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6课 语言的艺术同步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
第6课语言的艺术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华民族是个与石头有着不解之缘的民族,中国的石头文化。
追溯到八千年前,先民已经在玩玉石了。
人们对玉石的催生了“黄金有价玉无价”的观念,进而为“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的石文化。
中国人爱石,将石当作伴侣,当作自我生命的象征,以石来抚慰心灵,通过石头来看宇宙人生的大道理。
A.源远流长一往情深演绎并且B.博大精深情有独钟演绎甚至
C.博大精深一往情深演化并且D.源远流长情有独钟演化甚至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动物专家认为,在人类对待野生动物的问题上,“天地之漠漠无亲”是大慈善,人类的小德小惠反是不仁。
期望大家广而告之,众口铄金
....。
②辛弃疾继承并发扬了苏东坡的豪放风格,以翻云覆雨
....的笔力、激扬跌宕的气概,抒情言志,针砭时弊,形成了南宋词坛的一大流派。
③一些作者很宠爱把一些鸡毛蒜皮的故事弄得很煽情,但是内容却又空洞无奇,即使内有其物,又有意夸大
一些细节,令人不堪卒读
....。
④信息爆炸的年月,学问的总量已经极其浩大,哪怕一个人目不窥园
....几十年,也不行能把自己所学专业的门类全部拿下。
⑤2020年10月22日下午,中国足协宣布正式聘用马塞洛•里皮先生担当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主教练。
里皮
这次的临危授命
....,无论结果如何,都足以让大家热血沸腾。
⑥老舍先生的《茶馆》聚国事家事、世态人情于一室,探骊得珠
....,让我们在啼笑中感知着民众的无奈以准时代的黑暗。
A.①②④
B.②⑤⑥
C.①③⑤
D.③④⑥
3.依次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内容,最恰当的一组是()
时常想起鲁迅,想起胡适,想起钱穆——一个已经逝去的铁三角。
他们与时代一同呼吸,以独立的姿势成为了30年月中国学问界的柱梁;如今,正凝视着这个轻佻的当下,缄默不语,我们是喋喋不休地重复梁实秋的雅舍、、,还是老狡猾实地告知我们的同学,我们曾经有
过、与钱穆的严谨学业?
A.周作人的平和林语堂的幽默鲁迅的自由思想胡适的社会批判B.周作人的苦茶林语堂的菜谱鲁迅的社会批判胡适的自由思想
C.林语堂的幽默周作人的平和胡适的思想自由鲁迅的批判社会
D.林语堂的菜谱周作人的苦茶鲁迅的思想自由胡适的批判社会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连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循环经济是对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
它 , , ,
, , ,有助于构建资源节省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①是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的一个突破口
②有效地利用资源和爱护环境
③促进以最小的资源消耗、最少的废物排放和最小的环境代价
④通过建立“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和“生产—消费—再循环”的模式
⑤换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⑥也是贯彻科学进展观的一个重要举措
A.①④⑤③②⑥
B.①⑥④③⑤②
C.④②③⑤①⑥
D.④⑤⑥③②①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规律严密。
每处不超过20个字。
科幻作家刘慈欣对郝景芳的《北京折叠》获奖表示庆贺。
刘慈欣直言,随着中国国力的快速增
加,①。
刘慈欣说,国力强大才是“文化走出去”的基础和后盾。
一个国家的科幻文学要想产生世界影响,其首要条件是②。
