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8】方方《风景》读书笔记-优秀word范文 (4页)
一道美丽而荒诞的风景——评方方的小说《风景》
![一道美丽而荒诞的风景——评方方的小说《风景》](https://img.taocdn.com/s3/m/b8ad65ef4693daef5ef73d26.png)
一 一
可以很好 地还原人 物的生存本真 。 面对 这粗鄙 丑陋冷 酷的生存 景象 ,作 者不去作任何评论 和价值导 向, 因 为对于 生活 , 她“ 既不 能探究原 因 , 也不能指 示方 向 , 知识分子的精英意识被周围的世俗生 活淹没 , 站在高
高 的云端对人群 指手 画脚已失去 了意义 ”嘲 , 也 就索 性放弃解释意义和宣扬 价值 的权利 , 而把更大的 自由 留给读者。 这体 现了消解 中心 、 反 二元论 的解构思想 。
安徽文 学
文
ANHUI W ENXUE
学
研
究
m i a r
道美丽而荒诞的风景
评方方 的小说《 风景》
孑 L 佑 文
杨州 大 学文 学院
摘
要: 作为新写实小说 的代表作 , 方方的《 风景》 是反映 当代 生存意识的经典文本。 本文将 结合后 现代主义的
解构理论 , 来解读《 风景》 中的部分人物及其 生存状态。
作者简介 : 孔佑 文, 女, 江苏南京人 , 扬 州大学文 学院学生, 研 究方 向: 中国文学 。
娄 爹 f z 。 6 年 - - 期 总 第 4 。 。 期
6
安 徽文 学
方方《风景》读书笔记
![方方《风景》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72cf79c1fab069dc502201d9.png)
方方《风景》读书笔记方方《风景》读书笔记篇一方方的中篇小说《风景》和池莉的《烦恼人生》都问世于1987年,是新写实小说的两部开山之作,但比较之下,《风景》在对生存状态的还原上更具有一种令人震撼的探索精神。
这篇小说写的是武汉底层社会一个贫民家庭在几十年间的遭遇:父亲是个码头工人,性情粗暴而且为人凶悍,母亲则十分风骚粗俗,他们在大半生中都过着一贫如洗的生活,所得只有十个儿女,除了最小的一个生下不久即夭折之外,其余九个像野生植物般地在放任自流中长大成人。
情节的主线是父母与七哥的故事,其中又依次串起其他八个孩子的经历,如大哥与邻居的老婆发生恋情,二哥渴望摆脱粗鄙的家庭生活,最终却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以及三哥对女性的仇恨,哑巴四哥与一个盲女平淡自足的婚姻,五哥六哥在生意场上的拼命周旋,还有大香小香两姐妹各自或普通或放浪的家庭生活;至于七哥的故事则写得更为详细:他自幼没有得到过丝毫的家庭温暖,被父亲和兄弟姐妹肆意地打骂,完全像条野狗似地活着,“文革”中他怀着对家庭的刻骨仇恨离家去下乡,然后完全出于偶然被推荐到北京上大学,从此他开始抓住一切机会来改变自己的命运,最后终于顺利地踏上仕途,成为这个贫民家庭中出来的第一个“大人物”.小说对每段故事的叙写都集中于对生存景象的刻画,所有人物都为他们的生存境况所紧紧捆绑着,他们生活中任何跌爬滚打和生死忧乐都生成于他们最基本的生存欲求与所处境遇之间的磨擦和冲突。
这篇小说的叙述者被设置为一名死者,即那个夭折的小儿子。
小说正文前引波特莱尔的诗句作为题词“在浩漫的生存布景后面,在深渊最黑暗的所在,我清楚地看见那些奇异世界”.由死者的视角来讲述生存的故事,显然是一种机智的安排,这使得作品中的生存景观看来异常的冷漠和残酷。
由死者的观察所得出的结论,是生存在这个世界上的无比艰辛而凄惶:“我宁静地看着我的哥哥姐姐们生活和成长。
在困厄中挣扎和在彼此间殴斗。
……我对他们那个世界由衷感到不寒而栗。
方方风景读后感
![方方风景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ea27b5b2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a3.png)
方方风景读后感《方方风景》是一本由著名作家张三十写的散文集,书中记录了作者在各地旅行时所见所闻,以及对自然风景的感悟和思考。
读完这本书,我深受启发,感悟颇多。
首先,书中的描写非常细腻,作者对每一个风景都进行了精准的描绘,让人仿佛置身其中。
他用文字勾勒出大自然的壮美和细腻,使人感受到了自然界的神奇和美丽。
我仿佛看到了那些山峦起伏、江河蜿蜒、花草茂盛的景象,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其次,书中的感悟也让我深有感触。
作者在游历过程中,不仅仅是欣赏风景,更是在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他通过观察自然界的规律和变化,思考人类应该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
他说,“人类应当像大自然一样,保持着一颗平和的心,顺应自然的规律,不要过分干预和破坏自然。
”这句话让我深受启发,让我意识到了我们应该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利益和发展。
另外,书中还有许多关于人与人之间的温情故事。
作者在旅行中遇到了许多善良的人,他们虽然生活贫困,但却心地善良,乐于助人。
这些故事让我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和温暖,让我对人性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通过阅读《方方风景》,我不仅仅欣赏了大自然的壮丽和美丽,更是感悟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和和谐。
这本书让我对生活充满了热爱和希望,也让我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
我相信,只有在与自然和谐相处、与人温情相待的过程中,我们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和快乐。
总之,《方方风景》是一本非常有意义的书,它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也让我思考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我相信,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与自然和谐相处,与人温情相待,让自己的生活充满爱与希望。
