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平阳县二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
16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物理(选考)试题(附答案)
浙江省平阳县第二中学15—16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物理一、 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 每小题3分, 共30分) 1.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A .根据E = F/q ,可知电场中某点的场强与电场力成正比。
B .根据E = KQ/r 2,可知点电荷电场中某点的场强与该点电荷的电量Q 成正比。
C .根据场强叠加原理,可知合电场的场强一定大于分电场的场强。
D .电场线就是点电荷在电场中的运动轨迹2.在真空中有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小球,带电荷分别为﹣q 1和+q 2,相距r 时,它们间的静电力大小为F ;今将两小球接触一下放回原处,这时静电力大小为F/3,则两球原来带电荷量大小的关系可能是( )A. q 1:q 2=1:1B. q 1:q 2=1:2C. q 1:q 2=1:3D. q 1:q 2=1:43.有一电场线如图所示,电场中A 、B 两点电场强度的大小和电势分别 为E A 、E B 和φA 、φB表示,则( )A. E A >E B ,, φA >φBB. E A >E B ,, φA <φBC. E A <E B ,, φA >φBD. E A <E B ,, φA <φB4.有关电压与电动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压与电动势的单位都是伏特,所以电动势与电压是同一物理量的不同叫法B.电动势就是电源两极间的电压C.电动势公式qWE =中的W 与电压q W U =中的W 是一样的,都是电场力做的功D.电动势与电压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说有本质的区别 5.关于场强和电势,下列正确的( )A.在电场中a 、b 两点间移动电荷,电场力做功为零,则电荷一定在等势面上移动B.电场强度大的地方电势高,电场强度小的地方电势低C.两个等量同种电荷的电场,从两电荷连线中点沿连线中垂线向外,电势越来越低,场强方向均相同,场强大小在减小D.两个等量异种电荷的电场中,从两电荷连线中点沿连线中垂线向外,电势均相等,场强方向均相同,场强大小在减小A.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做导体的电阻,因此只有导体中有电流通过时才有电阻B.由R =U/I可知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C.金属材料的电阻率一般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D.将一根导线等分为二,则半根导线的电阻和电阻率都是原来的二分之一7.关于电功和电热的计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如果是纯电阻电路,电功可用公式W=UIt计算,也可用公式W=I2Rt计算B.如果是纯电阻电路,电热可用公式Q=I2Rt计算,但不能用公式Q=UIt计算C.如果不是纯电阻电路,电功只能用公式W=I2Rt计算D.如果不是纯电阻电路,电热可用公式Q=I2Rt计算,也可用公式Q=UIt计算8.两个相距较近的平行金属板A、B相距为d ,接在电压为U的电源上。
2015年浙江省温州市平阳二中高一上学期物理期末试卷与解析
2014-2015学年浙江省温州市平阳二中高一(上)期末物理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51分)1.(3分)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体积很小的物体都可看成质点B.质量很小的物体都可看成质点C.不论物体的质量多大,只要物体的尺寸跟物体间距离相比甚小时,就可以看成质点D.只有低速运动的物体才可看成质点,高速运动的物体不可看做质点2.(3分)足球运动员已将足球踢向空中,如图所示,下列描述足球在向斜上方飞行过程中某时刻的受力图中,正确的是(G为重力,F为脚对球的作用力,F f 为空气阻力)()A.B. C.D.3.(3分)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甲、乙两物体所受的重力之比为2:1,下落高度之比为1:2,则()A.下落时间之比是1:2B.落地速度之比是1:1C.落地速度之比是D.下落过程中的加速度之比是2:14.(3分)下图中,P物体对Q物体的压力的示意图,正确的是()A.B.C.D.5.(3分)在如图所示的位移一时间图象和速度一时间图象中,给出的四条图线甲、乙、丙、丁分别代表四辆车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运动的情况,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 1时刻乙车追上甲车B.0~t1时间内,甲车平均速率大于乙车C.丙、丁两车在t2时刻相遇D.0~t2时间内.丙、丁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6.(3分)如图所示是一个质点在水平面上运动的v﹣t图象,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在0﹣1s的时间内,质点在匀加速直线运动B.在0﹣3s的时间内,质点的位移为5mC.在t=6.0s时,质点的加速度为零D.第6s内质点速度变化为﹣4m/s7.(3分)如图所示,一个光滑斜面固定在水平面上,斜面上有一个三角形劈,在劈的光滑水平面上放一个小球,劈和小球原来静止,当劈开始下滑的一小段时间内,从地面上看,小球做的运动是()A.向右下方运动B.竖直向下运动C.向左下方运动D.水平向右运动8.(3分)如图所示,小球从竖直砖墙某位置静止释放,用频闪照相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得到了图中1、2、3、4、5…所示小球运动过程中每次曝光的位置。
浙江省平阳县第二中学高三数学上学期期中试题理
侧视图正视图平阳二中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数学(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设全集{}|6U x N x=∈<,集合{}{}1,3,3,5A B==,则=⋂BCACUU( ) A.{2,4} B.{}2,4,6 C.{}0,2,4 D.{}0,2,4,62. 已知函数()y f x x=+是偶函数,且(2)1f=,则(2)f-=()A. 1- B. 1 C. 5- D. 53.命题“存在Rx∈,使aaxx42-+<0,为假命题”是命题“016≤≤-a”的()A.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分不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4.已知等差数列{}n a中,前10项的和等于前5项的和.若06=+aam则=m()A.10B.9C.8D.25.已知nm,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βα是两个不同的平面.在下列条件中,可得出βα⊥的是()A.βα//,,nmnm⊥⊥ B.βα⊥nmnm,//,//C.βα//,//,nmnm⊥D.βα⊥⊥nmnm,,//6. 已知某锥体的正视图和侧视图,其体积为3,则该锥体的俯视图可以是( )A. B. C. D.7.已知,a b是平面内两个互相垂直的单位向量,若向量c满足0)()(=-∙-cbca, 则c的最大值是()A .1B .2 CD 8.设函数的集合⎭⎬⎫⎩⎨⎧-=-=++==1,0,1;21,0,21|)(log )(2b a b a x x f P ,平面上点的集合⎭⎬⎫⎩⎨⎧-=-==1,0,1;1,21,0,21|),(y x y x Q ,则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P 中函数()f x 的图象恰好..经过Q 中两个点的函数的个数是 ( )A .4B .6C .8D .10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多空题每题6分,单空题每题4分,共36分。
9. 已知tan 2α=,则tan 2α的值为 ,cos 2α=________10.()的定义域为函数)4(g lo 22x x f -= ,值域为 . 11.已知数列{}()112,(1)(1)2,,n n n a a n a n a n n *-=+=-∈N 满足:≥则=13a a , 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 .12.向量()()1,1,2,2m n λλ=-=-,若m ∥n ,则=λ_____;若()()m n m n +⊥-,则=λ______.13.函数()2|}f x x =-,其中,,min{,},.a a b a b b a b ≤⎧=⎨>⎩,若直线y m =与函数()y f x =的图象有三个不同的交点,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14.若不等式 121x x a ++->恒成立,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15. 设∈b a ,R ,关于x 的方程0)1)(1(22=+-+-bx x ax x 的四个实根构成以q 为公比的等比数列,若]2,31[∈q ,则ab 的取值范围是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74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6.(本小题满分14分)在ABC ∆中,内角,,A B C 的对应边分别为,,a b c , 已知sin cos a c B b C =+. (1)求A C +的值;(2)若b =ABC ∆面积的最大值.17、(本小题15分)设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已知11a =,131n n a S +=+,n *∈N . (Ⅰ)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Ⅱ)记n T 为数列{}n na 的前n 项和,求n T .18、(本小题15分)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是边长为a 的正方形,侧棱PD =a ,PA =PC =2a , (1)求证:PD ⊥平面ABCD ; (2)求证:平面PAC ⊥平面PBD ; (3) 若E 是PC 的中点,求二面角E -BD -C 的正切值.19. (本小题15分)的取值范围。
浙江省平阳县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Word版含答案.pdf
平阳二中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化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每小题3分共分) B.NaClO C.Mg2+结构示意图: D.4Na+O2 2Na2O 2. 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A.H2SO4 B.Cl2 C.NaAlO2 D.下列变化中,需加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 A.NaClO →NaCl B.C → CO2 C.Na2O2 → O2 D.CaO→Ca(OH)2 4. A.过氧化钠——供氧剂 B.金属弹 D.明矾——净水剂 5.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分散质粒子径在10-9m ~10-7m之间的分散系叫做胶体B.少量金属钠可保存在煤油中C.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D.汤姆生、卢瑟福、玻尔等科学家对原子结构模型的提出作出了很大贡献 .氯气是一种有毒气体,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如果发生泄漏,必须立即采取有效措施。
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 A.将人群向高处疏散 B.将人群向顺风方向疏散 C.用浸有水或肥皂水(弱碱性)的毛巾捂住口鼻 D.向泄漏地点撒一些石灰 7. 下列物质中既能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又能跟稀反应的是 ①Al2O3 ②Al(OH)3 ③(NH4)2CO3 ④NaHCO3 ⑤BaCl2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③④⑤D.全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molCl2Fe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3NA B. 在常温常压下,1.7g NH3含有的原子数为0.4NA C. 标准状况下,11.2 L水中含有的子数是1.5NA?L-1的 Na2SO4溶液中含Na+数目为0.4NA 9. 在强酸性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 K+、NO3ˉ、ˉ、ClˉB. SO42-、Mg2+、Clˉ、Na+C. SO42-、Na+、Mg2+、ˉD. Clˉ、ˉ、K+、 10. 某化学教师为“氯气与金属钠反应”设计了如下装置与操作以替代相关的课本实验。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二中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2015-2016学年浙江省温州市平阳二中高一(上)期中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物理量中,属于矢量的是( )A.质量 B.时间 C.路程 D.加速度2.下列表述中,所指的速度为平均速度的是( )A.一辆公共汽车从甲站行驶到乙站,全过程的速度为40 km/hB.子弹射出枪口时的速度为800 m/sC.某段高速公路限速为90 km/hD.小球在第3 s末的速度为6 m/s3.小球从3m高处自由落下,被地面弹回,在1m高处被接住.在整个过程中小球的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分别是( )A.4m,3m B.3m,1m C.3m,2m D.4m,2m4.用如图所示的方法可以测出人的反应时间,设直尺从开始自由下落,到直尺被受测者抓住,直尺下落的距离h=20cm,受测者的反应时间为t大约是( )A.0.1s B.0.2s C.0.3s D.0.4s5.物体沿某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为5m/s,经2s速度变为11m/s,则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 )A.3m/s2B.6m/s2C.8m/s2D.16m/s26.