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意见表达引导机制构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9
第2卷第15期传媒实务
大学生对网络意见表达是“以新媒体网络为载体,以事件为核心,是广大网民情感、态度、意见、观点的表达、传播与互动以及后续影响力的集合。
带有广大网民的主观性,未经媒体验证和包装,直接通过多种形式发布在互联网上。
”其实意见表达也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性也有消极性,这篇文章特别点出以当代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在网络上发出的带有情绪化以及主观性的思维模式和意见态度。
新媒体时代的迅速来临使手机电脑得到了广泛普及,大学生的网络意见表达明显存在互动、迅速、群体化等特点。
由于尚未踏入社会对社会上的生活模式等方面缺乏经验,又不能成熟地了解人生观和价值观,比较容易受影响,盲目跟风发表不当言论的事情也是屡见不鲜,这导致学校监管力度的难度更大,这对引导工作又提出了新的要求[1]。
一、大学生意见表达的心态分析
新媒体网络时代许多时候理解不透彻甚至思考过少却可以引起剧烈的反响,这种情况使大学生上网心态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叛逆心理。
广大青年大学生本身就处于叛逆期,又因为各种社会问题的原因更加加重了他们的叛逆心理。
大学生虽然具有比较高的政治觉悟,但当今网络发展迅速,由于他们容易受到同龄人以及西方思想的影响,需要对这种现象提早进行预防以及引导教育。
第二,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是人们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伴随着网络逐渐普及,新媒体的大众化,很多大学生在网上浏览信息看到对一件实事的评价介绍时会出现跟帖的现象,随着这种情况的增加,甚至有很多大学生不在乎事实的真相,不看新闻了解真实内容,盲目跟风广大网民意见。
在大学校园里,周围生活的都是同龄人,容易互相影响,形成了从
众心理[3]。
第三,猎奇心理。
大学生毕竟还没有踏入社会,经历的事情少,所以好奇心比成年人的重。
有句俗话说得好: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对于学校里发生的奇闻逸事,许多学生会想尽办法去探求事件的真相,他们会不惜时间在微信、QQ等社交平台上进行宣传和讨论,刨根问底,甚至不在乎事实的真相只是道听途说便以讹传讹,让事情失去了原本的样子。
第四,侠义心理。
不论何时,社会上总是会出现一些恃强凌弱、暴力、不公平、欺诈等破坏社会正常治安和平的现象。
在这种时候大部分人都会为此发声,打抱不平,这就是侠义心理。
但是大学生缺乏经验判断力,在不了解事实真相的情况下带着这种心理总是会偏向普遍令人同情弱小的一方。
第五,宣泄心理。
现在大学生有些人不擅长和别人交谈交往,在面临着学习、情感等各方面的压力时无处宣泄,就有可能在网络中发泄自己的情绪使自己得到释放,有些人更甚于在网络中发表一些言语暴力对别人产生伤害以此来慰藉自己。
当发现这种情况时,如果学校不能做出妥善处理,就会有可能造成网络暴力事件,所以需要进行严肃处理。
二、大学生网络意见表达的特点
当今大学生获取信息都是通过网络平台,而不是传统的新闻渠道。
总会主观性地认为自己所看到的大部分人的意见就是正确的。
他们容易受到网络舆论的影响,在自己也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加入网络舆论群体,固执主观地去表达自己所认为的正确意见。
通过发表自己的意见,引起反响,影响事情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大学生属于新生的网民,在脱离了严谨拘束的高中生活后,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充足的课余时间让他们畅游在网络的世界中。
在社会上,人们通常称95后、00后人群为新生代网民,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网络舆论风向的变化[4]。
根据新华社做出的统计可以知道,参与热点事件进行意见表达的微博用户年龄大约在20岁左右,而现如今在校大学生基本处于这个阶段,都可以称为新生代网民。
大学生的基本需求是无线网需求和电量需求。
校园内运动型学生明显减少,而网瘾学生却在不断增加,在网络中难免会参与一些意见表达,所以对大学生网络意见表达进行引导成为了一项重要工作。
今大学生感兴趣的主体并不是网络时政类话题而是娱乐新闻。
对主流媒体信息的热情度远远低于社交平台。
有些学生甚至对网络直播也存在一定的兴趣,为此购买虚拟货币打赏自己喜欢的主播。
这使得很多大学生对许多事情存在娱乐化情绪。
网络意见表达中,不用去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自由开放的言论自由使大学生得到了释放。
