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实验中学2021-2-22学年度上学期高三第一次月考地理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年级第一次学科诊断测试地理答案
【答案】1.C 2.D
【解析】1.材料信息表明,该油轮出发时是秋分日日落时分,当地(48°E)地方时应18时,甲地经度为122°E,位于东八区,其区时为120°E的地方时,120°E位于48°E 以东72°,即早4小时48分,因此该油轮出发时,甲地的区时为22:48,C符合题意,排除ABD。

故选C。

2.该油轮2019年9月23日出发,一周后到达甲地,因此该油轮航行期间秋分日之后一周。

冬小麦的收获期一般在夏初,而此时为秋季,A错误;长江入海口盐度由径流量决定,河口径流量由流域内雨水补给量决定,夏季是长江流域降水最丰富的季节,则长江入海口盐度为最低时期应为夏季,而不是秋季,B错误;秋分日之后一周,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上海的正午太阳高度应逐渐变小,C错误;秋分日之后一周,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位于南半球的悉尼的白昼应逐渐变长,D正确。

故选D。

【答案】3.C 4.D
【解析】3.根据图中林木密集区等高线发生弯曲,可以判断林木密集区可能位于山谷或山脊,AD错误;根据题干叙述,林木生长与土壤水分条件相关,即林木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山谷地带是集水区域,水源较为充足,所以林木密集区位于山谷地带,C正确,B错误。

故选C。

4.图示区域东、西两侧之间最多有7条等高线,相邻等高线之间高差为30米,据此推算出东、西最大高差(用H表示)(n-1)d<H<(n+1)d,n表示区域内东、西两侧之间相差的7条等高线,d表示等高距30米,所以图示区域内东、西两侧最大高差可能是180—240 米。

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答案】5.C 6.B
【解析】5.图中显示,乙站流量3月16日以后明显增加,说明乙水文站之上地区气温明显开始上升,河面冰层和周边积雪融化量增大,4月下旬,乙水文站周边地区的积雪快要消融殆尽,积雪面积变小,补给河流的水量减少,使得乙水文站流量变小,C正确;4月下旬,由于积雪消融殆尽,水源的补给减少,周边地区地表水的下渗量减少,不会增大,A错;时间进入4月下旬,气温升高而不是降低,气温升高,冰层厚度减小而不是增大,故B、D两项错。

故本题选C。

6.材料信息表明,凌汛是指河流中冰块阻塞水流造成水位上涨的现象,甲、乙之间的水位上涨,则甲、乙之间发生凌汛时应流进河段的水量大于流出的水量,根据第1
小题分析可知,甲位于下游,乙位于上游,甲的流量代表该河段流出流量,乙的流量大致代表该河段流进流量。

图中显示,3月16日、4月16日、5月1日,甲的流量大于乙的流量,水位会下降,不会出现凌汛,排除A、C、D;图中显示4月1日,甲的流量小于乙的流量,即流进河段的水量大于流出的水量,水位会上升,则可能出现的凌汛,因此甲、乙之间发生凌汛的日期是4月1日,B正确。

故选B。

【答案】7.C 8.D
【解析】7.根据材料该地区的浮石体积较大,风力的搬运作用主要是体积较小的碎屑物,故A错误;珊瑚礁的主要成分为碳酸盐类,该浮石主要成分为硅酸盐类,故B 错误;火山喷发出的岩浆在迅速冷凝后形成疏松的气孔构造,且其主要成分为硅酸盐,海底火山喷发将岩浆物质带到表面,形成有气孔的玄武岩,故C正确;该处附近为板块消亡边界,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C。

8.读图该浮石位于太平洋西南部,受南赤道暖流和东澳大利亚暖流的影响,可能将浮石携带到澳大利亚东海岸,故D正确;南赤道暖流向西流,菲律宾东部在北半球,故A错误;南赤道暖流受澳大利亚大陆的影响,不能移动到其西部沿海,故B错误;南纬40°附近有横贯全球的西风漂流流经,浮石不易漂到南极大陆沿海,故C错误,所以该题选D。

【答案】9.D 10.A
【解析】9.结合材料“能够较好地通风散热”,且村落内部建筑密度高,房屋之间的空间小,受太阳照射面积小、时间短,可以起到遮阳降温的作用,并能与两旁的建筑内热空气形成对流,起到通风降温的作用,D正确。

建筑稠密不利于除湿,也不利于防火,AB错误。

该建筑布局防洪的作用较小,C错误。

故选D。

10.材料中提到该图与当地气候适应性最强,即通风散热效果最佳,我国岭南地区夏季盛行东南季风,所以巷道走向为东南—西北走向通风效果最佳;指向标为A向方向时,街道为东南—西北走向,A正确;指向标为B方向时,街道为西南—东北走向,B错误;指向标为CD方向时,街道为南北走向,CD错误。

