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柳海民编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教育与社会发展。
(1)、从社会着眼并从社会出发研究其与教育的关 系,以适应社会需要。
(2)、从教育本身着眼并根据教育自身特点研究其 与社会的关系。
第一节 教育与教育学概述
(四)、教育学的价值 教育学对教育改革发展的价值。 改革什么、如何改革以及改革的效果等问题构
成教育学的研究课题,不断的改革已经离不开教育 理论的指导。 教育学对教育决策的价值。
“补救的办法是有的,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把金表送到金 表铺,让孩子站在一旁看钟表匠如何修理。这样钟表铺 成了课堂,修表匠成了先生,令郎成了学生,修理费成 了学费,孩子的好奇心就得到了满足,说不定他还学会 了修理呢。”
当年陶行知任育才学校的校长时,有一天他看到一位男生 欲用砖头砸同学,就将其制止,并责令其到校长室。等陶 行知回到办公室,见男生已在等他。陶行知掏出一块糖递 给他:“这是奖励你的,因你比我按时来了。”接着又掏 出一块糖给男生:“这也是奖给你的,我不让你打人,你 立刻住手了,说明你很尊重我。”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 果。陶行知又说:“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 说明你有正义感。”陶先生遂掏出第三块糖给他。这时男 生哭了:“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 种方式。”陶先生又拿出第四块糖说:“你已认错了,再 奖你一块,我的糖分完了,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
第一节 教育与教育学概述
(四)教育的本质 1、教育是社会上层建筑。 2、教育是生产力。 3、双重属性说。 4、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活动。 5、教育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过程。 6、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
——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 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也是教 育的本质。
教育现象
教育现象是一种可感知、可认识的,古今中外已经存在 或正存在于现实中的存在物。
教育现象是教育实践的表现物或正从事着的教育实践, 它包括各种形式、各种类型、各种模式的教育事实、教育活 动、教育问题、教育理论研究等。
教育现象是以教与学为主体形式的客观存在,不以教与 学为主体形式的活动不能称为教育活动,与之相应,也就不 能称为教育现象。
思考:
“很多教师没学过教育学,教学照样很好,培 养出一批批人才,关键在于有没有扎实的专 业知识,师专学生学不学教育学无关紧要。” 这种说法你认可吗?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1
教育
2
教育学
教学目标
1、了解教育与教育学产生和发展的 基本历程及著名教育家的主要教育思想。
2、明确教育学的基本问题。 3、掌握教育、教育学和教育科学的含义。
(三)、教育的形态 1、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 正规教育相当于学历教育 正规教育也称为“正式教育”,特点如下: 有固定的校舍,有稳定的教育周期,有统一的学制和人才培养目标,
有固定的老师和学生。 在古代社会中,学校产生以前的教育就是非正规教育。今天,非正
规教育依然存在,只是其地位和作用已经比较有限。
第一节 教育与教育学概述
2、实体教育与虚拟教育。 虚拟教育是以信息为中心, 以网络为媒体、以计算机为手段, 在虚拟空间中进行教育信息的传递和接受的一种新的教育形态。 3、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 狭义的家庭教育指一个人从出生到成年之前,由父母或家庭 其他长者对其所施加的有意识的教育。 学校教育是教育的主体形态。 狭义的社会教育指家庭和学校之外的社会文化机构以及有关 的社会团体或组织对社会成员所进行的教育。
两个分苹果的故事:
美国一位著名心理教育学家为了研究母亲对人一生的影响, 在全美选出350位成功人士,他们都在各自行业中获得了 卓越的成就,同时又选出350位有犯罪记录的人,分别给 他们去信,请他们谈一谈母亲对他们的影响。两封回信给 他的印象最深。一封信来自白宫一位著名人士 ,一封来 自监狱一位服刑的犯人。他们谈的都是同一件事情,小时 候母亲给他们分苹果。
第一节 教育与教育学概述
教育的本质 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社会实