如图所示,沿光滑水平面运动的小滑块,当冲上光滑的斜面后,受到的力有( )A.重力、弹力、上冲力B.重力、弹力、C.重力、弹力、下滑力D.重力、弹力、上冲力、下滑力7.关于重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B.物体的质量全部集中在重心上C.物体的重心位置跟物体的质量分布情况和物体的形状有关D.物体的重心跟物体的质量分布没有关系8.如图所示,一个球形物体静止于光滑水平面,并与竖直光滑墙壁接触,A、B两点是球跟墙和地面的接触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受重力、地面的支持力、墙的弹力作用B.物体受重力、地面的支持力作用C.物体只受重力作用D.物体受地面的支持力、墙的弹力作用9.用手握住一个油瓶(瓶始终处于竖直方向),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瓶中油越多,手必须握得越紧B.手握得越紧,油瓶受到的摩擦力越大C.不管手握得有多紧,油瓶受到的摩擦力总是一定的D.以上说法都正确10.如图所示,一个半径为r,重为G的圆球,被长为L的细绳挂在竖直光滑的墙壁上.若加长细绳的长度,则细绳对球的拉力T及墙对球的弹力N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一直减小,N先增大后减小B.T一直减小,N先减小后增大C.T和N都减小D.T和N都增大11.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物体沿倾角为θ的斜面匀速下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沿斜面向下B.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等于物体的重力C.物体下滑速度越大,说明物体所受摩擦力越小D.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和摩擦力的合力的方向竖直向上12.下列图象中,可以表示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是( )A.B.C.D.13.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前2s内的位移是8m,则( )A.物体的加速度是2m/s2B.物体的加速度是4m/s2C.物体第4s内的位移是32m D.物体第4s内的位移是14m14.如图所示,一根弹性杆的一端固定在倾角为30°的斜面上,斜面静止于水平地面上,杆的另一端固定一个重为2N的小球.小球处于静止状态,则( )A.弹性杆对小球的弹力大小为2N,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上B.弹性杆对小球的弹力大小为2N,方向竖直向上C.斜面有向左的运动趋势D.斜面有向右的运动趋势15.汽车刹车后,停止转动的轮胎在地面上发生滑动,可以明显的看出滑动的痕迹,即常说的刹车线,由刹车线长短可以得知汽车刹车前的速度大小,因此刹车线的长度是分析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依据若汽车刹车后以 6m/s2的加速度运动,刹车线长12m 则可知汽车在紧急刹车前的速度的大小为( )A.12m/s B.6m/s C.4m/s D.3m/s16.如图所示,A、B两物体重力都等于10N,各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都等于0.3,同时有F=1N的两个水平力分别作用在A和B上,A和B均静止,则地面对B和B对A的摩擦力分别为( )A.0,1 N B.0,2 N C.6 N,1 N D.1 N,1 N二、非选择题(每空格2分,共22分.)17.一物体受到大小分别为3N和4N两个力的作用.当这两个力方向相同时,合力大小为__________N;当这两个力相互垂直时,合力大小为__________N.18.一个小孩在相同的水平面推同一个木箱,在甲图中,小孩用80N的水平力推木箱,木箱不动,则木箱此时受到的静摩擦力大小为__________N;在乙图中,小孩用90N的水平力推这个木箱,木箱做匀速直线运动;在丙图中,小孩用120N的力推动这个木箱,此时木箱受到的摩擦力是__________N19.如图所示,绳子上端固定于A,下端挂一重120N的重物,B是光滑的木栓,则F2的大小为__________N,木栓B所受的两根绳子对它的作用力为__________N.20.下表是某同学为探索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所测的几组数据:弹力F/N 0.5 1.0 1.5 2.0 2.5弹簧秤的伸长X/cm 2.6 5.0 6.8 9.8 12.4(1)请你在图中的坐标纸上做出F﹣x图象.(2)写出曲线所代表的函数(x用m做单位)21.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中,用图钉把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点,在橡皮筋的另一端拴上两条细绳,细绳另一端系着绳套B、C(用来连接弹簧测力计).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1)本实验用的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单位为N,图中与B相连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___N.(2)在实验中,如果只将OB、OC绳换成橡皮筋,其他步骤保持不变,那么实验结果__________(选填“会”或“不会”)发生变化.(3)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__A.理想实验法B.控制变量法C.等效替代法D.建立物理模型法.三.计算题(本题共3个小题,共30分.解答时应画出必要的受力图,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和原始方程.只写出最后答案不能得分)22.一辆汽车以初速度为3m/s,在水平路面上匀加速行驶,运动每3秒速度增加6m/s,求:(1)汽车在4s末的速度大小;(2)汽车在前4s的位移大小.23.如图所示,一质量m=19kg的物体在斜向上的力F拉动下,在水平地面上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力F=50N,力F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θ=37°.sin37°=0.6,cos37°=0.8.(1)画出物体的受力示意图;(2)求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大小;(3)求物体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的大小.24.如图所示,质量为m1的物体甲通过三段轻绳悬挂,三段轻绳的结点为O.轻绳OB水平且B端与放置在水平面上的质量为m2的物体乙相连,轻绳O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37°,物体甲、乙均处于静止状态.(取g=10m/s2,sin37°=0.6,co s37°=0.8,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求:(1)轻绳OA、OB受到的拉力是多大?(2)乙受到的摩擦力是多大?方向如何?(3)若物体乙的质量m2=4kg,物体乙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3,则欲使物体乙在水平面上不滑动,物体甲的质量m1最大不能超过多少?2015-2016学年浙江省温州市平阳二中高一(上)期中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物理量中,属于矢量的是( )A.质量 B.时间 C.路程 D.加速度【考点】矢量和标量.【分析】矢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标量是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解答】解:ABC质量、时间、路程都是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标量,不是矢量.故ABC错误.D、加速度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矢量.故D正确.故选:D【点评】矢量与标量有两大区别:一是矢量有方向,标量没有方向;二是运算法则不同,矢量运算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标量运算遵守代数加减法则.2.下列表述中,所指的速度为平均速度的是( )A.一辆公共汽车从甲站行驶到乙站,全过程的速度为40 km/hB.子弹射出枪口时的速度为800 m/sC.某段高速公路限速为90 km/hD.小球在第3 s末的速度为6 m/s【考点】平均速度.【专题】定性思想;推理法;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平均速度研究的是一段时间内或一段位移内的速度,瞬时速度研究的是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解答】解:A、全过程的速度研究的是一段位移内的速度,是平均速度.故A正确.B、子弹出枪口的速度研究的是某一位置的速度,是瞬时速度.故B错误.C、限速速度表示瞬时速度.故C错误.D、第3s末的速度是研究的某一时刻的速度,是瞬时速度.故D错误.故选:D.【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区别开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平均速度研究的是一段时间内或一段位移内的速度,瞬时速度研究的是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3.小球从3m高处自由落下,被地面弹回,在1m高处被接住.在整个过程中小球的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分别是( )A.4m,3m B.3m,1m C.3m,2m D.4m,2m【考点】位移与路程.【分析】路程等于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位移的大小等于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的长度.【解答】解:小球从3m高处自由落下,被地面弹回,在1m高处被接住.由于路程等于运动轨迹的长度,所以s=3+1m=4m.位移的大小等于首末位置的距离,大小为2m.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路程等于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位移的大小等于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的长度.4.用如图所示的方法可以测出人的反应时间,设直尺从开始自由下落,到直尺被受测者抓住,直尺下落的距离h=20cm,受测者的反应时间为t大约是( )A.0.1s B.0.2s C.0.3s D.0.4s【考点】自由落体运动.【专题】定性思想;推理法;自由落体运动专题.【分析】直尺的下落时间就是人的反映时间,根据自由落体规律求解【解答】解:由运动学可得:h=gt2解得:t==s=0.2s故人的反映时间为0.2s.故选:B【点评】本题重点要知道什么是人的反映时间,即人从发现情况到采取措施所用的时间5.物体沿某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为5m/s,经2s速度变为11m/s,则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 )A.3m/s2B.6m/s2C.8m/s2D.16m/s2【考点】加速度.【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根据加速度的定义a=,代入数据求解.【解答】解:物体沿某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2s后的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则a═=3m/s2.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加速度的定义式a=,以及注意速度的方向.6.如图所示,沿光滑水平面运动的小滑块,当冲上光滑的斜面后,受到的力有( )A.重力、弹力、上冲力B.重力、弹力、C.重力、弹力、下滑力D.重力、弹力、上冲力、下滑力【考点】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专题】受力分析方法专题.【分析】根据各种力产生的条件和顺序进行受力分析.【解答】解:小球受重力、斜面的支持力,没有上冲力,因为该力没有施力物体,也没有下滑力,下滑力是重力的一个分力.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评】对常见的几种力的产生条件进行判断分析.我们进行受力分析的顺序是先分析重力,再是弹力,其次是摩擦力,最后是外力.7.关于重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B.物体的质量全部集中在重心上C.物体的重心位置跟物体的质量分布情况和物体的形状有关D.物体的重心跟物体的质量分布没有关系【考点】重心.【分析】重力的作用点是重心,物体的重心由物体的质量分布与物体的形状决定,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解答】解:A、物体的重心可能在物体上,也可能在物体之外,故A错误;B、重心只是重力的作用点,物体的质量并不集中在重心上,故B错误;C、物体的重心位置跟物体的质量分布情况和物体的形状有关,故C正确,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重心的概念、重心位置的决定因素,是一道基础题,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即可正确解题.8.如图所示,一个球形物体静止于光滑水平面,并与竖直光滑墙壁接触,A、B两点是球跟墙和地面的接触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受重力、地面的支持力、墙的弹力作用B.物体受重力、地面的支持力作用C.物体只受重力作用D.物体受地面的支持力、墙的弹力作用【考点】物体的弹性和弹力.【专题】受力分析方法专题.【分析】正确的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一重力二弹力(找物体接触面)三摩擦力四其它力,分析结束时要注意检查,在你所分析力的作用下,物体能否保持题设中的运动状态.【解答】解: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受重力和支持力平衡,在水平方向上虽然与墙壁接触,但不挤压,不受墙壁的弹力.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评】确定研究对象是受力分析的关键,受力分析时只分析研究对象受到的力,研究对象对外施加的力不能分析.9.用手握住一个油瓶(瓶始终处于竖直方向),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瓶中油越多,手必须握得越紧B.