故选A。

【答案】11.D 12.A
【解析】11.根据图中地球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可知,山脉的等值线向北凸出,根据“高高低低”原则,山脉的自转线速度高于同纬度的平原区,故推出该地位于北半球;PQ 锋面位于气旋的东侧,故应该为暖锋。

D正确,故选D。

12.根据上题可知,PQ为暖锋,暖锋降水在锋前,而b地位于锋后,故C错;a地
受冷气团控制,天气晴朗,故B错;b地位于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风向右偏,根据指向标可知,为西南风,故A对;根据指向标可知,PQ锋面将向北移动,D错误,故选A。

【答案】13.B 14.C
【解析】13.湖陆风形成原理与海陆风形成原理一样,是由于水与陆地热力性质差异导致的。

读图表信息可知,该日00:00~04:00,湖口距平值为负值,盛行北风,进贤距平值为正值,盛行南风,故A错;该日在07:00~11:00,湖口与进贤都是正距平,都对应为南风,风向基本相同,B正确;该日12:00~18:00,湖口距平值为正值,盛行南风,进贤距平值为负值,盛行北风,故C错;该日在21:00~00:00,湖口距平值为负值,盛行北风,进贤距平值为正值,盛行南风,故D错。

故本题选B。

14.该日鄱阳与进贤的风向转换时间相似,则鄱阳的风向转换时间就是进贤的风向转换时间,该日18时进贤的风向为偏北风,风由湖泊吹向陆地,所以鄱阳的主要风向也是由湖泊吹向陆地,为偏西风,C正确,ABD错误。

故本题选C。

【答案】15.A 16.C
【解析】15.沉积物在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甲是沉积岩;岩浆和岩浆岩可以相互转化,重熔再生丙是岩浆,岩浆经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乙是岩浆岩,所以丁是变质岩;所以A对;
16.左图为丹霞地貌景观图,丹霞地貌是由红色砂砾岩在水作用下,沿垂直节理面不断侵蚀、搬运、磨蚀、风化后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地貌,所以说塑造左图中所示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侵蚀,选择C。

【答案】17.B 18.C
【解析】17.黄河下游河道地势平坦,水流速度慢,以侧蚀和堆积作用为主,下蚀作用不明显,其中河道凹岸侵蚀、凸岸堆积,使得河道游荡弯曲。

故选B。

18.沿河槽筑新堤会在新堤内形成新的悬河,加大滩区安全风险;疏浚河槽可以减轻小流量洪水漫滩风险,但对大流量洪水的泄洪作用有限,而且工程量大,治标不治本;滩区洪水风险大,生态脆弱,应以生态保护为重点,不宜大力发展各类产业;移民搬迁和集中迁并可以改变滩区人口散乱局面,利于减少滩区占用和恢复滩区生态,促进滩区高质量发展。

故选C。

【答案】19.B 20.A
【解析】19.洞庭湖区从陆地到水底分布着森林、灌丛、草甸和水生植物等植被类型,
洞庭湖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条件影响下形成的,属于小尺度的地域分异,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地方性分异规律。

故选B。

20.从陆地到水底,地形从出露地表到隐于水下,水分从少到多,这是导致洞庭湖区植被差异的主要因素,①②正确;热量和土壤条件没有明显的差异。

故选A。

【答案】21.C 22.B
【解析】21.据图中山地的位置及海拔可确定其地处天山山脉,北坡基带Ⅴ为温带荒漠带,地表大面积裸露,无植被覆盖,湖泊河流稀少,积雪覆盖主要出现在冬季,夏季无积雪覆盖。

故选C。

22.读图可知,Ⅴ(高山草甸带)之上为冰雪带,冰雪带的下限是雪线;Ⅴ是森林带,其上限是林线;Ⅴ、Ⅴ是草原带。

与现在相比,距今3000—2000年,该山地林带上限差别不大,A错;雪线海拔较低,B对;自然带的数量较少,垂直带谱相对简单,C 错;草地面积较大,D错。

故选B。

23.【答案】(1)纬度低,气温高,积雪融化,春汛开始早;上中游纬度高,积雪多,融雪时间晚,雪融化后汇入干流,故下游春汛结束晚春汛时间长;中下游水位变化慢,支流少,下渗多,蒸发旺盛,汇水少,水量小,水位变化小。

(4分)
(2)流域内季节性积雪融水量大;伏尔加河河网密布,支流众多,汇水量大;流经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流速缓慢;河道弯曲,不利排水,且河道宽窄不一,狭窄处排水不畅,导致河水泛滥。

