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中地理 第三章 旅游规划单元质量评估 湘教版选修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旅游规划
单元质量评估(三)
(90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我爷爷小的时候,常在这里玩耍,高高的前门仿佛挨着我的家……”一曲《前门情思大碗茶》唱出了北京“胡同文化”的深厚文化底蕴,“胡同游”吸引了大批外国旅游者,其积极影响主要是( )
A.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B.促进国民素质提高
C.提高我国人民生活质量
D.促进文化交流
【解析】选D。
北京“胡同文化”底蕴深厚,国外旅游者的大批到来极大地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据安徽省旅游局发布的统计数据,2015年清明小长假期间,安徽累计接待游客1 440.38万人次,收入38.61亿元。
据此回答2、3题。
2.据统计,以自驾游、本地游为主的游客占游客人数总量的70%以上。
据此分析其对安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是( )
A.可以增加外汇收入
B.可以回笼货币,加速资金周转
C.可以加速第三产业发展,改善区域产业结构
D.可以促进区域文化交流
3.歙县为徽州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吸引大量游客拥入欣赏歙县美景,体味徽州文化,这说明( )
①旅游可促进国民素质的提高
②旅游可促进文化的交流
③旅游业能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④旅游能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2选B,3选A。
第2题,抓住自驾游、本地游游客占总量的70%,说明旅游者以国内游客为主,其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是回笼货币,加速资金周转。
第3题,游客通过欣赏歙县美景,体味徽州文化,促进了国民素质的提高和文化的交流。
【知识拓展】徽州文化
徽州文化主要是指宋元明清以来,根植于徽州本土,并经由徽州商帮和徽州士人向外传播和辐射,进而影响其他地域文化进程的一种区域性历史文化。
空间范围。
徽州文化主要产生并根植于徽州本土,并在明清时期徽商和徽州士人的传播与拓展下,向外辐射,远播海内外。
在扬州、汉口、苏州、杭州、景德镇、南昌等徽商聚居地,徽州文化就有着广泛的传播市场。
时间界限。
徽州文化主要产生于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徽州的设立,终结于民国元年(1912年)徽州府的废除。
但是,由于文化作为一种传统,具有延续性和传承性等特点,因而,徽州文化可以向前追溯到徽州设立之前的歙州、新安、山越等时代,向后可以延续至民国时期。
2015年,我国国内旅游突破40亿人次,旅游收入过4万亿元人民币,出境旅游1.2亿人次。
回答4、5题。
4.我国旅游业迅速发展的重要意义是( )
①增加财政收入和就业机会
②有利于减少我国的交通拥堵
③加快城市化进程
④带动商业等相关行业的发展
A.①②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④
5.旅游业的发展对旅游地环境的影响可能为( )
①有利于促进旅游环境的保护
②彻底解决原有的环境问题
③使原有传统文化全部丧失
④会加剧原有的环境污染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4选D,5选C。
第4题,我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能增加我国的财政收入和就业机会,同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第5题,旅游与环境关系处理好,旅游业的发展就会促进旅游环境的保护;
旅游与环境的关系处理不好,旅游业的发展可能会加剧原有的环境污染。
【方法技巧】“朝阳产业”——旅游业
(1)旅游业投资小,收效快,利润高,若合理开发和管理,环境污染小,且旅游资源具有重复使用性,它不同于资源消耗型产业,有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有巨大推动作用,将成为21世纪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
下图中,A点为影响旅游者出行因素影响程度。
据此回答6、7题。
6.从图中可以看出旅游者出游优先考虑的因素是( )
A.市场距离
B.游览价值
C.旅游环境
D.交通通达性
7.影响旅游资源游览价值的首要因素是( )
