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背景下“以体育人”的时代内涵与纾困路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0
WISDOM EXCHANGE 区域治理
作者简介:王永杰,生于1996年,教育学硕士,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

基金项目:2020年度学校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专项项目:《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全日制体育硕士研究生特色培养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YJZL38
三全育人背景下“以体育人”的时代内涵
与纾困路径
*
成都体育学院 王永杰
摘要:2017年2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1。

在本次意见的制定过程中,提出了“三全育人”的人才培养要求,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为此结合新时代赋予体育的时代内涵,提出“以体育人”的纾困路径。

在三全育人的背景下,以体育为教育载体,提出“以体育人”的时代内涵。

通过资料分析,“以体育人”过程中受众群体范围模糊、体育教育范围片面和体育锻炼意识淡薄。

为此提出纾困路径。

关键词:三全育人;以体育人;体教融合;全民健身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595(2020)40-0230-0001
一、三全育人背景下“以体育人”的时代内涵
(一)全员育人:全面涵盖体育受众群体
全员育人中的全员覆盖面广泛,包括教师、学生、体育工作人员,体育科研人员,还包括社会各个年龄阶段的受众群体,这些统统属于“全员的范畴”。

所以,“以体育人”所涵盖的社会群体包括社会所有人,并不仅仅针对学生所进行。

(二)全程育人:全面紧扣体育教育发展链条
全程育人是将社会群体成长的不同时段、场景串联为全链条,并体现着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因势利导思想[1]。

“以体育人”的内涵不仅仅是对受众群体专项体育技术的教授,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受众群体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体育意识。

(三)全方位育人: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
当前社会群体体育锻炼动力不足,身体素质相对较弱,缺少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使全方位育人对“以体育人”提出更高的教育要求。

所以“以体育人”要求在教育的基础上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满足社会群体对体育的多元化需求。

二、三全育人背景下“以体育人”的现实困境
(一)受众群体范围模糊
受众群体范围模糊依旧是当前“以体育人”的首要问题。

首先要使群众明白体育锻炼对于每位群众的重要性,要比体育教育理念真正的融入自身的生活中去,能够使体育教育显得更加地贴近群众的生活,所有社会群体应该营造一种热爱运动的良好氛围[2]。

在三全育人的背景下,受众群体范围模糊依
旧是“以体育人”的首要困境。

(二)体育教育范围片面
三全育人背景下的“以体育人”实质上是在时间上体现体育工作的整体性、一贯性、连续性。

体育教育是一个完整的体育教育链条。

但是目前群体所接受的体育教育,仅仅是对体育技能的掌握,而且在特定是的时期所接受的体育教育知识存在不均衡、不充分的发展态势。

所以,如何解决体育教育不充分是“以体育人”的另一困境。

(三)体育锻炼意识淡薄
因缺少体育锻炼所引起的身体疾病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难题。

其主要原因就是体育锻炼意识淡薄,没有从根本上真正的了解体育。

多数群体由于缺乏对体育锻炼的正确认识,往往到了身体因为肥胖等原因出现各种疾病时才注意加强体育锻炼。

所以,受众群体在一定程度上的体育锻炼意识的浅薄是“以体育人”的又一困境。

三、三全育人背景下“以体育人”的纾困路径
(一)准确定位体育受众群体全员育人,是指由学校、家庭、社会、学生组成的“四位一体”的育人机制。

“全员育人”是指为了实现教育的目标,以一定形式对受众群体进行直接或间接的教育过程。

所以在国家和教育部门的领导下,积极推出关于学生的“体教融合”等国家战略,其目的就是惠及整个社会群体。

(二)打造完整体育教育链条全程育人,是指受众群体从一开始接触体育,到最后的利用体育的整个完整教育过程,贯穿始终。

新时代赋予体育的使命不仅仅是强身健体,主要体现在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各个方面和环节,通过有形或者无形的手段把体育渗入到他们学习和生活的各个环节[3]。

所以
使受众群体对体育有一个全面的知识体系更为
重要。

(三)培养群体体育锻炼意识
全方位育人是指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载体,使体育的知识理念寓于其中。

说到底其实就是关于受众群体体育意识的培养,只有培养群体的体育锻炼意识,才会从根本上将体育理念融入其中[4]。

所以这就要求教育部门坚持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为本,促使其积极投入到体育锻炼中,让体育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四、结语“三全育人”改革既是对当下育人项目、载体、资源的整合,更是对长远育人格局、体系、标准的重新建构。

所以在时代背景下,“以体育人”被赋予了更为关键的使命担当,精准定位和意识培养才是体育教育的时代内涵。

参考文献
[1]何承云.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高职院校“三进一融”育人模式研究[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20,22(3):66-70.
[2]梅学艳.三全育人背景下普通高中“以体育人”模式的构建[J].体育科技,2020,41(3):111-112.
[3]阚妮妮,李江.“三全育人”德育观指导下体育院校德育工作有效探索——以南京体育学院为例[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2(1):110-111.
[4]朱平.辅导员在高校“三全育人”中的角色与定位——兼论“育人”的特点与功能[J].思想理论教育,2020(3):86-91.
注释
①人民网./n1/2017/c1001-29111314.ht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