有些大学生长时间沉溺于网络的世界中,疏离了现实生活中与同学的交流,影响了自身的交流表达能力,在这方面,学校需要加强引导,使学生与网络保持一定的距离。
三、对大学生网络意见表达积极地进行引导第一,建立网络意见表达处置机制。
在学校内部建立安全信息报送网络,从宿舍、班级、学院、学校采取逐级报告制度,努力积极引导学生在网络上的意见表达,维持校园网络的安全。
同时可以建立安全小组,对网络问题进行预警、分析,加强对学生的日常引导工作。
第二,进行创新改革。
目前不管是教科书还是官方媒体
摘 要:当今时代互联网媒体普及,网络处于一种高速发展的阶段,各种社会思想潮流在网上传播的同时也走进了大学生的生活影响着很多大学生。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意见表达出现了新的局面,随之而来的就是各大高校对大学生网络意见表达引导机制进行了构建和探讨。
现如今解决大学生网络意见表达的问题需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主体,解决问题。
综合新媒体的舆论意见表达,从中进行理性分析,最后构建合适的引导机制,促进校园网络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网络;意见表达;引导机制;构建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19) 15-0049-02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意见表达引导机制构建
陈 礼
(长沙师范学院,湖南 长沙 410100)
作者简介:陈礼,女,汉族,湖南长沙人,硕士研究生,讲师。
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第2卷第15期传媒实务
(上接第47页)于各种软件之中,但农村人口更多地用于打电话和社交软件如微信。
四、人们使用智能手机后的影响
(一)对生活的帮助
技术的产生本就是服务于人的,智能手机的使用,均能给人们带来很多帮助,方便了人们与亲戚朋友之间的联系、沟通,在遇到不懂得的难题时,可以上网进行资料查阅,休闲娱乐时可以打游戏听音乐,在碎片化时间里可以随时打开阅读软件读书,线上可以购物,线下可以支付,坐地铁和坐公交车都可以不必到处寻找零钱了,医院付款也可以使用手机了……智能手机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而且还真的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二)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智能手机的过度使用,会使人们过多地沉溺于网络的虚拟世界,而不愿意与现实生活中的人交往,一方面失去了更多的朋友,另一方面也会造成很大的孤独感,这样十分不利于身心健康。
“除了国内外实证研究的支持,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认知-行为模型将社交焦虑视作一种心理病理,在网络成瘾的诱发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Davis,2001)。
结合先前所述,我们认为社交焦虑能够正向影响智能手机过度使用[2]。
”特别是有些网瘾比较严重从早到晚都宅在家中不与人交流,时间久了容易害怕与人交往,从而引起心理上的疾病。
(三)对知识的获取量
当智能手机作为学习的工具或媒体时,是作为知识与信息的载体而存在,是书籍、视听媒介等学习媒体的延伸。
通过智能手机可以拓展人们获得信息和知识的途径,从而改进自身的学习方法、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对学习能力培养和学习的效率的提高也具有显著效果。
对智能手机使用得多、了解广的人的知识获取量将会更高。
五、总结
CNNIC发布的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截至2017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7.51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到7.24亿,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占96.3%,智能手机已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必需品(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李静,2018)。
但城市与农村之间的智能手机使用情况还是有很大的差异,对于智能手机的使用对他们会产生各种影响,移动互联网时代,随着科技和经济的持续进步,智能手机的覆盖率也将会更广、使用率将会更高,影响也会更加深远,而城乡之间对于智能手机的使用情况在各方面也会越来接近。
参考文献:
[1]马洪波.移动互联网时代读者阅读习惯分析[J].中国报业,2019
(07):72-73.