A.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
B.景观的地域组合状况
C.旅游资源的质量
D.市场距离
【解析】6选B,7选C。
第6题,从图中可以看出A点最靠近游览价值,表明旅游者出游优先考虑的因素是游览价值。
第7题,影响游览价值的因素有旅游资源的质量、集群状况和地域组合状况。
但首要因素是资源的质量。
著名的“春城”昆明市气候宜人、环境优美。
基于这个气候特点,昆明市提出了建设湖滨生态城市的发展战略,但是滇池水环境污染问题成为实施这一战略的障碍。
据此回答8、9题。
8.昆明气候四季如春的决定性因素是( )
A.西南季风的持续影响
B.临近滇池和森林植被覆盖率高
C.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共同影响
D.比较低的纬度位置和比较高的海拔
9.昆明市实施建设湖滨生态城市发展战略的主要措施之一是( )
A.填埋严重污染的滇池水域,借此拓展城市新区
B.全面实施滇池截污工程和生态恢复工程
C.环湖大规模建设滨水型城市新区
D.把昆明市耗水量大的工业企业迁至滇池湖畔
【解析】8选D,9选B。
第8题,昆明四季如春,一是由于纬度较低,全年太阳辐射比较强;二是由于地处云贵高原,海拔较高。
第9题,生态城市的建设重点在于对污染源的控制,以及进行必要的生态恢复工程。
M省提出要“积极稳妥”地开发西沙群岛旅游资源。
结合下图,回答10~12题。
10.西沙群岛典型的旅游资源有( )
①热带岛礁②热带雨林③海洋生物④民族风情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1.稳妥开发西沙旅游资源是因为当地( )
①基础设施薄弱②生态环境脆弱
③远离祖国大陆④淡水资源匮乏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2.开发西沙旅游资源有利于( )
A.改善当地的自然生态
B.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C.大规模开发海洋资源
D.扩大当地岛礁面积
【解析】10选B,11选D,12选B。
第10题,西沙群岛属于海南省,简称琼。
西沙群岛典型的旅游资源有热带岛礁、海洋生物,当地植被为热带季雨林。
第11题,西沙群岛及其海域,珊瑚礁丰富,距我国大陆较远,生活资料的供给不便,基础设施薄弱,生态环境脆弱;同时在开发旅游资源的基
础上要注意保护环境。
第12题,开发西沙旅游资源有利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五指峰为井冈山主峰,也是井冈山的形象代表。
此峰群峰竞秀,仙姑崖、猴子峰、鹰嘴峰、大鹏峰等姿态各异,五座山峰并列,恰似五指。
1990年版100元人民币背面图案主景即为五指峰,故被戏称为“中国最值钱的地方”。
据此回答13、14题。
13.五指峰是当地重要的旅游资源,在欣赏其酷似五指造型时要注意( )
A.选择适当的观赏时机
B.选择适当的观赏角度
C.深入内部细细观赏
D.在运动过程中观赏
14.1927年国内战争失败以后,毛泽东、朱德等同志先后率领部队进军井冈山,在此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从地理因素来看,主要是因为( )
A.井冈山区地势坦荡,交通便利
B.井冈山区具有崇山峻岭和天然哨口,易守难攻
C.井冈山区盛产小麦,可为红军提供充足的粮食供应
D.井冈山区风景优美,利于红军休养疗伤
【解析】13选B,14选B。
第13题,在特定的地点可以观赏到地貌造型的形象特征。
第14题,井冈山区有崇山峻岭和天然哨口,易守难攻,有利于保护红军。
从青藏铁路的首站——青海西宁站出发,就真正走进了青藏高原的独特旅游风景线。
据此,回答15、16题。
15.青海省是著名的旅游胜地,是因为( )
①青海湖中有鸟岛
②有塔尔寺等著名佛教圣地
③“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理想的科学考察地
④举世无双的“万丈盐桥”
⑤有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丰富多彩而独特的民族风情和习俗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③④⑤
16.下列针对青海湖的旅游开发规划思路,合理的是( )
A.增加观景别墅建设
B.以生态游为主要方式
C.建设盐场
D.人工开挖,扩大湖域面积
【解析】15选A,16选B。
第15题,青海省旅游资源丰富,自然、人文景观独特。
第16题,青海湖生态脆弱,旅游开发应注意生态保护为先,以生态游为主。
读黄山国内主要旅游客源比重表,回答17、18题。
地区比重(%) 地区比重(%)
安徽18.5 北京14.7
广东11.1 上海9.6
福建 4.3 江西 4.3
湖南 2.1 广西 1.5
山东 1.3 山西 1.1
江苏12.6 湖北 2.8
浙江9.6 河北 1.5
17.据表分析,影响黄山旅游客源的主要因素是( )
①经济条件②距黄山的距离远近
