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生态环境的保护课堂巩固练习

合集下载

高二生物生态环境的保护同步练习(含答案)

高二生物生态环境的保护同步练习(含答案)

高二生物生态环境的保护同步练习(含答案)1.下列诗句都描述了当时的自然景观,从中可以看出,生态环境最差的是 [ ]A.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B.探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蜒款款飞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D.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2.某小组同学们通过调查活动,提出了若干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措施。

其中一条是把人们日常产生的生活垃圾进行分类,以便回收再利用。

能够比较好地达到这种目的的做法是把垃圾分成 [ ]A.可回收类,不可回收类B.动物类,植物类,非生物类C.食品类,外包装类,玩具类,建材类,其他类D.金属类,玻璃类,塑料类,纸张、竹木类,厨余(废弃食物)类,土石类,其他类3.请你对下列做法作出评价。

对于有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项目,在其后面的括号中打“radic;”号;对于不利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项目,在其后面的括号中打“×”号。

(1)建立沼气池,把人粪尿收集起来生产沼气,供人们使用,沼气渣做肥料。

(2)实行“封山”,禁止砍伐一切树木。

(3)禁止一切捕捞活动,好让江河、湖泊中的鱼长得又肥又大。

(4)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禁止使用剧毒、残留期长的农药;禁止使用氟利昂作电冰箱、空气调节机等电器的致冷剂。

(5)建立污水处理厂,把污水处理后再循环得用。

( ) ( ) ( ) ( ) ( )4.以旧报纸或用过的纸制造再生纸,在做纸浆时要加一些淀粉,淀粉在其中起________作用。

参考答案1.C2.D3.(1)radic; (2)× (3)× (4)radic; (5)radic;4.粘合作用最后,希望精品小编整理的高二生物生态环境的保护同步练习对您有所帮助,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高二生物必修三生态系统的结构测试题(2015-2016)学年高二生物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练习题(含解析)。

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夯基提能作业 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夯基提能作业 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第4章 第1节一、选择题1.下列不属于人口增长引发的环境问题的是( B )A.无节制使用水造成的水资源紧张B.外来物种的入侵导致本地物种的濒危和灭绝C.过度开垦等造成的水土流失、土壤沙化D.乱排工业废气造成的空气污染解析:外来物种的入侵导致本地物种的濒危和灭绝是因为入侵的外来物种在与本地物种的种间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2.引起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空洞的主要气体污染物依次是( A )A.CO2、SO2、氟氯烃 B.SO2、CO2、氟氯烃C.氮氧化物、CO2、SO2D.CO2、氮氧化物、SO2解析: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CO2,引起酸雨的主要气体是SO2,引起臭氧层空洞的主要气体是氟氯烃。

3.下列关于生态足迹的叙述,错误的是( B )A.生活方式不同,生态足迹的大小一般不同B.与步行相比,开车会减小生态足迹C.食用牛肉会比食用蔬菜产生的生态足迹大D.生态足迹的值越大,表明人类所需要的资源越多解析:与步行相比,开车会增大生态足迹。

增加的部分既包括汽车对道路、停车场的直接占用面积,也包括吸收尾气所需要的森林面积。

4.下列有关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目前人口数量已经超出了地球环境容纳量B.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C.科技进步能解决因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的资源短缺问题D.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与人口过度增长有密切联系解析:目前人口数量不断增长,但通过人为措施有计划地控制,没有超过地球环境容纳量,A项错误;人口增长规律有其自身特点,如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B项错误;有些资源为不可再生资源,不控制人口增长,只依靠科技手段无法解决资源短缺问题,C错误;很多自然灾害都是由人口过度增长对环境过度索取造成的,D项正确。

5.下列关于人口数量与环境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 )A.人口数量增多,对资源的需求量增大,会给环境带来巨大压力B.人口数量的变动只与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有关C.环境对人口数量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死亡率来实现的D.农业的出现和发展时期,由于人口数量不是很多,人类对环境没有破坏解析:人口数量增多,对资源的需求量会增大,给环境带来巨大压力,A项正确;人口数量的变动取决于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B项错误;环境对人口数量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来实现的,C项错误;农业的出现和发展时期,虽然人口数量不是很多,但是人类对环境也存在破坏,D项错误。

2022学年下学期高二暑假生物新教材巩固练习及答案专题8生物与环境

2022学年下学期高二暑假生物新教材巩固练习及答案专题8生物与环境

2022学年下学期高二暑假生物新教材巩固练习及答案专题8生物与环境例1.有研究报道,某地区近40年内森林脊椎动物种群数量减少了80.9%。

该时段内,农业和城镇建设用地不断增加,挤占和蚕食自然生态空间,致使森林生态系统破碎化程度增加。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森林群落植物多样性高时,可为动物提供多样的栖息地和食物B.森林生态系统破碎化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C.保护生物多样性,必须禁止一切森林砍伐和野生动物捕获的活动D.农业和城镇建设需遵循自然、经济、社会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年龄结构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C.同一种群的环境容纳量(K值)固定不变D.种群呈“S”型增长是资源与空间等限制的结果2.如图是某种野兔入侵澳大利亚草原后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a点之前种群数量以恒定速度快速增长B.a点后种群数量才受种群密度影响C.b点时的种群数量代表环境容纳量D.b点之后的种群数量总是保持不变3.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光照会影响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群落中物种丰富度与种群密度呈正相关C.群落中的优势种往往占据重要的生态位D.动物和人类活动可能会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4.不同类型的生物群落,群落外貌和物种组成也不相同,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A.生活在草原群落中的生物都不能生活在森林里B.同一群落中的不同物种都能适应它们所处的非生物环境,因此不存在种间竞争C.不同的森林群落中,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完全相同D.不同类型生物群落中的生物分别与它们各自生活的环境相适应5.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正常是生态系统稳定的基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的正常进行使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B.食物链的环节越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越高C.桑基鱼塘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再生利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D.生态系统各组分的含量比例处于动态平衡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6.研究者设计了一个养猪场废水处理系统,具体流程如下图所示。