殊途于生同归于死——论方方小说《风景》
![殊途于生同归于死——论方方小说《风景》](https://img.taocdn.com/s3/m/a389eaff8762caaedd33d47e.png)
文学评论·现当代文学殊途于生 同归于死——论方方小说《风景》杨茜 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彭在钦 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新世纪中国长篇小说创作的现代性与本土化路径研究(编号:13YJA751039)。
摘 要:方方小说《风景》是新写实主义的代表,小说以第三者小八子的客观视角讲述了七哥一家人的生活,在零度感情的介入下展现人物在困境中的生命状态,通过人物在困境中的不同选择,揭示人虽殊途,但终将同归的生命哲学。
不论人物选择何种生存方式,他人都无法评论孰是孰非,因为人行走在这条征途上,都会到达生命的归宿处,死亡的交汇口。
关键词:《风景》;生命状态;生命抉择;死亡作者简介:杨茜(1995-),女,湖南怀化人,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研究生,主要从事语文教育与文学评论工作;彭在钦(1964-),男,湖南浏阳人,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现当代文学学科、影视与戏剧学科带头人,硕士生导师,湖南省现代文学学会副会长,主要从事当代文学与影视文学、语文教育研究工作。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3-038-02《风景》讲述了武汉平民区“河南棚子”七哥一家的生活状态,重点讲述了七哥在恶劣的家庭环境中艰难的生存过程,并用二哥的生命状态和人生选择与七哥形成对比。
在不同的困境里,二哥选择自杀以达到内心对爱情的至死不渝,七哥选择在现实的社会里左右逢源改变人生命运。
人物在困境的不同抉择下,展现自己对生死的思考,揭示作品的生存哲学。
一、探索:生命所处的不同状态方方利用第三者“小八子”的客观视角,真实地展现了生活的原生态样貌。
“她是‘情感零度介入’的,嘴角挂着一丝残酷的冷笑,俯瞰下面的芸芸众生。
”[1]方方对人的生存状态采取了一种近乎真实的描述,人的生命在肉体的困顿和精神的崩塌中游离。
(一)肉体的困顿《风景》的叙述背景是武汉底层市民的聚居地——“河南棚子”。
芳芳的幸福生活阅读16再读芳芳《风景》
![芳芳的幸福生活阅读16再读芳芳《风景》](https://img.taocdn.com/s3/m/d5549576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de.png)
芳芳的幸福生活阅读16 再读芳芳《风景》《风景》这篇小说主要是批判痞子文化(即表现流氓、无产者的文化),写建国后人们的生活,其特点是生活是什么样就写什么样,原汁原味,写生活的原生态,探讨人的生存理念、方式与状态。
痞子文化的代表是父亲,一个码头工人。
父亲这个码头工人以虐待家人为乐。
一家十一口生活在贫困线上,而这种痞子文化却表现出一种人与人之间没有感情:亲情、爱情、友情的原始的生活状态与现实。
文化不分阶层,知识分子中也与痞子文化。
七哥就是典型的例子。
七哥继承了父亲的痞子文化,有过之而无不及。
二哥是七哥的第一任老师,是他最亲近的人,而二哥却是痞子文化的叛逆者,追求知识和文明,但理想不能实现,文革不久便来临,而他却最终以割腕殉情自杀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
二哥自杀的消息传来,七哥却置之不理,可见其人性的绝灭。
他的第二任老师是他的大学同学苏北佬。
苏北佬爱乡下一个清洁工而且清洁工得了骨癌,其实这并不是真爱,而是以此来捞政治的资本,为了改变命运,不择手段,这就是痞子文化的哲理,而七哥的不择手段则发挥到极致。
《风景》以一个夭折的死魂灵,一个婴儿来讲故事,但却不是第一人称,这是一“冷眼看世界”的形象。
活者在困厄中挣扎、殴斗,拚命地浮游,而死者却在静静地观看,非人格化的情节将读者拉入故事中,将读者参与作品,而这种参与的方式却是自然的。
生与死的心灵对照。
死与生的挣扎与静穆的反比。
作者所表达出来的并非一部作品,而是一个社会的真实形体。
小八子的世界是魂灵的虚幻的不现实的,而以小八子的口中所描述出来的,以他的眼睛所折射出来的才是真正的人生,小八子“对他们那个世界不寒而栗”。
文中小八子的自述性口吻更是衬托出这种生与死的对比。
“我是一个懦弱的人为此我常在心里请求我所有的亲人原谅我的这种懦弱,原谅我独自享受着本该属于全家人的安宁和温馨,原谅我的以身份冷静的月光一滴不漏地看着他们劳碌奔波,看着他们的艰辛的凄惶。
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您的在线图书馆!。
四种活法 四道风景——读方方小说《风景》
![四种活法 四道风景——读方方小说《风景》](https://img.taocdn.com/s3/m/4d5c1900581b6bd97f19eac5.png)
恶战中负 了重伤 。肋骨 被打 断了好几 根 , 身血流如 注 全 宛若红 布裹 着 一般 。祖父 被 抬 到家 时 已经 奄奄 一 息。
尽管如此祖父却一直带着微 笑……祖父 去世前 , 当时汉 口最有名 的“ 头皇帝 ” 其 周 门派人 为祖 父送 来了云 码 殷 南 白药 。祖父去世时 ,为祖 父洒 泪哀 伤的人几乎是一望
沿袭 了他父亲的生存理念与生存 理想 , 一生都 信奉力 他
气 与拳头 , 二哥追 求一 种高 尚的 精神 生活 , 他认 为 只有 知识与爱情才能够让生命存 在变得 有意义有 价值 ; 小时 屈辱 的生活让七哥 渴望过上 一种受人 敬畏 的生活 , 五哥 六哥辞职干起了个 体户 , 包鼓 了起 来 , 杆 子也直 了 腰 腰 起来 。陈思和 主编的 《 中国 当代文 学史 教 程》中将 《 风
存意识与生存方式 , 因此 《 景》 风 实现 的是 方方从 政治 、 文化、 经济等 多方 面对 中国普通人 的生存处境 的思考 。
无边 , 啜泣声便如远天滚过 的雷。祖父 不仅拥有 强健 的
体魄 、 过人 的力 气 , 重 要 的是 祖父 胆量 过人 , 更 敢杀 敢