手握得越紧,油瓶受到的摩擦力越大C.不管手握得有多紧,油瓶受到的摩擦力总是一定的D.以上说法都正确【考点】摩擦力的判断与计算.【专题】摩擦力专题.【分析】油瓶始终处于竖直方向且静止不动时,受的重力和静摩擦力平衡,受握的紧,最大了最大静摩擦力,而瓶子受的摩擦力仍然等于瓶子的重力.【解答】解:A、油瓶始终处于竖直方向且静止不动,受重力和静摩擦力平衡,所以当瓶中油的质量增大时,手握瓶摩擦力增大,为防止大于最大静摩擦力,因此手必须握得越紧,故A 正确;B、手握得越紧,油瓶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越大,而静摩擦力总是一定的,B错误;C、不论手握得多紧,油瓶受到的摩擦力总是一定的,等于油瓶的重力,C正确;D、由上分析可知,故D错误;故选:AC.【点评】本题考查了静摩擦力和最大静摩擦力的应用和区别,注意最大静摩擦力的判断.10.如图所示,一个半径为r,重为G的圆球,被长为L的细绳挂在竖直光滑的墙壁上.若加长细绳的长度,则细绳对球的拉力T及墙对球的弹力N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一直减小,N先增大后减小B.T一直减小,N先减小后增大C.T和N都减小D.T和N都增大【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专题】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专题.【分析】以小球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由平衡条件得出绳对球的拉力、墙对小球的支持力与绳子与墙的夹角的关系式,再分析T和N如何变化.【解答】解:以小球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如图.设绳子与墙的夹角为θ,由平衡条件得T=,N=mgtanθ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得把绳的长度增加,θ减小,cosθ变大,tanθ减小,则得到T和N都减小.故选:C【点评】本题物体的平衡中动态变化分析问题,采用的是函数法,也可以运用图解法.11.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物体沿倾角为θ的斜面匀速下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沿斜面向下B.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等于物体的重力C.物体下滑速度越大,说明物体所受摩擦力越小D.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和摩擦力的合力的方向竖直向上【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专题】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专题.【分析】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时合力为零.以物体为研究对象,根据平衡条件求解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及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和摩擦力的合力的方向.【解答】解:A、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时,由平衡条件得知,其合力为零.故A错误.B、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等于物体的重力沿垂直于斜面的分力mgcosθ.故B错误.C、摩擦力等于μmgcosθ,与物体下滑的速度大小无关.故C错误.D、物体匀速下滑过程中,受到重力、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和摩擦力,由平衡条件得知,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和摩擦力的合力的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反,即为竖直向上.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是平衡条件的简单运用,根据受力情况,分析三个力的关系.12.下列图象中,可以表示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是( )A.B.C.D.【考点】自由落体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专题】自由落体运动专题.【分析】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一个特例,利用位移时间关系公式和速度时间关系公式v=gt分析即可.【解答】解:A、D、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位移时间关系公式为,x﹣t图象是抛物线,故A错误,D错误;B、C、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速度时间关系公式v=gt=10t,v ﹣t图象是通过坐标原点的倾斜直线,故B错误,C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关键是:(1)明确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和运动性质;(2)明确x﹣t图象、v﹣t 图象的画法.13.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前2s内的位移是8m,则( )A.物体的加速度是2m/s2B.物体的加速度是4m/s2C.物体第4s内的位移是32m D.物体第4s内的位移是14m【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根据位移时间关系可求得加速度,第4s内位移为前4s内位移减去前3s内位移.【解答】解:已知 V0=0m/s t=2s X=8m由 X=V0t+at2得a==m/s2=4m/s24s内位移为X1=at12=×4×42m=32m3s内位移为X2=at22=×4×32m=18m则第4s内位移为 X=X1﹣X2=32﹣18m=14m故选:B、D【点评】本题考查位移时间关系的基本应用,本题易错点是:第4s内位移是指3s末到4s末一秒的时间对应的位移,不是4s内位移.14.如图所示,一根弹性杆的一端固定在倾角为30°的斜面上,斜面静止于水平地面上,杆的另一端固定一个重为2N的小球.小球处于静止状态,则( )A.弹性杆对小球的弹力大小为2N,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上B.弹性杆对小球的弹力大小为2N,方向竖直向上C.斜面有向左的运动趋势D.斜面有向右的运动趋势【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专题】定性思想;整体法和隔离法;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专题.【分析】小球保持静止状态,合力为零,小球受重力和弹力,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判断弹力的大小和方向.然后以整体为研究对象,由受力分析即可判断出.【解答】解:A、小球保持静止状态,处于平衡状态,合力为零;再对小球受力分析,受重力和弹力,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判断弹力和重力等值、反向、共线,故弹力为2N,竖直向上;故A错误,B正确;C、对斜面体和小球组成的整体为研究对象,整体受到重力和地面的支持力,水平方向没有其他的外力,所以没有相对地面运动的趋势,所以斜面不受摩擦力.故C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关键结合平衡条件对物体受力分析,要注意杆的弹力方向可以与杆平行,也可以与杆不共线.15.汽车刹车后,停止转动的轮胎在地面上发生滑动,可以明显的看出滑动的痕迹,即常说的刹车线,由刹车线长短可以得知汽车刹车前的速度大小,因此刹车线的长度是分析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依据若汽车刹车后以 6m/s2的加速度运动,刹车线长12m 则可知汽车在紧急刹车前的速度的大小为( )A.12m/s B.6m/s C.4m/s D.3m/s【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专题】定量思想;方程法;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汽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根据速度位移公式,求出刹车前的速度.【解答】解:根据速度位移公式,代入数据得:.所以v0=12m/s.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基础题目.16.如图所示,A、B两物体重力都等于10N,各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都等于0.3,同时有F=1N的两个水平力分别作用在A和B上,A和B均静止,则地面对B和B对A的摩擦力分别为( )A.0,1 N B.0,2 N C.6 N,1 N D.1 N,1 N【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滑动摩擦力.【专题】定性思想;推理法;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专题.【分析】当水平拉力小于最大静摩擦力时,物体处于静止,摩擦力等于拉力;当水平拉力大于最大静摩擦力时,物体开始滑动,则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等于动摩擦力因数与正压力的乘积.【解答】解:对物体A,因为向右F作用,从而受到物体B给A物体的静摩擦力.大小等于F 的大小,即为1N.方向与F方向相反.对物体B,水平方向受到向左F=1N作用,且受到A对B的静摩擦力1N,两个方向相反,所以地面对B的摩擦力为零.故选:A.【点评】学会区别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和大小的计算.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引起它有运动趋势的外力,而滑动摩擦力等于μF N.同时分析B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可以将A与B作为整体来研究,因为A与B均处于静止状态.二、非选择题(每空格2分,共22分.)17.一物体受到大小分别为3N和4N两个力的作用.当这两个力方向相同时,合力大小为7N;当这两个力相互垂直时,合力大小为5N.【考点】合力的大小与分力间夹角的关系.【分析】一条直线上两个共点力的合成,矢量运算转化为代数运算,相互垂直时可用勾股定理求大小.由题意,本题已知二个分力的大小,可以直接计算.【解答】解:已知F1=3N,F2=4N,当两个力方向相同时,合力F=F1+F2=3N+4N=7N;当两个力方向相互垂直时时,合力;故答案为:7,5.【点评】力是矢量,当两个力的方向在一条直线上时,矢量运算转化为代数运算,互成一定角度的二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会根据有关数学知识余弦定理求合力的大小,当两个力的方向相互垂直时直接用勾股定理计算简便.18.一个小孩在相同的水平面推同一个木箱,在甲图中,小孩用80N的水平力推木箱,木箱不动,则木箱此时受到的静摩擦力大小为80N;在乙图中,小孩用90N的水平力推这个木箱,木箱做匀速直线运动;在丙图中,小孩用120N的力推动这个木箱,此时木箱受到的摩擦力是90N【考点】滑动摩擦力.【专题】定量思想;推理法;摩擦力专题.【分析】首先分析物体受到的是滑动摩擦力还是静摩擦力;再根据两种摩擦力的计算方法求解即可.【解答】解:甲图中,推木箱不动,静摩擦力与推力平衡,故F1=80N;乙图中,用90N的水平力推动木箱,做匀速直线运动,即F f =90N;丙图中,小孩用120N的力把木箱推动了,受滑动摩擦力,大小为F f =90N;故答案为:80,90.【点评】本题关键要抓住滑动摩擦力与静摩擦力的判断方法,确定摩擦力的大小,首先必须分清摩擦力的种类,是滑动摩擦力还是静摩擦力.19.如图所示,绳子上端固定于A,下端挂一重120N的重物,B是光滑的木栓,则F2的大小为120N,木栓B所受的两根绳子对它的作用力为120N.【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专题】定性思想;图析法;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专题.【分析】同一根绳子张力处处相等,木栓B所受的绳子对它的压力为F1和F2的合力,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求解其大小和方向.【解答】解:同一根绳子张力处处相等,故:F1=F2=G=120N;木栓B所受的绳子对它的压力为F1和F2的合力,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图如下:故压力等于120N,与竖直方向所成夹角为60°.故答案为:120,120,【点评】本题是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直接运用问题,关键明确同一根绳子的张力处处相等,基础题.20.下表是某同学为探索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所测的几组数据:弹力F/N 0.5 1.0 1.5 2.0 2.5弹簧秤的伸长X/cm 2.6 5.0 6.8 9.8 12.4(1)请你在图中的坐标纸上做出F﹣x图象.(2)写出曲线所代表的函数(x用m做单位)【考点】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专题】实验题.【分析】根据弹簧弹力和弹簧的形变量作出F﹣x图线,求出图线的斜率,得出曲线所代表的函数.。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二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质检物理试卷 含解析