③黄山的知名度④黄山的水陆交通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8.黄山与齐云山(道教名山)、歙县(历史文化名城)、太平湖等旅游景点相距不远,这表明黄山旅游区( )
A.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较好
B.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高
C.交通位置及通达性较好
D.市场距离较短
【解析】17选A,18选A。
第17题,黄山国内游客最多是来自安徽省,而黄山就位于安徽省,由此说明距黄山的距离远近是影响黄山旅游客源的主要因素之一;其次来自北京、广东、江苏、上海的客源比重较大等,说明经济条件也是重要影响因素。
知名度、水陆交通从表格中分析不出来。
第18题,在一定的区域内,有多个旅游景点,从而形成景观群,能增加单个旅游景点的游览价值,即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较好。
樱花节、桃花节、油菜花节、薰衣草节刚过去,2015年4月25日,以“赏美丽玫瑰,享幸福人生”为主题的文化旅游节又在上海崇明岛举行。
而长江隧桥正式通车以来,去崇明旅游的游客越来越多。
据此回答19、20题。
19.崇明旅游以建设“国际生态旅游岛”为目标,定位于“生态旅游”,其发展“生态旅游”的有利条件有( )
①泥沙淤积而成的河口沙岛
②有湿地、鸟类自然保护区
③有森林公园和生态农业等景观
④经济发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0.长江隧桥开通引发了崇明旅游热潮,崇明旅游业可能面临的问题不包括
( )
A.人流过多,造成环境污染
B.破坏湿地生态环境,威胁动物栖息与生存
C.会对旅游地正常的社会秩序产生冲击
D.不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
【解析】19选A,20选D。
第19题,崇明岛是典型的河口地貌,具备生态旅游的特点,本题侧重于“生态”方面回答。
第20题,长江隧桥开通,引发旅游热潮,旅游人数增加,会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但也会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21.(2016·江门模拟)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5分)
材料一桂林旅游资源丰富,典型的岩溶地貌赋予桂林“奇山、秀水、异洞、美石”的山水风光,享有“甲天下”的美誉,而桂林2 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则孕育了古遗址、陵墓、石刻、摩崖造像等多种人文旅游资源。
桂林以山水风光和人文景观并重的旅游形象,享誉海内外。
材料二桂林自驾旅游已呈较强旺势,外地自驾车以广东为主,四川、云南、贵州、重庆、湖南、
江西其次,体现了桂林自驾车旅游中短程旅游的优势。
(1)写出桂林旅游资源的特色。
(2)云南、贵州、湖南、广东均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邻省,分析外地自驾游客以广东省为主的原因。
【解析】第(1)题,桂林是我国重要的旅游城市,有独特的旅游资源——岩溶地貌形成的“奇山、秀水、异洞、美石”的山水自然风光,还有历史悠久的古遗址、陵墓、石刻、摩崖造像等人文旅游资源。
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并重,且空间组合相对距离近。
第(2)题,广东省经济发达,人均收入高,经济条件好,人们的出游愿望强;广东距桂林近,有连接两省的高速公路,交通便利,适合自驾游。
答案:(1)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并重。
(2)市场距离近;人均收入高,经济条件好;地形平坦,交通条件好。
22.读图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分)
材料在2015年1月29日,上海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闭幕之后的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市长曾经表示,2015年上海迪士尼乐园的工程及配套项目建设将基本完成。
迪士尼乐园是世界知名的现代主题公园。
建成后将带动总计上万亿的GDP总值预料,可为当地创造5万个新职位。
消费市场方面,中国内地80%以上客流将被吸引至上海,甚至包括大量的亚洲游客。
“迪士尼红利”还将带动整个“长三角”城市群产业结构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
(1)迪士尼乐园属于________旅游资源,更多地表现出____________方面的意义。
(2)简述迪士尼乐园选择落户上海的原因。
(3)上海迪士尼乐园的建成对上海有哪些影响?