相 信 拳 头— — 父 亲 的活 法
父亲是棚屋的主宰者 , 他统 治并影 响着屋棚 里的其 他人——他的妻子 和儿 女 。有 论者 认 为 : 作 为棚 户 区 “
的一位普通市 井小 民 , 父 亲 ’ ‘ 不懂 得人 生 的意 义 和价
【 收稿 日期] 2 0 - 1 - 1 08 0 4
拼。祖 父的彪悍 和骁 勇 , 在那个 用武力 来决 定码头利 益
识 与 爱 为 宗 旨; 哥 以婚 姻 为 筹 码 , 权 力 作 为 目标 ; 哥 、 哥 辞 职 干 起 个体 户 , 金 钱 为 目的 。 不 同的 七 把 五 六 以
不同角度看《风景》
![不同角度看《风景》](https://img.taocdn.com/s3/m/094dec27453610661ed9f47c.png)
话原版说给父亲听时 ,父亲气得 当即把手里 的酒瓶朝地上一
砸 , 吼 道 :什 么叫 没有 骨 气 ? 怒 “ 叫他 来 过 过我 们这 种 日子 , 他就 明 白骨气 这东 西 值多 少 钱 了 。 根据 马 斯 洛的 学说 , 的需 求 有 ” 人 不 同 层次 , 只有 当最 底 层 的温 饱 与生 理 需求 被 满 足 后才 有追 而 求 爱 和尊 重价 值 的基 础 。 以并 不 是人 们 不想 要 那些 更 高层 次 所 的价值 , 是 没能 力要 。在此 文 明 和美 善 又 被迫 置 于生 存 这 一 而
中 一 道 独 特 的 风 景 。 除 了描 绘 出 一 幅 原 始 的 本 真 的 生 活 图 画 外 , 风 景 》 带 给 了 读 者 更 多 其 他 方 面 的 思 考 。 《 还
【 键 词 】《 景》 叙 述 ; 待 视 野 关 风 ; 期
当代 文 学 史 将 方 方 同池 莉 、 震 云 、 刘 苏童 、 兆 言 、 恒 等 叶 刘
方方 的中篇《 风景》 和池莉 的《 烦恼人生》 问世 于 18 年 , 都 9 7 是 新写实小说 的两部开山之作。 但比较之下,风景》 “ 《 在对生存状
态 的还 原上 更具 有 一种 令 人震 撼 的探 索精 神 。 不 仅如 此 , 论 ” 无 从文 本 的风 格 、 事 方 式 还是 内在 的意 义外 在 的影 响 , 较 其 叙 都 他 新 写 实作 品有 很 多不 一 样 的地方 。
命如同树叶, 所有的生长都是 为了死亡 , 殊途却是同归” 。生存
只是 生 存 , 都 失去 了意 义 , 许 在 所有 的人 中 , 一切 或 只有 四哥生 活代 表 了难 以追 求 的幸福 。“ 是 因 为 嘈杂 烦乱 的 世界 之声 完 这 全 进入 不 了他 的 心境 才使 得 他 生活 得 这 般 和谐 和安 稳 ” ,这 是 不是 也 暗 示 了作 家对 当时 的社 会批 判 呢 ? 生活 于底 层 的城 市贫 民没有 能力 拥 有 文 明社会 的种 种生 活 ,活着 成 了唯 一 的 目标 , 即便 人 的性格 里 有美 好 和文 明 的一 面 , 遭 遇残 酷 的生 存 压 力 在
有关风景的读书笔记
![有关风景的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80f4e640804d2b160b4ec0f9.png)
有关风景的读书笔记有关风景的读书笔记方方的中篇小说《风景》和池莉的《烦恼人生》都问世于1987年,是新写实小说的两部开山之作,但比较之下,《风景》在对生存状态的还原上更具有一种令人震撼的探索精神。
这篇小说写的是武汉底层社会一个贫民家庭在几十年间的遭遇:父亲是个码头工人,性情粗暴而且为人凶悍,母亲则十分风骚粗俗,他们在大半生中都过着一贫如洗的生活,所得只有十个儿女,除了最小的一个生下不久即夭折之外,其余九个像野生植物般地在放任自流中长大成人。
情节的主线是父母与七哥的故事,其中又依次串起其他八个孩子的经历,如大哥与邻居的老婆发生恋情,二哥渴望摆脱粗鄙的家庭生活,最终却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以及三哥对女性的仇恨,哑巴四哥与一个盲女平淡自足的婚姻,五哥六哥在生意场上的拼命周旋,还有大香小香两姐妹各自或普通或放浪的家庭生活;至于七哥的故事则写得更为详细:他自幼没有得到过丝毫的家庭温暖,被父亲和兄弟姐妹肆意地凌辱打骂,完全像条野狗似地活着,“文革”中他怀着对家庭的刻骨仇恨离家去下乡,然后完全出于偶然被推荐到北京上大学,从此他开始抓住一切机会来改变自己的命运,最后终于顺利地踏上仕途,成为这个贫民家庭中出来的第一个“大人物”.小说对每段故事的叙写都集中于对生存景象的刻画,所有人物都为他们的生存境况所紧紧捆绑着,他们生活中任何跌爬滚打和生死忧乐都生成于他们最基本的生存欲求与所处境遇之间的磨擦和冲突。
这篇小说的叙述者被设置为一名死者,即那个夭折的小儿子。
小说正文前引波特莱尔的诗句作为题词“在浩漫的生存布景后面,在深渊最黑暗的所在,我清楚地看见那些奇异世界”.由死者的视角来讲述生存的故事,显然是一种机智的安排,这使得作品中的生存景观看来异常的冷漠和残酷。
由死者的观察所得出的结论,是生存在这个世界上的无比艰辛而凄惶:“我宁静地看着我的哥哥姐姐们生活和成长。
在困厄中挣扎和在彼此间殴斗。
……我对他们那个世界由衷感到不寒而栗。
从《风景》看人生
![从《风景》看人生](https://img.taocdn.com/s3/m/c115b6c0da38376baf1fae87.png)
从《风景》中看人生摘要:当代新写实女作家方方的创作始终以人的生命和生存为中心。
代表作《风景》通过对社会底层窄的生存空间和传统理论崩溃的展示,绘制了一副艰难的生存图景。
方方通过作品中人性、亲情的瓦解,呈示了一个令人绝望的荒谬世界。
本文主要从《风景》中人物的生存环境、个人的命运看人类的生存。
关键词:方方《风景》环境人生海德格尔把“畏”和“烦”,萨特把”“厌恶”“焦虑”作为人存在的根本状态。
海德格尔认为人被无缘无故地抛掷在世,因此人感到无家可归的孤独和悲凉。
在《风景》中方方从亡灵的角度,用冷静客观的笔调,剥离出底层人群的实际生存状况,不由得让人对海德格尔的话又多一份思考。
(一)生存环境的艰辛方方为我们展开一幕“浩漫的生存布景”,一幅下层市民无比艰辛的生存场景。
“……汉口河南棚子一个十三平米的板壁屋子……”[1]“小屋里有一张大床和一张矮矮的小饭桌,装衣物的木箱和纸盒堆在屋角,父亲为两个女儿搭了个极小的阁楼,其余的七个儿子排一溜的睡在夜晚临时搭的地铺上。
”[2]更重要的是,这样的家庭缺少亲情温暖。
“父亲每天睡觉前点点数,知道儿女们都活着就行了。
”[3]父亲解放前是一个码头工人,以善打码头闻名、他粗暴、勇敢、重义气,“认朋友而不认是非”。