践活动,即根据一定社会需要而进行的培养人的活动或培 养人的过程。
教育只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动物界不存在教育现 象。尽管在动物界,尤其是在高等动物办的代与代之间也 存在类似于人类的“教育”或“教与学”的现象,但这两 种现象在本质上是不同的。
第一节 教育与教育学概述
一、教育的本质 二、教育学的概念
第一节 教育与教育学概述
一、教育的本质
(一)“教育”的概念 中文“教育”的词源
《说文解字》中解释为“教上 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 善也。”
最早将“教”“育”二字合 为一体的是孟子。“得天下英才 而教育之, 三乐也”
西文“教育”的词源
这些让你长大,让你成熟,让你懂事,让你回忆 的东西,就是教育学中要讲的“学校教育要素”。
第一节 教育与教育学概述
教育的构成要素
按照一定的目的、要求去改变
使
学
习
者
施教者
教育内容
学习者
发 生
(活动的主体)
(中介与桥梁) (活动的对
合 乎
教育手段
象,学习的 主体)
目 的
(形式与条件)
的 变
能动作用
化
第一节 教育与教育学概述
小小检测:辨析
1、教育是人类和动物界都具有的一种现象。 2、教育起源于动物的本能。 3、教育学是研究教育问题,提示教育规律的一门
科学。
4、教育活动的基本矛盾、基本规律是教育与人的 身心发展之间的矛盾或关系,教育与社会发展之 间的矛盾或关系。
5、专门的教育机构——学校产生的条件是印刷术。
第二节 教育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狭义的教育 指的是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
社会要求和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 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 加影响,期望他们发生某种变化的活动
偏义的教育——思想品德教育
(二)、教育的要素
学校教育的要素
那么,究竟学校教育中的什么让你这样刻骨铭心? 是那些严父慈母般诲人不倦的老师,还是那些“多愁 善感”“借半块橡皮”的同窗好友?是那些课堂里的 朗朗书声、野营路上滴哒号角,还是校园里悠扬的歌 曲、运动场上的激烈搏击?是逃学时的种种惴惴不安, 还是领奖状时的些许洋洋得意?可以说,都是!学校 中的一草一木、一举一动、一招一式,都让人终生难 忘。也都不是!你很难说清究竟是什么让你逐渐地长 大,逐渐地成熟,逐渐地懂事,逐渐地回忆起母校!
那位来自白宫的著名人士这样写的小时候,有一天,妈妈 拿来几个苹果红红绿绿大大小小各不相同,我和弟弟们都 争着要大的,妈妈把最大的苹果举在手中说:这个苹果最 大最红最好吃,谁都想要得到它很好。现在让我们来一个 比赛。我把门前的草坪分成三组,你们一人一块看谁修剪 的又快又好,谁就有权得到它。我和弟弟们比赛锄草,结 果我赢得了那个最大最红的苹果,我非常感谢母亲,她让 我明白一个最简单最重要的道理,要想得到最好的就必须 努力拿第一。想要什么,想要多少,就必须为此付出多少 努力和代价。
那位来自监狱的犯人这样写道:小时候,有一天,妈妈拿 来几个苹果,红红绿绿的大大小小各个相同,我一眼就看 见中间一个,又大又红,十分喜欢,非常想要,这时妈妈 把苹果放在桌子上,问我和弟弟,你们想要哪个?我刚想 说要最红最大的那个,弟弟抢先说出了我想说的话,妈妈 听了,瞪了他一眼,责备说,好孩子要学会把好东西让给 别人不能是想着自己,于是我灵机一动,改口说:“妈妈, 我想要那个小的把大的留给弟弟吧。妈妈听了,非常高兴, 在我脸上亲了一下,并把那个又红又大的苹果奖励给我。 我得了我想要的东西,从此我学会了说谎,以后我又学会 了打架,偷、抢为了我想要的东西,我不择手段,直到现 在,我被送进监狱。”
“education”起源于拉丁文“educare”。 “ educare” = “e” + “ducare”
意思就是采用一定的手段,把某种本来就潜 藏于人身上的东西引导出来,从一种“潜质”转 变为“现实”。
广义的教育
指一切有目的的增进人的知识和技 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 的活动,而不论其是有组织的或是无组 织的、系统的或零碎的,都是教育。包 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第一节 教育与教育学概述
教育学对家长的价值:
纵观教育学发展史,随着教育学的发展,整个社会的儿童观和教 育观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革。比如洛克《教育漫话》中提出的著名的 白板说,纠正了古代以来把儿童作为父母的所有物的传统观念。
卢梭的自然主义儿童观,从根本上扭转了以成人的要求对待儿童 的教育观。
第一节 教育与教育学概述
第一节 教育与教育学概述