生态环境的保护练习题含答案

生态环境的保护练习题含答案

第6章生态环境的保护练习题(含答案)第6章生态环境的保护一、单选题1.下列各项中属于生物多样性直接价值的一项为()A .五灵脂、海螺蛸、蝉蜕等都是常用的取自动物的中药B .各种野生生物都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成分C. 一种野生生物一旦从地球上消失,就无法再生D .野生生物种类繁多2.下列关于我国环境和资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实施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B .由于我国生产技术总体水平较低,资源的浪费和破坏相当严重C.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人均资源占有量也比较高D.我国资源利用政策是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资源放在首位3.下列关于“物种多样性及其保护”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地球上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以及它们拥有的全部基因共同组成生物的多样性B .许多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所以生物的多样性具有间接的使用价值C.人为因素是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D.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最有效措施是禁止开发和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4.鼎湖山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因其完整保存了具有400多年历史的地带性植被——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被中外科学家誉为“北回归线沙漠带上的绿洲”。

建立该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A .物种B .种群C .群落D .生态系统1 / 13第6章生态环境的保护练习题(含答案)5.下列关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A .煤、石油、天然气的大量燃烧既可引起温室效应,又可产生酸雨B .人造含氟制冷剂是造成臭氧层空洞扩大的主要原因C.开发新能源能缓解温室效应,但解决不了酸雨问题D,种植大量吸收SO2的植物,可缓解酸雨问题6.如图是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对森林的两种开发模式I、II ,其中叙述不正确的是()蚯行的森林再轼生长电有的森林送杼-找砍僮不等的再生匕A .完全砍伐后再种植的树通常具有一样的树龄和种类B .选择性砍伐使森林变得更有层次和多样性C.选择I模式更有利于森林的可持续发展D .进行大面积砍伐,让其自身恢复7.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一般可概括为三个方面:潜在价值、间接价值和直接价值。

高考生物生态环境的保护专项提升练习(含解析)

高考生物生态环境的保护专项提升练习(含解析)

高考生物生态环境的保护专项提升练习(含解析)现代生物技术综合基因工程、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胚胎学、免疫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物理学、信息学及运算机科学等多学科技术。

以下是生态环境的爱护专题提升训练,请考生及时练习。

一、选择题(共12小题)2.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重组可导致多种等位基因的产生,从而提高遗传多样性B.生物入侵可增加生物种类,从而提高生态系统的抗击力稳固性C.森林能够涵养水源、调剂气候等,这能表达生物多样性的直截了当价值D.就地爱护可爱护生物及其生境,是最有效的爱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答案:D3.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生物圈受到的压力越来越大。

为了减轻对生物圈的压力,人们应采取下列哪一项食物结构()A.以植物性食物为主B.以淡水养殖的鱼虾为主C.以禽类、蛋类为主D.以猪等家畜的肉类为主解析:人口急剧增长导致人类各种需求增加,从而会导致粮食短缺。

为了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人们能够通过以食用植物性食物为主来减少能量损耗。

答案:A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态与爱护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生物多样性是保持生态系统稳态的重要条件B.爱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和谐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C.爱护大熊猫的全然措施是建立自然爱护区,提高环境容纳量D.在草原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不存在负反馈调剂答案:D5.环境问题是全世界人民紧密关注的问题,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模式越来越成为促进国家经济连续增长和可连续进展的重要经济模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大量燃烧,致使大气中的CO2急剧增加B.大气中CO2进入生物群落的方式只能是植物的光合作用C.生物群落中的碳元素进入大气的方式只能是微生物的分解作用D.大力植树造林是缓解温室效应的唯独方法解析:近代工业的迅速进展,导致化学燃料被大量燃烧,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稳,因此减缓温室效应的重要方法是减少化学燃料的燃烧;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都能够固定大气中的CO2;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都能开释CO2。

高二生物寒假作业同步练习题生态环境的保护(含解析)

高二生物寒假作业同步练习题生态环境的保护(含解析)

生态环境的保护1. 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1)人口政策:1982年将计划生育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2)人口现状: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由于人口基数大,仍将在较长时期内持续增长。

3)人口发展的目标:21世纪中叶,人口总数达到峰值(15亿左右)以后,将开始缓慢下降. 2。

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1)影响2)应对措施 (1)控制人口增长;(2)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

3.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分析4. 保护生物多样性类型 原因结果措施温室 效应 煤、石油等化学燃料燃烧释放大量CO 2 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干旱、暴雨范围扩大并频现 ①大力植树造林②减少化学燃料燃烧,开发新能源 水污染 生活污水、工业废水进入水体富营养化,在海水中表现为赤潮,淡水中表现为水华净化污水臭氧层 破坏 氟利昂等物质的大量排放皮肤癌和白内障患病率上升,植物光合作用受抑制 减少使用和排放氟利昂等酸雨煤、石油等化学燃料的大量燃烧 破坏植被和腐蚀建筑物减少SO 2等气体排放 土地 荒漠化 植被破坏,草原过度放牧,森林过度砍伐沙尘暴遮天蔽日 ①合理利用草原②部分地区退耕还草、还林、还湖等(1)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此外,建立精子库、种子库等,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也是对濒危物种保护的重要措施。

1。

长在路边的小草一般不会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来看,它却有其存在的价值,但不包括( )A。

它属于该地区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B.它对生态系统中其他种群的生存有利无害C。