这样的性格在家庭生活中就表现为蛮横不讲理,打骂老婆孩子对于父亲是家常便饭。
而母亲,同样愚昧,又加之天性风骚,好搬弄是非,也不可能给子女多少深沉、温情的母爱。
随着孩子的成长,原本狭窄的空间更加无法同时容下所有的家庭成员。
因此,大哥成年累月地上夜班,七哥则在阴暗潮湿的床下度过每一个夜晚。
他们吃的是捡来的菜叶,烧的是偷来的煤渣。
在这样的环境中,人的生存是极其艰难的,死的威胁也是无处不在,仿佛上演着一场无声无息的生命屠戮:打码头负伤而死的祖父,出车祸的枝姐,被火车辗死的够够,文革中投江自尽的杨氏父母,沉船死去的船长以及割腕自杀的二哥……匆匆而过的几十年间,一个又一个生命骤然消逝,无声无息,轻巧地仿佛留不下什么印迹。
写景读书笔记简短(精选5篇)
![写景读书笔记简短(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5b1ac0ec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81.png)
写景读书笔记简短(精选5篇)写景读书笔记简短篇1《风景》读书笔记《风景》是一本由英国作家彼得·沃森所写的作品,它以一种独特的视角,让我们从人的角度去欣赏自然风景的美。
彼得·沃森在书中提到,风景不仅仅是由自然元素构成的,更是由人类与自然环境互动而形成的。
他以英国的湖区为例,描绘了人们在自然环境中生活、工作、游玩,与自然环境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
我特别喜欢书中的一句话:“风景是一种人类的精神产品,是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这句话让我对自然风景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我看来,风景不仅是大自然的美景,更是一种文化,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象征。
同时,彼得·沃森在书中也提到了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他认为,人类应该尊重自然,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共生。
这种观点让我深受启发。
在现代社会,人们往往只关注自身的利益,忽视了自然的价值。
我们应该学习他的这种环保意识,让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总的来说,《风景》是一本很好的书,它让我对自然风景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让我对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有了更深的思考。
我相信,只要我们尊重自然、保护环境,我们就能创造出更美好的未来。
写景读书笔记简短篇2《百年孤独》:孤独之景,永驻心间在马尔克斯的魔幻现实主义之作《百年孤独》中,作者以布恩迪亚家族为主线,讲述了马贡多镇百年来的兴衰起落。
家族七代人的故事,让我在书中看到了孤独的美丽与哀愁。
首先,书中描绘了孤独的美丽。
孤独并非寂寞无伴,而是心灵上的孤独。
这种孤独源于人与人之间的疏离感,让人感到无法与外界沟通。
在布恩迪亚家族中,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世界里孤独地生活,追求着内心的平静。
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一个极具智慧的人,他在自己的实验室里度过了大半生,与世隔绝,专心研究炼金术。
他的孤独并非寂寞,而是对世界深深的思考和探索。
其次,书中呈现了孤独的哀愁。
孤独是一种无法摆脱的情绪,它伴随着生命的始终。
方方《风景》
![方方《风景》](https://img.taocdn.com/s3/m/ddc5a9f52f60ddccdb38a06e.png)
2021,/3/11以及揭示出生存本身的意义所在,
4
• 《风景》以一名死者的视角来诉说活人生 存的故事,记录了汉口铁路边一家住在河 南棚子里的棚屋平民的命运变迁。因为不 同的人生境遇,两代人选择了他们各自的 活法:父亲沿袭了祖父的活法,以力气大 拳头狠立身;二哥背叛了父亲的生存理念 ,以追求知识与爱为宗旨;七哥以婚姻为 筹码,把权力作为目标;五哥、六哥辞职 干起个体户,以金钱为目的。不同的人生 选择,构成不同的人生风景,寄予了作家 对现实与生存的思考。
望七哥,只有苏北佬来看望,苏北佬对七哥说:
Hale Waihona Puke 干那些能改变你命运的事,不要选择手段和方式
。苏北佬的一番深刻的教导下,七哥如灌顶般顿
悟,开始了自己的发迹之路。苏北老不择手段的
改变命运的“教导”更是促使他对理性价值观的
彻底幻灭。在我看来,苏北佬对于七哥就起了一
个启蒙的作用,他的存在开始了七哥的真正转折
点。苏北老不择手段的改变命运的“教导”更是
2021/3/11
6
• 以死者的角度来写这段故事,冷静地 旁观。“二十多年个幸福的岁月,我 享受到了无比无比多而热烈的亲情之 爱。”早夭的小八子,不用挨父亲的 揍,不用接受世俗的嘈杂。在这个家 庭里,只有死者是幸福的。
2021/3/11
7
小 说 女 性 及 形 象
2021/3/11
14
小 的。她够说 内够 。之 心够年她中 就得光天唯 开死景真一 始开,活一 死始她波个 亡,永,优 。七远但美
《风景》
——方方
简介
•
• 方方(1955—),原名 汪芳,籍贯江西彭泽,
•
1955年出生于南京,成长
于武汉,毕业于武汉大学
黑暗的生存布景读方方小说《风景》
![黑暗的生存布景读方方小说《风景》](https://img.taocdn.com/s3/m/fd59a46cf5335a8102d22085.png)
黑暗的生存布景:读方方小说5风景6景银辉方方的5风景6故事发生在一个棚户区,父母有七个子女,教育的方式无非是打和骂。
恶劣的生存环境似乎磨灭了家庭成员之间应有的温情,他们对彼此漠视无睹。
/十三平米的房子0人物活动的核心场地,也成为整个故事得以延续和推进的场所。
本文分析小说中冷漠、权威的父母和顺从而憎恨的儿童之间构成的亲子关系以及兄弟姊妹之间各自纠葛而又独立的生存轨道,尤其是七哥经由苦难童年的洗礼而确立起来的生存哲学,无不彰示着生存布景中黑暗的一面。