由于,纵观科幻文学诞生的两个世纪,③,科幻文学富强的国家往往也是世界上国力强盛的国家之一。
答: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惯用词语,有三处错误,请选出并作出恰当的修改。
①同学会结果调查争辩,写出了《我校食堂服务质量调查报告》,文中提出了改进意见,并且责成
..学校领导争辩落实。
②有位海外游子给其祖父写的信,落款是:××顿首
..。
③有位长辈给侄儿写信说:“此事望你钧裁
..。
”
④“好吧,既然诸位如此客气,那么这件事就由老朽
..做主了!”——某高校工会争辩高龄退休干部活动方案
时,75岁高龄的前院长刘伟说。
⑤“愧疚打搅您了!我想跟您垂询
..一下如何解压,尽快消退心理阴影的问题。
”——记者小王采访心理学家张教授。
(1)第句改
为
(2)第句改
为
(3)第句改
为
7.请结合《先秦诸子选读》中诸子思想的有关内容,运用引用和排比的修辞手法,续写一段意思完整的话,不少于60字。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义”是人们极其看重的品质,先秦诸子对此有精彩的论述或生动的体现。
答:
8. 为提高同学社团活动开展力量,广佛中学同学会方案举办一次G20峰会模拟会议活动,活动支配如下图
请用一段话介绍G20峰会模拟会议活动支配的流程,要求内容完整,表述精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
答:
二、诗歌阅读
9.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望江南
李纲江上雪,独立钓鱼翁。
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①空。
图画若为工。
云水暮,归去远烟中。
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
欢乐有儿童。
(考试争辩中心选自《御选历代诗余》卷二十五)
【注】①玉花:喻雪花。
“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这两句的描写颇为精妙,请简要赏析。
答:
10.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秋斋独宿
韦应物
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和韦苏州①《秋斋独宿》
赵秉文
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注】①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
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
答:
三、现代文阅读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古典诗文中的“扁舟”意象
“扁舟”是中国古典诗文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承载着中国古代文人淡泊世事、闲适得意的情感,形成了独特的扁舟情结。
最早的“扁舟”,并非失意文人所特有,也不具备悲凉或者超脱的韵味。
《史记》载:“范蠡既雪会稽之耻,乃乘扁舟浮于江湖。
”这里的“扁舟”有隐遁之味,丝毫没有落魄江湖、身处世外的冷寂颜色。
“扁舟”在古代文人眼里,不仅仅是一只小船,它随着很多文人跌宕坎坷命运的无限延长,演化为一种绝
处逢生的处世观。
在儒家提倡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处世准则支配下,古代文人或乐观入世,
或隐身出世。
对于潦倒困厄的人来说,“扁舟”是他们寻求再生的一支苇草。
“漂泊”是古代学问分子的宿命,也是“扁舟”意象的基本蕴含。
古代学问分子或为生计,或为科举,或被放逐,他们背井离乡,天际漂泊,布满无尽的羁旅乡愁。
“扁舟”既是游子漂泊的凭靠,也是其羁旅之愁的寄予。
唐代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有“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的诗句,其中“扁舟”承载着游子无尽的漂泊之苦和思乡之情。
