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急性发作不同方法急救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光眼急性发作不同方法急救研究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急性发作期是眼科急症之一,其表现为眼压急剧升高(眼压多在50mmHg
以上,可超过80mmHg),出现明显的眼痛、头痛,甚至恶心、呕吐等症状。

视力可明显减退,可仅
存光感。

急性发作如未能及时得到控制,眼压水平过高时,可在短期甚至数日内导致失明。


以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的关键是在最短的时间内降低眼压,开放房角,尽可能避免
永久性周边虹膜前粘连产生,挽救患眼的视功能[1]。

常规方法是首先用药物降眼压,待眼压控
制后再行后续的抗青光眼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对多数患者都有明显疗效,但也有部分患者在最
大剂量用药后,仍未能使眼压有效降低。

近2年来我科采用前房穿刺放液并用药物治疗急性闭
角型青光眼,使患者高眼压及疼痛迅速缓解、情绪稳定、视力改善,然后再选择手术治疗。


们将两种方法进行对比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患者50例50眼,其中应用传统方法降眼
压25例,前方穿刺发降眼压25例。

其中男30例30眼,女20例20眼;年龄55~76岁,平均
62岁。

发作时间2小时至7天不等。

发病时均有剧烈眼胀痛,视力急剧下降,同侧头痛伴恶心、呕吐。

视力光感12眼,数指15眼。

均有结膜混合性充血,角膜雾状水肿,知觉减退,前房浅,瞳孔
散大,对光反应消失,眼底不能窥进。

眼压均在50mmHg以上。

2 方法
第一组采用常规缩瞳药,甘露醇,尼目克司片口服。

第二组采用前房穿刺术。

先用氧氟沙星滴眼液冲洗结膜囊,术眼用0.4%奥布卡因表面麻醉后,将患者头部固定于裂隙灯显微镜上,开睑器开睑,将裂隙灯的焦点调节好并固定。

一手持结
膜镊固定眼球,另一手持1mL注射器从角膜缘处缓慢隧道刺入前房,穿刺部位可选在颞下方位,
针尖与虹膜面平行,避免伤及虹膜与晶状体,退针时轻压穿刺口后唇,放出少许房水,非接触眼压
计测眼压在20~30mmHg之间。

术后滴氧氟沙星滴眼液,可以重复放液。

同时应用缩瞳剂,
碳酸干酶抑制剂。

3 结果
眼压控制,视力恢复情况采用常规缩瞳药,眼压1-7天降至正常,平均3天降至正常。


力有不同提高。

所有患者经前房穿刺放液后高眼压及眼痛迅速缓解,术后眼压平均为22mm Hg,视力不同程度提高,其中有9眼达0.1以上,13眼为0.02~0.08,10眼为眼前数指。

视力恢复
情况与病程及基础眼压发病持续时间有关。

如图1
4 讨论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是眼科的重要致盲眼病之一,该病患者的眼压往往突然急性升高,
部分患者甚至达到或超过70mmHg。

理论上,当眼压大于40mmHg,可造成急性前部视神经缺血或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当眼压大于70mmHg,持续数分钟即可引起视网膜中央动脉萎缩和阻塞[2] ,造成不可逆的视神经损害甚至永久失明。

因此治疗急性发作眼的关键是尽快控制眼压、
开放房角以挽救视功能。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一般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急性发作期眼压高,若
进行手术治疗,并发症多且效果差,通常是采用药物将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后再行手术治较为
理想[3] ,以减少手术并发症,尤其是脉络膜暴发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4] 。

临床证实药物治疗降
眼压缓慢,易贻误抢救的时机,使视功能进一步损害。

另外,患者承受的痛苦时间长,并且年老体
弱患者长时间大量使用脱水药物易引起肾衰、低血钾等并发症。

应用前房穿刺放液并辅以降
眼压药物治疗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前房穿刺放液,使病眼房水暂时快速引流至眼压迅速下降而
缓解剧烈眼痛。

眼压下降后,瞳孔对缩瞳剂敏感,使瞳孔缩小,开放房角,进一步降低眼压。

前房
穿刺毕竟是一种损伤性手术,术中要注意防止误伤。

此法较传统的方法反应轻,是治疗急性闭
角型青光眼发作期的辅助治疗措施,可以缩短降眼压的时间以减轻患者痛苦,减轻因眼压高造成的视功能损害,避免长时间大量应用常规降眼压药物可能引起的副作用,为青光眼的进一步治疗创造了条件。

该法操作简便,无需特殊条件,便于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舒心,刘磊. 青光眼治疗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 :5.
[2]李绍珍. 眼科手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 4702471.
[3]李凤鸣. 眼科全书中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 1182.119.
[4]周文炳,彭大伟,叶天才.临床青光眼[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 170217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