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褐斑的皮肤镜学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褐斑的皮肤镜学特征
李芸;刘洁;孙秋宁
【摘要】目的描述黄褐斑的皮肤镜表现.方法使用皮肤镜观察临床表现典型的20例黄褐斑患者的黄褐斑区域及其周围正常皮肤的特征.结果病变区域在镜下表现为淡黄褐色均匀一致的斑片,其中19例为深褐色斑片/点、14例有毛细血管改变、6例的毳毛增粗变黑.正常皮肤的镜下表现为:未见淡黄褐色均匀一致斑片、10例为深褐色斑片/点、12例有毛细血管改变、2例的毳毛增粗变黑.病变部位与正常皮肤在背景颜色和深褐色斑点/片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在毛细血管分布和毳毛特征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淡黄褐色均匀一致的斑片及深褐色斑片/点是黄褐斑的两大皮肤镜特征.
【期刊名称】《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5(037)002
【总页数】4页(P226-229)
【关键词】黄褐斑;模式;皮肤镜;诊断
【作者】李芸;刘洁;孙秋宁
【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北京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北京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北京10073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58.4+2
黄褐斑是一种后天获得性表皮色素异常疾病,病变部位位于表皮及真皮浅层,表现为对称分布的色素沉着斑。
黄褐斑易被误诊为外源性褐黄病、炎症后色素沉着、太田痣、晒斑、雀斑、色素性扁平苔藓、摩擦黑变病、老年性雀斑样痣等疾病。
皮肤镜是一种显示表皮、真表皮交界处和真皮乳头层色素与血管结构的无创性显微图像分析技术,是诊断皮肤色素性疾病的一种理想工具[1]。
本研究分析黄褐斑的皮肤
镜学表现,旨在为皮肤镜被用于黄褐斑诊断及与其他色素性皮肤病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对象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4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就诊的临床表现典型、
临床诊断明确的黄褐斑患者20例,年龄24~54岁,平均(41.2±7.6)岁,男女比
例1∶9。
黄褐斑的诊断符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委员会色素病学组制定
的诊断标准[2]。
排除标准:(1)有氢醌等外用药物治疗或者激光或祛斑化妆品治疗史的患者;(2)面部有其他色素性疾病。
本研究获得北京协和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入组前所有受试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研究设计采用自体对照方法,比较黄褐斑部位及其周围正常皮肤的皮肤镜特征。
临床上雀斑、激光治疗术后色素沉着难以与黄褐斑鉴别,因此,同时观察了1例
雀斑和1例激光治疗术后色素沉着患者的皮肤镜表现。
方法用70%乙醇涂抹皮损处,以消除角质层表面反射光的影响[3]。
使用德国FotoFinder公司的皮肤镜系统(Medicam 800HD,FotoFinder Systems,德国)采集照片,放大倍数为20倍。
观察指标采用浸入模式观察皮损[4]。
分别由两位经过培训的皮肤科医师分析以
下皮肤镜特征:背景颜色、深褐色斑点/片、毛细血管分布和毳毛特征。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以及卡
方检验分析两组的皮肤镜特征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黄褐斑的皮肤镜特征20例黄褐斑患者病变部位与正常皮肤在背景颜色和深褐色
斑点/片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在毛细血管分布和毳毛特征方面
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表1)。
背景颜色:病变皮肤的背景颜色表现为淡黄褐色均匀一致的斑片。
17例斑片呈单
一分布模式,其中9例呈蜂窝状或网状分布(图1A),1例呈分枝状分布(图1B),7例融合成不规则形(图1C)。
3例的斑片同时呈现两种不同分布模式,其中2例为
不规则形合并球形分布(图1D),1例为不规则形合并分枝状分布。
皮肤镜下正常
皮肤无淡黄褐色均匀一致的斑片。
斑片/点的形态及分布:黄褐斑皮损的深褐色斑片/点形态呈毛囊周围深褐色(12例,图2A)或深褐色颗粒状或聚集性砂砾状斑片/点(14例,图2B)。
其中7例为毛囊周围深褐色斑片/点合并深褐色斑片。
10例患者的正常皮肤可见毛囊周围深褐色斑片/点,5例为球状深褐色斑片。
11例患者病变皮肤上的斑片/点呈戒指状分布(图
3A),7例呈弓状分布(图3B),4例呈球状分布(图3C)。
其中7例为戒指状合并弓状,1例为弓状合并球状,1例为戒指状合并球状。
血管分布:黄褐斑的血管改变有毛细血管网和淡红色斑片(图4A)。
毛细血管网可
呈树枝状(图4A)或网状分布(图4B)。
1例表现为树枝状毛细血管网与淡红色斑片
并存,1例为网状毛细血管网合并淡红色斑片。
毳毛特征:6例黄褐斑患者病变部位的毳毛增粗变黑(图5),2例患者的正常皮肤也
有毳毛增粗变黑表现。
雀斑和激光术后色素沉着的皮肤镜特征雀斑的皮肤镜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淡黄褐色斑片,可见边界清晰的褐色砂砾状斑点(图6A)。
激光治疗术后色素沉着表现为
淡红色斑片,淡黄色质地不均匀形状不规则的斑片,毛周可见淡黄色圆形至椭圆形斑片(图6B)。
黄褐斑的临床表现为浅褐至深褐色形状不规则的斑片。
临床上若病变形态、分布典
型,通常比较容易诊断;若病变形态和分布不典型,如皮损面积较小,发病部位不典型,则难以准确诊断。
由于患者常以美容目的来医院就诊,所以很难接受组织病理活组织检查。
皮肤镜是诊断皮肤色素性疾病的一种无创性检查手段,且黄褐斑的
皮肤镜特征与病理改变存在一定关系。
黄褐斑皮肤病理表现为表皮层黑素含量增加,黑素细胞数目及密度增加[5]。
因此皮肤镜检查可见淡黄褐色均匀一致的斑片。
黄
褐斑皮损部位可出现毛细血管扩张、炎症细胞浸润的病理改变,在皮肤镜下即表现为毛细血管网及淡红色斑片[6]。
对黄褐斑皮损部位毳毛变粗变黑的原因笔者认为
可能存在两种解释:一种是当病变累及毛囊时,不论是黑素细胞的数目还是黑素含量均增加,皮肤镜下表现为毳毛变粗变黑;另一种是大多数黄褐斑皮损累及双颊,此部位的毳毛原本比周围更粗更黑。
毳毛变粗变黑是否与黄褐斑的病理改变有关是今后大样本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
因此,对临床表现不典型、疑诊为黄褐斑的患者可行皮肤镜检查,以明确诊断。
笔者发现淡黄褐色均匀一致的斑片及深褐色斑片/ 点是两大皮肤镜特征,因此,皮肤镜可能代替有创性
此外,皮肤镜可被用于黄褐斑的鉴别诊断,如与氢醌引起的褐黄病、雀斑、炎症后色素沉着的鉴别。
褐黄病的皮肤镜表现为灰蓝色大颗粒状的不均匀斑片,雀斑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淡黄褐色斑片,可见边界清晰的褐色砂砾状斑点,激光治疗术后的色素沉着表现为淡红色斑片,淡黄色质地不均匀的形状不规则斑片,毛周可见淡黄色圆形至椭圆形斑片。
综上,本研究描述了黄褐斑的皮肤镜特征,提示皮肤镜可能作为诊断及鉴别诊断黄褐斑的一种快速、无创、经济的辅助检查手段。
今后将进行大样本、涉及不同疾病类型的研究,以期得到更完善可靠的结论。
DOI:10.3881/j.issn.1000- 503X.2015.0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