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 专题2.2 文化塑造人生(讲)(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2.2 文化塑造人生
【重难点“精讲”】
1.丰富精神世界
(1)作用: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
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2)要求: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也是塑造健全人格的过程。
(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空前繁荣,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文明、开拓进取、健康向上的思想观念和道德风尚,成为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
2.增强精神力量
(1)作用:文化对人的塑造,还表现在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2)原因: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
(3)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种先进文化,给人以无穷的精神力量。
3.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相互结合、相互促进。
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也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过程。
【知识拓展:区分丰富精神世界与增强精神力量(1)区别:①从主要内涵看:前者强调优秀文化通过特定的环境或者一定形式的活动,使人的知识领域不断拓宽,思想水平不断提高;后者强调优秀文化作品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主要表现为改造世界的精神状态。
②从侧重点看:前者侧重人的主观领域,强调人的主观精神感受;后者侧重具体行动中文化转化为人们行动的动力,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③从生活中的表现看:前者表现为文学欣赏、音乐欣赏、绘画欣赏、阅读美文、欣赏精美歌舞和电视剧,使人开阔视野,知识增加,思想解放,观念更新;后者表现为“拼搏、进取、团结、创优”的奥运精神鼓舞奥运健儿不断创造辉煌,激励着国人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生产和建设中。
④从标志词语来看: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常用欣赏到、感受到、享受了、体验到、体味到、领略到、修养、境界等标志词。
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常用增强了、鼓舞着、激励着、振奋了、促进了等标志词。
(2)相同点:①丰富的精神世界必然迸发出强大的精神力量,强大的精神力量激发人们更加自觉地接受健康向上文化的影响,从而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②优秀文化作品在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的同时,又能给人以无穷的力量;③二者都是优秀文化对人的影响,都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各方面得到全面提高。
优秀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知识拓展1:把握影响和塑造的区别:(1)文化对人的影响,包括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2)文化塑造
人生,强调的是积极向上的、先进的、优秀的文化的积极塑造作用。
性质相反的文化也会影响人的成长。
】
【知识拓展2:正确区分文化塑造人生的作用(1)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侧重广度,强调人格的完善;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侧重力度,强调力度的加大;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强调人的核心素质的提高,从而使全面发展成为可能。
(2)任何一种文化都会影响人的成长、塑造人生。
但只有积极向上的、先进的、优秀的文化才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
【考情分析】:
关于本考点,近几年高考主要是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高考命题时一般将本考点与其他考点结合起来进行。
【易错警示】:
1.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这种说法正确吗?
提示:优秀文化才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2. 优秀的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侧重具体行动中文化转化为人们行动的动力,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侧重人的主观领域的说法正确吗?
提示:优秀的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侧重人的主观领域,强调人的主观精神感受;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侧重具体行动中文化转化为人们行动的动力,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解题技巧与归纳】
【答题模板】
【说明类主观题】
一、题型特点
说明类主观题大多以时政材料为背景,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特点是:①从背景材料看,大多以体现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和事关国计民生的持续性热点为背景,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以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和社会热点,具有一定的政治教育性和引导性。
②从设问看,试题一般采用“说明了什么”“结合材料……分析说明”“说明为什么……”“说明如何坚持(体现)……”等角度设问,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限制性。
二、解题策略
说明类主观题大多要求分析说明背景材料的理论依据、原因、意义等,解题时要注意:认真阅读、分析和概括材料;审清设问,明确指向和规定性;找准材料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做到观点与材料的有机统一。
具体说来,一是从分析其必然性、必要性的角度展开,说明其原因和意义;二是从“为什么要”“为什么能”的角度展开,紧扣题意并联系教材知识来回答;三是从政治、经济或文化、历史或现实等角度展
开,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般情况下要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意义(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等,有时也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在解答中,一般应由近及远,由直接到间接,先经济后政治有次序、有条理地展开说明。
例: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日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1974年2012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是“绿色消费你行动了吗?”为唤起公众对环境与发展关系的清醒认识和自觉行动,有关部门在2011年发布《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2011—2015)》,提出每个公民都应该树立正确的生态环境道德观,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者、实践者、推动者。
运用文化生活中有关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加强环境宣传教育的意义。
【答案】(1)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有助于人们清醒地认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转变思维方式,采取自觉行动。
(2)文化能产生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
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有助于营造全社会重视环保的社会文化氛围,使人们牢牢树立环保理念。
(3)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有助于提高人的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