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一着惊海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叙事完整,铺排有序。本文对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 次着舰这一重大事件,从身着不同颜色马甲的工作人员所
做的着舰前的准备工作,到飞行塔台内的着舰指挥员与飞
行员的连续对话,再到舰载机成功着舰,整个试验过程都 做了完整的记录。条理清晰,铺排有序,毫无杂乱之感。 2.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塔台指挥和着舰动作是关系到成 功着舰的关键环节,是读者最关注的,作者紧紧抓住这些 重点内容,集中笔墨叙写了这些环节,主次分明,详略得 当地将着舰前后过程清晰完整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我们看到我国在富国强兵的道路上取得了巨大进步,增强了
中国人民的自豪感,增强了中国人民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 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增强了中国人民的凝聚力。
本文采用现场特写的形式,抓住歼-15舰载战 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这一最具历史意义的事件,生
动再现了举世瞩目的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
功着舰的过程,表达了作者强烈的自豪感和爱国情 感。
运用侧面描写。 ①表现人们对我国舰载机首架次着舰
的关注。②烘托当时紧张的氛围、胜利的喜悦。③侧
面表现舰载机着舰风险极大、意义重大,从而突出了 主题。
9. 引用某大国上将的话有什么作用? 反映先进发达国家对我国的轻视和歧视,暗示当时 我国舰载机着舰困难大,同时激发了我国科研人员 顽强不屈、为国争光的斗志,烘托了此时的成功。
3.采用了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 文中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我国科研人员顽
强不屈、无私奉献的精神,增强了语言的表达气势和
感染力。把舰载机着舰比喻成“刀尖上的舞蹈”,也 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当时舰载机着舰的危险性之大, 从而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无数的科学家、军事家、文学家毫不保留地献
出自己的智慧、才华,艰辛地劳动是为了她——我们 的祖国!一个民族要独立,要发展,不仅需要坚实的 物质基础、和军事实力,还需要强烈的民族自信心与 自尊心,需要一种更为博大深沉的民族精神。 “团
4 一着惊海天
新 闻 特 写
“一着惊海天”,是我们辽宁号航空母舰首次战斗机 成功首舰的写照,到底是怎样惊海天的呢?今天,我们就学 习这篇文章,感受我们祖国伟大的军事力量。
1.感知文章内容,了解这则新闻的意义。 2.学习作者抓现场特写,铺排有序、详略得当的写 (重点) 作手法。 3.增加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难点)
洋、风浪交织成一幅壮美的图画。为下文写舰载机在 困难下成功着舰作铺垫。
3.三、四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三段揭示我国 舰载机首次着舰的意义——它承载着国人强军的梦想。 四段写舰载战斗机着舰是世界公认的最具风险的难题。
渲染出紧张的气氛,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为下文写
舰载战斗机成功着舰后,人们的喜悦作铺垫。
4.第六段把舰载机着舰比作“刀尖上的舞蹈”,赏析
这个比喻的好处。 这个比喻形象生动地描写出了“着舰”的艰难、危险 性之大,语言生动形象,也渲染了紧张的气氛。
5.飞行员与舰载指挥员的对话为什么如此简短? 简单的对话、口令,是对当时紧张、严肃、庄重
气氛的最好诠释,在那样一个紧张的时刻,容不
得人有半个多余的字。
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传承了
五千年的民族精神,正等待我们去发扬光大,使我们 的明天更加辉煌。
juān )刻 桅( wéi )杆 镌(
娴(பைடு நூலகம்ián)熟
浩hàn( 瀚 )
二.读小本上的词及其意思
第一部分(①-④) 交代着舰的环境及着舰前的准备情况,叙述此次着舰的意义 和困难。 第二部分(5-19) 详细报道了舰载机成功着舰的过程。 第三部分(20-25)
描写了舰载机成功着舰后,人们激动、幸福的场景。
舰载机是航母编队实施舰队防空、抵近威慑、纵
深打击和战场控制任务的核心装备,如果把航母编队
比作一名武士,舰载战斗机就是武士手中的那把利剑, 因此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于2012年11月23日正式 进行了着舰试飞。
听读课文
一 读一读字音
着(zhuó)陆
凛( lǐn)冽
默契( qì )
dān )精竭虑 殚(
第一部分(1—4段)
1.文章的主标题有何妙处? “一着”指我国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惊海天”
生动地写出了此举影响之大,“海天”既指着舰的大环
境,也指整个世界。“一着”“惊海天”对比鲜明,让 读者心头一震,激发阅读兴趣。
2.第1段属于什么描写?有何作用?
环境描写。对海天环境进行全景式描写,使航母、海
有人说,这是一篇振奋人心、凝聚正能量的通讯。
请结合文章内容和现实,谈谈你的理解。 ①鸦片战争以来,由于落后于人,中华民族先后遭受到许多 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经历了百年屈辱。惨痛的历史教训让 中国人民懂得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富国强兵,一直 是中国人民的梦想。这篇通讯向我们介绍了“辽宁舰”舰载 机首架次着舰并获得成功的过程,这是中国人民在富国强兵 的道路上取得的一次大胜利,所以振奋人心。②这篇通讯让
6.赏析第18段首句“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
此句运用对偶、夸张、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舰 载机着舰时的浩大声势,具有感染力。
7. 作者把舰载机成功着舰阻拦索的形状比作“V”字, 有何寓意? 既形象展示了阻拦索的实际形态,又暗示了着舰的 胜利完成,给读者带来强烈的视觉效果。
8. 舰载机着舰后多次描写了现场人的情形,有何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