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政治全册 2.5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教案 新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一框:《灿烂的中华文化》(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懂得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2.了解中华文化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我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对推动人类进步和世界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能力目标:
1.从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不衰、饱受磨难而更加兴旺发达的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巨大威力;
2.结合不同历史时期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所作的独特贡献的史料,体会中华文化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共同创造的;
3.从历史、军事、文学、科技等方面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中华文化力量,培养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文化影响深刻。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导入:约5分钟
提问,哪些算是中华文化?
(二)、学生预习:约5分钟
要求事先预习,在课堂上在用时阅读新授内容约5分钟。
(三)、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约5分钟
引导学生针对阅读的内容,进行发现问题,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问题不分大小,适时在黑板写出学生提出的问题。
(三)、师生解答问题:约20分钟
对课本活动内容的解答:
活动1:提起中华文化,你会想到什么? P66
(答:中华书法、春节、儒家思想、孙子兵法、长城、甲骨文、唐诗宋词、京剧等等。
)
活动2:你认为最能代表中华文化的人物有哪些?他们的主要成就是什么?为什么你觉得他们最能代表中华文化?p67
【答:(1)①思想家:孔子。
整理《诗》《书》,编《春秋》;孟子《孟子》;老子《道德经》。
②军事家:孙武《孙子兵法》;孙膑《孙膑兵法》;毛泽东《论持久战》等③文学家:曹雪芹《红楼梦》;鲁迅《狂人日记》;巴金《家》《春》《秋》等等。
(2)因为,各方面杰出人物用自己的光辉成就共同装扮了中华文化的大花园,从不同方面在中华民族史册上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
活动3:课本68页活动内容,请同学分别就一句自己最喜欢的谚语或格言谈谈对我们为人处事有什么影响?
吃一堑长一智;车到山前必有路;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答:教育我们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激发身处逆境中的人们的勇气与斗志,战胜困难,看到希望;让人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和人。
)
活动4:说说以下三个历史故事。
这些故事所蕴含的传统美德对我们今天的生活有什么影响?苏武牧羊;负荆请罪;徙木为信。
(爱国:临大节而不辱,经磨难而不屈,坚贞不渝的民族气节和爱国之心;贵和:敢于认错,不耻认错;诚信:讲诚信,取得别人的信任)
活动5:找出右边的名言警句与左边的中华传统美德的对应关系并连线:
追求精神境界和向往理想人格的崇高道德理想。
-------志存高远
以集体为本位,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
---------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捍卫道德尊严,“守死善道”的精神气节。
--------- 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 自强者胜君子强学而力行
崇尚人伦和谐的道德传统。
------------- 理之用,和为贵
注重道德内省和躬行践履的道德传统。
---------- 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
对要求掌握的知识点进行解答:
1、如何理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p66-68
(1)、产生: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在中华大地上劳动和生活,各民族人民相互团结,相互学习,永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来的中华文化。
(2)、构成:①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②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③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④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⑤充满智慧的中国哲学;⑥完备而深刻的道德伦理;
(3)、发展:几千年来,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绵延不绝,历久弥新。
中华文明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而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
(4)、影响:①、文化的力量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②、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③、中华文化不仅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而且对推动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作用。
(5)、特点: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2、中华传统美德有哪些?传统美德有何作用?应该如何发展? P69
(1)、传统美德: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敬业乐群、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志趣,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昂扬锐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为政风范,厚德载物、道济天下的广阔胸襟奋不顾身、舍生取义的英雄气慨,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等方面。
(2)、作用:中华传统美德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地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3)、发展与继承:生生不息,历久弥新,传承下去,青少年任重道远。
(四)、小结、训练、巩固与提高:余时
(由学生归纳,教师点评):
1、中华文化的产生:各族人民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2、中华文化的特点
①纵向看:源远流长(原因)──深深熔铸在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之中。
②横向看:博大精深(组成)──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中国哲学;完备深刻的道德伦理……
3、中华文化的影响
①对中国: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发展道路影响
②对世界:推动人类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
四、教师课后反思:
第二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一课时)p70—7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苦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的作用;民族精神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丰富与发展;每一个中华儿女培育民族精神。
2、能力目标:能够从历史与现实角度感悟民族精神对于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具有重大作用,在新时代条件下,用自己实际行动弘扬培育民族精神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悟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精髓,是凝聚各族人民巨大精神力量,用实际行动弘扬培育民族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如何理解中华民族精神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导入:约5分钟
1、如何理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p66-68
2、中华传统美德有哪些?传统美德有何作用?应该如何发展? P69
(二)、学生预习:约5分钟
要求事先预习,在课堂上在用时阅读新授内容约5分钟。
(三)、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约5分钟
引导学生针对阅读的内容,进行发现问题,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问题不分大小,适时在黑板写出学生提出的问题。
(三)、师生解答问题:约20分钟
对课本活动内容的解答:
活动1:用人物或事例说明对“中国的脊梁”的理解。
P70
(1)你认为“中国的脊梁”是什么?