它可能含有对人类有重要价值的基因D.它可能为某种害虫的天敌提供栖息地【解析】小草为生产者,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作为食物属于间接价值。

小草的生长对和它具有竞争关系的种群不利.不知道的基因价值属于潜在价值。

为害虫天敌提供栖息地,属于间接价值。

高二必修3生物第六单元检测试题:生态环境的保护(带参考答案)

高二必修3生物第六单元检测试题:生态环境的保护(带参考答案)

高二必修3生物第六单元检测试题:生态环境的爱护(带参考答案)生物是农学、林学、医学和环境科学的基础。

小编打算了高二必修3生物第六单元检测试题,详细请看以下内容。

一、单项选择题1.三峡大坝建成后,由于水位的上升使库区内原有的特有物种面临灭亡的危急,为爱护这些特有的物种,应当实行的措施是( ) A.迁地爱护 B.建立自然爱护区C.严格限制污染D.就地爱护2.下列措施符合爱护物种多样性原则的是( )A.为限制水葫芦在我国造成的严峻灾难,应将其天敌引入我国B.为美化城市环境,随意从国外引进多种欣赏类植物C.为爱护草原、削减沙化,要杀死全部危害草原的黄鼠D.将东北虎迁入野生动物园繁殖,并进行部分的野外回来试验3.为了解决粮食生产和环境爱护问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当前科学、有效的途径是( )①合理开发海洋,找寻新的粮食资源②限制人口增长,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③增加化肥和农药的运用,提高作物产量④开荒辟地,围湖造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⑤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具有较高光合效率的作物品种A.①②③B.①②⑤C.①③④D.③④⑤4.下列关于人口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限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养,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条件B.限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养,要把安排生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C.目前我国人口太多,不行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D.专家预料到本世纪中叶,我国人口总数将达到高峰,然后才有可能下降5.(2019年重庆卷)以下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中的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亚热带生长的常绿阔叶林组成一个种群C.马尾松林地中全部树木构成了生物群落D.生态系统的养分结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6.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物圈内全部的生物构成了生物的多样性B.外来物种的入侵能够增加生物的多样性C.红树林的防风消浪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就是其生态功能二、双项选择题7.生活废物中常有生活污水、洗涤剂、生活垃圾、塑料袋等,对其处理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未经处理便干脆排放入河流的污水含有机物多,会引起水质富养分化B.洗涤剂帮助杀死腐生性细菌和腐生性真菌,利于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C.生活垃圾是土地污染的主因,且有机物降解时还会吸引害虫传播疾病D.塑料袋、一次性饭盒等制品便利卫生,应提倡运用8.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调整大气CO2平衡方面,森林生态系统的作用大于海洋生态系统B.发菜是生产者,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第一养分级C.生态系统自我调整实力越强,意味着其养分结构越困难D.生态系统在外界干扰作用下不受损害的实力叫做复原力稳定性三、非选择题9.细致视察下列两幅图,据图回答:(1)水是生命之源,地球表面约70%被水覆盖,淡水仅占总水量的2.5%,而能被人类利用的淡水只占总水量的0.3%,可见,。

高考生物总复习 生态环境的保护课后达标检测(含解析)

高考生物总复习 生态环境的保护课后达标检测(含解析)

课后达标检测33 生态环境的保护(时间:5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1.解决粮食和环境问题,科学、有效、合理的途径是( )A.利用废弃的重金属矿区栽培饲料作物B.利用小麦、玉米种子生产的酒精来替代石油作燃料C.把沼泽地改造成农田,种植多种农作物D.培育具有高光合效率的农作物新品种2.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B.建立自然保护区和进行易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方法C.生物多样性保护就是要保护所有的野生动物和所有的野生植物D.保护生物多样性要防治环境污染,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3.建立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保护斑头雁等鸟类,建立东北虎繁育中心保护东北虎,对捕杀藏羚羊者绳之以法。

以上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分别属于( )A.就地保护、易地保护、法制管理B.自然保护、就地保护、法制管理C.自然保护、易地保护、法制管理D.就地保护、自然保护、法制管理4.(2014·深圳高三调研)广东省与外界交往密切,气候温暖,适合生长的生物种类相对较多,使其成为全国外来入侵生物种类最多的省份之一。

一般地说,外来物种大量繁殖( )A.可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B.不会降低基因的多样性C.能有效丰富物种的多样性D.有利于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5.(2014·韶关调研)连续三年,云南省严重干旱,旱灾对当地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损害。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当地生态系统本身不具备抵抗干旱的能力B.干旱只影响了当地的物种多样性,并不影响基因多样性C.随着干旱时间的延长,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会继续减弱D.长期干旱,会使当地森林系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直接价值受到影响6.下表是研究人员在三年内,对某一生态系统中的四个物种的数量进行多次调查所得的平均结果。

据表分析,最可能属于外来物种的是( )A.甲B.乙C.丙D.丁7.在我市南澳岛的某农业示范基地,海虫草等“海水蔬菜”长势良好。

最新精选高中生物必修3 稳态与环境第四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中图版课后练习第二十篇

最新精选高中生物必修3  稳态与环境第四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中图版课后练习第二十篇

最新精选高中生物必修3 稳态与环境第四章生态环境的保护中图版课后练习第二十篇第1题【单选题】近期我国频繁出现雾霾天气.地球以其特有的方式警示我们: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不可持续.下列措施中,不利于减少雾霾天气发生的是( )A、减少汽车使用期B、大力发展火力发电C、提高绿化面积D、提高汽车尾气排放标准【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叙述,正确的是( )A、植树造林可减缓全球气候变暖B、全球气候变暖可减缓永冻土融化C、全球气候变暖不会影响农业生产D、大气中CO2减少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2005年1月8日,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目标已经确立:到本世纪中叶,我国总人口将不会超过16亿人,顺利实现人口零增长,然后缓慢下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控制人口增长,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B、晚生是控制人口增长的重要措施,提倡晚生C、近亲结婚其后代必患遗传病D、我国人口增长符合“J”型曲线,K值为16亿【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草)”是两项重要内容,采取此措施的首要目标是A、开展生态旅游B、发展畜牧业C、增加木材产量D、改造生态环境【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野生朱鹮的逐步减少,其主要原因不包括( )。