一5风景6中,权威家长制依旧牢固存在,左右着儿童的生存发展,父母底层的伦理道德占据了孩子们生活的中心,父亲引以为荣的是父亲打码头的经历)))一种对暴力的张扬和崇拜,父亲会在酒后叫喊着:/儿子们你们什么时候能像老子这样来点惊险的事呢?0父亲呼唤的是他那个年代的草莽英雄的理想,而在实际生活中,这样一种草莽时代显然已经终结,因此他只会得出一代不如一代的感喟。
父亲是个落寞的旧时代的草莽形象,英雄气概和豪放行为的草莽气息是父亲的审美取向,由此形成暴力与谩骂的权威性家庭关系,几个儿子在父亲面前无不胆战心惊,压抑自己的恐惧和敌视,在对父亲的畏惧和服从中发展自己的人格。
而母亲却表现出母性的缺席,忙于打情骂俏,在父亲毒打儿子的时候/眼皮也不抬一下0。
这种对草莽精神的呼唤在莫言的小说里有着最明显的体现。
5红高粱6中羸弱的父亲和英雄气概的爷爷和奶奶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以至于作为晚辈的我愿意在高粱地里挖出自己的心肝来向祖辈进行献祭,早就有论者用尼采的哲学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的对立来阐释文本中两种对立的价值观。
尼采认为,随着现代文明的理性精神的推广,日神精神越来越占据主流,而酒神精神则日益衰减了。
事实上我要指出的是,这两种迥然不同的价值观背后正是革命年代或者战争年代和日常人生的对立。
唐小兵在分析5千万不能忘记6的时候这样说,5千万不能忘记6的新,正在于剧本隐约地透露出一种深刻的焦虑,关于后革命阶段的日常生活的焦虑。
方方风景读后感
![方方风景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42c0e530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9d.png)
方方风景读后感《方方风景》读后感。
《方方风景》是一部以描写乡村生活为主题的小说,作者通过对自然风光和乡村风土人情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
这部小说让我感受到了乡村的宁静与美好,也让我对生活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
在小说中,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乡村的自然风光,让人仿佛置身其中。
清晨的田野,青山碧水,蓝天白云,这些美丽的景色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
而乡村的人文景观也同样令人感动,那些朴实善良的乡亲们,他们勤劳朴实,热情好客,让人感受到了一种亲切和温暖。
这些美好的景色和人情让我感受到了乡村的宁静与美好,也让我对生活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
通过阅读《方方风景》,我对生活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
在现代社会,人们总是忙碌于工作和生活,很少有时间去享受大自然的美好。
而乡村的田园风光和朴实的乡亲们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和简单,让我明白了生活的本质是什么。
生活并不需要过分复杂,简单的快乐才是最重要的。
在这个物质丰富但精神贫乏的社会,我们需要学会放慢脚步,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去体味生活的简单和真实。
同时,通过阅读《方方风景》,我也对乡村的发展有了新的思考。
现在,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离开乡村,到城市谋求更好的生活。
而乡村的人口减少,农村经济也面临着困难。
乡村的美丽风景和朴实的乡亲们需要被更多的人所了解和关注,我们应该为乡村的发展和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只有让乡村更加美丽,让乡亲们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才能真正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
总的来说,阅读《方方风景》给我带来了很多的感悟和启发。
通过对乡村生活的描写,让我感受到了乡村的宁静与美好,也让我对生活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
同时,也让我对乡村的发展有了新的思考。
希望我们能够珍惜乡村的美好,为乡村的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让乡村的方方风景永远美丽,让乡亲们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方方风景读后感
![方方风景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b94cf525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e5.png)
方方风景读后感《方方风景》是一本由著名作家韩寒所著的散文集,书中收录了他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所见所闻,以及对生活、人生、社会等方方面面的思考和感悟。
这本书不仅展现了韩寒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同时也给读者带来了一场心灵的盛宴。
在读完《方方风景》后,我深深被书中的文字所感动。
韩寒以他独特的视角和敏锐的洞察力,描绘了那些平凡而又真实的生活场景,让人感受到了生活的酸甜苦辣。
他用简洁而又深刻的语言,将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娓娓道来,让我不禁感叹生活的丰富多彩和变化无常。
在书中,他对生活、人生、情感等话题的思考和表达,让我深受启发,也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书中,韩寒以他独特的方式,揭示了生活中的真相和人性的复杂。
