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出生前后诊疗不当致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出生前后诊疗不当致死
佚名
【期刊名称】《青岛医药卫生》
【年(卷),期】2015(047)006
【总页数】2页(P473-474)
【正文语种】中文
1 病情简介
新生儿,年龄3天,胎龄38+3周,系低出生体重儿。
因其母患子痫前期、臀位、胎膜早破,于2007年12月1日14时17分在某医院剖宫产出生,出生体重2000g,阿氏评分1′,5′,10′分别为9分,10分,10分。
患儿出生后该医院产科请儿科会诊以后即安排其在该院妇产科普通病房母婴同室住院观察。
12月1日15时10分医嘱:难产、低出生体重儿护理常规;母乳喂养;注意保暖;青霉素10万 U im bid;维生素K120mg im qd。
2007年12月4日6时57分,患儿家属呼叫医护人员,诉患儿一夜未进食,安静,无哭闹,约5时许,喂其少量水后吐出少量白沫。
查体:患儿意识丧失,颜面、全身肤色灰黄,额部、口唇、指趾甲局部皮肤呈紫灰色,躯干、四肢皮肤紫色,肌力无,未闻及呼吸、心跳,无任何反射,考虑死亡。
急电话通知儿科主任、麻醉科医生、妇产科主任、护士长到场和其他当时值班的医护人员参加抢救治疗。
具体措施,急转患儿至新生儿辐射台保温,气管插管,吸出约1mL白色泡沫状液体,气管插管正压给氧,胸外心脏按压,建立静脉通路,给予1∶10000付肾素0.5mL iv每5分钟1次×4
次;5%葡萄糖5mL+5%碳酸氢钠5mL iv、st;0.9%氯化钠20mL iv、st。
8时许经上述抢救1个多小时后患儿仍无任何生命体征,随征求患儿父亲同意后停止救治,宣布临床死亡。
死亡原因:
考虑①低体重儿
②吸入综合征
③猝死原因待查
患儿死亡后医院建议死婴尸解,查明死亡原因,家属最终同意尸解。
青岛市尸体解剖检验中心病理报告单病理诊断:
1、新生儿羊水、胎粪吸入。
2、轻度慢性间质性肝炎并髓外造血。
3、轻度脑水肿并脑膜组织慢性炎。
4、肝、脾、肾等脏器淤血。
2 鉴定结果
2.1 患方认为
该医院不具备新生儿监护条件没有及时转院,且没有安排在儿科新生儿病房,而是在产科母婴同室,造成对新生儿的观察和救治失误,导致新生儿的死亡,医院负有全责。
2.2 医方认为
医院现场陈述在诊疗过程中没有责任。
2.3 鉴定结果
(1)专家组分析意见:专家鉴定组综合分析意见:该新生儿死亡原因:新生儿羊水、胎粪吸入。
根据诊断及死亡原因分析认为,医方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存在以下过失:
①对胎儿宫内窘迫未能及时做出诊断和相应处理;②对新生儿羊水吸入没有及时做出诊断及相应处理;③病情发生变化时没有及时发现及时处理;④对高危新生儿管理不规范。
以上过失与该患儿死亡有因果关系。
该患儿母亲孕期孕检不规范,自动离院10余天,没有得到院方规范的监护和治疗,与没有及时发现胎儿宫内窘迫有一定关系;患儿宫内发育迟缓,体重2000g,低
体重儿,系高危儿。
(2)鉴定结论:本病例属于一级甲等医疗事故,医方承担主要责任。
3 案例分析
本病例患儿出生体重2000g,系低出生体重儿,且产妇患子痫前期、胎膜早破、
属剖宫产。
按新生儿诊疗常规该患儿属于高危儿,
依据:①孕母系子痫前期、胎膜早破、羊水Ⅲ度污染。
②胎儿血供不足,导致宫内发育迟缓,胎心监护是窘迫图像(术前)。
此类患儿出生后应及时收入新生儿ICU病房、置于暖箱监护治疗观察。
针对本病例该医院在该患儿的诊治过程中明显存在缺陷和不足:
①在该患儿出生后的60多小时里一直是在妇产科普通病房住院观察,在此期间即无儿科医生进产房查房,又无重点医疗、护理监护措施及记录。
②对家属反映的患儿多次吃奶不好没有引起重视,对该患儿可能出现的新生儿羊水、胎粪吸入的病情和预后不认识或估计不足,住院期间无任何实验室检查及X线检查,没能及时发现病情。
③直至患儿家属发现患儿异常,才采取医疗抢救措施,耽误了早期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治疗的宝贵时机,造成了患儿的死亡,从而导致了该悲剧的发生。
4 警示及启示
本案例警示和启示:
我们每一个医院和科室,都要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医疗、护理管理水平,完
善各项医疗规章制度的建立(该医院当时无儿科医生进产房查房制度),加强对高危新生儿的监护力度,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此类案件的发生。
医院和科室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设备条件收治病人,对不具备相应条件和标准的危重病人应及时告知病人及家属实际情况,可以转送具备条件的医院救治。
每一个医护工作者都要从本案中吸取经验教训,进一步加强工作责任心,认真学习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避免自己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重蹈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