A、人工饲养B、近亲繁殖C、野外生存的基因功能散失D、生存环境恶化【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保护和利用野生生物资源的最佳方案是( )A、封山育林,大量繁殖,禁止捕猎B、让当地人大砍大种,狂捕乱猎,先富起来C、实行有计划地开采和利用D、砍掉原有林木,营造人工树林【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温室效应不会导致( )A、冰川加速融化B、海平面上升C、全球降雨格局改变D、我国农业生产能力上升【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随着人类的出现和人口的增多,人类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地球的环境,使许多生物的生存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并且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如图表示的是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人口增加,人类需求也不断增加,为了满足衣食住行的要求和经济发展,使污染物的总量增大,大量工农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排放到环境中,影响了环境的纳污量以及对有毒、有害物质的降解能力,加剧了环境污染B、由于外界环境条件适宜,近几百年来,人口增长接近“J”型增长曲线;由于环境容纳量有限,现在即使不控制人口数量,到了一定的阶段,人口也会出现“S”型增长,所以我国不必担心人口增长过度带来的一些列问题C、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需要就地保护、易地保护等措施,但关键是协调好人类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如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利用资源、防治环境污染,此外还要加强立法及宣传活动D、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有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人类在自我发展的同时要保护生物多样性,尤其要在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方面加以保护【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A、AB、BC、CD、D【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草)”是两项重要内容,采取这两项措施的首要目标是( )A、开展生态旅游B、发展畜牧业C、增加木材产量D、改善生态环境【答案】:【解析】:第11题【单选题】我国海关对凡入境的货物都进行严格检疫,严禁境外有害生物(包括虫卵和微生物)流入境内,若有害生物一旦流入境内适宜的环境中,结果是( )①有害生物的种群数量在一段较长时间内呈“J”型增长②其天敌数量较多③境内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④很快被淘汰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解析】:第12题【单选题】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所采取的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的三个层次是指( )①基因②细胞③组织④物种⑤生态系统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④⑤【答案】:【解析】:第13题【单选题】下列对环境不会产生污染和危害的商品是A、含铅汽油B、含碘食盐C、含氟冰箱D、含磷洗衣粉【答案】:【解析】:第14题【单选题】2008年7月初,青岛奥帆赛海面被大量浒苔(一种绿藻)覆盖,形似草坪,一人躺在上面不会下沉.经多方努力,浒苔被及时处理从而保证了奥帆赛的正常进行.2007年5月的太湖“蓝藻事件”也曾引起全国关注.关于上述两个自然现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产生上述两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相同的,它们都可导致大量鱼类死亡B、浒苔和蓝藻都可通过有丝分裂快速繁殖,二者的繁殖速率均受温度的影响C、浒苔和蓝藻都属于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但是只有浒苔细胞中具有叶绿体D、这两种现象警示我们应该积极治污减排,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答案】:【解析】:第15题【单选题】大量生活污水排入养鱼的池塘后,发现有的鱼死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食物缺乏B、氧消耗低于氧生产C、氧消耗大于氧生产D、温度急剧增长【答案】:【解析】:。

高考生物复习专项练习:生态环境的保护_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_保护生物多样性_练习(1) Word版含答案

高考生物复习专项练习:生态环境的保护_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_保护生物多样性_练习(1) Word版含答案

保护生物多样性课后练习(1)1.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是在基因、物种和群落三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措施B.为了增加当地物种的多样性,可以大量引进外来物种C.昆虫多数以植物为食,它们的存在对植物的多样性是一种威胁D.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利于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可持续发展2.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弱的是A.天然落叶B.天然常绿林C.人工纯种林D.人工混交林3.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上的牧民以养羊为主业。

近年来过度放牧致使草原退化,也使分布在这里的野生黄羊种群密度大幅度下降,面临濒危。

针对这一事实,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A.过度放牧降低了草原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B.家羊是草原生态系统的外来入侵物种C.野生黄羊与家羊之间是竞争关系D.草原生态保护与牧业发展之间产生了矛盾4.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一般可概括为三个方面:潜在价值、间接价值和直接价值。

下列哪个选项体现了间接价值()A.森林和草地对水土的保持作用B.科学家利用野生水稻培育高产杂交水稻C.结构简单的微生物通常作为实验材料D.形态各异的动物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材料5.下列动物中,既是我国特有的珍贵物种,又有“活化石”之称的是()A.熊猫 B.扬子鳄 C.大鲵 D.麋鹿6.据农业部最新统计,目前入侵我国的外来物种已达400多种,全球100种最有威胁的外来生物中,我国已有50余种,成为遭受外来生物入侵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下列关于生物入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①生物入侵使我国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②生物入侵使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增强③生物入侵会打破生态系统中生物间的制约关系,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④生物入侵加剧了生存斗争,有利于生物进化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7.下列对生物多样性的说话,正确的是()A.群落演替过程中的生物多样性逐渐降低B.建立动植物园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C.遗传多样性比较高的种群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强D.湿地能调节气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8.下列对生态学相关概念的说话,不正确的是()A.生物多样性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B.CO2分子吸收地球的反射热,使地球升温C.种群自然增长率随着种群密度的增长而增长D.自然增长率上升的种群,其死亡率不一定下降的9.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退耕还林还草有利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B.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C.森林调节气候的功能属于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D.生物多样性关系到生态平衡和生物资源的持续利用10.某县的涪江国家湿地公园,因其良好的湿地环境,已成了如绿翅鸭、飞鹭、苍鹭等珍稀水鸟越冬的场所,且公园内的水生植被也十分丰富.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湿地植被净化水质,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B.人们观赏鸟类,愉悦身心,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在湿地原址建立湿地公园,属于对生态环境的就地保护D.为进一步开发提升湿地公园的价值,可在园内修建高档小区参考答案:1.答案: D解析:2.答案: C解析:自动调节能力大小取决于系统结构的复杂程度,人工纯种林最简单。