杜甫诗中的“扁舟”意象消灭得最频繁,表现漂泊思乡的意绪也最猛烈。
他诗中的“扁舟”意象,承载着诗人生活的苦难和不幸,是古代学问分子追求抱负、历尽艰辛的典型写照。
“扁舟”意象的另一典型蕴含是“自由”。
庄子说“饱食而游览,泛若不系之舟,虚而游览者也”,这是古代学问分子的人生抱负。
现实有太多压抑和束缚,他们渴望在“扁舟”中获得精神的自由。
苏轼在《赤壁赋》中借“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这一境象,表达了他面对被贬谪的境况,渴望摆脱精神苦闷,追求自由生活的猛烈愿望。
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以温存沉醉的心态,表达了与苏轼同样的心境:“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怡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一条小船附着于万顷碧波之上,在碧波中自由拘束地轻漾,充溢着一种皈依自然、天人合一的“宇宙意识”和自由精神。
隐居是古代学问分子仕途失意的无奈选择及功成身退的抱负归宿,是他们最终的精神家园。
“扁舟”意象中既蕴含着他们人生的抱负与期冀,也蕴含着他们失意的苦痛和灵魂的召唤。
范蠡是古代文人功成身退的典范,但更多人却是因仕途坎坷和无奈而萌生隐居念头,使“扁舟”成为他们仕途失意而隐居的一个意象。
苏轼被贬黄州,写下“小舟从今逝,沧海寄余生”的诗句,流露出过隐居生活的念头。
李白“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表明白他在现实压抑下,欲放浪江湖,过隐逸生活的猛烈愿望。
在常见的“扁舟”意象中,无论是矢志漂泊,还是追求自由,抑或是失意隐居,无不是中国古代文人心路历程的写照,虽蕴含仕途坎坷失意的无奈与消极,但为后世树立了忧国爱民、愤世嫉俗、自由潇洒的光辉典范。
(有删改)
(1)关于“扁舟”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古典诗文中“扁舟”最常见的意象寄予着中国古代文人淡泊世事、闲适得意的情感。
B.最早的“扁舟”意象,有着隐遁之味,也充溢着悲凉或超脱的韵味。
C.在中国古代文人眼里,“扁舟”不仅是一只小船,它演化为文人在跌宕坎坷命运中绝处逢生的处世观。
D.对潦倒困厄的文人来说,“扁舟”是他们心路历程的写照,是他们寻求再生的一支苇草。
(2)关于“最常见的扁舟意象蕴含”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古代羁旅乡愁中,“扁舟”承载着游子无尽的漂泊之苦和思乡之情,成为羁旅之愁的寄予。
B.“扁舟”意象的典型蕴含寄予着古代学问分子追求自由生活、渴望摆脱精神苦闷的愿望,具有一种皈依自然的意识。
C.常见的“扁舟”意象往往蕴含着古代学问分子过隐逸生活的愿望,让人感受到他们失意的苦痛和灵魂的召唤。
D.范蠡和李白、苏轼一样,因仕途坎坷和无奈而萌生隐居念头,使“扁舟”成为他仕途失意而隐居的意象。
(3)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最早的“扁舟”,并非失意文人所特有,它涂满了落魄江湖、身处世外的冷寂颜色。
B.杜甫诗中的“扁舟”意象,最猛烈地表现了漂泊思乡的意绪,蕴含着作者生活的苦难和不幸。
C.“扁舟”意象蕴含着古代学问分子仕途失意的无奈选择及功成身退的抱负,成为他们最终的精神家园。
D.常见的“扁舟”意象蕴含了古代学问分子忧国爱民、愤世嫉俗、自由潇洒的情怀,也流露出了仕途坎坷失意的倾诉。
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第6课语言的艺术
参考答案与解析
一、语言文字运用
1.D【解析】“源远流长”,源头很远,水流很长。
比方历史悠久。
“博大精深”形容思想和学识广博高深。
语段第一空的前后文强调的是中国的石头文化历史的悠久,选“源远流长”合适。
“情有独钟”,因对某人或某事物特殊宠爱而感情专注。
“一往情深”,指对人或对事物有很深的感情,格外憧憬留恋。
语段其次空强调的是宠爱的程度,用“情有独钟”好。
“演化”,演化,进展变化。
“演绎”,呈现,发挥。
“演化”符合第三空语境。
“甚至”比“并且”递进意味更强,故第四空选“甚至”。
2.D【解析】①众口铄金:众口一词可以混淆是非,形容舆论力气大。
褒贬误用。
②翻云覆雨:是比方耍手段,弄权术,反复无常。