2015-2016学年浙江省温州市平阳二中高一(上)质检物理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共14题,每小题4分,共56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质点是常见的物理模型,下列机械运动的研究对象中,正确的是( )A.研究门的转动时,门可当作质点B.研究钟表上分针转动时,分针可当作质点C.研究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汽车可当作质点D.研究月球绕地球运动时,月球不可当作质点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太阳系中,只能说“地球绕太阳运动",而不能说“太阳绕地球运动"B.汽车驶过一座桥梁,只能说“汽车是运动的”,而不能说“桥梁是运动的"C.一座房子造好后,固定在地面上位置不变化,所以它是绝对静止的D.宇宙是由运动着的物质组成的,自然界中不存在绝对静止的物体3.下列物理量中属于矢量的是( )A.时间 B.路程 C.速率 D.位移4.物体的加速度是“2m/s2”读作( )A.秒平方分之2米B.每秒每秒2米C.每二次方秒2米D.2米每二次方秒5.如图,某一物体沿两个半径为R的半圆弧由A运动到C,则它的位移和路程分别是( )A.0,0 B.4R、向下,πR C.4πR、向下、4R D.4R、向下,2πR6.下列物体中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在笔直轨道上行驶途中的列车B.在笔直轨道上出站的列车C.在笔直轨道上进站的列车D.运行中的人造卫星7.一个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在t=5s内速度从v0=12m∕s,增加到v=18m∕s,通过的位移是S=70m,这个物体5s内的平均速度是( )A.14m∕s B.15m∕s C.16m∕s D.无法确定8.下列图象中,表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是( )A. B.C.D.9.以下各种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可能存在的是( )A.速度向东,正在增大;加速度向东,正在增大B.速度向东,正在增大;加速度向西,正在减小C.速度向东,正在减小;加速度向西,正在增大D.速度向东,正在减小;加速度向东,正在减小10.一枚火箭由地面竖直向上发射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则关于火箭运动情况说法错误的是()A.火箭的速度先逐渐增大,然后又逐渐减小B.火箭在t B时刻上升至最高点BC.火箭在B点的速度达到最大值D.火箭在AB段的加速度比OA段的加速度要小11.如图所示为一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根据图象做出以下判断中,错误的是()A.物体先沿负方向运动,在t=2s后开始沿正方向运动B.在t=2s前物体位于出发点负方向上,在t=4s时会到出发点C.在t=2s时,物体的速度为零,加速度也为零D.整个过程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12.某质点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的关系是:s=4t+2t2,s与t的单位分别为m和s,则质点的初速度与加速度分别为( )A.4m/s与2m/s2B.0与4m/s2C.4m/s与4m/s2D.4m/s与013.物体从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经过斜面中点时速度为2m/s,则物体到达斜面底端时的速度为( )A.3m/s B.4m/s C.6m/s D.2m/s14.如图所示的位移(s)﹣时间(t)图象和速度(v)﹣时间(t)图象中给出四条图线,甲、乙、丙、丁代表四辆车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运动的情况,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车做直线运动,乙车做曲线运动B.0~t1时间内,甲车通过的路程大于乙车通过的路程C.0~t2时间内,丙、丁两车在t2时刻相距最远D.0~t2时间内,丙、丁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二.填空题(共2题,每空2分,共18分)15.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中:(1)电火花计时器正常工作时,其打点的周期取决于__________.A.交流电压的高低B.交流电的频率C.墨粉纸盘的大小D.纸带的长度(2)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有__________.(填选项代号)A.在释放小车前,小车要靠近打点计时器B.打点计时器应放在长木板的有滑轮一端C.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D.电火花计时器应使用低压交流电源(3)如图所示为同一打点计时器在四条水平运动的纸带上打出的点,四条纸带的a、b间的间距相等,则a、b间的平均速度最小的是__________.16.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物块在水平桌面上的运动规律.物块在重物的牵引下开始运动,重物落地后,物块再运动一段距离停在桌面上(尚未到达滑轮处).从纸带上便于测量的点开始,每5个点取1个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议所示.打点计时器电源的频率为50Hz.①通过分析纸带数据,可判断物块在相邻计数点__________和__________之间某时刻开始减速.②计数点5对应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m/s,计数点6对应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③物块减速运动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为a=__________m/s2,若用来计算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g为重力加速度),则计算结果比动摩擦因数的真实值__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三、计算题(第17题8分,第18题8分,第19题10分,共26分.解答时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给分)17.一火车以2m/s的初速度,0.5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求:(1)火车在第3s末的速度是多少?(2)在前4s的平均速度是多少?(3)在第4s内的位移是多少?18.如图所示,某司机驾驶一辆小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以15m/s的速度匀速行驶.他突然发现正前方有一宠物小狗因受惊吓静止在公路中央,立即刹车,刹车的加速度大小为7。
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9
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联考高一物理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1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选对的得4分,选错的或不答的得0分)1.关于质点的描述,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研究地球的自转时,可以把地球看成质点B.研究月球公转一周所用的时间时,可以把月球看成质点C.研究列车从天门到武汉过程中运动快慢时,可以把列车看成质点D.研究自行车车轮的转动时,不能把自行车看成质点2.关于路程和位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位移为零时,路程一定为零B.路程为零时,位移一定为零C.物体沿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D.物体沿曲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3.近几年,国内房价飙升,在国家宏观政策调控下,房价上涨出现减缓趋势.有同学将房价的“上涨”类比成运动学中的“加速”,将房价的“下跌”类比成运动学中的“减速”,那么“房价上涨出现减缓趋势”可以类比成运动学中的()A.速度增加,加速度减小B.速度增加,加速度增大C.速度减小,加速度增大D.速度减小,加速度减小4.书放在水平桌面上,桌面会受到弹力的作用,产生这个弹力的直接原因是() A.书的形变 B.桌面的形变 C.书和桌面的形变 D.书受到的重力5.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的物体,其匀减速上升到最高点后,再以与上升阶段一样的加速度匀加速落回地面。
图中可大致表示这一运动过程的速率—时间图象的是()6.如图所示是一个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3s末开始改变速度方向B.物体4s末开始改变位移方向C.物体在前5s内的位移一直在增大D.物体在第5s内的加速度大于第1s内加速度7.如图所示,木块A、B的质量为m、2m,用一个劲度系数为k的轻质弹簧连接,最初系统静止,现在用力缓慢拉A直到B刚好离开地面,则这一过程A上升的高度为( )A.mg/k B.2mg/k C.3mg/k D.4mg/k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二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含解析
2016-2017学年浙江省温州市平阳二中高一(上)期中物理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共13小题,每题4分,共52分)1.下列情况中的运动物体(物体下标注有着重符号),不能被看成质点的是()A.研究飞往火星的飞船的最佳运行轨道B.调整人造卫星的姿态,使卫星的照相窗口对准地面C.计算从北京开往上海的一列火车的运行时间D.研究运动员跑100m的平均速度2.某人沿着半径为R的水平圆周跑道跑了1.75圈时,他的()A.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均为3。
5πRB.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均为RC.路程为3.5πR、位移的大小为RD.路程为0。
5πR、位移的大小为R3.某运动员在某次百米赛跑中,前50m的平均速度是8m/s,后50m的平均速度是12m/s,这位运动员在这次比赛中全程的平均速度大小是()A.9m/s B.9.6m/s C.10m/s D.11m/s4.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有加速度,速度就增加B.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就越大C.物体的速度变化量△v越大,加速度就越大D.物体运动的加速度等于零,则物体一定静止5.一小球从A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到达B点时速度为v,到达C点时的速度为2v,则AB:BC等于()A.1:3 B.1:2 C.1:1 D.1:46.如图,甲、乙两小分队进行夺岛军事演习,总指挥部通过现代通信设备,在屏幕上观察到两小分队的具体行军路线,两小分队同时同地由O点出发,最后同时到达A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小分队行军位移X甲>X乙B.小分队平均速度甲>乙C.小分队行军位移X甲=X乙D.小分队平均速度甲<乙7.如图为一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A.物体始终沿正方向运动B.在t=2 s时,物体回到出发点C.物体先沿负方向运动,在t=2 s后开始沿正方向运动D.在t=4 s时,距出发点最远8.汽车从车站出发行驶,该过程汽车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则在这段时间里汽车行驶的距离可能是()A.4km B.5km C.7km D.12km9.如图所示,物体的运动分三段,第1、2s为第Ⅰ段,第3、4s为第Ⅱ段,第4、5s为第Ⅲ段,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第Ⅰ段的加速度大于第Ⅲ段的加速度B.第Ⅰ段与第Ⅲ段的速度方向相反C.前3s内的位移为8mD.第Ⅰ段和第Ⅲ段的加速度、速度的方向都相反10.一观察者发现,每隔一定时间有一滴水自8m高的屋檐落下,而且看到第五滴水刚要离开屋檐时,第一滴水正好落到地面.那么,这时第2滴水离地的高度是()A.2 m B.2.5 m C.2。
【语文】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一、背诵默写(15分)1.,,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2.故木受绳则直,,,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4.师者,。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5.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 .6.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
7.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驾一叶之扁舟,。
8.,,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 矫.饰/姣.美溢.出/谥.号悲怆./创.伤绯.闻/流言蜚.语B. 隽.永/镌.刻雨巷./巷.道炽.热/炙.热笨拙./相形见绌.C. 瞥.见/撇.开瓦.砾/闪烁.罗刹./刹.那蓊.郁/瓮.声瓮.气D. 湍.急/怀揣诰..命/桎梏.嗥.叫/号.呼月晕./晕.头转向2.下列各组词语的书写,错误最多的一组是()A.慰籍云宵蛰伏历尽苍桑B.帷幕掂念胡诌莫明其妙C.迁徒喧哗消遣一愁莫展D.惶惑恺甲洞萧亘古不变3.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此外,他还是个暴燥的小老头儿,极端瞧不起别人的温情,却认为自己是保护楼上两个青年艺术家的看家恶狗。
B.这是一种不驯服的、对抗性的悲鸣,是对世界上一切苦难的篾视情感的迸发。
C.窗外的天气晴郎得像晚秋一样;晴空的高爽,日光的洋溢,引诱得使你在房间里坐不住。
D.我的上帝,多么令人宽慰、令人惬意的炮声,深沉又粗犷,如同柔和而近于优雅的管风琴声。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每次布置任务,他总要找借口________。
②老吴_______太不会讲话了,本来挺简单的事儿也被他弄复杂了。
③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每五年举行一次,在特殊情况下,可以提前或____举行。
A.推托不免改期B. 推托未免延期C.推脱不免改期D. 推脱未免延期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对于自己孩子的毛病,张先生总是不以为然....,觉得这些毛病无关紧要,不必大惊小怪。
学年平阳一中高一物理期中试卷
平阳一中08-0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物理期中试卷(说明:本卷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为90分钟,g取10m/s2。