高考生物总复习 生态环境的保护精品练习 必修3

高考生物总复习 生态环境的保护精品练习 必修3

第6讲生态环境的保护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0·莱芜模拟)下图所示为四个不同国家中,在相同的时间内人口种群大小与每英亩土地粮食产量的关系(实线为种群大小,虚线为粮食产量/英亩)。

请问在无粮食进口的情况下,哪一个国家能生存的最长久( )A.A国 B.B国C.C国 D.D国解析:在无粮食进口的情况下,人口的增长与粮食产量保持协调发展的国家生存的最长久。

答案:B2.(多选)目前,一些地区采用人工浮床(如右图)治理水体污染。

人工浮床净化水体的机理包括( )A.植物吸收水中悬浮物,提高水体透明度B.植物吸收水中的NO3-、PO43-等,降低水中氮、磷等含量C.浮床遮光,抑制浮游藻类的生长繁殖,防止水华发生D.浮床下方水体氧浓度升高,减少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答案:BC3.(2010·黄冈模拟)造成温室效应的原因和缓解全球温室效应危机的措施依次是( )A.煤、石油、天然气的大量燃烧;营造森林绿地B.SO2等有毒气体的大量产生;种植夹竹桃等能大量吸收SO2的植物C.人造含氟制冷剂的泄漏;采用无氟制冷剂D.汽车和工厂排放的废气和烟尘;收取排污费,限令整改解析:首先明确,产生温室效应的原因是大气中CO2的含量增加,而CO2的含量在大气中增加的原因是由于煤、石油、天然气的大量燃烧。

要想缓解全球温室效应的危机,需采取措施降低大气中CO2的含量。

而降低CO2浓度的最有效措施是营造森林绿地,这样不仅可缓解温室效应,而且还可改善环境中的其他方面。

答案:A4.(2010·河南平顶山二检)某池塘受工业和生活废水的污染,鱼类等生物大量死亡、腐败,水体变黑发臭。

污染的类型及发臭物质H2S、NH3的来源分别是 ( ) A.有机型污染,脂类B.有机型污染,蛋白质C.无机型污染,含N、S的无机盐D.无机型污染,糖类解析:S、N主要存在于蛋白质中。

答案:B▲(2010·苏北四市调研)有关生态学问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生态系统中各种信息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B.生物的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C.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D.湿地的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使用)价值解析:湿地的蓄洪防旱、调节气候是其生态功能,属于间接(使用)价值。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练习题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练习题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练习题高中生物生态系统和环境维护专项练习1.环境效果和环境危机环境效果可分为原生环境效果和次生环境效果。

原生环境效果又称第一环境效果,是由于各种自然进程或自然灾祸,如地震、火山喷发、陆地异常等形成的环境破坏。

次生环境效果又称第二环境效果,其可分两类:一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和应用自然环境和资源,使环境遭到破坏,称为生态破坏或环境破坏,如过度放牧惹起草原退步、造林拓荒形成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等;另一是城市化和工农业高速开展而惹起的环境污染。

2.外来物种入侵外来物种入侵是指在一个特定地域的生态系统中,不是本地自然发作和退化的植物,而是后来经过不同的途径从其他地域传达过去的,并可以在自然形状下可以生长和繁衍的物种。

可以经过以下的规范定义入侵物种:(1)经过有意或有意的人类活动而被引入一个非根源地域域;(2)在外地的自然或人为生态系统中构成了自我再生才干;(3)给外地的生态系统或天文结构形成了清楚的损害或影响;(4)中国国际被引出其根源地的物种和来自其他国度的非本地物种。

主题每层次相关的内容基因基因携带着遗传信息,基因控制性状,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等是遗传多样性之源物种种群是退化的单位,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库在代代相传进程中坚持和开展,物种多样性是生物退化的结果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结构、成分的多样性,由物种的多样性组成。

维护生态系统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维护考点一、生态系统的结构例1.以下关于生态系统的成分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消费者都能停止光协作用分解无机物B.消费者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C.分解者位于能量金字塔的最底层D.阳光、热能属于非生物的物质【变式探求】如图是普通生态系统的结构形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此图中有2条食物链B.组分1、2、3共同组成一个生态系统C.食物网中组分3中生物可以处于不同营养级D.碳元素在三个组分中以无机物的方式循环【举一反三】图示某海湾大陆架的食物网。

【推荐下载】最新—最新高二生物生态环境的保护课堂巩固练习

【推荐下载】最新—最新高二生物生态环境的保护课堂巩固练习

[键入文字]
最新—最新高二生物生态环境的保护课堂巩固练习
生物学是自然科学的一个门类。

准备了高二生物生态环境的保护课堂巩固练习,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1.右下图为A、B两个地区的人口年龄组成示意图。

设a地区的人口增长率为a,B 地区的人口增长率为b,那么a与b的数量关系是( B )
 A.ab
 B.a
 C.a=b
 D.a≈b
 2.右图为PPE怪圈,它是指生活贫困--人口增长--环境退化的恶性循环。