教育基律一: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规律二: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
第一节 教育与教育学概述
教育学的基本规律
教育要适应并促进人的身心的发 展,教育要适应并促进社会发展。
第一节 教育与教育学概述
(二)、教育科学及学科体系 教育科学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
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是若 干教育学科构成的学科总体。
3.动物活动的结果只是一个适应环境、维持生命的过程,而人类的教 育远不止于此,既要适应社会生活和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而且还要改 造环境、创造财富,形成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
第一节 教育与教育学概述
二、教育学的概念
(一)、教育学的概念。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 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第一节 教育与教育学概述
一个孩子的母亲因孩子把她刚买回来金表当成新鲜的玩 具给弄坏了,就狠狠地揍了孩子一顿,并把这件事告诉 了孩子的老师。老师幽默地说:“恐怕一个中国的爱迪 生被你抢毙了。”这个母亲迷惑不解,老师对她说: “孩子的这种行为是创造力的一种表现,你不该打孩子, 要解放孩子,让他从小有动手的机会。”
“那我现在该怎么办?”这个母亲听了老师的话后悔不 迭。
此论强调了人的生物属性和动物本能,抹杀了人和动物 的区别,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第二节教育与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心理学起源论 : 美国的心理学者孟禄把儿童对于成人的出于本能的模
仿说成是教育过程的基础,他认为,不论成人是否意识或 同意,儿童总是在模仿他们,教育即起源于无意识的模仿。
这种观点抹杀了教育的有意识性,把教育活动等同于动 物的无意识模仿。
第一节 教育与教育学概述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 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活动,动物不具有接受教育可
能性
1.教育的产生需要具备一些基本的条件如语言的产生、类经验的形 成、建立在第一和第二信号系统上的传递活动等。
2.动物没有游离于个体之外的语言即文字,不具备将个体的经“类” 化,并将类经验积累起来向他人传递的能力。
教育理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育决策的正确 与否。
第一节 教育与教育学概述
教育学对老师的价值 教育理论的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点,
对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理论是对教育实践的理性阐述,具有
解释教育实践、指导教育实践的功能。 教育学也是关于教育教学方法的理论。这些
理论为教师提供了很好的实践指导。
教育学对于家长的价值体现为:
可以帮助家长树立现代教育观念,作出正确的教育选择。 可以帮助家长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来,形成家校合作,以凝聚家庭和 学校的办学力量,形成全社会参与学校管理的局面。 可以帮助家长提高自身的教育能力,帮助共子女健康成长。 可以帮助家长为其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教育学对于你的价值
一、教育学将会使你具有教师的资格(基本 素养) 二、教育学将会告诉你如何成为一个好教师 (信心、信念、) 三、教育学将会给你未来成为合格乃至优秀 的父母亲提供帮助(沉淀)
一、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二、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教育与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产生 生物起源论 :法国的勒图尔诺在他的著作《动物界的
教育》中提出,动物尤其是略为高等的动物,完全同人一样, 生来就有一种由遗传而得到的潜在的教育,其效果狗见诸个 体的发展过程。认为教育就是基于生物存在与繁衍的天性本 能而产生的。
教育学的学科体系。P9 教育学的基本学科是普通教育学。
第一节 教育与教育学概述
(三)、教育学的基本问题
1、教育与人的发展。 (1)、教育培养人,必须依据人性和人 的本质,必须研究人本身。
(2)、教育要培养人,为什么能培养人、 怎么培养人,还必须依据教育本身来回答, 教育学必须研究教育本身。