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48分)1.下列关于参照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参照物必须选择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B.研究某物体运动时,选择任意物体为参照物得出的运动情况是一样的C.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不同D.坐在汽车上的人,看到路旁的树向后退是以树作为参照物的2.在离地高3m处将一个小球竖直向上抛出,球上升2m后开始下落,以抛出点为坐标原点,向上为正方向,则小球在最高点和落地时的位置坐标为()A.2m , 3m B.2m ,─3m C.5m ,─2m D.5m ,03.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我们不用公式计算就能得到的物理量是()A.加速度B.位移C.瞬时速度D.平均速度4.书放在桌面上,桌面会受到弹力的作用,发生这个的直接原因是()A.书受的重力B.书的形变C.桌面的形变D.书和桌面的形变5.物体甲和乙从同一高度同时自由落下,不计阻力。
已知m甲>m乙,那么它们下落至地面所用时间t甲与t乙,着地时的速度v甲与v乙之间的关系是:()A.t甲<t乙,v甲>v乙B.t甲=t乙,v甲=v乙C.t甲>t乙,v甲<v乙D.t甲<t乙,v甲=v乙6.关于运动物体的加速度,下述说法正确的是()A.运动快的物体加速度大B.运动速度变化大的物体加速度一定大C.加速度为零的物体,一定是静止的D.速度变化慢的物体,加速度一定小7.关于压力的说法,以下正确的是( )A.压力的大小一定等于重力B.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C.压力是由物体的重力产生的D.压力的大小有时与物体的重力有关,有时与物体的重力无关8.汽车以大小为20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刹车后,获得的加速度大小为5 m/s2,那么刹车后6s内汽车通过的位移大小为()A.120m B.40m C.30m D.60m9.有关重力和重心的说法正确的是()A、形状规则的物体其重心一定在其几何中心B、重心一定在物体上C、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D、可以用悬挂法测一切物体的重心10.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关系是x=4t+2t 2(m), 则它运动的初速度和加速度 分别是( )A .2m/s 、4m/s 2B .4m/s 、2m/s 2C . 4m/s 、1m/s 2D . 4m/s 、4m/s 211.如图,细绳竖直拉紧,小球和光滑斜面接触并都处于平衡状态,则小球受到( )A .重力、支持力B .重力、拉力、压力C .重力、支持力、弹力D .重力、拉力12.一辆汽车以速度v 匀速行驶了全程的一半,然后匀减速行驶了另一半后恰好静止,则此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A .v/2B .2v/3C .3v/4D .v13.甲和乙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 它们的v -t 图像分别如图中的a 和b 所示.,则 ( )A .它们的运动方向相同B .它们的运动方向相反C .t 1时刻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大D .图线的交点表示此时刻两物体相遇14.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的物体,前10s 内的位移是10m ,则1min 内的位移为( )A .36m B.60m C.120m D.360m15.一静止的物体沿光滑斜面匀加速下滑L 时,速度为v ,当物体下滑速度达到2v时,它沿斜面下滑的长度是( )A .LB .L 22C .L 41D .L 4316.一个物体从某一高度做自由落体运动, 已知它第一秒内的位移恰为它最后一秒内位移的一半, g 取10m/s 2, 则它开始下落时距地面的高度为( )A . 5mB .11.25mC . 20mD . 31.25m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2分)17.一辆汽车向南行驶了300米,接着又向东行驶了400米,汽车行驶的路程是______m ,位移大小是__ m 。
浙江省平阳县第二中学高一通用技术上学期期中试题
平阳二中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通用技术满分50分,考试时间45分钟班级_____ ___ 姓名__ _____ 座号__ 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18小题,每题2分,共36分。
在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佳选项)1.以下属于技术范畴的是()A.水往高处流(古代水车) B.日薄西山 C.潮汐 D.台风2.如图所示是一款环保电动概念车,它的车架上安装了太阳能电池板,车轮上装有风力发电机,放在阳光足、风力较大的地方即可充电。
关于这款设计,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增加了风力发电,体现技术的创新性B.增加了成本,体现技术的两面性C.应用了多学科的知识,体现技术的综合性D.利用太阳能、风能,体现设计的可持续发展原则3.我国年产洗衣粉200万吨,每年有7万多吨的磷排放到地表水中,含磷的污水进入到水源后,引起水中藻类大量繁殖,水含氧量下降,水中生物因缺氧而死亡,故有戏言:“山,有仙则名;水,无磷则清”。
该材料说明:()A.人类在利用技术开发和设计新产品时,不能忽视对环境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B.技术的开发应尽可能为人所用,环境污染是次要问题,可以不予考虑C.技术的发展给自然带来问题,但也给解决这些问题提供可能D.技术的发展必然会给人类生活环境带来负面影响4.为解决普通电钻振动剧烈导致钻孔出现偏差的问题,人们在原有的电钻的基础上改进设计出带定位器的新型电钻,这说明:()A.有目的的技术活动推进了技术的发展B.这项改进不实用C.电钻功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D.电钻的技术原理发生改变5.为了方便对暗处进行操作,有设计师就在螺丝刀上增加了照明灯。
独立的照明部分可以适应大部分尺寸的螺丝刀,只要将它套在普通的螺丝刀上(如上图所示),即可在使用时提供照明。
这个产品实现了()人机关系目标。
A.健康 B.舒适 C.高效 D.安全6.这款3座电动汽车只依靠风力和太阳能运行。
车顶部的太阳能电池板和一个风轮机为它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浙江省平阳县第二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答案不全)
一、单项选择题(共9小题,每题3分,共27分,每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1、关于位移和路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位移的大小和路程总是相等的,只不过位移是矢量,而路程是标量;B、位移是描述直线运动的,路程可以描述曲线运动;C、只要物体发生了一段位移,则它一定通过了一段路程;D、运动会上参加400m比赛的同一组的8位同学,他们通过的路程和位移都是相同的2、若汽车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一致,当加速度减小时,则()A.汽车的速度在减小,汽车的位移也在减小B.汽车的速度在减小,汽车的位移却在增大C.汽车速度在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汽车静止D.汽车速度在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汽车的速度达到最大3.甲、乙两质点同时、同地点向同一方向作直线运动,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则()A.乙始终比甲运动得快B.乙在2s末追上甲C.4s内甲乙的间距始终越来越大D.乙追上甲时距出发点40m远4、生活中有许多谚语和歇后语都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最能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的是()A.秤砣虽小,能压千斤 B.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C.鸡蛋碰石头——不自量力 D.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5、下列关于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静摩擦力的大小在零和最大静摩擦力之间B.劲度系数越大的弹簧,产生的弹力越大C.动摩擦因数与物体之间的压力成反比,与滑动摩擦力成正比D.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6、足球运动是全球体育界最具影响力的项目之一,深受青少年喜爱。
如图所示为四种与足球有关的情景,则正确的是()A.甲图中,静止在草地上的足球受到的弹力就是它的重力B. 乙图中,静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的两个足球由于接触而受到相互作用的弹力C. 丙图中,踩在脚下且静止在水平草地上的足球可能受到3个力的作用D. 丁图中,落在球网中的足球受到弹力是由于足球发生了形变7、如图所示,在探究摩擦力的实验中,用轻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一质量为m=0.2Kg的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小木块,小木块的运动状态与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如下表所示(每次实验时,木块与桌面的接触面相同),g取10m/s2,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 .木块受到的最大摩擦力为0.7NB .木块受到最大静摩擦力可能为0.6NC .在这五次实验中,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只有 两次是相同的D .小木块与水平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08、图为节日里悬挂灯笼的一种方式,A 、B 点等高,O 为结点,轻绳AO 、BO 长度相等,拉力分别为F A 、F B 。
浙江省平阳县2016届高三物理上册期中试题
平阳二中2015学年第一学期中考试高三物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如图所示是一张小球做单向直线运动的频闪照片示意图。
频闪周期1/30 s,则小球在图中三个频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是()A.1.80 m/s B. 1.50 m/sC.0.60 m/s D.0.50 m/s2、t=0时,甲、乙两辆汽车同时同地开始运动,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忽略汽车掉头所需时间.下列对汽车运动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A.在第1小时末,乙车改变运动方向B.在0--第2小时末,甲、乙两车通过的位移相同C.在前4小时内,乙车运动加速度的大小总比甲车的大D.在第4小时末,甲、乙两车相遇3、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3.0kg的物体,放在倾角为θ=30°的斜面上静止不动.若用竖直向上的力F=5.0N提物体,物体仍静止,(g=10m/s2)下述结论正确的是()A.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不变B.物体对斜面的作用力减小5.0 N C.斜面受到的压力减小5.0 N D.物体受到的合外力减小5.0 N 4、两物体M、m用跨过光滑定滑轮的轻绳相连,如图放置,OA、OB 与水平面的夹角分别为30°、60°,M、m均处于静止状态.则()A.绳OA对M的拉力大小大于绳OB对M的拉力B.绳OA对M的拉力大小等于绳OB对M的拉力C.m受到水平面的静摩擦力大小为零D.m受到水平面的静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左5、如图所示,物体P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用轻细线跨过质量不计的光滑定滑轮连接一个重力G=10N的重物,物体P向右运动的加速度为a1;若细线下端不挂重物,而用F=10N的力竖直向下拉细线下端,这时物体P的加速度为a2,则()A.a1<a2B.a1=a2C.a1>a2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6、如图所示,一个箱子放在水平地面上,箱内有一固定的竖直杆,在杆上套着一个环,箱和杆的质量为M,环的质量为m,已知环以某一初速度沿着杆匀减速下滑,设环的加速度大小为a,则在环下滑过程中箱对地面的压力F为()A.F=(M+m)g B.F=Mg+m(g+a) C.Mg<F<(m+M)g D.F=Mg+m (g-a)7、如图,人站在电动扶梯的水平台阶上,与扶梯一起沿斜面加速上升。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二中高三物理上学期第一次质检试卷(含解析)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二中2015-2016学年高三(上)第一次质检物理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选对得4分,不选或错选得0分)1.以下关于力和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C.物体的速度越大,其惯性就越大D.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消失后,物体的速度就消失2.下列图象均能正确皮映物体在直线上的运动,则在t=2s内物体位移最大的是()A.B.C. D.3.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x与时间t的关系为x=5t+t2(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制单位),则该质点()A.第1s内的位移是5mB.前2 s内的平均速度是6m/sC.任意相邻的1s内位移差都是1mD.任意1 s内的速度增量都是2m/s4.以不同初速度将两个物体同时竖直向上抛出并开始计时,一个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可忽略,另一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大小与物体速率成正比,下列用虚线和实线描述两物体运动的v﹣t 图象可能正确的是()A.B.C.D.5.图中弹簧秤、绳和滑轮的重量均不计,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力不计,物体的重力都是G,在图甲、乙、丙三种情况下,弹簧秤的读数分别是F1、F2、F3,则()A.F3>F1=F2B.F3=F1>F2C.F1=F2=F3D.F1>F2=F36.轻绳一端系在质量为m的物体A上,另一端系在一个套在粗糙竖直杆MN的圆环上.现用水平力F拉住绳子上一点O,使物体A从图中实线位置缓慢下降到虚线位置,但圆环仍保持在原来位置不动.