它表明( B )
 A.贫困、人口和环境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B.贫困、人口和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C.部分的性能状态制约着整体的性能状态
1。

推荐专题 生态环境的变化练高二生物同步精品课堂基础必修解析含解析

推荐专题 生态环境的变化练高二生物同步精品课堂基础必修解析含解析

必修3第6章生态环境的保护(练)1.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有降低的趋势,对此所作的分析错误的是( )A.栖息地总量减少和栖息地多样性降低是重要原因B.栖息地破碎化造成小种群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C.这种变化是由于新物种产生量少于现有物种灭绝量D.过度的人为干扰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答案】B【解析】生物多样性降低的原因有多种,如人为干扰、栖息地减少和多样性下降、新物种产生量少于现有物种灭绝量,故A、C、D正确;栖息地破碎化不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故B错。

2.目前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有降低的趋势,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说法错误的是()A.生物圈内所有的生物、所有的基因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B.在果园中适当增加合理的食物链,可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最有效措施是禁止开发和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D.利用组织培养、胚胎移植等生物技术,可加强对濒危物种的保护【答案】C3.下列哪项不属于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A.减少人均耕地B.增加燃料需求C.减弱温室效应D.破坏生态环境【答案】C【解析】人口增长则粮食需求增加,住房增加等,使得人均耕地减少,A错误;人口增加,则能源需求增加,使得化石燃料大量燃烧,B错误;人口增加则森林、草原等利用增加,使得植被破坏,增加温室效应,C正确;人口增加使得土地荒漠化,环境污染加剧,破坏生态环境,D错误.4.下列关于我国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认识,正确的是()A.我国现有的人口已经超过了我国自然环境的人口环境容纳量B.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各种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人口增长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压力C.我国自然资源丰富,人口增长过快,消耗了大量的自然资源并不影响生态环境D.人口快速增长有利于解决我国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答案】B5.下列关于人口数量动态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人口密度是预测未来人口数量动态变化的主要依据B.生物种群消长的规律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的情况C.影响人口数量问题的主要因素是其自然生理基础,而与社会制约因素无关D.近二十年来珠海市人口的剧增是因为迁入率大于迁出率【答案】D【解析】年龄组成能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因此年龄组成是预测未来人口动态的主要依据,A错误;生物种群消长的规律不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的情况,人口增长的情况还与社会制约因素有关,B错误;影响人口数量问题的主要因素是其自然生理基础,还与社会制约因素有关,C错误;决定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有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近二十年来珠海市人口的剧增是因为迁入率大于迁出率,D正确.6.在生态工程建设中,注重生物多样性原理的主要意义是()A.保持生态系统内各种群的密度固定不变B.提高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为各类生物的生存提供多种机会和条件C.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为各类生物的生存提供多种机会和条件D.单纯追求系统农业或林业的最大产量【答案】C【解析】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强,即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越强,所以生态系统不易受到破坏,能为各类生物的生存提供多种机会和条件。

高二生物巩固练习: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高二生物巩固练习: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一个完整生态系统的结构应包括A.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食物网 B.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C.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D.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及无机环境2.下列可能作用于同一生物的一组名词是A.初级消费者,第一营养级 B.次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C.分解者,寄生生物 D.生产者,自养型生物3.假定在一个由草原鹿和狼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把狼杀绝,鹿群的数量将会A.迅速上升 B.缓慢上升 C.保持相对稳定 D.上升后又下降9.在生态系统中,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动物A.属于初级消费者 B.处于第二营养级C.只能同化植食性动物的少部分能量 D.一般采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10.对一片草原来说,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A.太阳能的辐射量 B.生产者的固定的太阳能总量C.生产者的呼吸量 D.生产者光合作用量与呼吸量的差值1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B.能量沿食物链循环流动C.上一营养级的能量大部分流向下一营养级D.消费者的级别越高,所获得的能量越多12.某河流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共有4个营养级,分别以a、b、c、d表示。

一年内输入这4个营养级的能量数值如下表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营养级 a b c d能量(J·m-2) 141.10×10515.91×1050.88×105821.27×105A.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渠道是d→a→b→cB.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就是照射在d上的太阳能C.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11.3%D. a营养级所摄取食物中的能量不等于流入a营养级的能量17.在“青草→食草昆虫→蜘蛛→食虫鸟→猫头鹰”的这条食物链中,占生态系统总能量比例最多和最少的消费者依次是A.猫头鹰和食虫昆虫 B.青草和猫头鹰C.食草昆虫和猫头鹰 D.食草昆虫和青草18.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能量只能从低营养级流向高营养级B.食物链中的营养级越多,能量的传递效率越高C.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可以长期地保持动态平衡D.生态系统中能量最终以热能形式散失到环境中19.根据图示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示的各种成分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态系统B.图示的各种成分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物群落C.细菌与蝉之间的关系属于竞争D.蛇属于三级消费者20.人们常用能量金字塔来说明生态系统中哪两者之间的关系A.能量与营养级 B.能量与个体大小C.能量与个体数量 D.能量与生物代谢类型21.如图表示生态系统中四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甲和乙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群落B.乙1的数量越多,流向乙2的能量就越少C.丙不一定是原核生物D.甲的含量增加将可能导致温室效应22.关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所指的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化学元素B. 所说的生态系统是指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C. 所说的循环是指物质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出现、循环流动D. 物质在循环过程中不断递减23.下列有关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A.碳循环伴随着能量流动B.分解者不参与生物圈中碳循环过程C.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与碳循环密切相关D.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CO224.下面关于生态系统中C元素循环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C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以CO2形式循环B. C元素的循环具有反复性和全球性C. 在生物体内C主要存在于蛋白质等有机分子中D. 硝化细菌不参与C元素循环,只参与N元素循环25.在碳循环过程中,使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生理作用是①呼吸作用②光合作用③摄食作用④化能合成作用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②④26.右图是自然界碳循环的简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为消费者,乙为分解者,丙为生产者B.能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丙→乙→甲C.④表示大气中CO2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D.碳元素以无机物形式在丙→乙→甲所示的渠道流动27.珠江三角洲的农民建立了高产稳产的桑基鱼塘,桑基鱼塘是将低洼稻田挖深作塘,塘内养鱼,塘基上种桑,用桑养蚕,从而获得稻、鱼、桑三丰收。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课后练习题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课后练习题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课后练习题1. 简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在现代社会,生态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保护生态环境可以维护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确保生态平衡,保障生物多样性,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并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2. 举例说明生态环境破坏的影响。