第一节 教育与教育学概述
(1)、从社会着眼并从社会出发研究其与教育的关 系,以适应社会需要。
(2)、从教育本身着眼并根据教育自身特点研究其 与社会的关系。
第一节 教育与教育学概述
(四)、教育学的价值 教育学对教育改革发展的价值。 改革什么、如何改革以及改革的效果等问题构
成教育学的研究课题,不断的改革已经离不开教育 理论的指导。 教育学对教育决策的价值。
“补救的办法是有的,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把金表送到金 表铺,让孩子站在一旁看钟表匠如何修理。这样钟表铺 成了课堂,修表匠成了先生,令郎成了学生,修理费成 了学费,孩子的好奇心就得到了满足,说不定他还学会 了修理呢。”
当年陶行知任育才学校的校长时,有一天他看到一位男生 欲用砖头砸同学,就将其制止,并责令其到校长室。等陶 行知回到办公室,见男生已在等他。陶行知掏出一块糖递 给他:“这是奖励你的,因你比我按时来了。”接着又掏 出一块糖给男生:“这也是奖给你的,我不让你打人,你 立刻住手了,说明你很尊重我。”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 果。陶行知又说:“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 说明你有正义感。”陶先生遂掏出第三块糖给他。这时男 生哭了:“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 种方式。”陶先生又拿出第四块糖说:“你已认错了,再 奖你一块,我的糖分完了,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
第一节 教育与教育学概述
(四)教育的本质 1、教育是社会上层建筑。 2、教育是生产力。 3、双重属性说。 4、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活动。 5、教育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过程。 6、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
——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 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也是教 育的本质。
教育现象
教育现象是一种可感知、可认识的,古今中外已经存在 或正存在于现实中的存在物。
教育现象是教育实践的表现物或正从事着的教育实践, 它包括各种形式、各种类型、各种模式的教育事实、教育活 动、教育问题、教育理论研究等。
教育现象是以教与学为主体形式的客观存在,不以教与 学为主体形式的活动不能称为教育活动,与之相应,也就不 能称为教育现象。
思考:
“很多教师没学过教育学,教学照样很好,培 养出一批批人才,关键在于有没有扎实的专 业知识,师专学生学不学教育学无关紧要。” 这种说法你认可吗?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1
教育
2
教育学
教学目标
1、了解教育与教育学产生和发展的 基本历程及著名教育家的主要教育思想。
2、明确教育学的基本问题。 3、掌握教育、教育学和教育科学的含义。
(三)、教育的形态 1、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 正规教育相当于学历教育 正规教育也称为“正式教育”,特点如下: 有固定的校舍,有稳定的教育周期,有统一的学制和人才培养目标,
有固定的老师和学生。 在古代社会中,学校产生以前的教育就是非正规教育。今天,非正
规教育依然存在,只是其地位和作用已经比较有限。
第一节 教育与教育学概述
2、实体教育与虚拟教育。 虚拟教育是以信息为中心, 以网络为媒体、以计算机为手段, 在虚拟空间中进行教育信息的传递和接受的一种新的教育形态。 3、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 狭义的家庭教育指一个人从出生到成年之前,由父母或家庭 其他长者对其所施加的有意识的教育。 学校教育是教育的主体形态。 狭义的社会教育指家庭和学校之外的社会文化机构以及有关 的社会团体或组织对社会成员所进行的教育。
两个分苹果的故事:
美国一位著名心理教育学家为了研究母亲对人一生的影响, 在全美选出350位成功人士,他们都在各自行业中获得了 卓越的成就,同时又选出350位有犯罪记录的人,分别给 他们去信,请他们谈一谈母亲对他们的影响。两封回信给 他的印象最深。一封信来自白宫一位著名人士 ,一封来 自监狱一位服刑的犯人。他们谈的都是同一件事情,小时 候母亲给他们分苹果。
第一节 教育与教育学概述
教育的本质 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社会实
践活动,即根据一定社会需要而进行的培养人的活动或培 养人的过程。