则在这一过程中,环对杆的摩擦力F1和环对杆的压力F2的变化情况是()A.F1保持不变,F2逐渐增大B.F1逐渐增大,F2保持不变C.F1逐渐减小,F2保持不变D.F1保持不变,F2逐渐减小二、不定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或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7.如图所示,物体A放在水平桌面上,被水平细绳拉着处于静止状态,则()A.A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A的支持力总是平衡的B.A对桌面的摩擦力的方向总是水平向右的C.绳对A的拉力小于A所受桌面的摩擦力D.A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A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8.下列实例中人处于失重状态的有()A.离开跳台后正在空中做动作的跳水运动员B.在高空匀速飞行时飞机中的乘客C.沿圆轨道运行的飞船中的宇航员D.上行电梯将要到达指定楼层时电梯中的乘客9.如图所示,质量为m1的物块放在车厢的水平底板上,用竖直细线通过光滑的定滑轮与质量为m2的小球相连.车厢正沿水平直轨道向右行驶,此时与小球相连的细绳与竖直方向成θ角,小球、物块与车厢均保持相对静止,由此可知()A.车厢的加速度大小为gsinθB.绳对物块的拉力大小为C.底板对物块的支持力大小为(m2﹣m1)gD.底板对物块的摩擦力大小为m1gtanθ10.如图所示,A、B两物块的质量分别为2m和m,静止叠放在水平地面上.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现对A施加一水平拉力F,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当F<2μmg 时,A、B都相对地面静止B.当F=μmg时,A的加速度为μgC.当F>3μmg时,A相对B滑动D.无论F为何值,B的加速度不会超过μg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16分)11.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先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带有绳套的两根细绳.实验时,需要两次拉伸橡皮条,一次是通过两细绳用两个弹簧秤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另一次是用一个弹簧秤通过细绳拉橡皮条.(1)实验对两次拉伸橡皮条的要求中,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填字母代号).①将橡皮条拉伸相同长度即可②将橡皮条沿相同方向拉到相同长度③将弹簧秤都拉伸到相同刻度④将橡皮条和绳的结点拉到相同位置A.②④B.①③C.①④D.②③(2)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某同学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O为橡皮条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力的图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图乙中的F是力F1和F2合力的理论值,F′是力F1和F2合力的实际测量值B、图乙中的F′是力F1和F2合力的理论值,F是力F1和F2合力的实际测量值C、在实验中,如果将细绳也换成橡皮条,那么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D、在实验中,如果将细绳也换成橡皮条,那么对实验结果有影响(3)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填字母代号)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12.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图中长木板水平固定.①实验过程中,打点计时器应接在(填“直流”或“交流”)电源上,调整定滑轮的高度,使.②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测得木块的质量为M,砝码盘和砝码的总质量为m,砝码盘、砝码和木块的加速度大小为a,则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③实验时,某同学得到一条纸带,如图2所示,每隔三个计时点取一个计数点,即为图中0、1、2、3、4、5、6点.测得每两个计数点间的距离为s1=0.96cm,s2=2.88cm,s3=4.80cm,s4=6.72cm,s5=8.64cm,s6=10.56cm,打点计时器的电源频率为50Hz.计算此纸带的加速度大小a= m/s2,打第4个计数点时纸带的速度大小 v= m/s.(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四、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36分,按题目要求作答.解答题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演算步骤)13.某航空公司的一架客机,在正常航线上做水平飞行时,突然受到强大的垂直气流的作用,竖直向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使飞机在10s内下降高度为1800m,造成众多乘客和机组人员的伤害事故,如果只研究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1)求飞机在竖直方向上产生的加速度多大?(2)一位乘客的质量为50kg,所系安全带必须提供向下多大拉力才能使乘客不脱离座椅.14.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直角三棱柱A放在水平地面上,三棱柱的斜面是光滑的,且斜面倾角为θ.质量为m的光滑球放在三棱柱和光滑竖直墙壁之间,A和B都处于静止状态,要求:(1)地面对三棱柱支持力大小;(2)地面对三棱柱摩擦力的大小.15.传送带以恒定速度v=4m/s顺时针运行,传送带与水平面的夹角θ=37°.现将质量m=2kg 的小物品轻放在其底端(小物品可看成质点),平台上的人通过一根轻绳用恒力F=20N拉小物品,经过一段时间物品被拉到离地高为H=1.8m的平台上,如图所示.已知物品与传送带这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取10m/s2,已知sin37°=0.6,cos37°=0.8.求:①物品从传送带底端运动到平台上所用的时间是多少?②若在物品与传送带达到同速瞬间撤去恒力F,求特品还需多少时间离开皮带?2015-2016学年浙江省温州市平阳二中高三(上)第一次质检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选对得4分,不选或错选得0分)1.以下关于力和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C.物体的速度越大,其惯性就越大D.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消失后,物体的速度就消失【考点】力的概念及其矢量性;惯性.【分析】对于力和运动的关系,要抓住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惯性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速度无关;【解答】解:A、根据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可知,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故A错误.B、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B正确.C、物体的惯性大小只与其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与速度无关.故C错误.D、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消失后,由于惯性而保持原来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力的作用效果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而不是维持物体的运动,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2.下列图象均能正确皮映物体在直线上的运动,则在t=2s内物体位移最大的是()A.B.C. D.【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分析】根据位移的坐标变化量分析物体的位移情况,根据速度图象的“面积”确定t=2s 时刻物体的位移是否最大.【解答】解:A、位移的斜率在变化,物体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在变化,物体在t=1s内位移为2m,t=2s内位移为0.B、根据速度图象的“面积”得到物体在t=2s内位移大于.C、物体在前1s内位移等于,在后1s内物体为位移为﹣=﹣1m,则t=2s内位移为0.D、物体前1s内位移为1m,后1s内位移为﹣1m,在t=2s内物体的位移为0.故选B【点评】位移图象坐标表示位置,坐标变化量表示位移.而速度图象与坐标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3.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x与时间t的关系为x=5t+t2(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制单位),则该质点()A.第1s内的位移是5mB.前2 s内的平均速度是6m/sC.任意相邻的1s内位移差都是1mD.任意1 s内的速度增量都是2m/s【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对照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关系公式x=v0t+,即可求得质点的初速度和加速度,再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求解各选项的正误.【解答】解:A、代入t=1s,可得第1s内的位移为6m,故A错误;B、代入t=2s,可得前2s的位移为14m,根据平均速度公式可得前2s的平均速度为7m/s故B错误;C、根据位移时间关系公式x=v0t+,可得物体运动的初速度为5m/s,加速度为2m/s2,据△x=aT2可得任意相邻1s内位移差都是2m,故C错误;D、因为加速度为2m/s2,所以任意1s内速度增量都是2m/s,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关键要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关系公式x=v0t+、推论△x=aT2等运动学公式的基本规律,并能灵活应用.4.以不同初速度将两个物体同时竖直向上抛出并开始计时,一个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可忽略,另一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大小与物体速率成正比,下列用虚线和实线描述两物体运动的v﹣t 图象可能正确的是()A.B.C.D.【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分析】竖直上抛运动是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恒定不变,故其v﹣t图象是直线;有阻力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判断加速度情况,v﹣t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解答】解:没有空气阻力时,物体只受重力,是竖直上抛运动,v﹣t图象是直线;有空气阻力时,上升阶段,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f=ma,故a=g+,由于阻力随着速度减小而减小,故加速度逐渐减小,最小值为g;有空气阻力时,下降阶段,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f=ma,故a=g﹣,由于阻力随着速度增大而增大,故加速度减小;v﹣t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故图线与t轴的交点对应时刻的加速度为g,切线与虚线平行;故选:D.【点评】本题关键是明确v﹣t图象上某点的切线斜率表示加速度,速度为零时加速度为g,不难.5.图中弹簧秤、绳和滑轮的重量均不计,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力不计,物体的重力都是G,在图甲、乙、丙三种情况下,弹簧秤的读数分别是F1、F2、F3,则()A.F3>F1=F2B.F3=F1>F2C.F1=F2=F3D.F1>F2=F3【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专题】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专题.【分析】弹簧称的读数等于弹簧受到的拉力.甲图、乙图分别以物体为研究对象由平衡条件求解.丙图以动滑轮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根据平衡条件求解.【解答】解:甲图:物体静止,弹簧的拉力F1=mg;乙图:对物体为研究对象,作出力图如图.由平衡条件得F2=Gsin60°==0.866mg丙图:以动滑轮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由几何知识得F3=mg.故F3=F1>F2故选B【点评】本题是简单的力平衡问题,关键是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作出力图.对于丙图,是平衡中的特例,结果要记忆.6.轻绳一端系在质量为m的物体A上,另一端系在一个套在粗糙竖直杆MN的圆环上.现用水平力F拉住绳子上一点O,使物体A从图中实线位置缓慢下降到虚线位置,但圆环仍保持在原来位置不动.则在这一过程中,环对杆的摩擦力F1和环对杆的压力F2的变化情况是()A.F1保持不变,F2逐渐增大B.F1逐渐增大,F2保持不变C.F1逐渐减小,F2保持不变D.F1保持不变,F2逐渐减小【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专题】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专题.【分析】以圆环、物体A及轻绳整体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根据平衡条件分析杆对环的摩擦力和弹力,再由牛顿第三定律分析环对杆的摩擦力F1的变化情况.以结点O为研究对象,分析F的变化,根据F与杆对环的弹力的关系,分析杆对环的弹力的变化情况.【解答】解:以圆环、物体A及轻绳整体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作出力图如图1所示.