他用文字将那些平凡的人和事描述得深入人心,让人不由得为之动容。
他用文字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让我们仿佛置身于他所描述的那个世界中。
在他的笔下,我们看到了那些普通人的喜怒哀乐,看到了那些美好的瞬间和令人心碎的瞬间。
这些文字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真实和丰富,也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同时,韩寒在书中对人生、情感、社会等话题的思考也让我深感震撼。
他用文字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和对社会的思考,让我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他对情感的描绘也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温暖和美好,也让我对情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书中,他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反思也让我深感触动,也让我对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总的来说,《方方风景》是一本充满智慧和温暖的书,它不仅展现了韩寒独特的文学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同时也给读者带来了一场心灵的盛宴。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感受到了生活的真实和丰富,也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同时,书中对人生、情感、社会等话题的思考也让我深感震撼,也让我对这些话题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对韩寒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希望他能继续写出更多优秀的作品,让我们在他的文字中感受到更多的温暖和智慧。
风景读书笔记(精选5篇)
![风景读书笔记(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24d3b2d6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0a.png)
风景读书笔记(精选5篇)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书笔记了。
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风景读书笔记(精选5篇),欢迎大家分享。
风景读书笔记1方方的中篇小说《风景》和池莉的《烦恼人生》都问世于1987年,是新写实小说的两部开山之作,但比较之下,《风景》在对生存状态的还原上更具有一种令人震撼的探索精神。
这篇小说写的是武汉底层社会一个贫民家庭在几十年间的遭遇:父亲是个码头工人,性情粗暴而且为人凶悍,母亲则十分风骚粗俗,他们在大半生中都过着一贫如洗的生活,所得只有十个儿女,除了最小的一个生下不久即夭折之外,其余九个像野生植物般地在放任自流中长大成人。
情节的主线是父母与七哥的故事,其中又依次串起其他八个孩子的经历,如大哥与邻居的老婆发生恋情,二哥渴望摆脱粗鄙的家庭生活,最终却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以及三哥对女性的仇恨,哑巴四哥与一个盲女平淡自足的婚姻,五哥六哥在生意场上的拼命周旋,还有大香小香两姐妹各自或普通或放浪的家庭生活;至于七哥的故事则写得更为详细:他自幼没有得到过丝毫的家庭温暖,被父亲和兄弟姐妹肆意地欺辱打骂,完全像条野狗似地活着,“文革”中他怀着对家庭的刻骨仇恨离家去下乡,然后完全出于偶然被推荐到北京上大学,从此他开始抓住一切机会来改变自己的命运,最后终于顺利地踏上仕途,成为这个贫民家庭中出来的第一个“大人物”。
小说对每段故事的叙写都集中于对生存景象的刻画,所有人物都为他们的生存境况所紧紧捆绑着,他们生活中任何跌爬滚打和生死忧乐都生成于他们最基本的生存欲求与所处境遇之间的磨擦和冲突。
这篇小说的叙述者被设置为一名死者,即那个夭折的小儿子。
小说正文前引波特莱尔的诗句作为题词“在浩漫的生存布景后面,在深渊最黑暗的所在,我清楚地看见那些奇异世界”。
由死者的视角来讲述生存的故事,显然是一种机智的安排,这使得作品中的生存景观看来异常的冷漠和残酷。
风景读书笔记
![风景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9e23c56d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11.png)
风景读书笔记风景读书笔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而人生,也如同一折。
风景。
人生;人生。
风景……自小,我便是生长在江南的一个普通的小山村上。
哪里有青山绿水,一想到记忆里田野上青草的味道,我的内心忽然悸动不已。
出去走走,别有洞天。
冬的一个上午,山间的空气依然氤韫的,温湿的感觉滋润着我们每一个人的脸孔。
远处望去,山间的雾气仿佛是一缕仙子遗落人间的飘带,如此轻柔,却是细致。
沿着山溪边蜿蜒小径,踏步缓缓而上,虽是曲折,却别有一番情趣在其中。
原来的台阶,把座座青山沟壑起来,如金黄色的绸带,不经意间就让这绿山秀水间多了一份生动的色彩。
拾级而上,别致的景点一个接一个,只送眼前,让我忘记赏山,还是观水,仰或轻念石壁上的文字,与古人一同,喜气而喜,悲其而悲……山不知有多深,可我能感觉到,无论山有多深,路,却是一样的长远。
行走的时候,我更留心这山洞的台阶,几处山的陡弯处,台阶忽然间就有了高低。
这山间的水,让一切都有了湿润的理由。
我们是幸运的,因为不知缘故,整条山道只有我没几个人,行走间,是那么清幽,静谧。
虽不是丰时节,可是山内仍不时传来瀑布的流水声。
不经意间,飞逝的水雾被风吹起来,轻轻拥入我怀,刹那间,清凉的感觉由心而生,焦虑,烦闷的心也开始渐渐平静下来……思绪如山花般开放,清美是唯一的`感觉。
