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风筝》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三年级语文上册《风筝》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
【学习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进行探究性学习,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

〖过程和方法目标
充分利用CAI 辅助教学。

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习鲁迅的自省精神;理解作品的批判性。

重难点及策略:调动学生情感,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资源与教具:CAI 辅助教学,准备鲁迅的相关文学作品。

【教学过程】
一、精彩瞬间、情节回顾
情境导入:昨天我们初步疏通了《风筝》这篇散文诗的思路,今天,我们将继续深入地学习和探讨,走进鲁迅,走进那个时代。

首先,请看精彩瞬间回眸。

(CAI 画面展示)
二、表演导入、提纲挈领
1、好的文学作品能含不尽之意于言外,启发人思索,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本文亦如此,简炼传神的语言将两个对立的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是哪一件事深深地埋下了我二十年后忏悔的种子?下面三位同学分别饰演叙述者、我、小弟。

2、(CAI 问题展示)
⑴风筝被毁坏了,小弟是什么心情?
⑵我当年是什么心情?现在是什么心情?
3、师明确后板书:
板书:蛮横无理悲伤绝望
4、我为什么能理直气壮地来这样管理教育小弟呢?
生讨论:封建的长幼尊卑观念,以前长辈是这样教育我的,我同样以这种方式来教育弟弟,并不以为自己错了,这真可谓是一种清醒的糊涂。

看似关爱,实则是残酷的剥夺,是一种精神虐杀。

多年后,回忆起来,隐含着对小兄弟的可怜、同情和痛楚的手足之情,也隐含着深深的后悔和自责。

5、指导朗读。

生齐读本段。

三、自主合作、深入探究
1、导入:我是否能够一直以这样的胜利心态坦然自居,是哪一件事让我有了重新的认识?在这一环节的自主性学习中,我们提到最多的问题是什么?(CAI 问题展示事先搜集的问题)
⑴为什么说我是不幸地看到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
⑵待到小兄弟惊异地笑着说:有过这样的事吗?为什么我不觉得宽松反而觉得沉重?从中你又感悟到什么?
2、分成两个大组讨论,每一个学生充分发言。

再抽生回答。

3、自己一向认为管小兄弟管得对,现在一接触科学道理,心情一下子沉重起来,受到了良心的谴责,并不以年代久远而宽恕自己。

板书:反省剖析
4、小时候,我对小弟管教粗暴,多年后,我向他道歉时,他却已经忘却,我的过失无法弥补,无从弥补,在当年,这是一种爱,但现在想想: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爱?但当年虐杀者和被虐杀者都被愚昧的观念支配,彼此都不认为有什么错。

虐杀者横行无忌,被虐杀者甘受虐杀,毫无抗争,这又是一种怎样的悲哀啊!
板书:全然忘却麻木不悟
5、小结:这是一个纯洁无邪的孩子,体弱多病的孩子,天真聪明的孩子,你看,别人做的是蟹风筝、蜈蚣风筝,他却能做蝴蝶风筝,多美的蝴蝶风筝,可是却由于我的`和弟弟的麻木不悟,这只蝴蝶风筝最终还是未能如愿以偿地飞翔于蓝天上,这正是当时儿童的悲哀,正因为这层层思想的阻碍,这只风筝才难释重负,不能展翅飞翔。

师完善板书,成展翅飞翔的蝴蝶状。

四、深情朗读、感悟全文
CAI 配乐,学生分小组朗读。

五、出示书籍、延伸课外
中篇小说《阿Q 正传》;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散文诗集《野草》;小说集《呐喊》14篇,其中,中篇小说《阿Q 正传》作为代表作,深刻地勾画了一个贫苦农民阿Q 典型形象,他用精神胜利法来自欺欺人、自我安慰,苟且偷生,内心麻木不仁,用幻想来战胜困难。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啊!
散文集《朝花夕拾》10篇是回忆性的散文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出了私塾生活的乏味与压抑,那时候,老师只让学生终日读书、习字、对课,连发问也不允许,让他非常怀念百草园。

这怎么能适应儿童活泼的天性呢?
还有杂文、文学批评等体裁。

我们知道,鲁迅之所以弃医从文,就是因为当时有感于中国民众的普遍的麻木不仁的心态。

鲁迅决心寻求救国真理,唤醒民众。

他是一个坚强不屈的文学斗士,小说集《彷徨》题诗中写道: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

这正是他在那个时期作为最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真实写照。

我们下去之后可以多接触鲁迅,多了解他那颗忧国忧民的至今还在不停跳动的火热的心。

2、三年级语文上册《风筝》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1、习作练习:写一则观察日记,写出自己观察中最感兴趣`自己最想写的。