(6分)
(3)支流众多,航运里程长;气候较温暖,结冰期短,通航时间长;流速平缓,航运安全;沿岸工农业发达,城市众多,货运量大。

(6分)
(4)小麦、石油、煤炭、天然气、木材、机械制成品等。

(4分)
【解析】(1)春汛是伏尔加河的主汛期,下游与中上游春汛差异明显。

反映出同一条河在不同河段有明显的地域差异,下游纬度低。

春汛早,下游接纳了纬度较高的中上游大量来水,汛期长,下游地区降水明显低于北部,雨水少,气候干旱,地下水来源少,支流少,故下游春汛在河流中的比重偏大。

(2)据图可知,伏尔加河春季河水容易泛滥与河网密布,支流众多,同时汇水有关,与地势平坦,河流缓慢,排水不畅有关,与河道弯曲,不利于排水及河中多沙洲浅滩,狭窄处河水通过能力低也有关。

河道的弯曲与河流经东欧平原,河流侧蚀明显有关,河中多沙洲浅滩,造成河道宽不一。

当然,伏尔加河流域春汛首先与春季河水泛滥与春季气温回升,积雪大量消融有直接关系。

(3)据图可知,伏尔加河流域主要位于东欧平原地区,地形平坦,起伏较小,水流平缓,且支流众多,一定程度上受盛行西风影响,冬季降雪量大,春季季节性积雪融水较多,河流流量大,河流有结冰期,但结冰期相对较短,通航时间较长,另外,伏尔加河流域是俄罗斯的人口稠密区和主要农业区,且矿产资源丰富,工农业发达,水运需求量大。

以上因素使得俄罗斯伏尔加河航运价值较高,航运发达。

(4)注意设问为主要运输货物的类型,伏尔加河流域是俄罗斯主要的农业产区,生产春小麦,可推测其运输货物有小麦;俄罗斯该区域煤、铁、石油资源丰富,也是世界上木材储量最大的国家,同时重工业较发达,可推测其运输货物有油、煤炭、天然气、木材、机械制成品等。

24.【答案】(1)该群岛位于副热带海区,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时间长,盛行下沉气流;(2分)受到(加那利)寒流的减湿作用。

(2分)因此降水少,气候干燥。

(2)分布:香蕉主要分布在各岛屿的东北部沿海低地。

(2分)原因:香蕉属于喜湿热气候的作物,对热量和水分的要求较高,(2分)沿海低地热量充足,(2分)各岛屿东北部的降水量较多(2分)
(3)该群岛气候干旱,水源较短缺;(2分)信风控制时间较长,风力较大。

(2分)因此种植香蕉幼苗时应改造的自然条件是水源和风力等条件
【解析】本题主要涉及降水的成因,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等知识。

体现了区域认知及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1)分析气候干燥的原因,需要考虑影响降水的因素,主要包括大气环流、下垫面性质、洋流、地形等因素有关。

据图中信息结合加那利群岛所处纬度位置可知,该群岛位于副热带海区,判断其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时间长,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

加之受到加那利寒流的减湿作用,导致气候干燥。

(2)由材料可知,香蕉属于喜湿热气候的作物,对热量和水分的要求较高。

结合材料“该群岛气候温和干燥,年降水量仅200~400毫米,各岛屿的东北部降水较多”可判断香蕉主要分布在降水较丰富的各岛屿的东北部沿海低地。

(3)由材料可知,该群岛气候干旱,水源较短缺;由纬度可知,该群岛受东北信风控制时间较长,风力较大。

幼苗稚嫩,抗风能力差;材料显示,香蕉属于喜湿热气候的作物,故种植香蕉幼苗时应改造的自然条件是水源和风力等条件。

25.【答案】(1)山地地势高,气温低,(形成高原山地气候)(2分);
影响气候类型的东西分布(或使西部(太平洋沿岸)气候类型南北狭长东西较窄)(2
分);
山地东侧为迎风坡,降水增多(1分);山地西侧为背风坡,降水减少(1分);
(满分6分)
(2)有利条件:煤铜等矿产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4分,每点2分)
不利条件:科技落后;水资源短缺;产业基础薄弱(4分,任意答对2点得4分)(3)在山地地区,优先发展的交通方式是公路(或山地地区,交通方式以公路为主,铁路为辅(2分);把线路地址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2分);为了达到线路的技术要求,在山地地区修建公路和铁路往往需要迂回前进(或一般建盘山公路)(2分);山地技术难度大,成本高(2分)。

(每点2分,任答对3点得6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