根据平衡条件得到,杆对环的摩擦力F1=G,保持不变.杆对环的弹力F2=F.再以结点O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作出力图如图2所示.由平衡条件得到F=mgtanθ当物体A从图中实线位置缓慢下降到虚线位置过程中,θ逐渐减小,则F逐渐减小,F2逐渐减小.所以F1保持不变,F2逐渐减小.故选:D.【点评】本题是力平衡中动态变化分析问题,关键是灵活选择研究对象,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二、不定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或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7.如图所示,物体A放在水平桌面上,被水平细绳拉着处于静止状态,则()A.A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A的支持力总是平衡的B.A对桌面的摩擦力的方向总是水平向右的C.绳对A的拉力小于A所受桌面的摩擦力D.A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A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牛顿第三定律.【专题】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专题.【分析】物体A在水平细线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则物体A受到静摩擦力、细线拉力、重力与支持力.【解答】解:A、A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A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不是平衡力.故A 错误;B、由于细线对A的拉力水平向右,所以桌面对A的摩擦力水平向左,而A对桌面的摩擦力的方向是水平向右.故B正确;C、A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A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于两个物体.但不是平衡的,故C错误;D、A受的重力和桌面对A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不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故D错误;故选:B.【点评】平衡力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区别与联系,前者是共同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当物体平衡时,平衡力才相等.而后者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大小总是相等,不论是运动还是静止,不论是加速还是减速.8.下列实例中人处于失重状态的有()A.离开跳台后正在空中做动作的跳水运动员B.在高空匀速飞行时飞机中的乘客C.沿圆轨道运行的飞船中的宇航员D.上行电梯将要到达指定楼层时电梯中的乘客【考点】超重和失重.【分析】当加速度方向向上时,人处于超重状态,当加速度向下时,人处于失重状态.【解答】解:A、人离开跳台在空中做动作时,加速度向下,处于失重状态.故A正确.B、在高空匀速飞行时飞机中的乘客,受合力为零,没有加速度,不超重也不失重.故B错误.C、沿椭圆轨道运行的飞船,人所受的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对支撑面的压力为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故C正确.D、上行电梯到达指定楼层时需减速,加速度方向向下,人处于失重状态.故D正确.故选:ACD.【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超失重的运动学特点,关键看加速度的方向;还可以根据物体对支撑面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与重力进行比较判断超失重.9.如图所示,质量为m1的物块放在车厢的水平底板上,用竖直细线通过光滑的定滑轮与质量为m2的小球相连.车厢正沿水平直轨道向右行驶,此时与小球相连的细绳与竖直方向成θ角,小球、物块与车厢均保持相对静止,由此可知()A.车厢的加速度大小为gsinθB.绳对物块的拉力大小为C.底板对物块的支持力大小为(m2﹣m1)gD.底板对物块的摩擦力大小为m1gtanθ【考点】牛顿第二定律;摩擦力的判断与计算.【专题】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分析】先以物体2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其加速度和绳的拉力.再对物体1研究,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支持力和摩擦力.【解答】解:A、以物体2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2gtanθ=m2a,解得:a=gtanθ,则车厢的加速度也为gtanθ,故A错误;B、如图所示,绳子的拉力T=,故B正确.C、对物体2研究,受力如图2所示,在竖直方向上,由平衡条件得:N=m1g﹣T=m1g﹣,故C错误;D、由图2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m1a=m1gtanθ,故D正确.故选:BD.【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的关键知道车厢和两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通过整体法和隔离法进行求解.10.如图所示,A、B两物块的质量分别为2m和m,静止叠放在水平地面上.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现对A施加一水平拉力F,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当F<2μmg 时,A、B都相对地面静止B.当F=μmg时,A的加速度为μgC.当F>3μmg时,A相对B滑动D.无论F为何值,B的加速度不会超过μg【考点】牛顿第二定律;滑动摩擦力;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专题】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分析】根据A、B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隔离对B分析求出整体的临界加速度,通过牛顿第二定律求出A、B不发生相对滑动时的最大拉力.然后通过整体法隔离法逐项分析.【解答】解:A、设B对A的摩擦力为f1,A对B的摩擦力为f2,地面对B的摩擦力为f3,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f1与f2大小相等,方向相反,f1和f2的最大值均为2μmg,f3的最大值为μmg.故当0<F≤μmg时,A、B均保持静止;继续增大F,在一定范围内A、B将相对静止以共同的加速度开始运动,故A错误;C、设当A、B恰好发生相对滑动时的拉力为F′,加速度为a′,则对A,有F′﹣2μmg=2ma′,对A、B整体,有F′﹣μmg=3ma′,解得F′=3μmg,故当μmg<F≤3μmg时,A相对于B静止,二者以共同的加速度开始运动;当F>3μmg时,A相对于B滑动.C正确.B、当F=μmg时,A、B以共同的加速度开始运动,将A、B看作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μmg=3ma,解得a=,B正确.D、对B来说,其所受合力的最大值F m=2μmg﹣μmg=μmg,即B的加速度不会超过μg,D正确.因选不正确的,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摩擦力的计算和牛顿第二定律的综合运用,解决本题的突破口在于通过隔离法和整体法求出A、B不发生相对滑动时的最大拉力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16分)11.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先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带有绳套的两根细绳.实验时,需要两次拉伸橡皮条,一次是通过两细绳用两个弹簧秤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另一次是用一个弹簧秤通过细绳拉橡皮条.(1)实验对两次拉伸橡皮条的要求中,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 (填字母代号).①将橡皮条拉伸相同长度即可②将橡皮条沿相同方向拉到相同长度③将弹簧秤都拉伸到相同刻度④将橡皮条和绳的结点拉到相同位置A.②④B.①③C.①④D.②③(2)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某同学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O为橡皮条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力的图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CA、图乙中的F是力F1和F2合力的理论值,F′是力F1和F2合力的实际测量值B、图乙中的F′是力F1和F2合力的理论值,F是力F1和F2合力的实际测量值C、在实验中,如果将细绳也换成橡皮条,那么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D、在实验中,如果将细绳也换成橡皮条,那么对实验结果有影响(3)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B (填字母代号)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考点】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专题】实验题;定性思想;实验分析法;平行四边形法则图解法专题.【分析】(1)该实验采用“等效替代”法,要求两次拉橡皮筋要到同一位置,即要求橡皮筋形变的大小和大小相同;(2)由于实验误差的存在,导致F1与F2合成的理论值(通过平行四边形定则得出的值)与实际值(实际实验的数值)存在差别,只要O点的作用效果相同,是否换成橡皮条不影响实验结果;(3)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采用了两个力合力与一个力效果相同来验证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因此采用“等效法”.【解答】解:(1)在该实验中要求每次拉橡皮筋的时要使橡皮筋形变的长度和方向都相同,即要到同一位置,这样两次的效果带等效,才符合“等效替代”法.故②④正确,①③错误.故选:A.(2)A、B、F1与F2合成的理论值是通过平行四边形定则算出的值,而实际值是单独一个力拉O点的时的值,因此F′是F1与F2合成的理论值,F是F1与F2合成的实际值,故A错误,B正确;C、D、由于O点的作用效果相同,将两个细绳套换成两根橡皮条,不会影响实验结果,故C 正确,D错误.故选:BC.(3)F是通过作图的方法得到合力的理论值,而F′是通过一个弹簧称沿AO方向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到O点,使得一个弹簧称的拉力与两个弹簧称的拉力效果相同,测量出的合力.故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F′,由于误差的存在F和F′方向并不在重合;合力与分力是等效替代的关系,所以本实验采用的等效替代法.故选:B故答案为:(1)A;(2)BC;(3)B【点评】对于中学中的实验,学生尽量要到实验室进行实际操作,只有这样才能体会具体操作细节的意义,解答实验问题时才能更加有把握,要掌握实验原理,从多个角度来理解和分析实验,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12.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图中长木板水平固定.①实验过程中,打点计时器应接在交流(填“直流”或“交流”)电源上,调整定滑轮的高度,使细线与长木板平行.②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测得木块的质量为M,砝码盘和砝码的总质量为m,砝码盘、砝码和木块的加速度大小为a,则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③实验时,某同学得到一条纸带,如图2所示,每隔三个计时点取一个计数点,即为图中0、1、2、3、4、5、6点.测得每两个计数点间的距离为s1=0.96cm,s2=2.88cm,s3=4.80cm,s4=6.72cm,s5=8.64cm,s6=10.56cm,打点计时器的电源频率为50Hz.计算此纸带的加速度大小a= 3.0 m/s2,打第4个计数点时纸带的速度大小 v= 0.96 m/s.(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考点】探究影响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专题】实验题;摩擦力专题.【分析】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应使用交流电源;对木块、砝码盘和砝码进行受力分析,运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木块与长木板间动摩擦因数.根据在匀变速直线匀速中时间中点的瞬时速度大小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可以求出某点的瞬时速度大小;利用逐差法可以求出小车的加速度大小.【解答】解:(1)电火花计时器应接在交流电源上.细线与长木板平行.(2)对木块、砝码盘和砝码组成的系统,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μMg=(M+m)a,解得:μ=(3)每隔三个计时点取一个计数点,所以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T=0.02×4=0.08s 根据△x=aT2,有:a===3.0m/s2在匀变速直线匀速中时间中点的瞬时速度大小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故有:v4== m/s=0.96m/s.故答案为:(1)交流;细线与长木板平行;(2);(3)3.0,0.96.【点评】要知道打点计时器的结构、工作原理、使用注意事项,正确选择研究对象,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即可求出动摩擦因数.对于纸带问题的处理,我们要熟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和一些规律,提高应用基本规律解答实验问题的能力.四、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36分,按题目要求作答.解答题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演算步骤)13.某航空公司的一架客机,在正常航线上做水平飞行时,突然受到强大的垂直气流的作用,竖直向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使飞机在10s内下降高度为1800m,造成众多乘客和机组人员的伤害事故,如果只研究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1)求飞机在竖直方向上产生的加速度多大?(2)一位乘客的质量为50kg,所系安全带必须提供向下多大拉力才能使乘客不脱离座椅.【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专题】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分析】(1)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求出飞机在竖直方向上的加速度.(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安全带的拉力.【解答】解:(1)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有 x=at2得a==36m/s2(2)由牛顿第二定律:F+mg=ma得F=m(a﹣g)=50×(36﹣10)N=1300N。