教育只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动物界不存在教育现 象。尽管在动物界,尤其是在高等动物办的代与代之间也 存在类似于人类的“教育”或“教与学”的现象,但这两 种现象在本质上是不同的。
第一节 教育与教育学概述
一、教育的本质 二、教育学的概念
第一节 教育与教育学概述
一、教育的本质
(一)“教育”的概念 中文“教育”的词源
《说文解字》中解释为“教上 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 善也。”
最早将“教”“育”二字合 为一体的是孟子。“得天下英才 而教育之, 三乐也”
西文“教育”的词源
这些让你长大,让你成熟,让你懂事,让你回忆 的东西,就是教育学中要讲的“学校教育要素”。
第一节 教育与教育学概述
教育的构成要素
按照一定的目的、要求去改变
使
学
习
者
施教者
教育内容
学习者
发 生
(活动的主体)
(中介与桥梁) (活动的对
合 乎
教育手段
象,学习的 主体)
目 的
(形式与条件)
的 变
能动作用
化
第一节 教育与教育学概述
小小检测:辨析
1、教育是人类和动物界都具有的一种现象。 2、教育起源于动物的本能。 3、教育学是研究教育问题,提示教育规律的一门
科学。
4、教育活动的基本矛盾、基本规律是教育与人的 身心发展之间的矛盾或关系,教育与社会发展之 间的矛盾或关系。
5、专门的教育机构——学校产生的条件是印刷术。
第二节 教育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狭义的教育 指的是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
社会要求和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 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 加影响,期望他们发生某种变化的活动
偏义的教育——思想品德教育
(二)、教育的要素
学校教育的要素
那么,究竟学校教育中的什么让你这样刻骨铭心? 是那些严父慈母般诲人不倦的老师,还是那些“多愁 善感”“借半块橡皮”的同窗好友?是那些课堂里的 朗朗书声、野营路上滴哒号角,还是校园里悠扬的歌 曲、运动场上的激烈搏击?是逃学时的种种惴惴不安, 还是领奖状时的些许洋洋得意?可以说,都是!学校 中的一草一木、一举一动、一招一式,都让人终生难 忘。也都不是!你很难说清究竟是什么让你逐渐地长 大,逐渐地成熟,逐渐地懂事,逐渐地回忆起母校!
那位来自白宫的著名人士这样写的小时候,有一天,妈妈 拿来几个苹果红红绿绿大大小小各不相同,我和弟弟们都 争着要大的,妈妈把最大的苹果举在手中说:这个苹果最 大最红最好吃,谁都想要得到它很好。现在让我们来一个 比赛。我把门前的草坪分成三组,你们一人一块看谁修剪 的又快又好,谁就有权得到它。我和弟弟们比赛锄草,结 果我赢得了那个最大最红的苹果,我非常感谢母亲,她让 我明白一个最简单最重要的道理,要想得到最好的就必须 努力拿第一。想要什么,想要多少,就必须为此付出多少 努力和代价。
那位来自监狱的犯人这样写道:小时候,有一天,妈妈拿 来几个苹果,红红绿绿的大大小小各个相同,我一眼就看 见中间一个,又大又红,十分喜欢,非常想要,这时妈妈 把苹果放在桌子上,问我和弟弟,你们想要哪个?我刚想 说要最红最大的那个,弟弟抢先说出了我想说的话,妈妈 听了,瞪了他一眼,责备说,好孩子要学会把好东西让给 别人不能是想着自己,于是我灵机一动,改口说:“妈妈, 我想要那个小的把大的留给弟弟吧。妈妈听了,非常高兴, 在我脸上亲了一下,并把那个又红又大的苹果奖励给我。 我得了我想要的东西,从此我学会了说谎,以后我又学会 了打架,偷、抢为了我想要的东西,我不择手段,直到现 在,我被送进监狱。”
“education”起源于拉丁文“educare”。 “ educare” = “e” + “ducare”
意思就是采用一定的手段,把某种本来就潜 藏于人身上的东西引导出来,从一种“潜质”转 变为“现实”。
广义的教育
指一切有目的的增进人的知识和技 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 的活动,而不论其是有组织的或是无组 织的、系统的或零碎的,都是教育。包 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第一节 教育与教育学概述
教育学对家长的价值:
纵观教育学发展史,随着教育学的发展,整个社会的儿童观和教 育观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革。比如洛克《教育漫话》中提出的著名的 白板说,纠正了古代以来把儿童作为父母的所有物的传统观念。
卢梭的自然主义儿童观,从根本上扭转了以成人的要求对待儿童 的教育观。
第一节 教育与教育学概述
第一节 教育与教育学概述
教育基律一: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规律二: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
第一节 教育与教育学概述