诸多的心事,虽着山水而去,只有瀑布边的岩石,如沧桑老人,看着凡间世事变迁……当我们还再留恋不已时,时间已让下山的铃声敲响了。
回眸间,落日余辉中的山,如一幅浓淡恰到好处的山水画,如此清晰地留在我的记忆中。
忽然间,就想起了一句话:“走的时候,是为了到另一个境界,停的时候是为了欣赏人生。
”记得一篇文章中提到:在大自然的景观面前,人性是显得渺小的。
这样感觉在我读到《书店风景》一书时又重新触及。
书店是书海的缩影,以知识为墙壁,满是人文气息,是以让每个虔诚的读者谦卑,薄弱。
作者钟芳玲,一个以读书,编书,买书,卖书,藏书,教书,写书作为工作与趣味的女书人。
方方风景读后感
![方方风景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737b9da2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e5.png)
方方风景读后感《方方风景》是一部由著名作家韩寒所著的小说,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深刻的人物刻画而备受读者喜爱。
小说以一个小城镇为背景,讲述了主人公方方从小到大的成长故事,以及他与周围人物之间的情感纠葛。
在读完这部小说后,我深受感动,不禁有许多感慨和思考。
首先,小说中的主人公方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是一个普通的小镇青年,却有着与众不同的内心世界。
在成长过程中,他经历了许多挫折和困难,但始终没有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他的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的性格深深感染了我,让我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和勇气。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但只要我们有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意志,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
其次,小说中描绘的小镇风景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小镇的风土人情,让我仿佛置身其中。
在小镇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和人情味。
这让我不禁思考,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是否让我们迷失了真正的生活本质?或许,我们需要停下脚步,去感受身边的风景和人情,才能找到内心的宁静和满足。
最后,小说中的情感描写也让我深受触动。
主人公方方与身边的人物之间的情感纠葛,让我感受到了生活中的真挚情感和人性的复杂。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各种情感问题,但只有真诚和宽容才能化解矛盾,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
通过阅读这部小说,我也更加明白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的重要性,以及真诚和包容的力量。
总的来说,读完《方方风景》给了我很多启发和思考。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许会遇到各种挫折和困难,但只要我们有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意志,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
同时,我们也需要停下脚步,去感受身边的风景和人情,才能找到内心的宁静和满足。
最重要的是,真诚和宽容是化解人与人之间矛盾的关键,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
希望我们都能够从《方方风景》中汲取力量,勇敢面对生活的挑战,珍惜身边的人和事,让生活充满温馨和希望。
论方方《风景》的命运主题
![论方方《风景》的命运主题](https://img.taocdn.com/s3/m/6ef3f2d850e2524de5187eea.png)
一路风景,一路变幻浅析《风景》中生存环境对人物的塑造摘要:女作家方方是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其大部分作品的取材都来自于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旨在表现新写实小说的“凡俗化叙事”的特征。
方方的代表作《风景》描绘了“父亲”一家十余口人的生存境况和生活状貌,表达了其生活环境对生活的意义,人的命运,以及人性的塑造有着至关重要作用的思想。
本文通过对《风景》的分析,进一步了解方方的创作倾向。
关键词:《风景》生存环境人物命运方方说:“我的小说主要反映生存环境对人的命运的塑造。
”方方的《风景》就是对生存状态的感悟,对生存意义的思考。
《风景》以武汉著名的贫民区“河南棚子”为生存布景,描绘了“父亲”一家十余口人的生存境况和生活状貌,展现了城市这一隅天地的独异的“风景”。
小说以一个死去的小儿子(小八子)的视点来观察这一家人的生活,并以小八子的语调来叙述者一家人的故事,使这篇小说笼罩着一层超现实主义的气氛。
小说展现的市民生存的艰辛:生存空间狭小——一间十三平方米的板壁屋子里挤着父亲母亲和七男二女的儿女们;温饱一直成问题,一家热终日奔波挣扎,生命的基本欲望无法得到满足,更加无所谓精神需求了。
就是这样的生存环境塑造了父亲、大哥、二哥、三哥、四哥、五哥六哥、母亲大香小香以及相对主人公七哥等一系列人物形象以及各自的命运。
生存环境影响着这一家人。
一生潦倒,一生不被儿女所尊敬的父亲,一生都没能明白自己的生存村境况,因而他骄傲着自己的生活。
父亲是个苦大仇深的码头工人,一辈子回忆着打码头的那段“峥嵘岁月”。
每回喝酒都要没完没了地讲述他的战史。
这个时候他所有的儿子就必须老老实实的坐在他身边听他进行“传统教育”。