生态环境破坏会导致很多问题,例如土地退化,水源污染,空气污染等。

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同时,生态环境破坏也会破坏生物多样性,导致濒危物种的灭绝,进而扰乱整个生态系统。

3. 列举几种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

- 推动节能减排,减少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

- 提倡可持续的资源利用,例如循环利用和再生能源的使用。

- 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确保污染物排放符合标准。

- 促进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 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

4. 请简述大气污染治理的措施。

大气污染治理的措施包括:- 加强工业排放和汽车尾气的控制,推广清洁能源。

- 提高燃煤电厂和工业企业的污染治理设施。

- 开展大气污染源的监测和排放管理。

- 加强空气质量监测和预警,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5. 简述生态环境保护法律的作用。

生态环境保护法律的作用是规范环境保护行为,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

它为保护生态环境设定了法律框架和标准,明确了责任主体和管理措施,保障公众的权益,维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6. 请说明个人应如何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中。

个人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中:- 减少用水和用电,推广节能环保的生活方式。

- 分类垃圾,合理利用资源。

- 种植绿化植物,保护植被。

- 参与环境保护组织的活动,提高环保意识。

- 不乱扔垃圾,保持公共环境的整洁。

7. 生态环境保护的未来发展趋势是什么?生态环境保护的未来发展趋势可以预见的方向包括:- 加强全球环境治理和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

- 推动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

- 加强技术创新,提高环境保护的效率和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19高二生物生态环境的保护课堂巩固练习生物学是自然科学的一个门类。

小编准备了高二生物生态环境的保护课堂巩固练习,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1.右下图为A、B两个地区的人口年龄组成示意图。

设a地区的人口增长率为a,B地区的人口增长率为b,那么a与b 的数量关系是( B )A.abB.aC.a=bD.ab2.右图为PPE怪圈,它是指生活贫困--人口增长--环境退化的恶性循环。

它表明( B )A.贫困、人口和环境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B.贫困、人口和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C.部分的性能状态制约着整体的性能状态D.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3.随着环境污染的不断加剧,可能引起海洋表层的浮游植物大量死亡,从而进一步加剧温室效应,这是因为浮游植物的死亡会使( A )A.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B.大气层中臭氧量增加C.海洋表层无机物增加D.海洋表层含氧量增加4.下列有关硫循环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B )A.可以被生产者吸收B.硫细菌必不可少C.酸雨是化石大量燃烧引起的D.硫在生物群落中随蛋白质代谢进行流动5.下列哪种措施无助于减少赤潮或水华的发生( B )A.大力推广无磷洗衣粉B.城镇居民改燃煤为燃气C.节约使用化肥D.实现居民生活污水达标排放6.数百年前我国黄土高原有茂密的森林,后来却变成了荒山秃岭,主要原因是( B )A.北方寒流长期侵袭B.过度开发破坏了生态平衡C.长期旱灾,赤地千里D.地壳运动频繁7.为进一步保护和改善地球生态环境,以下做法正确的是:A.禁止对任何野生资源的开采和利用B.对环境受破坏地区可大量引进外来生物物种C.为解释粮食问题进行围湖造田,增加陆地面积D.为保护生态环境,实行退耕还林答案D8.对于一个隔离的且数量已经大为减少的种群来说,其潜在的危险是( A )A.丧失了遗传多样性B.基因流动减少C.基因频率不稳定D.不能自由交配9.黄顶菊原产于南美洲,生长和繁殖能力极强。

2019年首次在我国的天津、河北发现黄顶菊,由于没有动物取食,迅速蔓延。

试推测黄顶菊的迅速蔓延最可能会使这些地区A.物种多样性增加B.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趋于复杂C.原有物种的生存受到威胁D.基因多样性增加答案C10.下列属于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的是( B )A.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激发人们文学艺术创作灵感?B.野生生物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维系生态系统的稳态?C.科学家根据苍蝇平衡棒的导航原理,研制了新型的导航仪?D.生物多样性是培育农作物、家畜和家禽新品种不可缺少的基因库11.1970年,美国的玉米由于受到一种叶菌病的危害而严重减产。

后来在墨西哥发现了对这种病菌有抗性的野生玉米,从而为改良玉米品种找到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这一事实说明了野生生物的( C )A.直接使用价值B.间接使用价值?C.科学研究价值D.潜在使用价值12.(2019广东省佛山市高三二模)下列有关生物学知识及其应用,不正确的是BCA.用乙烯利可以催熟菠萝B.糖尿病患者需按时注射胰高血糖素C.大脑皮层S区受损的患者听不懂别人的谈话D.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有利于提高其环境容纳量13.(2019宁夏银川一中高三二模)在青藏铁路穿越可可西里的一段,专为藏羚羊设计的33条走廊野生动物通道(如桥洞),格外引人注目。

