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系列的写实与诗意——谈李伟雄的山水画创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月星辰、山川湖海,都是大自然的杰作。
自然万物是艺术家笔下重要的主题,中国艺术家千百年来持续地对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进行描绘,融入了东方文化特有的心绪、意境、气韵和观念。
自然景观是审美客体,每位画家对自然的体悟不一,抒发的性灵多样,由此创造出气象万千的画境与画意。
不同时代和地域的多元主体将主观意趣和情感融入客体世界,从而创造和提炼出极为绚烂而丰富的审美面貌。
画家对钟情的自然物象
不断流连、观摩,从四季轮转的自然风物到跨越地理的南北景致,在方寸内融合千头万绪,在笔墨间“物我两忘”,主客体在挥洒创造中浑然一体,由此以画为乐,凭画而寄。
冰雪、圣山与月光
当代画家中有众多敢于尝试新题材、体现新观感的实践者,山水画家李伟雄是其中之一。
近年来,李伟雄对“冰雪”这一新课题饶有兴趣,为这些神奇的自然馈赠之物所折射出的神秘、圣洁又变幻莫测的特质
“冰雪”系列的写实与诗意
文/
杨慧丹
李伟雄/蓬莱纸本水墨45cm×69cm 2022年
——谈李伟雄的山水画创作
李伟雄/山月吟唱纸本水墨23cm×69cm2022年
李伟雄/菁华浮梦纸本水墨23cm×69cm2022年
李伟雄/银晖纸本水墨23cm×69cm2021年
李伟雄/青映纸本水墨23cm×69cm2021年
李伟雄/雪光霞影纸本水墨23cm×69cm2021年
李伟雄/潮之一纸本水墨27cm×69cm2022年
所吸引。
“冰雪”是自古以来中外文学史上常见的描述素材,例如明朝张岱的小品文《湖心亭看雪》有一简约描绘:“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这是雪后第一眼所见的茫茫天地。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第五回中的一句“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作为故事情节走向或是结局的意象,留下弦外之音的无限遐想,此时无声而胜有声。
文学创作中的这种描写手法与国画实践产生的“留白”有异曲同工之妙。
留白手法是山水画中独有的美学形式,指在画面上预留空白。
留白并非空白,画面的白色蕴含着一些曼妙的意味,笔不到而意到。
在李伟雄创作的“冰雪”系列中,“空白”跨越了以往基于天空和水域的象征和隐喻,“空白”不仅仅是陪衬的附属景物,更是被着重运用到具备实体体量的、具有晶莹洁白特质的雪山中,是塑造雪山这一画面主体的重要方法。
白色往往被视为一种表达明净、轻盈、空灵的颜色,也能作为画面中着重强调的一部分。
经过画家的凝练,画面中预留的“白”成为覆盖冰雪的山体,白色有不同的质感。
在《菁华浮梦》的画面中,经过画家笔下的皴擦点染,月光映照下的白色雪峰显得纯净又柔软,有着冰激凌般的蓬松和细滑的质感;在作品《银晖》中反射在冰雪上的月色,带着灰调的白色则像水银般泻下,有着银色的质感。
宣纸上由墨水演化而来的黑色带有沉厚、稳重的感觉,可促使整个画面添加深度和重量。
李伟雄擅长运用各种层次的黑色来营造山石的轮廓和阴影。
画面中以墨色经营的“黑”为峭壁及山体投影,黑白同时兼为氤氲的浓云或冰雾,亦虚亦实。
在墨水的堆积和浸染下,作为中国画色彩中特有配对色的黑与白,具有极致的对比,也有着强烈的视觉冲击。
黑与白相互交织使得画面产生丰富的空间关系,山体高低起伏,山脉连绵不绝,有着千里冰封的浩渺、空灵、冷峻之美,令看画人顿生气势磅礴、广袤无垠的观感。
在面对“冰雪”这个新课题上,李伟雄首先遵循了写实的基调,没有一味因循守旧,采用了传统的笔墨语言结合现代观念的构图和写实技法。
雪山和雪地用皴笔顺势写出结构,或皴擦或揉染;时而蘸墨点染山头,时而挥笔潇洒横扫让墨色渗化;偶尔赋彩,用三青及靛蓝呈现清透的月色或天空,或调出浓淡不一的黄赭染作朝霞或余晖。
这些都使得山体肌理、结构和层次更为客观且丰富。
以黑白灰为主的表达则让物象的呈现更为纯粹,而无色彩或是弱化色彩后的黑白强烈对比使得整个画面在视觉上具备真实的磅礴和震撼之感。
当色彩退出一线,黑白主导画面,光影就成为主角。
在以传统笔墨和纸本为媒介的画面谈论光影效果,实则是中西文化交融后产生的可能。