教育学的基本规律
教育要适应并促进人的身心的发 展,教育要适应并促进社会发展。
第一节 教育与教育学概述
(二)、教育科学及学科体系 教育科学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
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是若 干教育学科构成的学科总体。
3.动物活动的结果只是一个适应环境、维持生命的过程,而人类的教 育远不止于此,既要适应社会生活和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而且还要改 造环境、创造财富,形成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
第一节 教育与教育学概述
二、教育学的概念
(一)、教育学的概念。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 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第一节 教育与教育学概述
一个孩子的母亲因孩子把她刚买回来金表当成新鲜的玩 具给弄坏了,就狠狠地揍了孩子一顿,并把这件事告诉 了孩子的老师。老师幽默地说:“恐怕一个中国的爱迪 生被你抢毙了。”这个母亲迷惑不解,老师对她说: “孩子的这种行为是创造力的一种表现,你不该打孩子, 要解放孩子,让他从小有动手的机会。”
“那我现在该怎么办?”这个母亲听了老师的话后悔不 迭。
此论强调了人的生物属性和动物本能,抹杀了人和动物 的区别,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第二节教育与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心理学起源论 : 美国的心理学者孟禄把儿童对于成人的出于本能的模
仿说成是教育过程的基础,他认为,不论成人是否意识或 同意,儿童总是在模仿他们,教育即起源于无意识的模仿。
这种观点抹杀了教育的有意识性,把教育活动等同于动 物的无意识模仿。
第一节 教育与教育学概述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 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活动,动物不具有接受教育可
能性
1.教育的产生需要具备一些基本的条件如语言的产生、类经验的形 成、建立在第一和第二信号系统上的传递活动等。
2.动物没有游离于个体之外的语言即文字,不具备将个体的经“类” 化,并将类经验积累起来向他人传递的能力。
教育理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育决策的正确 与否。
第一节 教育与教育学概述
教育学对老师的价值 教育理论的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点,
对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理论是对教育实践的理性阐述,具有
解释教育实践、指导教育实践的功能。 教育学也是关于教育教学方法的理论。这些
理论为教师提供了很好的实践指导。
教育学对于家长的价值体现为:
可以帮助家长树立现代教育观念,作出正确的教育选择。 可以帮助家长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来,形成家校合作,以凝聚家庭和 学校的办学力量,形成全社会参与学校管理的局面。 可以帮助家长提高自身的教育能力,帮助共子女健康成长。 可以帮助家长为其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教育学对于你的价值
一、教育学将会使你具有教师的资格(基本 素养) 二、教育学将会告诉你如何成为一个好教师 (信心、信念、) 三、教育学将会给你未来成为合格乃至优秀 的父母亲提供帮助(沉淀)
一、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二、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教育与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产生 生物起源论 :法国的勒图尔诺在他的著作《动物界的
教育》中提出,动物尤其是略为高等的动物,完全同人一样, 生来就有一种由遗传而得到的潜在的教育,其效果狗见诸个 体的发展过程。认为教育就是基于生物存在与繁衍的天性本 能而产生的。
教育学的学科体系。P9 教育学的基本学科是普通教育学。
第一节 教育与教育学概述
(三)、教育学的基本问题
1、教育与人的发展。 (1)、教育培养人,必须依据人性和人 的本质,必须研究人本身。
(2)、教育要培养人,为什么能培养人、 怎么培养人,还必须依据教育本身来回答, 教育学必须研究教育本身。
第一节 教育与教育学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