该设计目的不包括DA.防止藏羚羊出生率下降,维护种群数量的相对稳定B.尽量保护青藏高原的原生态环境,保持物种多样性C.降低青藏铁路对藏羚羊等高原上的大型迁徒动物的不利影响,保护其自然栖息环境D.避免因青藏铁路的阻隔形成的地理隔离而产生生殖隔离,保持藏羚羊等物种的遗传性14.下列有关叙述中,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是( C )①适时、有计划地采伐森林,有利于森林生态系统的更新②生物入侵加剧了生存斗争,有利于生物进化③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④易地保护为将要灭绝的生物提供了生存的最后机会⑤工业生产大量排放SO2、CO2有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③⑤?15.下列有关环境保护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B )A.含氮、磷化合物的生活污水大量排放可使水体富营养化?B.各国工业大量排放二氧化硫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C.劣质装修材料中的甲醛、苯、氡气等对人体有害?D.废旧电池中的汞、镉、铅等重金属盐对土壤和水源会造成污染16.下列关于自然保护区和可持续发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B )A.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只是反对盲目的、掠夺式的开发利用,而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B.野生生物的保护不仅要保护所有的野生生物,还要保护所有的野生植物。

C.自然保护要立法执行和宣传教育并举。

D.建立自然保护区是自然保护的好方法。

17.下列最可能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不符台的一项措施是( )A.森林的采伐量小于生长量B.人工鱼塘生产者的能量少于消费者的能量C.农田从收获中输出的氮元素多于补充的氮元素D.农田施甩的无机氮肥多于生物固定的氮肥18.(2019上海市奉贤区高三二模)下列事实与自然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相悖的是( A )A.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B.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C.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D.控制人口增长,同时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19.(2019宁夏银川一中高三二模)从生物学角度分析,下列措施中,能有效提高农产品在国内外的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是AA. 研究和开发生态农业,生产优质有机产品B.引导农民调整粮食种植结构C.多开垦荒地、围湖造田,建立人造小平原D. 开发优质新品种,充分利用农业生态旅游资源20.人类在生产活动中,要避免大自然的惩罚,应具有的观点和正确做法是( B )①要树立保护环境的法制观念②只有讲究生态效益,才能有稳定的经济效益③优先考虑经济效益,充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④遵循生态系统的客观规律,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⑤保护并大量发展对人类有利的物种,消灭对人类不利的种群⑥保护森林资源的最佳方案是禁止采伐树木⑦要保护池塘生态系统,应禁止捕鱼⑧加强动物资源保护,首先要禁止任意捕杀动物,再就是要保护好动物生活所需要的自然环境⑨进行自然保护的惟一手段是建立自然保护区⑩建立自然保护区是自然保护的有效手段A.①③④⑤⑦B.①②④⑧⑩C.①⑤⑥⑦⑨D.①②⑤⑦⑨21.水是生态系统中较为活跃的环境因素。

海洋、河流、地下水、大气水和冰冻雪共同构成了地球的水圈。

水循环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最主要的、最基本的物质循环,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

水循环不仅可以影响各种环境因素和生态因素的变化,也影响着其他物质循环的进行。

因此,水循环对生态系统最根本的意义在于水起着能量传递和利用的作用。

如果没有水或水的循环,生态系统的功能就不能运行,生命就不能维持。

根据上述材料和下图回答下列问题:⑴推动水循环的主要动力是__________。

⑵给图中A,B填上恰当的术语或名词。

A.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⑶从图中可知,生态系统中的水分主要是通过_______________等作用进入到空气中,而空气中的水分则以_______________等形式进入到生态系统中。

⑷水循环影响着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由于降雨量分布不均而造成____________的群落密度和群落结构常发生剧烈的变化。

⑸实施西部大开发,改善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必须首先解决的非生物因素是_________。

答案:(1)太阳的辐射(2)A.呼吸、排泄等生理活动B.蒸腾作用及呼吸作用(3)呼吸、排泄、蒸腾、蒸发雨、雪、冰雹(4)稳定性草原生态系统(5)水22.图示是一个发电站及其邻近地区,请回答:(1)细看此图,列举三个污染的例子,并说明这种污染物质产生的地方以及它的一种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2)提出能改善空气质量的三个方法。

答案:(1)烟尘、S02、热水、铅。

烟尘、S02:产生于工厂的烟囱,它对我们的肺部有害。

热水:来自冷却塔,它提高了河流中的水温,可直接杀死水中生物。

铅:来自汽车的废气,对人的神经系统有毒。

(2)减少发电站的烧煤量。

汽车使用无铅汽油。

家庭生火采用无烟燃料。

从发电站的烟尘中分离出S0223.(2019哈九中高三二模)根据所学的生物学知识,以及所做的生物实验,回答以下问题:(1)从分子水平看,生物的性状具有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从遗传和变异水平看,生物新性状出现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而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后代的不同表现型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3)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层次上对生物进行保护。

(4)在鉴定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实验中,选择苹果、梨等为实验材料,而不选择韭菜(其中富含可溶性还原糖),是因为____________ 。

(5)为验证成熟植物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通常选择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为材料,为什么不选用黑藻叶片?__________ 。

(6)观察叶绿体时,选用黑藻而不选用小麦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的原因是___________。

答案:( 1)蛋白质具有多样性(1分) ;DNA(或基因)具有多样性(1分) (2)基因突变(1分) ;基因重组(1分);(3)基因多样性(1分)、物种多样性(1分)、生态系统多样性(1分) ;(4)韭菜叶片是绿色,干扰颜色观察,实验效果不明显(1分);(5)黑藻叶片无有色液泡,液泡变化不明显(1分);(6)小麦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无叶绿体(1分)。

高中是人生中的关键阶段,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的高二生物生态环境的保护课堂巩固练习,希望大家喜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