和梳理。
在对已有研究进行回顾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评述,提出本文的研究基础和研究问题。
第二部分为理论分析部分。
本文分别从会计信息理论与内部控制理论问题的两端出发,总结了以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为基本特征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框架,同时把内部控制分为内部控制的要素属性与内部控制的信息属性,并总结现有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方法,将其归纳为内部控制的直接评价法和间接评价法。
把会计信息可靠性与内部控制要素属性相结合,提出内部控制各要素整体上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过程具有保证会计信息可靠性的作用,而且内部控制在经济业务循环中对生成会计信息的过程具有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的作用,总结提出内部控制对会计信息可靠性的“保证”作用;把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内部控制信息属性相结合,提出内部控制信息本身具有价值相关性,由于内部控制作用于会计
信息生成过程,那么内部控制信息就会作用于会计信息产生一种会计信息的附加价值,同样具有价值相关性,这种作用归纳为“增强”信号的作用。
本文形成了两条研究逻辑主线:①内部控制要素属性→作用于会计信息生成过程→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保证”作用;②内部控制信息属性→具有价值相关性→作用于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增强”作用。
从理论发展来看,作者对会计信息理论的发展加以分析,总结出会计信息的核心目的是降低市场中交易费用,会计信息质量就可以总结为对使用者需求的满足程度,在资本市场上会计信息的重要使用者就是外部投资者(股权投资者与债券投资者等),投资者需要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以供其决策需要,其他外部信息使用者(监管机构,中介机构等)在一定程度上都是由于外部投资者的存在而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要求。
从内部控制理论与制度的发展来看,从投资者视角出发,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的目的都是满足投资者决策有用性的需求,而且内部控制报告目标正是为了满足投资者对决策信息的需求,从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的目的和内部控制目标与会计信息的关系可以认为,内部控制的目的和目标与会计信息质量具有“相契合”的关系,那么内部控制应该具有保证会计信息可靠性的作用。
内部控制理论与制度的重大变革,在很大程度上都与资本市场会计信息舞弊事件相联系,在内部控制相关法律法规中要求企业管理者要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并对外公开审计后的内部控制信息。
那么内部控制的信息对外部投资者应该存在着影响其投资决策的关系,而且这种关系与会计信息有关。
本文从有效市场与信号理论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讨论,从理论上分析内部控制信息通过作用于会计信息影响投资者决策,这是内部控制影响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的基础。
通过以上两条脉络,作者把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相关性与内部控制的要素属性与信息属性相联系起来,建立一个完整的内部控制→会计信息理论结构。
第三部分为实证检验部分。
针对内部控制对会计信息可靠性的“保证”作用与会计信息相关性的“增强”信号作用,分析不同实证模型的优缺点与适用性,提出了针对不同的作用机制应适用不同的内部控制评价方法与实证模型。
由于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相关性在理论上具有相互独立的关系,同时在实际上又很难整合起来的特点,文章遵从两条独立主线对两种作用分别考察,而没有建立一个综合评价会计信息质量的结构,从而针对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应用两种不同的实证
方法进行分析。
实证研究从各内部控制要素角度对内部控制整体及各要素进行评价,运用修正Jones模型与回归分析相结合,检验内部控制整体与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具有相关关系。
实证结果基本可以说明内部控制要素整体与会计信息可靠性存在正相关关系。
控制环境要素指标、控制活动要素指标与监督要素指标,均有一个或者多个代表指标具有显著的统计意义。
但是在本文对内部控制风险评估要素的指标对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关系检验中,风险意识和风险分析,虽然也未通过显著性检验,但是在综合模型中其显著性明显增高,而且达到0.15的水平,可以认为内部控制风险评估要素对于会计信息可靠性具有一定的保障作用。
在企业内部控制信息与沟通要素指标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检验中,并没有检验出与企业会计信息可靠性具有较高的相关关系。
通过实证结果可以认为,运用内部控制要素的直接评价法发现内部控制要素整体对会计信息可靠性具有“保证”作用。
随后,作者以内部控制评价与审计报告的信息与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程度的信息相结合作为具有“高—中—低”不同水平的内部控制质量信息,运用Ohlson模型,检验了此信息作为“信号”对会计信息与股价的影响。
结果与预期基本一致,从模型结果的R2与各指标的p值显著性检验可以认为:低质量内部控制信息具有更高的价值相关性并且会降低会计盈余信息的价值相关性,内部控制信息整体作用于会计信息增加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
高质量的内部控制信息相比于中低质量的内部控制信息,价值相关性更低,在内部控制质量显示为高质量时,会计盈余信息成为决策的主要信息;而低质量的内部控制信息结果显示具有较高的价值相关性,且当内部控制信息显示为低质量时,会计盈余信息的价值相关性降低;而当内部控制信息显示为中质量时,会计盈余信息具有高的价值相关性,而且模型的拟合优度也较高,可以认为此时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需要考虑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的联合信息。
随后的总模型结果中,在回归模型中加入内部控制信息对会计盈余信息的“作用”项。
结果显示,从总体来说,在不降低会计盈余信息价值相关性的同时,内部控制对会计盈余信息的作用项通过了显著性检验。
由此判断内部控制信息在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时,确实对会计信息的“信号”功能具有”增强”的作用。
可见,内部控制具有提高会计信息可靠性和增强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的作用。
本文在内部控制对会计信息影响的理论方面提出了新的思路与观点。
①本文运用目的理论、制度变迁与制度经济学相关理论,分析会计信息与内部控制的目的和目标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内部控制目的与目标与会计信息目的与目标的“相契合”,深化了内部控制的目的理论。
②本文将内部控制分为制度要素属性与信息属性,提出针对不同的属性作用应分别采取内部控制的直接评价法与间接评价法,并针对本文研究的内容予以实证检验。
针对不同的属性特征,采用与之相适用的内部控制评价方法,此工作深化了内部控制实证的理论。
本文从外部投资者的视角对内部控制的会计信息方面的经济后果进行研究,有助于增强我国会计信息质量,提升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同时,完善我国内部控制制度,推动我国资本市场相关制度的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