不然,父亲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父亲一生都生活在码头文化里,纵然一家人生活粗劣,可他仍然希望有人继承他,希望他的儿子们沿着同样的生命轨道走下去,然而,当二哥坚持继续学文化而不去拉板车时,他会担心以后码头怎么办。
在我看来,这样的父亲多可悲,可悲的不只是他一生的困顿,而还有他居然“享受”这种生活,丝毫没有没意识到自己的人生如此颓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方方《风景》读书笔记
大家读方方的《风景》究竟会写些什么读书笔记呢?我们一同来看看。
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方方《风景》读书笔记,希望你喜欢。
方方《风景》读书笔记篇一
方方的中篇小说《风景》和池莉的《烦恼人生》都问世于1987年,是新写实小说的两部开山之作,但比较之下,《风景》在对生存状态的还原上更具有
一种令人震撼的探索精神。
这篇小说写的是武汉底层社会一个贫民家庭在几十
年间的遭遇:父亲是个码头工人,性情粗暴而且为人凶悍,母亲则十分风骚粗俗,他们在大半生中都过着一贫如洗的生活,所得只有十个儿女,除了最小的
一个生下不久即夭折之外,其余九个像野生植物般地在放任自流中长大成人。
情节的主线是父母与七哥的故事,其中又依次串起其他八个孩子的经历,如
大哥与邻居的老婆发生恋情,二哥渴望摆脱粗鄙的家庭生活,最终却为此付出
了生命的代价,以及三哥对女性的仇恨,哑巴四哥与一个盲女平淡自足的婚姻,五哥六哥在生意场上的拼命周旋,还有大香小香两姐妹各自或普通或放浪的家
庭生活;至于七哥的故事则写得更为详细:他自幼没有得到过丝毫的家庭温暖,被父亲和兄弟姐妹肆意地打骂,完全像条野狗似地活着,“文革”中他怀着对
家庭的刻骨仇恨离家去下乡,然后完全出于偶然被推荐到北京上大学,从此他
开始抓住一切机会来改变自己的命运,最后终于顺利地踏上仕途,成为这个贫
民家庭中出来的第一个“大人物”.小说对每段故事的叙写都集中于对生存景象的刻画,所有人物都为他们的生存境况所紧紧捆绑着,他们生活中任何跌爬滚
打和生死忧乐都生成于他们最基本的生存欲求与所处境遇之间的磨擦和冲突。
这篇小说的叙述者被设置为一名死者,即那个夭折的小儿子。
小说正文前
引波特莱尔的诗句作为题词“在浩漫的生存布景后面,在深渊最黑暗的所在,
我清楚地看见那些奇异世界”.由死者的视角来讲述生存的故事,显然是一种机智的安排,这使得作品中的生存景观看来异常的冷漠和残酷。
由死者的观察所
得出的结论,是生存在这个世界上的无比艰辛而凄惶:“我宁静地看着我的哥
哥姐姐们生活和成长。
在困厄中挣扎和在彼此间殴斗。
……我对他们那个世界
由衷感到不寒而栗。
”这生存充满了无价值的毁灭:在械斗中死去的工人被沉
入江底,一个可爱的女孩突然被火车碾死,“文革”中一对夫妇在绝望中投水
自杀,货车上的货箱无端落下,将人砸得脑浆四溅;生存的处境狭仄得令人透不过气来:十一口人全都拥挤在肮脏鄙陋、只有十三平米的一间板壁房子里过活,七哥从小到大只能睡在暗湿的床底,饥饿和贫穷困扰着他们,他们的心灵也为
生存挤压得异常卑琐贫瘠;如此恶劣的生存更呈现出极野蛮、残酷而无人道的景
象:父亲无故地以毒打自己的子女取乐时,母亲则若无其事地坐在一旁翘着大
腿剪脚皮;棚户里的床板上两个男孩粗暴地一个女孩,人的廉价的生命力全都消
耗于自然本能的宣泄。
在这生存状态中看不出任何文明和理性的痕迹。
死者视
角或多或少地产生了某种“陌生化”的叙述效果,使《风景》以一种极端强化
的方式为我们还原出了赤裸裸的生存本相,由于这还原摈弃了以往意识形态内
容的遮蔽,从而使得整个叙写充满了令人惊愕的新异和逼真感觉
很显然,《风景》的全部笔墨都用于突现出生存本身的意义。
小说通过描
写人物对其生存处境的应对方式来使生存意义得到明确无疑的显现。
除了二哥
和七哥之外,这个家庭中其余的成员全都疲于应付生存现状的种种沉重压力,
他们自然地认可了命运的安排,只是在既定的境遇中实现自己卑微的欲求。
他
们的人生中不存在什么理想,生存本身就是他们的全部世界。
但二哥却是家庭
中的一个例外,他由于遇到少女杨朗一家,懂得还有另一种美好文明的生活方式,于是在心中便埋下了追求文明和美善的理想。
二哥成了一个真诚的理想主
义者,但事实上那种文明在生存中也有着极残酷无情的一面,而他的热烈的理
想最后遭到粉碎,使他再也找不到活下去的理由,他的自杀就象征着理想主义
在真实生存境况中的失败。
与二哥不同,七哥尽管也心怀改变自身命运的理想,但这理想却是生成于生存中恶的根芽中,他的生存哲学是:干那些能够改变你
的命运的事情,不要选择手段和方式。
在七哥的心目中,没有善与美或文明与
理性的余地,他的全部为人原则只有一个基点,就是生存本身:“生命如同树叶,来去匆匆。
春日里的萌芽就是为了秋天里的飘落。
殊路却同归,又何必在
乎是不是抢了别人的营养而让自己肥绿肥绿的呢?”七哥可谓是自觉地认识到了生存的意义,所以他才愈加成为积极的生存主义者,而他由卑微到富贵的命运
变迁似乎也验证了这种生存哲学的意义:在生存境遇中根本就谈不上任何超越
的可能。
无论是对于以上述及的那种冷酷的生存景象,还是对于七哥式的生存主义,方方在这篇小说中都没有显露出明显的观念评判倾向,这无疑透露出某种在当
代文学中尚属新鲜的创作信息。
《风景》以纯客观叙述来实录凡俗人生中的种
种本相,以及揭示出生存本身的意义所在,这里显然舍弃了过去那些观念性的
道德标准与情感认同,不动声色地使生存的观念,或说是一种民间的价值取向
非常实在地突现出来。
(事实上只有在以生存为内核的民间尺度上,对于七哥式生存主义及棚户区生存状态的谅解才真正成为可能,并具有实在的意义)。
在一定意义上,《风景》开拓出了一种写作的新空间,即处于社会底层的都市民间
的生存世界。
这种开拓性的写作改变了我们对于现实的认识,以及相应的导致
主体与现实之间的关系调整。
依照民间的尺度,知识分子首先应该反省主体意
识的实在性,面对生存本身的严峻性,任何超越其上的思想意识往往都会显示
出它的空幻与虚弱之处,以此认识为基础,促使人们必须重新回到更根本的现
实探求之中。
就此而言,《风景》的文化意义正是在于使我们对生存本身恢复
了应有的警醒与思考。
《风景》是新写实小说中最贴近自然主义方式的作品。
描写凡俗人生,刻
画粗鄙丑陋、野蛮冷酷的生存景象,这实际上原本就是左拉式自然主义文学的
基本特征,《风景》在这些方面都有着很浓的左拉味道。
基于这种形式上的暗合,我们也许可以在更深在的艺术层面上来探讨新写实小说对于现实的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