贬义词。
③不堪卒读:不堪:不能;卒:完毕,结束。
指文章粗劣,使人不愿读下去。
④目不窥园:比方埋头钻研,不为外事分心。
⑤临危授命:意为在危亡关头,勇于献诞生命。
临危受命:意为在危难之际接受任命。
⑥探骊得珠:骊:古指黑龙。
在骊龙的颔下取得宝珠。
原指冒大险得大利。
后常比方文章含义深刻,措辞扼要,得到要领。
比方写文章能紧扣主题,抓住要点。
3.B【解析】此题考查语意的连贯和句式的选用。
从前后文的呼应看,排解C项;从短语的结构看,与“严谨学业”结构全都的应为“社会批判”和“自由思想”,可排解D项;从内容上看,与“雅舍”相应的是“苦茶”和“菜谱”,而“平和”与“幽默”是作家的风格,故排解A项。
4.C【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连贯,建立模式④,利用爱护②,是手段措施;结果是最小的资源消耗、最少的废物排放和最小的环境代价③,换取最大的经济效益⑤;最终是评价突破口①,“也是”重要举措⑥。
5.①中国科幻文学在世界上会更有存在感/地位②这个国家是个强国/国力强盛③我们不难发觉/就会发觉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精确、鲜亮、生动的力量。
解答时要把握文段大意,明确句间关系,结合上下文,精确作答。
①应填写“中国国力的快速增加”的结果,可由“文化走出去”和“产生世界影响”推断内容。
②应填写“一个国家的科幻文学要想产生世界影响,其首要条件”,可由“国力强大才是‘文化走出去’的基础和后盾”推断内容。
③前是“纵观”,后是“纵观”的结果,所以③应写“就会发觉”之类的内容。
6.(1)①责成改为恳求(2)③钧裁改为裁决、裁定(3)⑤垂询改为询问
【解析】“责成”一般用于上级要求下级做某项工作,这里说同学会“责成”学校领导,不当,应改为恳求。
“钧裁”是对上级或尊长的敬辞,应改为“裁决”。
“垂询”中的“垂”为敬语,多用于尊称长辈、上级对自己行动的询问,不合语境,应当改为“询问”。
7.义是孔子“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霁月光风之境界;义是孟子“二者不行得兼,舍生而取义”的拯
世济民的情怀;义是老子“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的超越世俗功利之胸襟。
【解析】先回忆《先秦诸子选读》中诸子思想的有关“义”的内容,再运用引用和排比的修辞手法来组织语句。
8.模拟会议活动由筹备、活动和总结三个阶段构成。
筹备阶段包括成立各国代表团和选举大会秘书长两项内容;活动阶段支配了经济沟通论坛和文化沟通论坛;总结阶段则进行最佳代表团评比活动。
【解析】模拟会议的流程分为三个阶段,可用简洁的语言、按肯定挨次表达出来即可。
二、诗歌阅读
9.“箬笠”“蓑衣”勾画出钓翁雪天垂钓的外在形象,画面简约,意境空灵。
“冰散响”描写轻细的声音,衬托出环境的安静、钓翁的安静。
钓翁“时振玉花空”的动作,衬托出钓翁的凝定。
“但”字写出了钓翁的心无旁骛。
【解析】此词上阕描写了一幅简约朴实的雪天垂钓图,刻画了一个闲适拘束的钓翁形象,下阕借着对钓翁生活环境的描写,烘托了钓翁简朴而拘束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憧憬之情。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古代诗词语言表达技巧的力量,这两句主要描写了钓翁雪天垂钓的场景,写出了垂钓的安静环境以及钓翁垂钓时的专注等,分析时应扣紧诗句塑造的钓翁形象,同时也要体现在对诗句中的具体字的赏析上,如“振”“但”。
10.韦诗:比方,以烛喻月。
山月皎洁,犹如夜烛相伴,照人无眠。
赵诗:借代,借“晕”代月。
“晕”配以“冷”,突出月夜寒意侵人;“晕”又预示天气变化,引出下句。
【解析】本题考查表达技巧的鉴赏。
韦诗第一句中有一个“如”字,比方的手法再明显不过了;赵诗的第一句有一个“晕”字,本是“月晕”,这里是代指月光,由于后面是“侵残烛”,用的是借代的手法。
本题的难点是要结合诗意分析其表达效果。
三、现代文阅读
11.
【答案】
(1)B【解析】最早的“扁舟”不具备悲凉或超脱的韵味。
(2)D【解析】“范蠡是古代文人功成身退的典范”。
(3)A【解析】文中说“丝毫没有落魄江湖、身处世外的冷寂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