[2]申曦,冉光明.社交焦虑对智能手机过度使用的影响:孤独感和动
机的中介作用[J].心理研究,2018,11(06):570-576.
(上接第48页)直播中要把控报道进程,记者在现场迅速做出准确的价值判断,筛选信息,把最重要的内容传递出来,要做到这一点,记者要提前做好案头准备,掌握背景资料,预想到各种可能的突发情况并做好应对预案,让自己始终能掌控和引领报道的走向和公共舆论导向。
“吸粉”是个漫长的过程,在选择有价值有意思的新闻直播内容的同时,媒体还可以结合当地的时令、节会、热点举办丰富多样的活动,制造话题,提高用户对直播和媒体平台的认可度、忠诚度和体验感,扩大平台影响力和提升直播流量。
多年的运行,传统媒体建立了一支分工明确、训练有素的采编播团队,编辑策划选题、获取线索和材料,记者拍摄画面、采访同期声,后期包装制作,要让这个团队重新焕发活力,产生新价值,每一个传统媒体从业人员都要重新“武装”自己的头脑和知识储备。
举个例子,传统媒体新闻播报中,播音员只要拿着编辑修改好的稿件,字正腔圆、一字不差地播报出来就行。
但在新闻移动直播,特别是40分钟以上的直播报道中,主持人做人做事的风格、知识储备、应变能力等就会充分暴露出来,这就要求主持人有鲜明的个性和主持风格,强大的知识库容和应变能力机警处理直播中的突发事件,回应用户诉求,引导舆论导向。
在这个移动直播遍地开花的时代,传统媒体只有与时俱进,拥抱新技术,运用新的传播渠道,发挥传统媒体团队、资源、内容优势,做强移动新闻直播,扩大自身传播力和引导力,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更好地完成党委政府交给的新闻宣传工作。
参考文献:
[1]詹晨林,陈洁.移动新闻直播报道:定义、特征与趋势[J].电视研究
2018(3).
[2]韩万春.打造专业的新闻移动直播城市广电媒体大有可为[J].中
国传媒科技2018(8).
[3]韩荣,周丽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直播伦理规范研究[J].采写编,
2018(8).
[4]王秀峰,王一帆.新闻报道中移动直播的价值研究[J].传播力研究,
2018(3).
对青年人的问题关注度都不够。
对他们进行官方引导,只知道给他们理直气壮地讲述理论,这是远远不够的,应当改革传统话语体系,从学生角度出发,采用以小见大、刚柔并济等创新改革模式对学生进行引导。
第三,进行换位思考。
对大学生进行网络表达意见的引导时要学会换位思考,从学生角度方面出发去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从而深入他们的内心,找到与他们的契合点,将教育达到内心深处,与之产生思想上面的共鸣,以此达到良好的教育成果。
这也是为什么同龄人之间会产生从众心理是一样的道理,因为他们的行为爱好是大体相同的,可以产生思想上的共鸣。
第四,采用灵活多样的引导方式。
对学生进行教育不能固守死板,应学会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宣传教育,比如说在社交平台上等网络交流中,运用生动形象的形式来表达一些深刻的道理,让大学生对此加深重视。
综上所述,大学生是当今世界的栋梁之材,是祖国未来的希望。
对于构建大学生网络意见表达需要引起各大高校的高度重视,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创建和谐校园。
参考文献:
[1]秦永和,徐璐.浅析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意见表达引导机制的构
建[J].思想教育研究,2017,12(2):88-91.
[2]田川,吴俊.大学生网络行为特征及教育引导——以江西10所高
等学校为例[J].教育学术月刊,2017,23(12):73-80.
[3]廖圣清.新媒介技术环境下上海大学生的意见表达研究[J].新闻
大学,2017,66(6):104-112.
[4]李晓云.网络群体性事件中公众意见的表达与引导[J].新闻爱好
者,2017,56(2):56-59.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