(答:对中华民族作出巨大贡献的具有中华民族精神人物:战死的战士,就义的志士,工人、农民、教师等。
)
(2)请用具体的人物或事例加以说明。
(答:①当中华民族遭受侵略和欺凌的时候,那些不甘屈服、奋起反抗的人们,是民族的脊梁;
②为保卫祖国的安全,无数远离自己的父母而守卫在祖国边陲的解放军战士,是民族的脊梁;
③为了振兴祖国的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呕心沥血、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是民族的脊梁;④坚守自己的岗位,奋力拼搏的千百万工人,是民族的脊梁;⑤千千万万日出而作,日没而息的父老乡亲们,是民族的脊梁……
总之,不要以为只有英雄人物才是民族的脊梁,千干万万埋头苦干、无私奉献的中华儿女,都是民族的脊梁。
)
活动2: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这首诗描绘了当时一幅怎样的历史画卷?表达诗人什么样的情感?p70—71
(答:描绘了中华儿女坚贞不屈,英勇的抗击日本侵略者历史画卷。
表达了诗人对当时中华民族面临的历史命运、全民族奋起抗战、不屈不挠、英勇抗战,为争取民族独立不惜牺牲一切的爱国主义情感。
)
3、伟大的民族精神是不竭力量之源
活动3:长征精神?p74
(1)请用自己的语言解读毛泽东的这段话。
(答:指出长征对中国革命和中国未来的影响,指出了长征的精神力量。
)
(2)你能说说长征精神到底是什么吗?
(答:长征精神,可以说是不畏艰险、不怕困难、不怕牺牲,也可以说是坚定的革命理想和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等。
)
活动5:当雄壮的国歌奏响时的感受。
(1)这些中学生的行为为什么会赢得热烈的掌声?
(答:这些中学生的行为是在日常生活中自觉维护祖国的尊严和荣誉,不做有损国家利益的事情等,这是弘扬民族精神的体现。
)
(2)当雄壮的国歌奏响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说一说当时的感受。
(答: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一种民族自豪感、自尊心、爱国之情油然而生,每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
(3)如何传承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
(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富有生命力的内容。
我们要不断增强改革开放以来所形成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求知精神、服务精神、开拓创新精神等等,使民族精神在保持优秀传统的同时更具有现代气息和时代风貌。
)
活动6:体会和感悟。
在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上,请你结合其中的一点,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答:①要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只有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才能明确传统文化中哪些是应该抛弃的,哪些是应该继承的,应该从哪些方面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目的也在于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②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经过五千多年的历史积淀,中华民族创造了令人惊叹的灿烂文明,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思想文化宝库,孕育了极富生命力的优良传统。
只有从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优良传统中吸取营养,才能陶冶情操、塑造民族性格,使民族精神得以代代相传。
③要正确面对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
中华民族之所以五千多年绵延不绝,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是因为中华文化具有极强的包容性。
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我们既不能因为它带来机遇而丧失警惕,更不能因为它带来挑战而畏缩不前。
任何强大的民族精神都不是从温室里培养出来的,而是在风雨中经受磨炼而不断发展的。
只有大胆地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吸取其他民族的长处,中华民族精神才能不断发扬光大。
)
对要求掌握的知识点进行解答:
1、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p70—71
(1)、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
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一种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
(2)、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命肌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3)、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动力。
(4)、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
2、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是什么?p71
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3、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不同时期形成的民族精神各有什么?p72
(1)、新民主义革命时期: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
(2)、新中国成立以后: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
(3)、改革开放以来: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自由民族意识、法治意识、公平公正意识、求知精神、科学精神、服务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发扬光大。
4、如何对民族精神进行传承?p73
(1)、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2)、青少年要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和建设者,共同谱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四)、小结、训练、巩固与提高:余时
(由学生归纳,教师点评):
四、教师课后反思。