明暗画法是西方绘画的要素,也正是光影的介入,中国画的审美观念和表现手法得到革新,笔墨在追光蹑影中实现突破,能更生动、更深入地塑造立体化的物象。
在这些关于雪山的系列创作中,李伟雄还大胆地采用一些西方油画和现代摄影的构图样式,如对角线构图。
从拉斐尔到鲁本斯,以及现代绘画流派中的凡·高、高更等都在艺术创作中留下对角线构图的经典作品;摄影中的对角线构图则是一种经典的具有主观导向性的方式,无疑也留下了很多教科书级的典范摄影作品。
水平线构图使得画面观感相对平稳,而对角线构图则充满活泼动态。
李伟雄的“冰雪”系列作品都体现了这一技巧,大的黑白关系斜切出几乎完全对角的结构,作为主题的雪山处在对角线位置上部,立体感更强烈,画家内心的高山气象从而充满激情地在咫尺画面中铺展开来。
画面中的斜线具有流动倾向,具备连绵的延伸感,从而增强高山的动势,整个画面收获撼人的气势和磅礴的张力。
融雪、春潮与花海
“冰雪”系列作品创作于突如其来的疫情时期,寒来暑往三载,李伟雄身居上海,读书作画,面对外界的不安定,保持着心境坦然,潜心钻研,能全身心地投入这一新题材的艺术实践中,诚然可贵。
以“冰雪”为素材的创作形式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为前文所述的以写实为主,对雪山进行细腻而深入的刻画,着重用熟悉的水墨技法表达出冰雪、高山与光影之间无限的可能性。
第二类,画家则更偏重于倾注自身的主观情思。
写实考验中国画画家的造型能力,同时,中国笔墨语言的最大特色在于写意性,也因此,画家并不甘心于将笔墨只限定停留于具象的形似,更是在画面凝练出主观因素,尝试在写实的基础上孜孜提炼,让形而下的客观描绘走向形而上的主观创造。
疫情确实改变了我们与外部世界的既往模式,常态不时被按下暂停键,那些曾触手可及的四季变幻不得不转为零散记忆。
李伟雄通过家中的鲜花重启了昔日与外界的联系,而艺术创作则在我们和自然之间敞开了一扇窗,重新输送希望和创造力。
从一些画作起稿可以看到花瓣的纹理和结构触发了画家的想象力,通过细节上的揣摩关联到雪山的特质,发散性思维使画家的艺术个性得以自然流露。
李伟雄曾多次前往西北、西南等地采风写生,饱览壮阔河山,逐渐形成雄伟浩荡的山水画风。
这些“写实主义”的雪山,并非对景写生,实质上是画家“无中生有”的创造,脱胎于曾经阅览的自然山景,颇有“搜尽奇峰打草稿”的意味,融入了主观的感受和理解,既是写实又高于写实。
通过丰富的联想,从花瓣到雪山,从融雪到春潮,从春日到花海,李伟雄一步步深入探索,更加注重主观感受,极大地激发水墨的随“意”特性,不打草稿,直接画在宣纸上,随着画家的“感觉”纵笔挥洒,一气呵成。
有的作品的底稿,画家先在宣纸上泼墨,凭借艺术直觉寻找物象的形态,取其意态,讲究神似,这更能直接抒发画家的情愫。
雪融后的意象,画家通过大笔泼出潮汐涌出的态势。
笔含墨又含水,水墨淋漓,泼墨技法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当水分被宣纸吸收一部分后,需要根据墨落宣纸后的效果继续引导和控制水墨的走向,灵活地创造画面,是谓从无形到有形,从写形到求神韵。
“宿雾开花坞,春潮入苎村。
”《潮》系列作品的画面由此带有抽象化的视觉效果,在主观感受上更为传神。
画家凭感觉找形,随机生化,兴之所起,形之所至,神之所传。
“冰雪”洁白纯净,可以结堆,可以消融,李伟雄在写实和写意中切换,让我们领略“积雪浮云端”“瀚海阑干百丈冰”的高超与豪迈,及雪融化后“云山零夜雨,花岸上春潮”的融和与温情。
↑李伟雄/晨妆
纸本水墨45cm×69cm 2021年
↓李伟雄/破晓
纸本水墨45cm×69cm 2021年
广东江门人,现居上海。
1991年毕业于苏州大学,获学士学位。
2010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贾又福山水画创作高级研究班,师从贾又福。
现为中央美术学院贾又福山水画工作室画家,上海海上水墨画院研究员、山水画艺术委员会委员。
2015年8月,在上海亨青艺术品投资中心举办“思浩荡——海上山水画家李伟雄个人画展”,出版个人画集《思浩荡——李伟雄山水画集》。
作品参加风生墨起——全国水墨名家邀请展、只为水墨——2023艺术探索展、星河共影——中国当代水墨艺术家作品展等展览。
作品在《美术界》《美术博览》等刊物刊登,被多家美术馆、艺术机构及私人收藏。
李
伟
雄
李伟雄/潮之二纸本水墨27cm×69cm 2022年
李伟雄/潮之三纸本水墨27cm×69cm 202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