【高一】浙江省平阳三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
【高一】浙江省平阳三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说明:平三中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期中考试物理试卷说明:本卷考试时间为90分钟,总分为100分,试卷共3页。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A.速度、时间、平均速度 B.位移、加速度、平均速度C.速度、加速度、速率 D.质量、加速度、速度3、如图所示,物体沿曲线轨迹的箭头方向运动,AB、ABC、ABCD、ABCDE四段曲线轨迹运动所用的时间分别是:1 s,2 s,3 s,4 s。
(图中每一小正方格的边长均为1m)A.物体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1 m/sB.物体在ABC段的平均速度为 m/sC.AB段的平均速度比ABC段的平均速度更能反映物体处于A点时的瞬时速度D.物体在B点的速度等于AC段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自行车的车轮半径为R,车轮沿直线无滑动地滚动,当气门芯由轮子的正上方第一次运动到轮子的正下方时,气门芯位移的大小为A.πR B.2RC. D.5、甲、乙两辆汽车沿平直公路从某地同时驶向同一目标,甲车在前一半时间内以速度v1做匀速直线运动,后一半时间内以速度v2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在前一半路程中以速度v1做匀速直线运动,后一半路程中以速度v2做匀速直线运动,v1≠v2,则A.甲先到达 B.乙先到达C.甲、乙同时到达 D.不能确定A.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越重,下落得越快 B.伽利略发现亚里士多德关于落体运动的认识有自相矛盾的地方C.伽利略用物体的自由落体实验直接证实了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D.伽利略科学研究方法的核心是将实验和逻辑推理结合在一起7、龟兔赛跑的故事源于伊索寓言,可谓众所周知,按照龟兔赛跑的故事情节,兔子和乌龟的位移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兔子和乌龟的运动正确的是A.兔子和乌龟是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的B.乌龟一直做匀加速运动,兔子先加速后匀速再加速C.骄傲的兔子在t4时刻后奋力追赶,但由于速度比乌龟的速度小,还是让乌龟先到达预定位移S3D.在0~t5时间内,乌龟的平均速度比兔子的平均速度大A.t=1s时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1.0m/s2B.t=5s时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0.75 m/s2C.第3s内物体的位移为1.5 mD.物体在加速过程的位移比减速过程的位移大10、如图所示,以匀速行驶的汽车即将通过路口,绿灯还有2 s将熄灭,此时汽车距离停车线18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阳二中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物理
一、选择题Ⅰ(本题共16小题, 每小题3分, 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下列物理量中,属于矢量的是…………………………………………………………()A.路程 B.质量 C.时间 D.加速度
2.下列表述中,所指的速度为平均速度的是()
A.一辆公共汽车从甲站行驶到乙站,全过程的速度为40 km/h
B.子弹射出枪口时的速度为800 m/s
C.某段高速公路限速为90 km/h
D.小球在第3 s末的速度为6 m/s
3.小球从3m高处沿竖直方向自由下落,被水平地板弹回,在1m高处被接住。
在这个过程中小球通过的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分别是………………………………………………………()
A.4m,3m B.3m,1m C.3m,2m D.4m,2m
4.用如图所示的方法可以测出人的反应时间 ,设直尺从开始自由下落 ,到直尺被受测者抓住,直尺下落的距离h=20cm,受测者的反应时间为t大约是……………………………………()
A.0.1s
B.0.2s
C.0.3s
D.0.4s
第6题图
第4题图
5.物体沿某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为5m/s,经2s速度变为11m/s,则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
A.3m/s2 B.6m/s2 C.8m/s2 D.16m/s2
6.如图所示,沿光滑水平面运动的小滑块,当冲上光滑的斜面后,受到的力有…………
()
A.重力、弹力、上冲力B.重力、弹力
C.重力、弹力、下滑力D.重力、弹力、上冲力、下滑力
O
B
O
D
C
7.关于重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B .物体的质量全部集中在重心上
C .物体的重心位置跟物体的质量分布情况和物体的形状有关
D .物体的重心跟物体的质量分布没有关系
8.如图所示 ,一个球形物体静止于光滑水平地面上,并与竖直光滑墙壁接触,A 、B 两点是球跟墙和地面的接触点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A.物体受重力、地面的支持力、墙的弹力作用 B.物体受重力、地面的支持力作用 C.物体受重力、墙的弹力作用
D.物体受重力、地面的支持力、物体对地面的压力作用
9.用手握住一个油瓶(瓶始终处于竖直方向),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手握得越紧,油瓶受到的摩擦力越大
B.手握得越紧,瓶子受到的合外力就越大
C. 不管手握得有多紧,油瓶受到的摩擦力总是一定的
D.以上说法都正确
10.如右图所示,一个半径为r ,重为G 的圆球,被长为L 的细绳挂在竖直的、光滑的墙壁上,若加长细绳的长度,则细绳对球的张力T 及墙对球的弹力N 各将如何变化…………………( )
A .T 一直减小,N 先增大后减小
B .T 一直减小,N 先减小后增大
C .T 和N 都减小
D .T 和N 都增大
11.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 的物体沿倾角为 的斜面匀速下滑。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沿斜面向下
B .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等于物体的重力
C .物体下滑速度越大说明物体所受摩擦力越小
D .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和摩擦力的合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12.在下图所示的四个图象中,可以表示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图象是……………………( )
13.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前2s内的位移是8m,则……………………………()
A.物体的加速度是2m/s2
B.2s末的速度是4m/s
C.物体第4s内的位移是32m
D.物体第4s内的位移是14m
14.如图所示,一根弹性杆的一端固定在倾角为30°的斜面上,斜面静止于水平地面上,杆的另一端固定一个重为 2 N的小球.小球处于静止状态,则……………………………………… ( )
A.弹性杆对小球的弹力大小为2 N,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上
B.弹性杆对小球的弹力大小为2 N,方向竖直向上
C.斜面有向左的运动趋势
D.斜面有向右的运动趋势
15.汽车刹车后 ,停止转动的轮胎在地面上发生滑动 ,可以明显的看出滑动的痕迹 ,即常说的刹车线 ,由刹车线长短可以得知汽车刹车前的速度大小 ,因此刹车线的长度是分析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依据若汽车刹车后以 6m/s2的加速度运动 ,刹车线长12m 则可知汽车在紧急刹车前的速度的大小为………………………………………………………………………………………( )
A.12m/s
B.6m/s
C.4m/s
D.3m/s
16.如图所示,A、B两物体重力都等于10 N,各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都等于0.3,同时有F=1N的两个水平力分别作用在A和B上,A和B均静止,则地面对B和B对A的摩擦力分别为………………………………………………………………………………………………()
A.0,1 N B.0,2 N C.6 N,1 N D.1 N,1 N
二、非选择题( 每空格2分, 共22分。
)
17.一物体受到大小分别为3N和4N的两个力。
当这两个力同方向时,合力大小为 N;
当这两个力相互垂直时,合力大小为 N。
18. 一个小孩在相同的水平面推同一个木箱,在甲图中,小孩用80N的水平力推木箱,木箱
不动,则木箱此时受到的静摩擦力大小为 N;在乙图中,小孩用90N的水平力推这个木箱,木箱做匀速直线运动;在丙图中,小孩用120N的力推动这个木箱,此时木箱受到的摩擦力是 N
19.如图所示,绳子上端固定于A ,下端挂一重120 N 的重物,B 是光滑的木栓,则F 2的大小为__________N ,木栓B 所受的两根绳子对它的作用力为__________N . 20.下表是某同学为探索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所测的几组数据:
(1)请在图中的坐标系上作出F-x 图象.
(2)弹簧的劲度系数大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F/N.(x 用m 作单位)
21.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用图钉把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 点,在橡皮筋的另一端拴上两条细绳,细绳另一端系着绳套B 、C (用来连接弹簧测力计)。
其中A 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 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 和OC 为细绳。
(1)本实验用的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单位为N ,图中与B 相连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________N 。
(2)在实验中,如果只将OB 、OC 绳换成橡皮筋,其他步 骤保持不变,那么实验结果_________(选填“会”或“不会”)发生变化。
(3)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 ) A .理想实验法 B .控制变量法 C .等效替代法
D .建立物理模型法
三.计算题(本题共3个小题,共30分。
解答时应画出必要的受力图,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和原始方程。
只写出最后答案不能得分)
22.(9分)一辆汽车以初速度为3m/s,在水平路面上匀加速行驶,运动每3秒速度增加6m/s,求:
(1)汽车在4s 末的速度大小; (2)汽车在前4s 的位移大小。
23.(9分)如图所示,一质量19kg m =的物体在斜向上的力F 拉动下,在水平地面上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
已知力50N F =,力F 与水平方向的夹角37θ=︒。
sin 370.6︒=,
cos370.8︒=。
(1)求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大小; (2)物体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 (3)求物体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的大小。
24. (12分)如图所示,质量为m 1=4kg 的物体甲通过三段轻绳悬挂,三段轻绳的结点为O ,轻绳OB 水平且B 端与放置在水平面上的质量为m 2的物体乙相连,轻绳OA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37°,物体甲、乙均处于静止状态。
(已知sin37°=0.6,cos37°=0.8,tan37°=0.75,
g 取10m/s 2
.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求: (1)轻绳OA 、OB 受到的拉力是多大?
(2)物体乙受到的摩擦力是多大?方向如何?
(3)若物体乙的质量m 2=40kg ,物体乙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3,则欲使物体乙在水平面上不滑动,物体甲的质量m 1最大不能超过多少?
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物理答案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9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17. 7 5 18. 80 90 19. 120 120
20. 如右图20
21.
2.80
不会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