做到格式正确,内容有新鲜感,培养学生写日记的良好习惯。

2、自主发现:能主动发现形近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从音`形`义上加以区分。

3、日积月累:读读背背一首农谚歌谣,读读认认关于人体器官的三行词语。

4、拓展延伸:通过宽带网了解鲁班的故事,也可以到图书馆`上网等收集更多的资料。

教学重点:习作
教学难点:习作
教学用具:小黑板
教学过程: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第二课时教案教学设计
习作、指导
一、交流
1、在上次口语交际课上,老师分享了大家发现的乐趣。

现在,让我们大家再来交流交流我们的“观察日记”。

2、同桌交流观察日记。

3、评一评同学的或自己的'观察日记。

引导学生明白:日记内容重点将观察,以及观察中的新发现。

二、再写一则观察日记。

1、在四人小组内,说说自己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准备写哪些内容,观察中有什么新发现。

2、学生起草,教师巡视。

3、写好后自己读一读,是否写通顺了,写出了自己的新发现没有。

4、再把自己的习作给同伴读一读,评一评,根据同学的意见改一改。

5、誊写作文。

三、讲评作文
1、教师在批改中挑选优秀习作,让小作者自己朗读自己的文章。

2、全班同学听后评议,交流哪些方面值得学习。

3、四人小组内互相朗读自己的习作,互相评议。

修改誊写展览
1、各人修改自己的习作。

2、将修改后的习作在张贴栏内张贴。

四、我的发现
1、各自轻声朗读课本中的词语,注意每一行三个词语中的带点字,想想自己有什么发现/article/。

2、指名朗读。

要求横着逐行读。

3、齐读巩固。

4、交流各自的发现。

5、区分这些带点字。

可以用带点字组新词,可以说说不同的意思。

6、布置课外作业:从本期学过的生字中,举一些形近音同、音近形近的例子,并给它组词。

教学后记:这节课的重点是习作,通过一节可的讲解,让学生认真观察身边的事物,分组讨论,在四人小组内,说说自己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准备写哪些内容,观察中有什么新发现。

写一篇观察日记。

把自己的习作给同伴读一读,评一评,根据同学的意见改一改。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语文园地四,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第二课时教案教学设计,希望对你有帮助!
3、三年级语文上册《风筝》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年级上册语文手《掌声》优质课第一课时教案三年级,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前准备
1.查找有关小儿麻痹症的资料。

(师生)
2.预习生字,制作生字卡片。

(学生)
3.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文中的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重点
认识生字,正确书写词语。

学前准备
1.制作教学课件。

(教师)
2.预习课文。

(学生)
教学环节
一、谈话交流,导入课文(用时:5分钟)
1.同学们平时一定听过掌声吧!在哪儿听过?你给别人鼓过掌吗?为什么要鼓掌?别人给你鼓过掌吗?当时你心里有什么感受?
2.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学生交流平时听到过的掌声,并谈感受。

2.齐读课题。

1.文中是谁获得了掌声?大家为什么要把掌声送给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初读感悟,识字学词(用时:20分钟)
1.学生自读课文,指导学生学习新字新词。

“落”和“调”是多音字,“姿”是平舌音,“势”是翘舌音。

注意左右结构的字“鼓励”和“姿势”的`书写。

2.请同学们看出示的生字:“掌”“班”“腿”“晃”观察它们的字形,想一想:怎样才能写好这几个字。

3.教师示范书写。

1.学生听课文后交流看法。

2.学生自读课文,画出文中的生字、新词。

小组之间利用识字卡交流识字方法,自学生字、新词。

用巧记来记忆“姿、势”。

用形声字的方法来记忆“烈、述”等字。

3.学生观察出示的生字,交流写字时注意的地方。

4.学生看老师书写。

5.学生自己练习书写。

2.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落下残疾(luòlào)
姿势(zīzhī)
讲述(shùsù)
3.看拼音,写词语。

zhǎnɡshēnɡrèliè
()()
yáohuànɡyǒnɡqì
()()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用时:10分钟)
1.组织学生再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学了一件什么事?英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引导学生通过读文理清文章思路。

1.学生再读课文弄清文章大意,并说一说英子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自卑、残疾、可怜、孤单……)
2.学生在小组内读文交流,弄清课文是按照“鼓掌前,鼓掌,鼓掌后”的顺序来记叙的。

4.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课文是
按照什么顺序来记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再读课文,总结延伸(用时:5分钟)
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注意倾听,评一评,哪儿读的好?
2.想一想:英子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小女孩?
3.引导学生了解小儿麻痹症是怎么回事。

1.学生分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并评议。

2.读资料了解小儿麻痹症。

6.把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抄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反思
整体感知是深入阅读的前提,教师采用范读和学生听读,即可以给学生一种感染力,又训练了学生听读后的理解与概括能力。

指导学生写字,教师要求学生先观察感知,掌握写字要领,教给了学生写字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写字兴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