【解析】第(1)题,迪士尼乐园为人为修建,应属于人文旅游资源,可供人们尤其是儿童娱乐、休憩。
第(2)题,迪士尼乐园落户上海,可从上海的优势区位来分析,如交通、客源市场、接待能力等。
第(3)题,结合材料,从对上海的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影响来回答。
答案:(1)人文娱乐、休憩
(2)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可进入性好;“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邻近客源市场;基础设施完善,
接待能力强。
(3)提高上海的知名度;丰富上海的旅游资源;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有利于上海的经济结构转型。
23.(2016·鄂尔多斯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0分)
八达岭长城是万里长城的组成部分,景区(如图)位于北京市延庆县军都山关沟古道北口。
从市区到八达岭除有高速公路外,还有旅游专线车,一小时可以到达。
2014年的十一黄金周,八达岭长城上多处出现人海场面,走不动了的声音此起彼伏,北京市监测的结果显示,10月3日八达岭长城接待游客超过8.8万人。
分析八达岭长城景区游客多的原因,该景区应如何“理性”对待长假旅游高峰。
【解析】根据“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进行知识迁移,八达岭长城景区游客多的原因主要从游览价值、地理位置和交通、景观集群状况和地域组合状况、客源市场、交通便利程度、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的完善程度、知名度等方面加以分析即可。
采取制定好景区的合理游客承载量,门票定量出售、在景区内安排好工作人员对游客进行有序疏通和引导、检测好各项旅游基础设施,确保安全、对热点景区和冷门景区游客进行合理的分流等方面对待长假旅游高峰。
答案:原因:八达岭美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高;景区景点多,集群状况好;距离北京近,客源市场广阔;交通便利;景区接待能力强。
应对措施:做好踩踏等事件应急预案;改善旅游基础设施;控制旺季的旅游活动规模。
【知识拓展】旅游资源保护的措施
(1)加强宣传,对全民进行旅游资源保护的普及教育,提高全民保护的自觉性。
(2)加强法制建设,健全旅游资源保护立法,使旅游资源做到有法可依。
(3)强化旅游管理部门职能,加强旅游管理,因地制宜,分门别类地保护旅游资源。
①进行功能分工;
②慎重对待土木建设;
③根据旅游环境容量控制游客数量。
24.(2016·全国卷Ⅱ)篁岭(下图)是美丽的山居村落,位于婺源东北部,篁岭因“晒秋”闻名遐迩。
当秋日的阳光把晒楼唤醒的时候,一家家晒楼把鲜红的辣椒,翠绿的豆角,金黄的玉米、稻谷、黄豆……晒起来,让整个山村变成色彩斑斓的画卷。
篁岭人家“晒秋”没什么讲究,赶上什么就晒什么,恨不得把整个秋天的收获都晒起来。
(15分)
分析“篁岭晒秋”的旅游价值及开发的有利条件。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旅游价值及开发的有利条件分析。
分析旅游资源的价值主要从游览价值、观赏价值、美学价值、开发价值、科学价值、体验价值等入手;开发条件包括自身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交通通达度、距离客源市场的远近、地区接待能力和环境承载力等。
答案:旅游价值:篁岭晒秋是独特的民俗文化现象,民俗文化产品价值高;篁岭晒秋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体验价值、购物和农家乐开发价值等。
有利条件:(篁岭晒秋)旅游产品独特,与附近旅游景点的旅游产品差异明显,可以实现产品互补;接近著名旅游景点(婺源、景德镇等),客源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